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四年级品德教学计划(通用8篇)

最新四年级品德教学计划(通用8篇)

ID:3540792

时间:2023-09-25 01:31:26

上传者:雨中梧 最新四年级品德教学计划(通用8篇)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我们又将迎来新的喜悦、新的收获,一起对今后的学习做个计划吧。计划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计划书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四年级品德教学计划篇一

伴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稳步推进,我们送走了上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迎来了新的学期。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成功与失败并存,感悟与困惑共在,辛酸与快乐同享。面对教育改革的热潮,我深刻地意识到自己需要切实转变观念,树立新教育观,积极投身到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中,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课程体系。为使本学期的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更有成效,特制定计划如下:

四年级一班共有学生24人,其中女生11人,男生13人。学生能在以前所学知识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经验、情感、能力、知识,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理解,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生本身是非常喜欢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的,但由于家长对它不够了解,所以重视不够,这样影响了一些家庭作业的完成,也影响了一些实践活动的开展,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也会受到了影响。在本课程的教学工作中,我力争减少一些负影响,努力提高活动质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教材基本结构

本册教材采用单元编排、主题统整的方式来构建教材体系,每个单元反映生活的一个侧面,突出一个鲜明的教育主题,本册教育内容由生活中讲规则、健康地生活、交通连着你我他等三个单元构成。单元主题下设节次主题,每个节次主题都产生一个引导学生学习、探究的话题,节次主题又生成多个小话题,也就是课时活动主题。

(二)教材特点

本册教材以学生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将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有机结合,突出了生活中的规则、健康与生活、交通与生活等方面的教育内容。

1、从多方面展示社会生活,在引导学生了解、探究社会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际意识和社会意识,学习解决人际问题和社会问题的技能。

本册教材向学生展示了规则、健康、交通等多个方面的社会生活事实,在引导学生了解社会、探究社会的过程中,努力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际意识和社会意识,学习解决人际问题和社会问题的技能。

本册教材的显著特点是让学生在探究和认识社会事实的过程中进行道德教育,探究和认识社会事实作为教材编写的“明线”,道德教育作为教材编写的“暗线”。如第二单元《健康地生活》,以学生身边的实际生活作为基本事实,把爱护自我与激发学生学会坚强的情感蕴含其中。这样的编写方式,使学生的品德教育很自然地蕴含在社会事实之中,有利于实现品德教育的无痕性。

2、注意引导学生通过探究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来认识社会和了解社会。

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奠定基础。

本册教材中通过探究交通与生活的关系知道交通方式的多种多样,交通的变迁、交通与人们日常生活、社会经济发展、文化交流的密切联系,交通发展引发出的新问题。这样的编写方式,使学生对社会基本事实的认识不只是停留在表面,而是引导他们看待社会现象的时候,能探究和思考社会生活中,各类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本质。

3、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出发,引导学生对间接生活的认识和了解。

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因此,本册教材在编写时,注意了将社会事实方面的内容与儿童的生活联系起来,让他们能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

4、注意了相关知识的整合,较好地体现了综合课程的特点。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打破学科界线的综合课程。本册教材在处理各知识领域之间的关系及知识与生活之间的关系上,将跨学科的知识有机地融为一体,在本册教材中,涉及了地理学、历史学、社会学、经济学、交通等方面的知识,教材将这些知识综合在一起,强调认知与情感综合,较好地体现了综合课程的特点。

总目标:

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分目标:

1、知识

(1)初步了解儿童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初步理解个人与群体的互动关系。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和社会规则,初步懂得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2)初步了解健康地生产、消费活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知道科学技术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影响。

(3)了解一些基本的交通知识,理解人与生活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简单了解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一些共同问题。

2、能力

(1)能够初步认识自我,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初步掌握基本的自护自救的本领,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

(2)能够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够与他人平等地交流与合作,学习民主地参与集体生活。

(3)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物和现象,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4)学习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能够运用简单的学习工具探索和说明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养成自尊自主、乐观向上、热爱科学、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的态度。

(2)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友爱宽容、公正公平、热爱集体、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3)初步形成民主、法制观念和规则意识。四、教学重难点:

