教学能力比赛方案

教学能力比赛方案

ID:1680610

时间:2023-08-08 14:50:03

上传者:曹czj

方案是指为解决问题或实现目标而制定的一系列步骤和措施。我们应该重视方案的制定和执行,不断提升方案制定的能力和水平,以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和机遇。以下就是小编给大家讲解介绍的相关方案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能力比赛方案篇一

认识星期

1、知道一个星期有7天,初步了解它们的排列顺序。

2、培养幼儿积极思考,大胆发表自己的`想法。

3、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游戏,体现团结合作的乐趣。

ppt课件、星期卡片、“猴子的一星期”用图、

1、出示图片,讲述故事

(1)出示图片,请幼儿数一数一共有几个葫芦?

(2)出示葫芦娃出生的图片,初步了解一个星期有7天。

1、教师介绍游戏的玩法。

2、请幼儿根据自己的星期卡片,找朋友。

随着音乐围着圆圈转,当音乐停下来,请幼儿找到相应的圆圈。

1、看图片,听录音。

2、边看图片边听录音,了解猴子一个星期所作的事情。

3、引导幼儿观察图片,说说猴子一个星期做的事情。

4、说说我们的一星期。

随着音乐“星期之歌”离场

教学能力比赛方案篇二

初冬季节,桂花依然飘香。在这泛着些许冷风的季节里,我又迎来了丰都县教委对我们进行的新入职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培训,本次培训内容为新课程标准及教材解读,由我们学校的资深旅游专业教师李庆红老师及其他几位老教师对我们进行指导,指导我们的教学常规工作,如备课,听课,说课,上课、评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等;然后进行跟班实行,实习班主任一日常规工作,并安排我们开展班、团体活动;进行ppt制作与微课制作。

此次培训日程是这样安排的,11月15日:上午4学时进行课程标准解读学习,下午4学时进行教材解读学习,晚上2学时,我们自学巩固课程标准和教材熟悉。11月16日:上午4学时听指导教师上课、课后交流和进行备课学习,下午4学时听指导教师上课、课后交流和二次备课学习,晚上2学时进行备课、说课学习,11月17日:上午4学时听指导教师上课、评课和备课学习,下午4学时听指导教师上课、说课和课件制作学习,晚上2学时辅导学生、批改作业学习。11月18日:上午4学时,我们上课、说课和评课学习,指导教师全程指导,下午4学时,我们进行ppt制作、微课制作指学习,晚上2学时辅导学生、批改作业学习。11月19日:上午4学时,我们展示公开课活动:备课、说课、上课和评课,下午4学时,我们跟班进行班主任一日工作常规、班团队活动的学习,晚上2学时,我们跟班进行班主任一日工作常规、班团队活动学习。11月20日:上午4学时,我们跟班进行班主任一日工作常规、班团队活动学习和展示,下午4学时,我们在老教师的指导下写教学反思、培训心得体会,晚上2学时,进行培训总结。

本次培训让我受益匪浅,收获良多,下面我想就这次培训谈谈我的感想与心得体会。

在李庆红老师的指导下,也通过对老教师的听课学习,我从他们身上认识到了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对教师至关重要,它反映了一个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是搞好课堂教学的基础。教师只有具备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才能有效完成教育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规定的任务。基本功除了加强专业知识的积累之外,还有教师的语言能力,教育教学能力及与专业相关的其他学科知识。

1、培养扎实的语言基本功。

语言知识是运用语言进行交际活动的基本材料,是运用导游讲解能力的基础,没有语言知识的基本材料,运用语言进行交际活动的过程就难以实现。词汇贫乏,语言规则混乱不清,不知道如何使用规范用语,口头交际活动就难以有效进行。通过实际观察,我发现,当前我们学校的学生不会使用普通话,说话没有语流语感,部分同学的普通话直接用方言表达。

只有这样,教师才能运用简练、准确的语言有效组织课堂教学活动。

2、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加强对其它学科知识的学习。人们常说,“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必须先有一桶水”。博览群书、增长阅历是一名现代教师应该具备的教学素养。随着学习型社会的到来,一个专业化的教师的知识结构应该是呈网状的,既要有能胜任专业学科教学的系统扎实的的.专业知识,又要掌握厚实的文化知识(即与专业相关的自然、人文等各方面的知识)以及丰富的教育学、心理学及社会学知识。广大教师要通过各种形式,在深化学科专业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加强对其它相关学科知识的学习。

