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读经典名著的心得体会(优质5篇)

最新读经典名著的心得体会(优质5篇)

ID:3549820

时间:2023-09-25 03:49:59

上传者:LZ文人 最新读经典名著的心得体会(优质5篇)

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我们应该重视心得体会,将其作为一种宝贵的财富,不断积累和分享。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读经典名著的心得体会篇一

红楼梦是清代著名小说家曹雪芹的作品,它是四大名著之首,内容都写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亡盛衰。

贾府的著名人物有贾宝玉,贾探春,贾迎春等众多人物;史家有史湘云;,王家有王熙凤、贾母;薛家有薛宝钗、薛潘等。

林黛玉和贾宝玉两个人非常要好,天天在一起玩,贾宝玉结婚时以为新娘是林黛玉,没想到是薛宝钗,林黛玉是被气死的。这是小说第19章林黛玉含恨而始终,内容说的是那天林黛玉病得很严重,平时最疼爱黛玉的贾母却不放在心上,因为薛宝钗和贾宝玉结婚了,心思都在他们心上,第2天宝玉知道黛玉病得很严重,就去看黛玉,可谁知黛玉已经快不行了,她在临死前跟宝玉没说几句就气死了。

林黛玉的离世和贾宝玉结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边是热闹非凡的'结婚典礼,一边是无人问津的凄惨泪人。

曹雪芹给我们带来了一部充满悲凉的小说,林黛玉病死,贾母去世,还有宁国府被抄,这一幕幕凄凉的文字,让我们知道了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的含意,也让我们看到了封建时期各大家族的衰败没落过程。

读经典名著的心得体会篇二

我今天看了百加讲坛,我的感受是:于丹教授在她谈《论语》心得时,开篇就讲到:宋代宰相赵普曾经标榜说,自己以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论语》在古代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以及古人对《论语》的推崇。于丹教授明确地阐述自己的心得:“《论语》告诉大家的东西,永远是最简单的。《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

我最欣赏的,就是于丹教授对《论语》的这种简单,快乐的感悟。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母体文化。中华民族尊崇皇天后土,以大地为母亲,所以形成了以儒家的中庸之道为主体,以平和敦厚为特征的民族传统文化。我们知道,西方国家以宗教立国,中国长期以儒学立国。

孔子提倡仁爱,但他并不认为应当以丧失原则的仁爱之心去宽宥所有人的过失。《论语》告诉我们,要本着平等和理性的态度去尊重每一个人,且彼此之间要留有一点分寸,有一点地。常言道:世界是个大家庭。既然是在“家”里,就不免人各有志,人各有禀性,正如有爱茶者喜欢龙井,有爱好乌龙茶一样,不过都是求真的一种心境。“不夺其真香”,“不损其真味”,那么,还有什么不可以真心待人,真诚说话,真情做人的道理呢!

品味人生,修身养性,其目的.正是要在愉快地生活中度好这一轮回。淡泊的襟怀,旷达的心胸,超逸的性情和闲适的心态去生活,将自己的情感和生命融入自然状态,这样才无愧与祖先,也才能如孔夫子教导我们快乐地生活的秘诀那样,去找到你内心的安宁。

我读后启发了很多道理。

读经典名著的心得体会篇三

最近,我一直在读《红楼梦》。《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是很难读懂的一部小说,更是一部非常伟大的文学作品,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如林黛玉、贾宝玉等,曹雪芹花费了十年时间,删改五次完成的,具有十分深邃的意味。

故事是从女娲补天多了一块大石头说起的,这块大石头经过女娲的煅炼之后,已经通了灵性,变成了一块仙石。仙石被带到人间后,发生了许多故事,这就是《石头记》的缘来。

其中,我最喜欢的是《刘姥姥一进荣国府》这一节。以前,我就听说过刘姥姥的大名,现在,终于知道关于刘姥姥的故事了。

刘姥姥带着小孙子板儿来到荣国府,看到了许多没见过的东西,如不停摆动的自鸣钟、也吃到了许多好吃的美味佳肴,还得到了20两银子的资助,作者把刘姥姥的一举一动都描写得惟妙惟肖,把她的心理活动也描写的十分生动。语言却很生活化,把故事讲得娓娓动听。