(1)初步了解儿童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初步理解个人与群体的互动关系。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和社会规则,初步懂得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2)初步了解健康地生产、消费活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知道科学技术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影响。

(3)了解一些基本的交通知识,理解人与生活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简单了解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一些共同问题。

在教学中,我将会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给学生提供一些具有活动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生活,用自己的感觉去进行体验。

1、改变陈旧的观念,树立新观念。

(1)转变教材观。

教学是对教材的再创造,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根据新课程的教学要求,要运用好教材,要做到删减、替换、补充。教材是为学生提供的案例,我在备课过程中,要注意理清教材的思路,把握教材的教学主题。在教学过程中,要以教材提供的教育主题为基础,引导学生去学习,去探究。

(2)转变教学观。

新的课程改革,把关注人作为课程的核心理念,提出“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教学目标。我在教学过程中,要更新观念,关注每一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的形成。同时,在教学过程,要指导学生怎样学,通过什么方法学,不把现成的结论强加给学生,而是让学生用自己的眼光、方式来看待世界,允许学生有自己的看法。

2、遵循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理念。

(1)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

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的核心是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我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体现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社会的能力,使学生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

(2)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

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育意义在于对儿童生活的引导,用经过生活锤炼的,有意义的教育内容教育儿童。我在教学过程中,所选取、引用的教育内容和形式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引导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

3、要追求教育的基础性和有效性。

儿童期是品德与社会发展的启蒙阶段,我在教学过程中,要从儿童发展的现实和可能出发,要采用他们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引导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他们今后人格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

4、改革教学方式。

我要注意遵循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基本教学理念,采取以客观社会为基础与学生为主体的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广泛采用活动型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在自主活动中自我体验感悟,探究发现训练技能,养成习惯。

5、重视学生学业评价。

品德与社会课评价目的是获得反馈信息,帮助教师改进教学,促进学生发展,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而不是对学生品德与社会性发展水平做终结性的评定,更不是利用评价结果对儿童进行比较与分等。因此,要从每个学生原有基础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强调以鼓励为主的发展性评价。

周次 教学内容 备注

1 1-1我们的约定(上)

2 1-1我们的约定(下)

3 1-2做守规则的小学生(上)

4 1-2做守规则的小学生(下)

5 1-3我做小小普法员(上)

6 1-3我做小小普法员(下)

7 2-1走进健康(上)

8 2-1走进健康(下)

9 2-2远离“诱惑”(上)

10 2-2远离“诱惑”(下)

11 2-3健康生活每一天(上)

12 2-3健康生活每一天(下)

13 3-1从马车到飞机(上)

14 3-1从马车到飞机(下)

15 3-2天南地北任我游(上)

16 3-2天南地北任我游(下)

17 3-3我做交通设计师(上)

18 3-3我做交通设计师(下)

万事开头难,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在新学期开学之际,在素质教育响彻齐鲁大地之际,我要努力通过扎实紧凑的工作提升自我的各项基本技能和教育教学水平,以实现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四年级品德教学计划篇二

四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

教科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共五个单元:包括第一单元诚信是金;第二单元伸出我们的手;第三单元我的绿色日记;第四单元交通连着千万家;第五单元祖国真大,共17课。

1、帮助学生掌握体验、感悟、建构的学习策略,关注思维过程及其体验,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并在主动参与中得到充分的发展。

、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方向,以“学会做人”为核心,发展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使自身的发展有助于社会的进步。

3、通过教材,从学生社会生活的原型出发,多视角(地理的、历史的、社会的、文化的角度)地去分析、探究社会事物和社会现象,展示完整的社会生活, 了解社会、适应社会、参与社会,在此过程中实现学科知识的整合,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以及参与社会的能力。

单 元周 次课 题课时

第一单元 有困难 我不怕第一周1.这点困难算什么

第二周.成功一定有方法

第三周3.每天都有好心情

第二单元 我们的快乐大本营第四周4.成长的故事

第五周5.“我”和“我们”

