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顶碗少年教学设计名师(实用5篇)

2023年顶碗少年教学设计名师(实用5篇)

ID:3867875

时间:2023-09-29 11:03:25

上传者:LZ文人 2023年顶碗少年教学设计名师(实用5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顶碗少年教学设计名师篇一

1、学生做了预学单,最后一项要求提三个问题,有些同学的问题慢慢开始有了价值。比如印同学的三个问题分别涉及到顶碗少年、老者和观众。有的同学借助资料书提了一些有效的问题。

2、针对课文的内容画思维导图。思维导图可以看出学生却是没有什么思维能力,多是应付的几项干瘪瘪的内容。

1、小组讨论,就课前每个人提出的三个问题进行讨论,每小组提出两个重点或疑难问题。

几个问题如下:

1)顶碗少年两次失败后的表现如何?

2)三次演出的心情如何?

3)白衣老者说了什么?

4)文章写了几次场内的句子?有何作用?

5)第五段的省略号有什么作用?

6)为什么说少年是个强者?

7)金边白瓷碗的作用是什么?

8)作者什么时候会想起这个故事?

9)第一次失败后为什么不放弃?

10)文章多次写观众有什么作用

2、老师总结:

学生统一回答:人的问题。

3、分析跟人有关的问题。

按照12310的顺序从表现的对比,心情的不同,老人的鼓励,观众的作用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同时分析到了对比、正面侧面描写。

1、对于89两个问题,我觉得问得很浅,跟分析文章的'核心问题关系不到,我不知道怎么引导。

2、每组说问题我写导图的过程中归类会有点混乱。

3、在探讨12310等问题时学生不如小组提出问题时参与性那么高,又回到传统教学中的老师占主战场的形势了。

4、我备课时也基本预设了这些问题,学生也差不多提了相应的问题,我不知道在核心问题的确定上是否准确。(核心问题:为什么说少年是个强者)

5、每个问题我心里并没有十分准确的答案,靠临时组织。深挖文本的能力太弱。

顶碗少年教学设计名师篇二

教学目标:

1、理清课文资料,了解课文表达顺序,懂得“失败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

2、透过对人物的动作、神态的描述,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知作者表达情感的方式。

教学过程:

一、揭题学习链接语了解学习资料

1、这天我们学习第四课:顶碗少年

2、这是我国著名作家赵丽宏先生的作品

打开书、认真读读课文前面的“链接语”看我们能够怎样来学习课文?

3、指名说

二、整体感知,了解资料

1、读词:

异国沉着抚摸肩胛愧疚附和露天结实

2、自读课文,完成第一个问题,作者看到了一场怎样的杂技表演

3、哪几个自然段写少年表演的过程?(3~7)

三、合作探究

1、学生汇报交流

2、在学生交流中,引导归纳

如:这部分是抓住(观众的反应)来突出表演,精彩、紧张、惊心动魄。

3、引导:刚才同学们谈到的资料,是作者抓住少年,动作、神态及观众的反应来写表演的惊心动魄。

4、再来浏览一下课文,作者还抓住什么反应表演惊心动魄?

“头顶那摞金边红花白瓷碗”,找找句子,有何感受?

四、提升写法

1、结合板书归纳:

同学们,直接写少年的表演(正面描述)突出就行了,有必要写观众的反应和碗吗?

板书:(侧面描述)

(观众反应烘托表演,碗牵动着观众的心,是大家关注的目标,同样起到烘托作用)

是呀,不可小视,这种多角度交差写法,更能突出表演惊心动魄,更吸引人,使我们心中有如身临其境,感受。)

(1、写到了,从哪儿明白的?(动作、神态))

(2、没想到,只写到什么?透过少年的动作、神态,我们能感受到少年内心活动吗?)

3、指名说

台上并没有慌乱,此时少年想……

场子里一片喧哗,台上顶碗少年呆呆地站着,心里想……

听了老人的话,少年镇静下来,心里想……

4、此时少年那么丰富的内心活动,但是作者为什么不写呢?(你无法了解别人的内心活动的写作要真实。)

5、你猜想老人说了一句什么?

