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教师学生能力提升的演讲稿(实用5篇)

最新教师学生能力提升的演讲稿(实用5篇)

ID:3739697

时间:2023-09-28 01:23:49

上传者:薇儿 最新教师学生能力提升的演讲稿(实用5篇)

演讲稿也叫演讲词,是指在群众集会上或会议上发表讲话的文稿。演讲稿是进行宣传经常使用的一种文体。演讲的作用是表达个人的主张与见解,介绍一些学习、工作中的情况、经验,以便互相交流思想和感情。那么演讲稿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演讲稿,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教师学生能力提升的演讲稿篇一

一、创设生活化情景

大多数小学生喜欢追根求源,无论什么都喜欢刨根问底,对自然界感到新鲜和好奇。因此,老师要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在教学中以科学探究为主要学习形式,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科学的乐趣。学习《淀粉的足迹》时,老师可以表演一个小魔术:老师在一张纸上画画,画了几笔,纸上却什么都没有。学生就会问“:老师,画的是什么呀?”老师故弄玄虚“:答案马上揭晓,我在画上喷上一点碘酒,奇迹就会出现!”学生睁大了眼睛,这时,老师“啊,怪了,刚才什么也看不到,现在怎么有画了?老师是魔术师!”这个魔术引起了学生的探究兴趣。这时,老师让学生进行猜想,淀粉遇到碘酒就会变色,变成了什么颜色?利用这一特性,你能得到什么启示?(用碘酒去检验淀粉。)再让学生开始“我也会做魔术”的实验,用碘酒检验淀粉或者含淀粉的食物,食物变蓝。不含淀粉的食物,遇到碘酒就不会变蓝。这样,生活化的素材、生活化的教学手段、生活化的`情境引导,让学生感觉科学就在身边。

二、选择生活化材料

科学探究是小学科学的主要活动。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应尽量采用贴近小学生的实验材料,让材料来源于学生、服务于学生。如学习《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时,让学生准备一个水杯,另外准备土豆片、胡萝卜、鸡蛋、橡皮、螺丝帽、图钉、铁钉、塑料泡沫、纸片、树叶等,用这些材料做实验。做实验前,可以先对这些物体的重量等进行初步的认识,猜测这些物体在水中可能沉下去还是漂浮在水面上。因为学生对这些物体比较熟悉,可以减少实验中的弯路。

三、寻找生活化踪迹

科学课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生命世界的兴趣的延伸和拓展,让学生对生命的认识从表面上升到深层的探究。

1.观察生命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老师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一草一木,观察树木的特征,由树根、树干、枝叶等构成;仔细观察春天里大树发出嫩芽、夏天枝叶茂盛、秋天树叶变黄等。学生通过观察,感受树木强大的生命力,从片片树叶中,发现每一片树叶的异同点,感受生命的灿烂和绚丽。学习《寻访小动物》时,把面包碎片洒落在地上,观察可能发生的现象:可能招引来成群的蚂蚁,蚂蚁齐心协力把面包片“抬回家”。这个活动的开展,不仅让学生养成仔细观察的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意识。

2.养殖活动

小学科学是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尤其是“生命世界”和“物质世界”部分,让学生通过养殖小动物或花草树木,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心和耐心。如让学生通过养蚕宝宝体验生命的可爱;让学生三月栽一棵树,为它浇水、培土、捉虫子,观察它慢慢长大;养一只小兔子,给小兔子喂草、喂水等。通过养殖活动,既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爱心,也使学生养成科学探究的方法,为进一步科学探究奠定基础。

四、丰富生活化实践

《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提出,开展丰富的课外实践活动,实现课内外的完美整合,让学生走进大自然、融入生活,学会科学探究和实践,学会观察和运用科学知识。如学习《指纹》后,让学生课后调查家庭成员的指纹情况,并制作一个指纹档案。学习《水》后,让学生调查一些液体、饮料的体积或容积。学习《生命世界》后,让学生课后采集不同的树叶制成植物标本,收集不同的小昆虫,如花蝴蝶、小蜻蜓、瓢虫、蝗虫等制成动物标本等。通过课外实践活动,学生明白科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更重要的是,通过课外活动的开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都得到发展。小学科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教学的生活化,更让学生知道生活中处处有科学,培养学生用心观察,仔细探究,养成良好的观察、实验、实践的好习惯。

