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二年级语文瀑布教学反思与改进 大瀑布的葬礼语文教学反思(大全7篇)

最新二年级语文瀑布教学反思与改进 大瀑布的葬礼语文教学反思(大全7篇)

ID:3801866

时间:2023-09-28 20:13:10

上传者:ZS文王 最新二年级语文瀑布教学反思与改进 大瀑布的葬礼语文教学反思(大全7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二年级语文瀑布教学反思与改进篇一

近日,我上了教研课《大瀑布的葬礼》。细思教学,充满诸多遗憾。正像课后一位老师说的那样,此课教学与我之前的教学相比,有很大的差距。

一、教学设想及流程

《大瀑布的葬礼》讲述了雄伟壮观的塞特凯达斯大瀑布曾经是世界上流量最大的瀑布,因为人为的破坏,瀑布枯竭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人士为瀑布举行了葬礼。巴西总统菲格雷特也在瀑布脚下举行葬礼,号召人们保护环境,让悲剧不再重演。本教学重点为,指导学生通过抓住重点语句,想象画面,感受瀑布变化前后的景色,感受文章用词的精美,积累并运用词语;指导学生想象菲格雷特总统可能会说些什么,让学生练写菲格雷特的演说词。

本课教学,主要分为三个板块进行。

板块一:美读词语,尝试理解运用。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指出:“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本文文字优美,用了较多的四字词语描写瀑布变化前后的景色,教学中应该让学生积累并运用这些词语,为今后的写作打下基础。因此,在第一板块教学中,我刻意将词语分成两类排列,想通过学生反复的朗读,初步感受瀑布雄奇的美和形容枯槁的悲凉。之后,我还设计了“读着这些词语,你仿佛看到了(听到了)……”,试图通过这一说话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并学习运用这些四字词语。

板块二:品读描写瀑布变化前后的语句。

写景的文章,应该让学生抓住关键词语,想象画面,思考作者是怎样将景物写具体的。本文用了大量的篇幅描写瀑布变化前的雄奇,变化后的形容枯槁。品读这两段文字,可以让学生初步感受文章用词的准确以及用具体的数字描写景物,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的写作方法;可以帮助他们积累语言素材;还可以为了解本文“保护环境”的中心奠定基础。因此,该板块教学,我采取指导学生反复朗读,抓住感触深刻的词句,想象画面的方式,让学生感受瀑布变化前后的惊人落差。

第三板块:为文章补白,训练写作。

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的核心。文章中写到“巴西总统菲格雷特在塞克凯达斯瀑布脚下,进行了饱含深情的演讲。”演讲的内容是什么呢?这正是文章的空白。我准备让学生补白,训练写作。

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时间安排不合理,以致教学颠倒了主次。

几年前教科所饶晚霞老师中肯地警告过我:“你对课堂的时间分布概念不强,入课慢。”没想到几年之后,我又再次犯了同样的毛病。第一板块,学生基本能理解并运用这些词语。但该板块教学,我足足耗去了十五分钟,占去了后面板块的教学时间,造成了整个教学的失败。

感受瀑布变化前的雄奇部分,学生抓住开课时朗读的四字词语以及具体的数字,谈瀑布给自己留下的深刻印象,品读比较到位,朗读还算勉强为之。但是,因第一板块耗去了太多时间,品读变化后的句子时,已经临近下课,我只得匆匆带过。

第三板块的补白练习,如果成功,应该是课的一个亮点,但因时间关系,也只有作为课后作业来完成了。

2、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因学校条件受震,一直没有重修,无法使用多媒体,也是本文教学一大遗憾。诚然,语文教学不能过分依赖多媒体,但像这类课文如果采用多媒体,通过强烈的画面对比,引发强烈的冲突,激荡思维,让人深深震撼,进而为教学的成功做一定的铺垫。而今天的教学仅仅靠学生朗读想象画面,以及教师的情境创设,无法让学生直观感受瀑布变化前的雄伟壮观和变化后的形容枯槁。没有强烈视觉冲突,学生感受自然不太深刻。

二年级语文瀑布教学反思与改进篇二

在《大瀑布的葬礼》教学过程中,我们除了引导学生通过了解塞特凯达斯大瀑布由壮观到枯竭的过程,认识到环境保护与生态、自然景物的关系,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外,我们还通过让学生反复品读文本,让学生从语言文字中领会作者的表达方法。与此同时由于课文采用了倒叙与对比的说明方法,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课文,我们在教学伊始就为同学们讲解了什么叫倒叙?什么叫对比?让学生在课文中画出大瀑布今昔情景的有关自然段并反复朗读,体会倒叙手法与对比手法在表达上的作用。同时我们还让学生在学习了本课的基础上,写出了“祖国在我心中”为主题的第二单元作文。同学们在作文中,围绕主题用对比手法以及倒叙手法写出了言之有物的作文,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大瀑布的葬礼》教学反思]

二年级语文瀑布教学反思与改进篇三

《大瀑布的葬礼》一文是鲁教版版四下第四组的课文,本组课文主旨都在于唤起人们对自然环境的关注。本文以为瀑布举行葬礼的形式来告诫人们要爱护好我们仅存的自然资源。本文采取了倒叙的方法,同时场面的描写也很精彩。这些都是我们在课堂上要求掌握的内容。