3、培养良好的教育能力和教学技能。

传统的教学以传授知识为主,以教师讲授为主,以课堂教学为主,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未能得到体现。新课程下的教学应探索生动活泼又适应中职生个性特点的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因此,教师在课堂中要能根据教学内容,恰当的运用教学技巧,才能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1、清晰的教学结构,

2、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

3、教学内容要明确,教师要学会在教学中把深厚难懂的理论概念简单化、生活化的教给学生,把现在的知识和已有的知识做好衔接。

4、教学方法要多样性:多样化的行为模式,语音语调,随时调制自己的教学方法。

通过班主任的跟班学习,我发现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可能有些同学成绩不好,但是他的动手能力却比较高;可能有些同学的反应能力不怎么强,但他却具备敏捷的观察力;可能有些同学不喜欢读书,但他却热爱生活。这个世界上,没有统一标准的成功,适合学生的才是最好的。鲁迅曾说“教育是要立人”,我对这句话的理解就是,真正的教育是教会学生怎样做一个人,做一个好人,所以我认为好的教育不能够是只注重学生的成绩和分数,而是注重培养学生养成好的行为习惯。

通过这次培训,我对旅游专业有了重新认识,也意识到了自身在教育教学上存在严重的不足。教育之路任重道远,教学工作很关键。未来的道路还很长,在教育这条大道上,我将坚持不断学习和完善自己,走出自己的一片教育教学新天地。再次感谢为本次培训辛勤付出的指导老师们。

教学能力比赛方案篇三

通过此次活动提高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激发自我服务意识,懂得自己的事自己做,同时让幼儿感受到集体活动带来的快乐。

4月16日下午大班组

4月17日下午中班组

4月18日下午小班组

幼儿园操场(若下雨就改在大礼堂)

小班组(煮熟的鸡蛋、盘子、垃圾桶)、中班组(外套、裤子)、大班组(书包、书、文具)。

活动组织:詹翠芳

评委:吴锦华、 刘晓玲、全局、各班班主任

照相:吴吉群

计 时 员:何立义

小班组:剥鸡蛋(每组20人参加比赛)

剥出的鸡蛋保持完整,蛋壳必须放到指定的碗里,剥完后按要求将蛋壳倒入垃圾桶,完成后举手示意,最先收拾完的前10位幼儿获胜。

中班组:穿脱衣服(每组20人参加比赛)

(1)穿好外套,拉上拉链并将衣服整理好。在听到老师的指令后再脱掉外套,并将外套叠好。完成后举手示意,最先放整齐的前10位幼儿获胜。

大班组:整理书包(每组20人参加比赛)

(1)整理文具、图书和跳绳,并且将他们有顺序地放入书包,在听到老师的指令后再拿出文具、图书和跳绳,并且按要求将它们摆放整齐(书本摆放要求封面朝上,边沿一致,从小至大的顺序摆放整理;铅笔盒放在书本边沿一侧;最后将跳绳卷起放在铅笔盒右侧)。完成后举手示意,用时少的10位幼儿获胜。

英才班大组10人 中组15人 小组14人

草莓班:小组6人中组30人

小天使班:小组2人中组32人

小精灵班:小组2人中组34人

教学能力比赛方案篇四

1.使幼儿感受故事语言的丰富与优美,培养幼儿创编故事的兴趣。

2.引导幼儿学习看图讲述和自编故事,发展幼儿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ppt:上幼儿园 幼儿园课件

1.谈话:今天谁送你来幼儿园的?你是高高兴兴来幼儿园的吗?

2.你喜欢来幼儿园吗?在幼儿园里你会做些什么呢?请幼儿互相说一说,为编故事做铺垫。

1.出示图片1

引导幼儿说说妈妈送宝宝来幼儿园后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2.老师启发引导幼儿看图创编故事。

(1)我们先给这个小朋友起个名字吧

幼儿讨论后决定叫什么名字。(红红)

妈妈送红红来到幼儿园后,红红给妈妈说了什么?