教师学生能力提升的演讲稿篇二

高校考核评教机制、教师人才培养机制以及职称晋升机制都与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密切相关。高职院校要想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就应建设良好的环境与制度,首先,要建立起支持青年教师教学发展的健全的组织机构与合理的评教机制,目前的评教机制主要包括学校督导评价、院系领导及教研室同事间评价、学生评教三个方面。其中院系领导评教基本上属于走过场,有的领导甚至叫不上该教师的名字,何来评价的公正、客观,学校督导也只是通过一两次的听课给出看法,学生评教通常也会掺杂自己的情感与主观认知,因而也难以获得一个教师的真实信息。我们要定期对青年教师进行考核,考核方式要客观公正,采用导师、学生、同行教师、专业教学评价机构等多方考核形式。其次,建立有效的培训机制,不但要规范、丰富新入职青年教师的职前培训还要开展多样化的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在职培训,可开展方法培训,如教学导入培训,讲授技巧培训等,也可开展提高教学能力与设计能力的专业培训,使青年教师教学更完善,也能收获更良好的教学效果。此外,定期开展关于具体教学问题的主题研讨会,针对青年教师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开设主题研讨会,共同解决教学问题。最后,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使青年教师以教学效果和教学能力为重心。如青年教师的奖酬金制度、职务职称晋升标准、评先评优等各种制度,加大对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考核,建立科研与教学并重的激励机制,使科研为主和教学为主的教师都受到较高的待遇和地位,激发青年教师提升教学能力的积极性。

2.2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高职院校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那教学就作为了高职院校的中心任务。青年教师要避免产生“重科研轻教学或重行政轻教学”思想的不良影响,要认识到教师的真正职责,即育德育人、培养人才质量,提高自身教育水平。因此,青年教师要重视学生能力、知识的培养和良好品德的养成,用先进的与时俱进的教学理论来指导教学实践活动,从而促进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2.3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技能

俗话说:“打铁还须自身硬”。我们正处在一个知识大爆炸的社会,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比以往多,对教师的需求也与以往大不相同。这就需要我们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加强自我知识的内化和提升,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积极学习并与学生进行分享,才能完成新时代条件下对学生的“授业解惑”的使命。

2.4不断坚持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坚持教学反思,不仅可以为教育教学积累经验,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也可以丰富个人的工作生活,修炼心性。通过教学反思,客观地总结教学过程中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以达到提升自身教学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袁新苗.高校教师教育教学能力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高教与经济,,24(1)33.

[2]尹航.大学教师教学学术现状及其提升对策[d].长沙:湖南大学,.

[3]胡铁生,周晓清.高校微课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

教师学生能力提升的演讲稿篇三

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的永恒力量就是创新。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是高等教育中的主要任务和目标,在大学生的能力发展过程中,学习能力是最基础的条件,在大学生创新能力发展中,实践能力起到桥梁作用。创新能力是大学生所有能力的最高体现,并可以体现大学生的所有能力。大学生创新能力培训的特点就是可以突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实用性、开放性、自主性,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在大学生创新团队中,指导教师有着非常大的作用与影响。所以,如何提高指导教师的能力是现如今面临的一个重要的问题。

一、转变指导教师角色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一个全新话题,这个话题与现在适用的主题教学有很大不同。事实上,首先培养教师的创新能力是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过程中必要的一个环节。在大学生科技能力创新活动和实践活动中,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了解学生的创新能力、理解它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创新。一般大部分学生都喜欢根据自己的习惯和喜好进行学习,教师应为学生提供一些良好的环境和较好的条件。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已经拥有了知识和自己独特的教学理论,教师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讲台上,教师就是权威,教师所说的话就是标准。但是在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过程中,学生面临的很多问题和需要的知识都不在教师教授的知识范围内,面临的更多问题是社会现实,这使教师具备的知识起不到很大作用,不具有优势。同时,开放性特点大大拓展了学生的认知领域,具有更多的途径获取知识,教师不再是唯一的知识来源。教师专业知识的限制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教师必须熟悉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过程和内容。

二、提升指导教师的自身能力

大学生科学技术创新活动和实践活动是树立并提高大学生创新意识的关键环节,大学生的创新活动对于培养和大学生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对大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的质量将如何提高,这取决于指导教师的自身素质。因此,指导教师要提高自己的自身素质,提升自己的能力。