在教学上,我采用了疑问导入“葬礼,一般都是对人来说的,可文章却说对瀑布举行葬礼,你不觉得奇怪吗?”这个导入自然而然地引发学生去思考原因。在此,我引导他们从举行“瀑布葬礼”的意义;举行瀑布葬礼的原因去考虑。那么从学生的汇报中,我抓住了他们言语中的几个关键词“大瀑布的悲剧不再重演”进行发问,“是什么造成了大瀑布的悲剧?”。这一问就将举行瀑布葬礼的原因给带出来了。因为学生对大瀑布悲剧产生原因是较为容易掌握的,进而再将它们的思维引至大瀑布的悲剧让当地人损失了什么?掌握了这些,那么他们对举行大瀑布葬礼的原因也就明白了。

而为了更加深刻地去了解人们举行大瀑布葬礼的意义,深入了解大瀑布今昔对比是十分必要的。于是,我采用了一组图片进行对比感知。先让学生从视觉感官上去感知大瀑布的今昔反差,再让学生从文中找出描写大瀑布场面的词语进行比较。从学生找出的描写大瀑布气势的四字词语中,我让学生进行比较,并用自己的语言将之描述,体现前后的强烈反差。进而营造一种让人惋惜的气氛,使学生知道大瀑布的消失对当地人对世界人民都是一种无可估量的精神财富的损失。

教学中,也有不当的地方如:引导学生领略大瀑布的雄伟壮观的场面时未能够多加品读领略,这样学生仅靠着理解几个描写壮观场面的词语未必能够真正领略到瀑布场面之气势雄伟。倘若能够让学生多读几遍后,尝试着用一些词语来概括理解到的场面,这样文章中描写的四字词语都出来了,甚至课外更加精彩的词语都可能会出现的。

二年级语文瀑布教学反思与改进篇四

《大瀑布的葬礼》一课讲述的是巴西总统亲自为一条曾经是世界上流量最大,而如今即将消失的塞特凯达斯大瀑布主持葬礼的故事,涉及到保护生态平衡,爱护我们生存的地球这一世界性的问题,表达了作者对人类环境问题的深深忧虑。本课的重点是能找出塞特凯达斯大瀑布这一世界雄奇景观逐渐消失的各种原因,教学难点是体会巴西总统亲自主持瀑布葬礼的深远意义。

再让学生分析迫使塞特凯达斯大瀑布这一世界雄奇景观逐渐消失的各种原因,学生默读第七自然段,很容易找到书中的原因。随即引导学生更全面的辨证的看待问题,()把问题引向深入。导致大瀑布逐渐消失的根本原因是人们缺乏环境保护的责任心,不注意保护生态平衡,不爱护我们生存的地球。

到这里我才提出这是个葬礼,由巴西的总统举办的葬礼,让学生思考这个葬礼的目的是什么,埋葬的是什么,唤醒的又是什么。学生很快就能够回答出来。不过这篇文章本就是一篇略读课文,在上的过程中我还是觉得自己说的太多,而学生说的太少了,尤其是在讲葬礼埋葬的是什么,唤醒的是什么这一环节时,我有点心急,学生还没有说出来,我就已经迫不及待的说出来了。

我在教学过程中也觉得顺手,没有什么大的问题,但是有一个环节我觉得还是可以改进,我把对葬礼的质疑放在最后面,这里我其实可以把对葬礼的质疑放在开头,让学生带着对葬礼的质疑学习课文,质疑效果也许会更好,总的来说,这篇课文在上的过程中感觉还是不错的,学生理解也透彻。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二年级语文瀑布教学反思与改进篇五

《大瀑布的葬礼》这篇课文讲述了塞特凯达斯大瀑布从昔日的雄伟壮观到如今的形容枯槁的演变,从而激发人们保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情感。

邓老师很好地挖掘了课文的情感因素。上课伊始,邓老师由大瀑布的葬礼导入。真实的感情、哀婉的音乐加上老师低沉悲怆的解说,孩子们一下子便被这种伤感的氛围所感染,心情凝重起来。紧接着,老师又将描写大瀑布昔日壮美的段落与描写大瀑布今日枯槁的段落放在一起进行教学,紧紧扣住文中掷地有声的语言,通过情感朗读,引导学生感悟课文。

在强烈的情感反差中更加深了学生对美好事物被摧毁的悲痛之情,从而自然而然地产生了要保护环境、保护地球的强烈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当学生的感情积聚到一定程度时,老师因势利导设置了一个角色体验的环节假如你就是导致大瀑布消失的人,参加了这一特殊的葬礼之后,你的心里有何震撼?由于有了前面的情感铺垫,孩子们在将他们心中对大瀑布消失的悲痛、对人类破坏生态平衡的憎恨之情转化为语言表达出来时,水到渠成,感情真挚。