第六周6.我们要做最棒的

第三单元 做聪明的消费者 第七周7.各种各样的商店

第八周8.购物有学问

第九周9.我是理财小能手

第四单元 公共生活讲道德第十周10.无声的朋友

第十一周11.大家生活在一起

第十二周1.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第十三周13.我们是邻居

第十四周14.文明从我做起

第五单元 大自然发怒的时候第十五周15.天有不测风云

第十六周16. 在这危急时刻

第十七周17. 灾害无情人有情

教学内容及方法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课上课,充分发挥现代化教育技术在品德教学中的作用。

、加强课堂教学研究,优化课堂教学过程,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形成小组合作学习的良好氛围。

3、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

4、创设学习情境,灵活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

5、充实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6、拓展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

7、注重学生与家长的交流,取得家长的支持,使学生的实践活动顺利开展。

培优补差措施

1.认真备好每一次培优辅潜教案,做好学习过程的趣味性和知识性相结合。

.加强交流,了解潜能生(吴威、漆希、吴江等)、优异生(谢佳霖、田鑫、李一凡等)的家庭、学习的具体情况,尽量排除学习上遇到的困难。

3.坚持辅潜工作,两周一次。

4.采用一优生带一差生的一帮一行动。

5.课堂上创造机会,用优生学习思维、方法来影响差生。

6.采用激励机制,对差生的每一点进步都给予肯定,并鼓励其继续进取,在优生中树立榜样,给机会表现,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成功感。

四年级品德教学计划篇三

引导语:思想品德,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及道德品质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必修课程。以下是百分网小编推荐给大家的四年级思想品德教学总结,欢迎阅读!

本学期,我承担了四年级的《品德与社会》的教育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按照课程特点制定实施了教育教学 工作计划,对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现将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四年级三班和四班共一百多人,每个学生都是花朵,纯洁,有朝气,活泼,在上课的状态也特别的好,用于配合老师的工作,积极回答问题,勇于表现自己,尊重老师,爱护同学。整体情况很好。

他们很热爱学习,成绩都在等级b以上,对于一些生活上的道德问题也掌握的很好,成绩优异,我很喜欢他们的那种学习态度,值得表扬。

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为此,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形成了相应的态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学时要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展开小组合作,使学生的主体得到了充分发挥,学生得到了“的投入上,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兴趣和注意力,特别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在有了更为真切的情感体验,有利于道德认识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同时也培养了合作意识,增强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节思品课就能解决的`问题,为配合好思品教学,应有一定的强化规范训练,结合思品教学制定每周每月的规范目标,使课堂上的热情延伸到课外。经常不断地进行课后导行、巩固,才能使学生把热情倾注到所接受教育的内容上,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一学期的教育教学 ,教学效果良好,达到了预期效果。

学生的思维能力还不是很强,容易走神或者说话,注意力不集中,好动,但是这些我想都可以控制的。

本学期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等直观教具和挂图,使学生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注重学生的特点在教学中从他们常见的社会事物和现象入手由远及近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堂上让学生联系自己、班级、自然社会多讲、多讨论,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在活动中对学生进行培养教育。

我们可以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开展多种形式的“情境表演”。教学中分别让学生角色扮演,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内容。当学生有了一定的道德认识,这时更应该给他们创设一定的情境。

情境表演对于学生来说比较真实、亲切,能使学生充分参与、积极表现,融入课堂教学,比较自然地主动发展,从而深化道德认识,内化道德情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年级品德教学计划篇四

《品德与社会》是以儿童的生活逻辑为依据开发的综合性课程,存在着大量的道德因素;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教育。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所体现的道德对儿童的发展具有直接的教育意义。一切从学生出发,关心爱护班级的每一位学生,尊敬他们每一个人所享有的权利和每一个人具有的独特价值,平等对待所有的学生,是上好《品社》课的前提。从人道的角度出发,尊敬儿童的差异和感受,如怎样做才能使有些学生的自尊不受到伤害,在表扬部分学生的同时,不要让其他学生感到自卑;再考虑大多数学生的需要时,不让个别学生感到孤独;以鼓励性评价为主,尊重儿童发展的差异。

在教育教学任务中,本人尽职尽责。按照大纲要求制定并实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做到开学有计划,学期末有总结。教学中钻研教材,探索性的尝试设计种种教学方式,以新教材理念为指导,不断反思积累经验,寻找有效的教学途径。教学中把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同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是非评价标准,懂得何谓善、恶、美、丑,提高他们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自觉性和安全意识,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