1.增加强烈的事业心。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与传统的教学理论不同,这说明指导教师需要付出更多的劳动,得到更繁重的任务,需要更努力工作。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热爱创新能力的教学,并具有乐于奉献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将全部精力投入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工作中,并将自身的优良品质渗透进去,感染渗透学生,使学生能够具有良好的思想和道德品质,使学生成为高专业水平的全面和创新人才。

2.提升专业理论知识。大部分大学生以科技创新活动为全

面研究课题,这要求指导教师拥有专业的理论知识,在研究中能够灵活使用,融会贯通,分析在科学研究中出现的.各种现象,可以解释对学生在科学上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不仅需要掌握专业知识,而且要对相关领域和学科新知识、新理论、新趋势有一定了解,方便自己在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教给学生,让学生可以获得学术前沿的知识,了解本专业知识的发展趋势。

3.科研作风要严谨。教师要教授学生最基本的研究知识,指导学生如何进行文献查阅,并确定设计发展的主题,严格批评学生的错误,完善学生涉及的学习计划,论证研究设计的可行性,直到研究具有可实施性和研究结果。教师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和实事求是的优良品格是做好指导工作的基础。教师要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了解研究学科的前沿知识,这会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和科研水平,有效促进教学的科学研究。学生通过指导教师的教育,不仅熟悉了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创新意识得到培养,同时还学到教师严谨的科研作风和正确的科研态度,这也为奠定了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基础。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它将逐渐进入教学实践过程中。“拓宽基础,淡化专业,活化方向,按需培养”是在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遵循的原则,要求教师要注重学科渗透,因材施教。指导教师要通过提高自身的能力充分发挥学习者、组织者、参与者、研究者和促进者的角色与作用,指导学生从简单到复杂,从简单到困难,从而获取清晰的方法和丰富的知识。

教师学生能力提升的演讲稿篇四

2.1提升初任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

目前,我国的高师院校数学专业师范生的培养定位主要是中学数学教师,而小学数学教师主要来源于地方师专学生或者通过考取教师资格证书的非数学本专科学生,大部分小学数学教师人职前未经过教师教育的系统培训,对小学数学的知识结构和教学理念等不熟悉,导致其教学不能从小学数学内容整体的角度来检视自己的教学设计,对教学内容的地位和价值不能准确定位.加强初任小学数学教师的人职培训,是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不仅能加快教师自身角色转化,也能促进其自身专业发展,使他们迅速适应学校教学工作.因此,在人职培训中加强小学数学课标和教材的研习,一方面,深人钻研小学数学课标,有助于初任小学数学教师领会小学数学课标教学理念、教学目标和知识结构.另一方面,认真研读教材,有助于初任小学数学教师熟悉并正确把握教材,领会教材编写意图,准确理解教学目标,把握重点和难点,科学地构建课堂教学的知识结构和对知识的衔接以及各阶段要求程度的把握能够准确到位.

2.2开展“三课”活动,积累教学经验

初任小学数学教师由于自身教育教学经验的缺乏,职前又缺乏系统的教学技能训练,对“好课”的评价标准认识不到位,误认为只要完成教学任务,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掌握了教学内容就是一节好课,忽略了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的关注.优质课竞赛在开拓教师眼界,指导课堂教学等方面起到很好的作用.因此,通过开展小学数学优质课竞赛,对初任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提高具有激励和促进作用,而且不仅有利于初任小学数学教师通过对优秀课堂的观摩,为他们对“好课”提供一个可观察、可模仿的标准,并对“好课”形成理性判断.而“三课”活动,即说课、授课、评课是提高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有效载体和途径.开展“三课”活动能搭建初任小学数学教师与同事,特别是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交流的平台,在优秀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下,提高教学实践能力.而在优质课竞赛中融人“三课”活动,打破了传统观念,形成两种教研活动的相互融合,在弥补单方面缺陷的同时形成优势互补,不仅有利于初任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提升教育理论水平,并把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有机结合,激励和促进自身教学技能的提高,也为初任小学数学教师对于“好课”的判断提供一个可观察、可模仿的标准.

2.3开展“校本教研”,培养教师的教科研意识

‘校本教研,就是为了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特色进行的教育教学研究.目前,多数的小学数学教研活动流于形式,未能有效的服务教学.我们说教师也是研究者,即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以研究者的身份进人课堂,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深人研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最后形成规律性的认识.重视和加强校本教研的.实效,不仅能有利于初任小学数学教师审视、反思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研究解决之道,促进自身教育科研能力的提高,同时,校本教研是合作性教研活动,这有利于初任小学数学教师充分整合学校各种教学资源,并在老教师的指导下,将职前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进而促进教学实践能力的提高.