(妈妈再见)

(2)红红在幼儿园和小朋友一起做了哪些事呢?

3.逐一出示图片:

红红在幼儿园和小朋友玩了什么游戏?

准备吃饭时,红红做了哪些事情?

红红是怎么和小朋友玩玩具的?玩完以后怎样收拾玩具的?

红红吃简餐时想到了谁?

红红上课时怎样听讲的?

鼓励幼儿大胆讲述。

4.根据幼儿的回答积极引导幼儿创编出较完整的故事,有故事名字,有情节。

5.引导幼儿懂得,每个人都很棒,都能自己编故事。对幼儿的创编进行鼓励支持,帮助幼儿树立自信。

6.教师评价,对幼儿在看图编故事过程中的积极表现,给予赞赏。

7.老师就图片创编故事。

将自己编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教学能力比赛方案篇五

[摘     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增加,不仅表现在量上的增加,更多凸显在素质要求的提升,对职业院校来说需深化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出一批批高素质综合技能应用型人才。近年来,伴随着省市、国家级职业技能大赛的开展,职业技能大赛俨然已经成为评价职业教育及自身教学建设的一种创新思路,诸多实践证实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探析职业教育技能大赛对教学改革的促进作用。

[关  键 词] 职业教育技能大赛;问题;教学改革;促进作用

职业教育技能大赛,既检验了学生自我的技能水平,也检验了学校师资力量及教学能力,同时也检验了学校的课程建设和管理水平。学校、教师、学生在准备和参加技能大赛的过程中,一些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就会随之显现出来。总体上来说,职业教育课程教学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课程目标的专业性较为模糊

职业教育不同于基础教育,这是一种特殊教育。接受职业教育培训的职业技术人才,有特定行业、专业或者工种的要求,培训规范也有特定职业岗位或者岗位组的具体要求。职业教育课程的目标是以就业为导向,依托人才市场,使课程知识和职业资格的内容、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工作要求充分对接,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因此,“职业教育课程目标应体现岗位的内涵”。但是,目前职业学校教学管理部门的课程目标与普通学校的课程目标没有太大的不同。学校重视知识的系统化,忽视了知识与具体任务的联系,因此,很难使“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工作要求完全对接”,不能反映职业教育的职业特点。

(二)职业教育课程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不强

与普通教育相比,职业教育在课程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方面具有优势。但对职业教育本身,课程内容实用性和针对性还要加强。它应该是“以就业为导向”,以“任务为中心”和“工作所需的知识和技能”。然而,许多职业学校的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课程内容逻辑理论密集,知识点重复较多,注重原理和结论,缺乏实用性和针对性,与实际需要、学生学习条件和学习需要脱节。

(三)课程内容的组织与实际的工作流程不符

职业教育课程的内容是技术知识,它涉及程序性知识和声明性知识。这两种知识的表示不只是“代数加法”,而是“向量和”。由于技术是以“制造”为目的的,其知识必须与活动密切相关,这就决定了它不可能成为一个正式的学科知识。技术知识的形式和复杂性与技术活动的类型和水平有关。没有活动和实施的背景,大多数技术知识就失去了它的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如何评价职业教育质量,近几年来职业教育技能大赛在院校、省市、国家等不同层次如火如荼地开展,不仅得到社会各界关注,还得到各职业院校的积极参与和认可,比赛分类又可化为全国性大赛和行业大赛两种,它引导职业院校教育更好地为社会发展服务,以实际就业为导向,是职教教学评价的创新方式,对职教教学改革有一定促进作用,在推动职教事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职业教育技能大赛和新课程改革核心观点共鸣

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中有一种为“基于工作过程”相关的课程开发,其关键环节在于解决职教教育选择内容和内容结构化的重要问题,明确表示职业工作过程综合性质强,工作过程处于运动状态;另一种建立工学相结合的课程体系,这里将“工作任务”作为工学结合课程的综合载体。两种观点是职教教育纵向改革历史中具有标志性的成果,两者并不矛盾存在,而是相互统一,将专业和岗位相融合,从宏观角度上更加明确了职教课程改革的方向。新教学实践应将学生方法能力、专业能力及社会能力融合起来,课程与职业标准相结合,这些方面都可看出職业教育技能大赛和新课程改革核心观点有一定共鸣。

