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恭王府导游介绍 北京恭亲王府导游词(汇总7篇)

最新恭王府导游介绍 北京恭亲王府导游词(汇总7篇)

ID:3868105

时间:2023-09-29 11:06:11

上传者:影墨 最新恭王府导游介绍 北京恭亲王府导游词(汇总7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恭王府导游介绍篇一

丽江古城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世界文化遗产,而木府是丽江古城文化之“大观园”.纳西民族首领木氏字元朝(1253)世袭丽江土知府以来,历经元明清三代22世470年,在西南诸土司中以“知诗书好礼守仪”而著称.

木府位于古城西南隅,明代其建筑气势万千,徐霞客曾叹木府曰:“官室之丽,拟于王者”.可惜大部分建筑毁于清末兵火,幸存的石牌坊也毁于“文化革命”(1966-1976).大地震后,世界银行慧眼识宝,贷巨款相助重建木府,丽江能工巧匠精心设计施工,经三年时间,使木府如凤凰涅磐般再现于世.

木府占地46亩,中轴线长369米,整个建筑群坐西朝东,“迎旭日而得大气”.木牌坊上大书“天雨流芳”四字,乃纳西语“读书去”之谐音,体现纳西民族推崇知识的灵心慧性;石牌坊通体皆石,结构三层,是国内石建筑的精品;议事厅端庄宽敞,气势恢弘,是土司议政之殿;万卷楼集两千年文化遗产之精粹,千卷东巴经,百卷大藏经,六公土司诗集,众多名士书画,皆是翰林珍奇,学苑瑰宝;护法殿又称后议事厅,是土司议家事之殿;光碧楼乃后花园门楼,史称其建筑“称甲滇西”;玉音楼是接圣旨之所和歌舞宴乐之地三清殿是木氏土司推崇道家精神的产物,而狮山古柏深处,还有木氏土司祭祀天,祖,大自然的场所,木府充分体现了纳西民族广纳多元文化的开放精神.

木府是一座辉煌的建筑艺术之苑,它充分反映了明带中原建筑的风采,同时保留了唐宋中原建筑中古朴粗犷的流风余韵,而其坐西朝东,府内玉沟纵横,活水长流的布局,则又见纳西传统文化之精神.

恭王府导游介绍篇二

大概是因为春天天气多变,阴晴不定的缘故吧,最近心情颇有些不舒畅,心情不爽的时候就容易联想,搞得自己和哲学家样。其实很多事情是想不明白的,月圆则亏,月亏则盈,得到即失去,结束即新生,一切顺其自然就好吧。这几天就想着凑周末休息的机会出去转转,不过最多只有一天的时间,就想着去邹城逛逛好了。

我对于邹城还是比较熟悉的。在曲阜上学的时候,每次回家都会经过邹城,汽车站的女中音总是拉着长腔这样播报:“各位旅客朋友大家好,有到滕州、界河、看庄、两下店方向去的旅客,请抓紧时间上车。”我哥哥那时候在邹城工作,我也经常去哥哥家,所以对于邹城不仅熟悉,而且很有好感。我前几年带着孩子去邹城玩过,孟府孟庙、峄山都去过多次。都说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我倒是不这样认为,很多景点我去过不止一次,每次都依然觉得新鲜。

我骨子里是一个自由散漫的人,受不得什么约束,所以总喜欢一个人旅游,那样可以随心所欲,想快一点就快一点,想慢一点就慢一点,想在哪坐一会就坐一会,完全由着自己的性子,不用去考虑别人的感受。今天正好自个有空,带好开水、茶叶和充电宝,兴冲冲地直接杀向邹城了。

第一站是孟庙孟府,以往每次来这里人都不多的,现在热闹了很多,游客中最多的是来研学的小学生。

孟庙孟府的确是研学的好地方,“孟母三迁”的故事不仅说明了环境对于孩子学习的重要影响,还说明了父母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和孩子的成才有着直接的关系,父母在精力上的投入和孩子的成绩基本上是正相关的。

启圣殿,中国古代讲求光宗耀祖,在孔孟身上得到了最好的诠释。随着孔孟学说的发扬光大,不仅孔孟的地位急剧提升,父母乃至五代祖先都得到追封,真正做到了光大门庭。

孟母在中国教育史上绝对是值得大书一笔的杰出女性,“母教一人”的称谓当之无愧。在丈夫早逝的情况下,一个年轻女性,依然执着于孩子的教育,培养出来了亚圣孟子,其艰辛可想而知。