2.4开展针对性的专门培训,促进专业化发展

教师培训是提高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然而,由于小学数学教师数量庞大,教师参与培训的机会较少,而且目前的教师培训杂乱,基本上是根据培训项目选拔参训学员,部分培训并非是参训学员所需的,这样即浪费了培训资源,对教师的专业成长也无用.因此,加强初任小学数学教师培训,最好是能建立伴随初任小学数学教师专业成长的长期培训机制,这样既有利于促进初任小学数学教师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有机结合,也有利于帮助初任小学数学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深入钻研业务,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提高教学实践能力,更重要的是为初任小学数学教师专业成长的不同阶段,提供所需的培训指导,做到为他们的专业发展护航.

3结束语

教师学生能力提升的演讲稿篇五

近年来,随着办学规模和质量的提高,高等职业院校吸纳了大批的具有硕士或博士学位的青年教师,这些青年教师在高职院校师资队伍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在很多高职院校出现师资队伍年轻化的现象。虽然他们有着扎实的理论基础、工作的激情以及比较前沿的知识信息,但教学能力与教学经验却相对缺乏,从而对教学的质量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就目前而言,高职院校中较为年轻的教师普遍存在有六个现象:

第四,讲课节奏太快,咬字不清,声音微弱,严重影响的教学效果;

第五,教学不规范,手段单一,并且有过于依赖ppt的现象,一旦停电或电脑出故障,没有多媒体帮助,就无法进行正常教学的情况;第六,课堂板书随心所欲、胡乱书写,使学生课上无笔记可记,板书没有达到服务教学的目的。

究其原因,主要还是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不足导致的。在这里我们要明白什么是教学能力,通俗的`讲就是教师完成教学活动所应具备的能力。青年教师教学能力不足的具体原因如下:

第一,缺少对青年教师的岗前系统培训。青年教师一般学历层次比较高,具有硕士或博士学位,专业知识较为扎实、知识结构新、创新思维强、接受新事物快。但目前大部分青年教师并不是师范院校毕业,没有师范类课程专业学习与培训,因此教育学理论知识与技能也相对缺乏。而多数学校也对青年教师的培训也不够重视,培训内容往往趋于形式化,高校对于青年教师使用多、调教少,这就导致了大多数的青年教师对职业技能只是一知半解,并没有真正地掌握。部分青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考虑对相应课程与教案的熟悉度,却忽略了教学方法及手段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这势必会造成教学内容过于枯燥,重难点把握不精准等方面问题。

第二,青年教师的教学研究不够深入。教学研究是青年教师提升教学能力、自我完善的有效方式。青年教师年轻、精力旺盛、家庭负担小,往往是教学一线的主力军,每学期承担了大量的课程教学,使得大量的时间被用于应付教学工作、完成教学任务,没有时间精力去进行教学研究。另一方面,由于部分院校资源分配不均,再加上青年教师刚入职,科研成果较少,在科研项目申报过程中往往是成为弱势群体。再加上一些重要的科研项目几乎都要求申报人至少是副高以上职称,从而导致很多青年教师无法获批一些重大项目,这严重限制了青年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第三,青年教师教学反思意识不强。一直以来,教学反思都被认为是教师职业发展与自身成长的最核心的环节。通过对教学中重难点问题的教学反思可以使青年教师认识到问题,并对问题进行反思,反思的内容很可能就上升为教育中的创新理念与新模式,用于改善教师的教学行为,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

而现实中,一方面,青年教师由于教学任务重,整天处于备课-上课的循环中,几乎没有进行教学反思的机会;另一方面,个别青年教师由于对教学反思重要性认识不足,即使有时间,也不愿意在教学反思上花时间和精力。第四,青年教师交流能力不强。教师交流在这里指的是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师生间的教学交流,听课、评课、研讨、会议报告、教学论文等等收属于教师交流的范畴,青年教师在攻读完硕士、博士学位后一般都是直接走上岗位,因此缺乏对社会的了解与实践经验,走上工作岗位后,整天埋头于备课,按照自己想当然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缺乏与周围的交流,看不到自身教学模式的优缺点,教学能力的提升也就无从谈起。青年教师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通过听评课等活动,可以取长补短。通过与学生进行关于知识传授与知识学习的相互交流,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学生的想法,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的设计中,有针对性地按照学生的特点完善教学内容设计,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