与少先队活动紧密结合。例如学校在进行抗震防火逃生演练时少先队都会提前通知的。如果正好逃生演练前一天正好有品德课,就可以讲一讲在逃生的时候应该怎么做:例如地震应先用双手护住头;火灾应用手绢捂住鼻、口,当然也应该告诉学生如果你忘带手绢可以用衣服等代替也要跑,不能等着让火烧死等。

充分利用电教媒体,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我们在思品课教学中,充分发挥电教媒体的作用,使学生乐学、爱学、会学。例如教《妞妞的困惑》一课如果课前让学生搜集绿色食品、无公害水果、无公害农产品的标志,学生未必认识。于是我就从网上搜集了这些标志,做成课件,上课展示给学生看,学生第一次接触这样新鲜名词,他们一定会记忆犹新,日后再购买商品他们一定会注意这些标志的。

由于我的知识很有限,再加上我是外地教师,认识的人不多,所以有的课需要请人做报告我没好意思请。例如电视剧的制作流程我不是很懂,所以很难讲明白。再比如说,请一个人我们地区的道路变化,我也没好意思请。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进一步学习新课程标准,进一步改革课堂教学,让学生通过自主参与、体验实践、探索研究等方式提高思品课的教学效果。

四年级品德教学计划篇五

一转眼,本学期的工作又将结束,通过这学期《品德与社会》的学习,孩子们学会了诚信、帮助,树立了环保意识与社会责任感,感受到交通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对我们居住的地球有了初步的、整体的认识,形成了正确的价值观。

本学期的《品德与社会》共有五个单元:“诚信是金”、“伸出我们的手”、“我的绿色日记”、“交通连着千万家”和“祖国真大”。每个单元下设有若干活动主题。为了上好这门课,我认真学习了《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并严格按照品社教学策略,遵照课标的指引切切实实把每个目标落到实处。现就对这学期《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工作进行总结。

品德与生活课本中,每一个主题单元的内容都是由许许多多的小故事或图片组成,这些故事或图片为我们进行品生课教学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或依据,但并不是说我们上课就要围绕着这些内容来上,就一定要上课本中出示的内容,把教材内容当作不可改变的“金科玉律”。在课本提供内容的基础上,我们也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本地的具体情况和学生的实际,对教科书中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或补充。

课程的目标主要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来实现的。通过各种活动创设,在活动中力求让学生真正“活”起来“动”起来,在各种教学活动创设与体验中实现课程目标。教学活动的创设有很多,如欣赏活动、想像活动、游戏活动、表演活动、动手操作活动等,通过活动创设,让学生在活动中观察,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认知,在活动中感悟。既动手动脑动口,又寓教于乐,而非仅仅依靠听讲来学习。

四年级品德教学计划篇六

《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教材共三个单元:“生活中的消费”“生活中的习俗”“安全地生活”。

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消费》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养成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的态度。

2、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团结协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3、初步形成民主、法制观念。

能力目标:

1、能与他人平等的交流与合作,学习民主地参与探究活动。

2、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务和现象,尝试合作地、有创意的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习对生活中遇到的道德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3、养成搜集、整理和运用社会信息的能力能够运用简单的学习工具探索和说明问题。

知识目标:

初步了解生产、消费活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和社会规则。初步懂得讲文明、守法律对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第二单元《生活中的习俗》

能力目标:

能清楚的表达自己对节日及喜庆活动的感受和见解。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务与现象。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信息的能力。

知识目标:

知道我国的一些传统节日,了解几个主要传统节日的习俗和来历。知道我们生活中的一些喜庆活动及民间风俗。知道世界各地的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

第三单元《安全地生活》

情感态度价值观:热爱生命、热爱生活。养成自尊自主、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初步形成法制观念。

能力目标:

掌握基本的自护自救的本领。能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与他人平等的交流与合作,学习民主的参与集体生活。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现象,有创意的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习对生活中遇到的道德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学会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能够运用简单的学习工具探索和说明问题。

知识目标:

1、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

2、初步懂得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3、知道科学技术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影响。