读这部作品,需要细细读,慢慢品。我想:《刘姥姥一进荣国府》的.故事,也饱含着现实生活中的“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吧,曹雪芹因为历尽了沧桑,才写出了传唱千古的《红楼梦》。

我会认真读《红楼梦》的。

读经典名著的心得体会篇四

母亲是一个很伟大的人,母亲给了我们每个人很大的鼓励和支持。这是我读季羡林写的《寻梦》最大的收获。

母亲刚刚去世不久,夜里总是梦到母亲。梦里总是梦到一些小时候发生的事情。可是梦醒来时,梦早已不知飞到什么地方去了,永远都抓不住。梦里梦见母亲,只是一些零碎的记忆,太模糊了,但母亲做的那些事却还是记忆犹新,永远都忘不掉。母亲对我的爱和帮助至今还历历在目。

这让我想起了莫言曾写过一篇文章。那篇文章是莫言的母亲对他的爱、支持和帮助。在莫言最害怕的时候,母亲都能给他安慰。他的母亲虽然不识字,但却很支持莫言读书、学习。他的母亲给了他很大的支持与关爱。

母亲,她把我们送到了这个世界上,给予了我们生命与关爱,又慢慢把我们抚养大,直到我们成人。而就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在我们遇到困难时,是母亲给了我们勇气,是母亲给了我们关爱,是母亲给了我们鼓励。而在关键时刻,母亲会挺身而出保护我们。我们要好好珍惜母爱,孝敬母亲,不要等到失去时再懊悔!

读经典名著的心得体会篇五

元旦,有一哥们给咱发了一短信,是关于四大名著与现实生活的,看后大笑不止,笑着笑着不笑了,不由得联想起了身处的社会环境,不免一声叹息。短信内容是这样的:“《红楼梦》告诉我们,凡是真心相爱的,最后都拆散了;凡是胡混乱搭的,最后都团圆了。《西游记》告诉我们,凡是有后台的妖怪,都修成正果了;凡是没有后台的,都被猴子打死了。《水浒传》告诉我们,只走白道不行,只走黑道也不行,行的都是走黑白两道、官匪勾结的。《三国演义》告诉我们,精兵强将只能一时辉煌,兵多将广才能得天下。”最后,是祝贺新年快乐的内容。

上初中开始,就先后断断续续阅读了四大名著,如今想来已读了好几遍了,每读一次有一次的理解,每读一次有一次的收获。短信虽然是调侃,不乏针砭时弊,但能用这么简洁的语言,把名著内容淋漓尽致描写的这么到位,且与现实联系这么紧密的恐怕不多。上学时老师经常告诫我们,要多从名著中吸取营养,当时的理解也就是停留在欣赏作者怎么有文字功底,描写人物如何栩栩如生,故事情节多么扣人心弦上,云云。如今,已近不惑之年,重温喜欢的名著,读这样的短信,想身边的事情,还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贾府的爱情

贾府各色人等繁杂,美女俊男也很多,自然不缺少爱情。贾府的爱情形形色色,有轰轰烈烈的,有死去活来的,有偷偷摸摸的,有光明正大的,有父母包办的,有自由恋爱的,很有一番景色,让人的确很开眼界。

贾府的爱情,最重要、最扣人心弦的当数宝玉与黛玉了。黛玉因家庭变故,被送到贾府寄住,从此开始了与宝玉轰轰烈烈的爱情。黛玉是温柔多情的,很天真,很专一,很细腻,也很脆弱,对感情要求很高。两人刚认识,有点相见恨晚的感觉,以后整天腻歪在一起,一块儿谈论琴棋书画,倒也自在,感情也日渐深厚。宝玉父亲老是认为他疯癫成不了气候,经常收拾他,骂他不务正业。宝玉也乐得与贾府众美女疯癫,过的很快乐。黛玉常吃其他美女的醋,身体也不好,见不得宝玉与其他美女来往,恰恰宝玉不太注意,最后导致黛玉身体日渐恶化,竟然离开了人世。其实,宝玉是爱着黛玉的。但宝玉父亲没有将黛玉视为儿媳的打算,反而让薛宝钗最终于宝玉定了终身,这更加速了黛玉的离世,黛玉受不了感情的打击和折磨,最后香消玉损,很是可惜。