整堂课下来,邓老师始终围绕情字做文章,找准动情点打动学生的心,使作品与学生的心发生了共鸣,因而这堂课是精彩的,更是动人的。

二年级语文瀑布教学反思与改进篇六

本课以孩子的心理感受为线索,对其自我解脱的办法描写得细致而生动,老奶奶的那句饱含疼爱、宽容与鼓励的话,使人油然而生敬佩与感动。教过这篇文章,感到有很多体会。

1、针对这样一篇充满人文色彩的文章,我以小男孩的心理变化为主线,以多种形式的读为手段,让学生读通顺、读流利、读出感情,在读中感悟文章所包含的深刻意义,领会文中的道理和情感,学会承担责任,学会宽容。很好地完成了德育目标。

2、在朗读中,能够做到在阅读中凸现学生的个性,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最大限度提供学生和文本之间的交流,反复让学生以小男孩的身份去思考,面对这样的情况自己会怎么做,当学生表达出自己的感受时,及时给与鼓励和肯定,使学生在获得成功体验的同时增强自信,张扬个性。

3、做到了在语言环境中识字。我按照读文合作学习生字、认读带拼音生词、不带拼音的生词、单个的生字、在回文中朗读的顺序组织学习生字,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取得了较好的识字效果。

4、结尾写便条的环节较好,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练习了在课堂上简单写话,做到了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同时我也感觉到一些有待改进的环节。

1、认读生词时,采取的方式不能很好地为教学目标服务,显得有些脱节,生词的学习方式比较单一,虽然用了不同的方式来读,但扩展不够充分,因此孩子的思路没有被打开,积极性没有激发出来。

2、朗读中的评价还不够,应该让学生之间多一些评价,评价应该具体,而不是泛泛的语气挺好、有感情等概括性的评价。

3、课上的启发性语言不够,有些问题学生理解不到位,教师却没有做到循循善诱,使得问题解决得不透彻,说明教师在课堂灵活性上还需下功夫,努力钻研,多多练习。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每次上完课,多多少少都会留下一些问题,作为教师,应该多做反思,发现自己教学上的缺陷,扬长避短,不断磨练,使教学能力不断得到提高。

二年级语文瀑布教学反思与改进篇七

我一直对如何上好词串识字课心存困惑。今天,按照“名师带徒”活动的安排,我执教了苏教版二年级语文的词串识字课《识字5》。讲完此课,听了学员的点评和名师的指导后,深有感触。

成功之处:

1、赞美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莎士比亚说:“赞赏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每个人的内心都渴望得到阳光,特别对于孩子来说更是如此。一句鼓励和赞美,会让学生如沐春风,在瞬间得到满足和成就感。在我的课堂上,赞美声一直贯穿整个课堂。不失时机地放大学生的优点,不但可以激发优秀生更加乐于学习,也使其发挥了榜样的作用,给其他学生“润物细无声”的启迪,令其学习和效仿,从而促成整个班级和-谐、浓烈的学习氛围。在这节课上,我看到受到赞美的学生更加地自信,被我鼓励的学生学习一直表现地主动积极。

是的,正如于永正老师说的,上课前要给学生准备100顶高帽。凝聚着老师宽容与理解的激励和赞美可以促进学生进入兴奋状态,激发他的学习兴趣和进取精神,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所以,让每个学生抬起头来走路,让每个孩子带着赏识和鼓励回家,让课堂真正成为帮助学生建立自信的基地。

2、以“情”激“情”情更浓。课前,我和学生就有了一次愉悦的对话,不显山不漏水的创设情境,贴近了彼此心灵的距离。上课伊始,我洪亮的嗓音,我温暖的笑容,我和-谐的肢体语言,这一切无不在向学生传递着我饱满的激-情。我就是用自己的激-情唤醒了学生学习的热情,让这节课愉快的学习应在了这样的起跑线上。一节课下来,学生学习的热情一直激发得饱饱胀胀,学习自然也就高效。

3、魅力语言是课堂高效的催化剂。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该是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的。赏识鼓励的语言可以让课堂成为学生建立自信的基地,宽容理解的语言可以让课堂成为学生提升人格的修炼场,诙谐幽默的语言可以让让课堂成学生求知的乐园,商榷探讨的语言可以让课堂成为学生施展自我的舞台。

在我的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评价时,我一直尽可能地用赞美的、鼓励的、商量探讨的语气,创设情景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为学生创建一种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促进了师生互动的'顺利进行。

美丽的语言充满着教师的爱心和智慧,它在课堂上化解了学生心中的顾虑和尴尬,呵护了学生自尊,也开启了他们智慧的锦囊,使他们在愉悦中投入学习,轻松地走在探索求知的道路上。魅力语言让我们看到了孩子参与的快乐、求知的主动、探索的投入,让我们收获了语文课堂的高效与精彩。

待改进之处:

1、有学生把“溜冰”的“溜”都成了二声,我没有及时指出,还应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及时关注学生,尽可能地照顾到每个学生。这里还应该在加强老师的教学机智。

2、时间分配在合理一些。这节课在学生读好书识好字上处理的很到位,但占时间多了一些,致使最后的写字指导环节占用时间太少,应该指导学生之后,在给学生留出描红的时间。

注:查看本文相关详情请搜索进入安徽人事资料网然后站内搜索苏教版二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