(二)职业教育技能大赛的平台作用

      (三)职业教育技能大赛促进课改理念的转变

职教课程改革首先由专家认可,接着为社会认可,但最直接也是最核心的是得到企业的认可,通过技能大赛,不断实践、总结、摸索、思考,再提升内涵,有助于课程改革从多方面都有突破。(1)课程标准观的突破,课程标准是课改龙头核心,一旦确立教学组织多环节要求也就随之变得明了,大赛通过第三方教学质量检验,更加明确教学目标。(2)课程结构观的突破,职业教育课程有较强系统性,应高度重视课程之间的交融,技能大赛开展的重要启示在于实践工作过程中构建起职业课程体系,将职业岗位工作内容及任务贯穿到教学过程目标中,专业课程融合性将更加突出。(3)职业能力观的突破,进入社会后的职业能力是一名工作者综合能力的集合,基本可概括为专业技能、职业能力和综合能力,通过技能大赛以工作任务及过程为背景,集中体现学生的专业能力,对学生学习质量及职业教育有综合考量效果。(4)实践教学观的改变,传统立足于理论知识的实践教学相对局部、零散,对学生无整体贯穿,无专业主线,构成的职业技能系统性也不强,而例如模拟、仿真等职业教学对实践训练依赖性强,而开展技能大赛在开发实践教学体系中更好地体现出理性特点。(5)企业参与的突破,引入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技术装备等,企业参与性强,校企联合形式有了新的突破,不仅解决了教学资源紧缺的问题,也补缺了技术辅导的师资问题,有利于校企合作形式多样化发展。

(一)技能大赛促使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技能大赛使学生更多地将实训和理论紧密结合,一体化教学中核心体现出“如何教学做”,促使人才培养模式改变,通过大赛还能将实际企业生产经验引入职业教学中,或在企业为学生创设真实的工作场景教学,以企业需求标准为教学标准,使学校学习和企业岗位任务内容实现无缝对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更能为社会教育出一代代复合应用型人才。

(二)技能大赛促使专业教学改革

职业教育技能大赛的开展促使专业教学的改革,其中又可主要细化为三方面:(1)通过大赛,立足于现有课程内容相关的基础知识,项目实训中既有知识链接,也有内容分解,在大赛的引领下,有利于深化教学改革,升级教学项目的设计,使课程内容朝着项目化方向优化。(2)引导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使学校学生更好地参与到大赛中,对教学模式改革有一定促进作用,职业教育慢慢转变为“做中学、做中教、教学合一”。(3)技能大赛的开展及参与有利于建立新的课程评价体系,逐渐缩小理论考核占比,融入实践教学、成果考核和过程考核,重过程使学生学习到可用的真实技能。

(三)技能大赛使校企融合更加深入

技能大赛企业参与其中,打开了校企合作新局面,教学培养目标和企业需求零距离连接,通过举办技能大赛,很多企业可直接在后期校园招聘会上选择需求岗位人员。

(四)技能大赛促使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

所谓“双师型”,一方面是指校内对技能大赛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并熟知社会岗位技能、能力需求的教师,要更好地指导大赛,教师也需不断成长、开阔视野;另一方面实训中引进企业技术人员或专家,或聘请校内现场授课,深入指导交流,两方面双规并行,进一步优化了教师队伍,促进了改革教学的顺利进行。

(五)技能大赛促使竞赛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

技能竞赛的结果反映了高职院校较高的教学水平。将技能竞赛的结果转化为教学资源,对推进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技能竞赛转化的教学资源更贴近企业的管理模式,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传统教学资源内容单一,一般由单一课程组成,而技能竞赛转化的教学资源丰富、实用。通过整合多个学科,提高了学生运用知识的灵活性。技能競赛一般涉及企业,反映了企业对新技能的需求。将技能竞赛的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实现了人才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

职业教育技能大赛经过近些年的不断实践与探索,已然成为职业院校教学评价的重要形式,有专家表示“普通教育在高考、职业教育在技能大赛”,可以看出技能大赛是检验职业院校教学质量及水平的有效形式,也是评价学生技能状况的重要举措,该形式具有明显的创新性和可行性,在教学诊改中的作用重大,有利于为社会培养出更能满足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