十二岁的女儿刚读过《红楼梦》,我问她有什么收获,是怎么理解的?她回答我说:“宝玉与黛玉很不般配,黛玉心眼太小,疑心太重,让人受不了”云云。也许女儿说的很有道理,任何爱情都需要信任,失去信任就失去了感情的基石。基于这一点,宝玉和黛玉的'爱情最后走上了绝境,佳偶没有天成,反误了卿卿性命。宝玉和黛玉的爱情是一个悲剧,但贾府的爱情悲剧绝不仅这一桩。

不管怎么说,宝玉和黛玉的爱情,相比贾府其他人的爱情,要纯洁的多。有些可能谈不上爱情,而是一些肮脏见不得人的勾当。贾府公子哥比较多,贾府当时也很有地位和权势,找一个女人很容易,事实也证明他们过着无忧无虑、胡作非为、声色犬马的生活,只有宝玉还比较循规蹈矩,看似疯癫,内心很清楚,成了贾府少见的纯洁爷们。

宝玉与黛玉的爱情是一种理想主义,没有实现是符合现实的。宝玉最后在家人的撮合下,与宝钗走到了一起,也过起了美好的爱情生活,他们的爱情才是真实的。

取经是个大肥差

《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到西天取经,一路千辛万苦,历经重重磨难和层层考验,终于取得了真经,如愿成佛。取经这件事,表面上看历经千辛万苦,没人愿意受这个罪,但纵览整个取经过程,其实是个大肥差。

让我们先说说孙悟空,猴哥因触犯天庭,犯了不可饶恕的错误,免去弼马温的官衔,打下人间,十几年前还在五行山下服刑,后来如来给了他个戴罪立功的机会,放出来后,陪同唐僧前往西天取经,经过时间就已成佛。唐僧被如来贬下界去,经过十世修行,也成了佛,这个过程也不超过5,因为镇元大仙让弟子好好接待唐僧一行取经工作组时,曾经说过这样的话:“那和尚乃金蝉子转生,西方圣老如来佛第二个徒弟。五百年前,我与他在兰盆会上相识,他曾亲手传茶。”可见那时金蝉子还在天上。

相比之下,镇元大仙自己有48个弟子,其中清风和明月都分别有1320岁和1200岁了。清风、明月在修道过程中,历经千辛万苦,而所得却很有限,虽然有镇元大仙这样的名师指点帮带,迄今还是个童子而已。这样看来,取经事业绝对是一个快速成佛的捷径,是一个人见人争人羡的大肥差。连猪八戒这样的大懒虫,能参加取经队伍,就是天大的一个造化,在如来论功行赏时,让八戒做了个净坛使者,跟着沾了不少光,就这样,八戒还不买账,嫌净坛使者职务太低,心里不太满意。沙僧本来在流沙河潇洒,闲来无事就折腾过往的取经人,还吃掉了九个取经人,恰逢遇到唐僧带领的取经队伍,与猴哥一过招,结果输的比较惨,根本不是对手,情急之下,提出参加取经工作组,没想到唐僧竟然答应了,让沙僧白白捡了一个便宜,最后也到达西天成佛了。

其实,取经本来更方便、更快捷、更容易,唐僧带的取经工作组,完全可以凭着猴哥腾云驾雾的本事,直接把他们送到西天,取上经书返回大唐,让东土众生早日见到经书。可如来为了增加取经工作的难度,硬是在取经途中人为设置了九九八十一难,就是这样也没有花费太多的功夫。每道取经工作组遇到大的难题时,如来和观音都要出来帮助化解,实在没有遇到特别的困难。即便如此,工作组内部还经常闹矛盾,猴哥多次受不了委屈开小差,私自跑到水帘洞和其他地方逍遥自在去了。工作组还经常到一些地方,享受超标准接待,吃的好,喝的好,也不用交伙食费。

不管怎么说,虽然取经队伍吃了一些苦,历经了一些磨难,但总体上没有太大的损失,没有付出太大的代价。尤其是最终都达到西天,见到了如来老佛爷,风风光光地成佛,惹得如来手下弟子好生羡慕,故意设置障碍刁难他们,但胳膊扭不过大腿,师徒四人如愿以偿,实现了各自人生价值。