1、改变陈旧的观念,树立新观念。

(1)转变教材观。

(2)转变教学观。

2、遵循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理念。

(1)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

(2)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

3、要追求教育的基础性和有效性

4、改革教学方式

5、重视学生学业评价

四年级品德教学计划篇七

社会教学计划

教师:陈统丽

本班共有学生34人。四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

二、教材分析

四年级上册教材共四个单元,第一单元“珍爱生命”,第二单元“安全地生活”,第三单元“花钱的学问”,第四单元“关心你,爱护他”。

四年级上册教材向学生展示了从家乡民风、民俗到工业、农业、交通、通信、生活常识等多个方面的社会生活事实,教材在引导学生了解社会、探究社会的过程中,努力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际意识和社会意识,学习解决人际问题和社会问题的技能。四年级上册教材的显著特点是让学生在探究和认识社会事实的过程中进行道德教育,探究和认识社会事实作为教材编写的“明线”,道德教育作为教材编写的“暗线”。如第一单元《珍爱生命》,引发学生思考:生命给世界带来了什么?我们怎样做才能成为植物和动物的朋友?我们的生命是谁给予的?为什么说生命是生生不息,又是有限的?第四单元“关心你,爱护他”,以爷爷奶奶的故事作为引线,感受向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手,是关心。说话做事多替邻里乡亲着想,是理解。这样的编写方式,使学生的品德教育很自然地蕴含在社会事实之中,使品德教育的“无痕性”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三、教学目标

1.注意引导学生通过探究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奠定基础。上册教材通过引导学生感受生命的意义,掌握安全常识,懂得花钱的学问,伸出友爱的手,大家的事情大家做。这样的编写方式,使学生对社会基本事实的认识不只是停留在表面,而是引导他们看待社会现象的时候,能探究和思考社会生活中,各类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本质。

2.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出发,引导学生对间接生活的认识和了解。

3.注意了相关知识的整合,较好地体现了综合课程的特点。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打破学科界线的“综合课程”。四年级上册教材在处理各知识领域之间的关系及知识与生活之间的关系上,将跨学科的知识有机地融为一体,在本册教材中,涉及到了人文,情感生活等方面的知识,教材将这些知识综合在一起,强调认知与情感综合,较好地体现了综合课程的特点。

4.将引导学生获取信息与指导学生探究问题的方法融合在一起,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认识能力和社会研究能力。 5.通过活动的设计和教材中的留白来引导学生动脑、动手和参与实践。四年级上册教材仍注意了对学生活动的引导,教材根据内容需要设计了许多学生直接参与的活动,让学生通过亲历的活动来获得对社会的认识和体验。

四、教学基本思路和方法及主要措施

教学中主要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实际操作法、演示法、练习法、比较法、分析法、综合法。

五、优生的培养及学困生转化措施

1、学困生的转化措施:

学生透过老师的行为来判断老师的人格,一旦他认可了老师的人格,他就会接纳之,从而完善自己的人格。只要我们用一种合理的、民主的鼓励和宽容的态度来对待学生,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目标,用发展的目光看待学生,用满腔热情和期望去塑造学生的性格,相信耕耘就会有收获!

(1)、课堂内外尊重个体。

尊重学生,还表现在尊重学生的个性,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有创造力又具个性特征的人。

(2)、点燃自信、磨砺性格。

自信是成功的保证, 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战胜自我很重要,要让他们明白老师心中永远有他们的位置,老师永远都在关注他们,同时,还要引导学生要善于发现自己的闪光点,让他们在黑暗中看到希望。在困境中重拾信念。

(3)、欣赏、鼓励、张扬优点。激励永远是教育的态度。给学生一些鼓励,可以唤起后进生的上进心,张扬他们的优点,从而感受到成功感。针对学生发展倾向方面的特点,积极鼓励引导,奖励学生发展中的优势倾向,发展和张扬学生的个性,使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和个性特长,都能感受到自己的成功和长处,都能保持强烈的自信心和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

2017年2月20日

四年级品德教学计划篇八

八年级的学生经过了一学年的新教材学习,掌握了一定的与学生日常生活比较密切的心理品质知识和一些法律常识,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他们比较自觉认真地学习。一学年下来,特别是学生的阅读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