6、小结:是呀,在失败面前不放下,少年沉着、拼搏使他成功,获得全场的掌声,也令作者难以忘怀。

五、学习最后,揭示道理,总结升华。

1、齐读第八自然段

2、结合第一自然段资料,想象你从文章的省略号中读出了什么?把你想到的资料写下来。

“失败是成功之母”

“成功来自于拼搏”

“成功来自于鼓励与关爱”

3、总结升华

4、小结:是少年应对失败的态度,是少年坚持拼搏,不轻易放下,使作者总有一阵激动,同时给作者启示,悟出一些人生哲理。

那就是应对生活中的挫折,要像少年一样,勇敢应对,勇于拼搏,就会成功!

5、推荐赵丽宏作品:散文集《爱在人间》《玛雅之谜》《生命草》

顶碗少年教学设计名师篇三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学会本课“疚、胛、颓”3个会认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按文章不同资料分段并能概括文章主要资料。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学会本课“疚、胛、颓”3个会认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按文章不同资料分段并能概括文章主要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这是作者赵丽宏回忆二十多年前的一件事。一个表演杂技的顶碗少年那一夜的表演,为什么会使他常常想起这天我们一齐来阅读《顶碗少年》这篇课文,就会找到答案。

二、初读课文,掌握字词

1.自由读课文

根据课后生字表读准字音

2.检查词语理解状况

优雅惊羡颓丧迷惘座无虚席不知所措

(结合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

3.理解课文资料

(1)默读课文想一想,文章主要讲了什么事分了几部分进行描述的

第一部分:(1—5)写顶碗少年不怕两次失败,第三次最后稳住了头顶的那一叠瓷碗,赢得了所有观众的热烈掌声。

第二部分:(6—7)写那位顶碗少年给“我”的启迪。

(2)自由读第一部分

思考:顶碗少年失败了几次,失败后他是这样做的最后怎样了(小组讨论学习)

(3)群众学习

画出顶碗少年两次失败后的情景,又是谁给了他成功的信心

三、课堂小结

四、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体会少年的心理变化

顶碗少年教学设计名师篇四

教学要求: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结合课文资料了解句子的含义,用指定的词语造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然段。

教学重点:结合课文资料了解句子的含义,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教学准备:一杯水和几枚硬币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资料:检查学生对字词的掌握状况和对课文的理解,讲解课文第一部分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准备一杯水和几枚硬币)在上课之前,我们大家一齐来做一个实验,谁愿意上前面来演示一下,把硬币放在水面上持续5秒钟不掉下去就表示你成功了。(请学生上前演示,有不成功的就多给几次机会最终必须要成功)大家都看到了,无论你是经过几次最终我们都成功了,这个实验也就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呢?(只要你敢于不断地去尝试、努力就必须会成功的!)

二、初读课文,掌握字词

1、自由读课文

根据课后生字表读准字音(教师巡视指导)

2、检查词语理解状况

优雅惊羡颓丧迷惘座无虚席不知所措

(结合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

3、理解课文资料

(1)默读课文分段,总结段意

第一部分:1——5写顶碗少年不怕两次失败,第三次最后稳住了头顶的那一叠瓷碗,赢得了所有观众的热烈掌声。

第二部分:6、7写那位顶碗少年给“我”的启迪。

(2)自由读第一部分

思考:顶碗少年失败了几次,失败后他是这样做的?最后怎样了?

(小组讨论学习)

(3)群众学习:画出顶碗少年两次失败后的情景,又是谁给了他成功的信心。

三、课堂小结

四、布置作业:朗读课文,体会少年的心理变化

第二课时

教学资料:

理解课文第二部分资料,结合课文了解句子的含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使学生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坚持下去就必须能够成功的。

教学过程:

一、细读课文,扎实训练

1、自由读第一部分

找一找:“一叠金边红花大瓷碗”在文中出现了几次?每一次的出现你都有什么感受?