宋江的黑白人生

重庆官场发了大地震,先后多名厅局级干部相继落网,看过很多新闻,发现这些落网的官员都与黑道有关联,黑白两道横行,无所不为,无所不能,这让我想起了《水浒传》中的宋江宋押司。

宋押司上梁山前,身份是一名副处级干部,也是“郓城闻人”、“大哥大”,人称“及时雨”。通读《水浒传》,我们可以发现,宋江最拿手的绝活之一,就是善于用伪善和金钱收买自己的“打手”和“走狗”,其中最著名的有李逵、花荣、武松等人。宋大人在郓城做小吏,有那么一点儿小权力,更为关键的是宋江很有钱,钱的来路小说没有具体交待,估计来路不是很干净。宋江利用他手中的权力和金钱四处收买人心,结交狐朋狗友,很有市场,在当时可以说是黑白通吃的“牛人”。“宋江杀人案”作为《水浒传》中的一出重头戏,交待了宋押司从一名副处级的政府官员沦落为梁山强盗的开始,也全面展现了小说描写的那个年代官场社会的真实写照。

探究“宋江杀人案”的始终,可以清晰地看到在朝廷的昏君、黑官和梁山的黑道相互绞杀之下官场百态。宋江虽然杀人有很多种原因,诸如阎婆惜移情别恋,背着宋江勾搭上了他的同事张押司,还指望迫使宋江戴了绿帽子,还要承认这个事实;再加上阎婆惜实在不知道自己的分量,竟敢拿梁山好汉送给宋江的书信相要挟,硬性地逼迫宋江就范,最后自寻死路,落得身首异处的下场等等。宋江结果了阎婆惜,慌慌张张准备逃走,不料被阎婆拉住脱不了身,正巧小兄弟唐牛儿出现在现场,帮助宋江脱了身。那阎婆见走了宋江,眼前只剩唐牛儿,于是便招呼公人把唐牛儿给拿下了。唐牛儿虽然被拿,但谁都明白杀人犯是谁,倘若杀人的是别人,这冤枉大抵很好澄清。问题是杀人的乃是郓城县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手眼通天的宋押司时,问题就复杂了。

于是,我们从开堂审理的全过程,的确领教了宋押司的厉害,最后,在多种利益较量下,宋江硬是从衙门大摇大摆走掉了,从此彻底走上了梁山,开始了占山为王、闹腾朝廷、接受招安的一幕幕闹剧。铁兄弟唐牛儿也被“脊杖二十,刺配五百里外”,以一个小人物从《水浒传》淡出了。

宋江及众梁山好汉最终的结局是悲惨的。虽然实现了与朝廷讨价还价荣耀招安的梦想,但在朝廷忤臣的精心构思下,梁山好汉穷途末路,死的死,逃的逃,没一个善终。现实是残酷的,宋江们没有能够预知未来,辉煌了一阵子,也折腾了好半天,还是退出了历史舞台。

曹操的御人术

三国时的曹操,的确是一个政治敏锐性很强的人。三国乱世,诸侯混战,各霸天下,强手如林,稍有不甚,就会沦为阶下囚,甚至死的很难看。但曹操顶住了各种压力和困难,积极网罗各方人才,经营自己的利益集团,逐渐成为王者。

曹操御人有术。在当时的洛阳很乱,上有皇帝,下有朝臣,能臣武将很多,地方还有很多诸侯势力,都在网罗人才,经营自己的地盘,自己没有两把刷子是打开不了局面的。于是,曹操一边想办法把持朝政,“挟天子以令诸侯”,一边积极笼络各路英雄豪杰,把一些有用的人才留在自己的身边,逐渐形成的强大的曹魏集团。经过激烈斗争,最后与刘备、孙权三分天下,打的不可开交。

曹操对人才很爱惜,只要他看中的人才,必定想尽一切办法予以挖掘,为我所用。想当时,曹操把关羽擒获,爱才之心甚切,舍不得杀掉他,还好吃好喝款待,送许多金银珠宝,动了很多心思,想把关羽留在身边,但由于关羽太忠义,对刘备感情实在太深厚,最后还是离开洛阳,过五关斩六将,带着刘备的夫人和子女,一路艰难回到刘备的身边,成就了千古美谈。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