(充分地让学生在读中去感受)

2、自由读第二部分

理解所要表达的含义(小组讨论学习)

3、理解句子的含义(出示投影)

“在山穷水尽的绝境里------必须会迎来温暖的春风。”

(在小组内结合课文理解、讨论)

4、指导用词语造句

座无虚席不知所措

(在理解词语意思的基础上指导学生造句)

二、指导朗读、背诵

三、谈一谈:读完课文后你的感受。(根据学生学习课文的状况来说出自己的感受)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抄写词语背诵6、7自然段

板书设计:

1、顶碗少年

失误——努力-失误——努力====成功

顶碗少年教学设计名师篇五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读懂课文资料,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2.指导学生学会本课“疚、胛、颓”3个会认字。

教学重点:

抓住课文对顶碗少年的动作、神态的描述,了解少年是怎样从失败到获得成功的。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耐人寻味的语言,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演示文稿。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学会本课“疚、胛、颓”3个会认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按文章不同资料分段并能概括文章主要资料。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学会本课“疚、胛、颓”3个会认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按文章不同资料分段并能概括文章主要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这是作者赵丽宏回忆二十多年前的一件事。一个表演杂技的顶碗少年那一夜的表演,为什么会使他常常想起?这天我们一齐来阅读《顶碗少年》这篇课文,就会找到答案。

二、初读课文,掌握字词

1.自由读课文

根据课后生字表读准字音

2.检查词语理解状况

优雅惊羡颓丧迷惘座无虚席不知所措

(结合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

3.理解课文资料

(1)默读课文想一想,文章主要讲了什么事?分了几部分进行描述的?

第一部分:(1—5)写顶碗少年不怕两次失败,第三次最后稳住了头顶的那一叠瓷碗,赢得了所有观众的热烈掌声。

第二部分:(6—7)写那位顶碗少年给“我”的启迪。

(2)自由读第一部分

思考:顶碗少年失败了几次,失败后他是这样做的?最后怎样了?(小组讨论学习)

(3)群众学习

画出顶碗少年两次失败后的情景,又是谁给了他成功的信心?

三、课堂小结

四、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体会少年的心理变化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读懂课文资料,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抓住课文对顶碗少年的动作、神态的描述,了解少年是怎样从失败到获得成功的。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耐人寻味的语言,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回忆课文资料,课文能够分几部分,每部分主要讲了什么资料?

二、学习第一部分

1.顶碗少年是怎样不怕失败最终获得成功的?他为什么能这样做?

默读,并批画,找出顶碗少年三次顶碗的动作,少年的神态变化以及场内观众情绪的变化的语句,加以体会。

2.结合观众们的表现,你能想像他当时的心理活动吗?

(结合课文资料理解句子的意思。)

3.这时一位老者上台向少年说了些什么,使少年重新镇定下来,老者可能对他说了些什么呢?顶碗少年听了之后又是怎样想的?然后把自己想到的写下来。

出示ppt:

他把手中的碗交给少年,然后抚摸着少年的肩胛,轻轻要喊了一下,嘴里低声说_____________。少年心想___________________,于是他镇静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地向观众们鞠了一躬。

4.交流讨论,思考。

5.第三次表演开始了,如果你是场下观众,你的情绪是怎样的?会怎样想?

三、学习第二部分

(一是:“我”认为他是一个强者,他在人生和艺术之路上不会颓丧、退却;二是:“当我迷惘、消沉,觉得前途渺茫的时候,那一叠金边红花白瓷碗打碎的声音变会突然在我尔畔响起”是少年在挫折与失败面前勇于拼搏的精神常常激励“我”前进。)

出示ppt:

是的,人的一生是搏斗的一生。只有敢于搏斗的人,才可能取得成功。在山穷水尽的绝境里,再搏一下,也许就能看到柳暗花明;在冰天雪地的严寒中,再搏一下,必须会迎来温暖的春天——这就是那位顶碗少年给我的启迪。

四、学习写法

1.读完这篇文章后,能够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都有什么?

2.“一叠金边红花白瓷碗”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画下来。(4次)

3.有没有让你有重复的感觉呢?为什么?

(这是一种“反复”的写法,它不是简单的重复,每一次都有不同的含义)

4.你还能在课文中找出类似的例子吗?

五、布置作业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