“继往圣,开来学”,邹鲁文化继往开来,生生不息,绵延不绝,孟庙东面就是孟子小学。

恭王府导游介绍篇三

故宫过去叫紫禁城,它是明清两代的皇宫。紫禁城始建于明朝永乐四年(1406年)永乐十八年建成,占地面积72万多平方米,距今已有600年的历史。在这里曾居住了明清两朝24位皇帝。紫禁城的建筑是依据我国古代的《周礼.考工记》中“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的原则建造的。

那么为什么叫“紫禁城”呢?这里面有很深的文化内涵。咱们中国是一个天文学非常发达的国家,早在3000多年前的甲骨文中就有许多关于天象的记载。在古代的天象观测中,人们发现,有一颗星的位臵是不变的,始终居于天空的正中,它是紫微星,也就是大家熟悉的北极星。人们认为那是天帝居住的宫殿,称它为“紫宫”。皇帝称自己为天子,就是天帝的儿子,他所居住的宫殿就叫“紫宫”,这是其一,其二呢,皇帝居住的宫院,对寻常老百姓来说,是绝对的禁忌之地。于是两层含义合起来,所以就叫“紫禁城”。

紫禁城是明朝的第三个皇帝朱棣,也就是永乐皇帝在1406年开始营建的,用了14年的时间才全部建成,1421年正式迁都北京。从明朝永乐到清朝宣统,共有24位皇帝在这儿居住过,统治中国达491年。相传紫禁城有宫殿9999间半,实际上是8700多间,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目前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这些宫殿沿中轴线排列,并向两边展开,左右对称,格局严正,气魄雄伟,极为壮观。当我们漫步在这些宫殿之间时,不仅仅可以亲身接触到它的一砖一瓦,还会欣赏到青铜、玉器、书画、珠宝等珍贵的文物。要知道,这些文物都是从故宫博物院150多万件藏品中精心挑选出来的,您定会爱不够,也看不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恭王府导游介绍篇四

恭王府位于前海西街,建于1776—1785年,原为清代乾隆宠臣和珅的私宅,和珅因贪污罪于嘉庆年间被抄家处死后,此处私宅便赠给了庆王。同治朝时,由于恭亲王奕忻协同慈禧发动政变有功,慈禧太后便将此宅赠予他,而成为恭亲王府。

俗呼银銮殿,恭王府最主要的建筑。作为王府的正殿,只有逢重大事件、重要节日时方打开,起到礼仪的作用。民国初年,由于不慎失火,大殿连同东西配殿一并焚毁,现银安殿院落为复建。

和珅时期之建筑。悬挂有“嘉乐堂”匾额一方。该匾疑是乾隆帝赐给和珅的,但匾额无署款,无钤记,故无由证实,但和珅留有《嘉乐堂诗集》,说明是和珅之室名。在恭亲王时期,嘉乐堂主要作为王府的祭祀场所,内供有祖先、诸神等的牌位,以萨满教仪式为主。恭王府规模宏大,占地约6万平方米,分为府邸和花园两部分,拥有各式建筑群落30多处,布局讲究,气派非凡。其花园又名锦翠园,园内布局、设计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造园模仿皇宫内的宁寿宫。全园以“山”字型假山拱抱,东、南、西面均堆土累石为山,中路又以房山石堆砌洞壑,手法颇高。山顶平台,成为全园最高点。居高临下,可观全园景色。恭王府由于是在权臣和珅邸宅的基础上改建而成,和珅当年定罪的二十大罪状中就有关于内檐装修的“潜侈逾制”问题,如其中的第十三款“查得和珅房屋竟有楠木厅堂,其多宝格及隔断门窗解仿照宁寿宫制度”。因此恭王府的内檐装修在王府文化中别具一格,其所表现的特点尤为突出:

一、 规格最高,可与宫殿建筑比美:

恭王府几座主要厅堂的内檐装修不仅是多宝格、隔断,还可举出仙楼、神殿带毗卢帽的祭灶等装修也与宫廷中别无二制。并有室内假山水池,装修成室内小园林,更是别出心裁。

二、 数量较多,形式多样:

从样式雷图中可以看到当年有内檐装修的建筑多达二十余处,而且具有多种类型,如太师壁、宝座床、碧纱橱、祭灶、万字炕、几腿罩、落地罩、炕罩、真假门、仙楼、书阁、多宝格、顺山炕、前、后檐炕等。

三、 界划灵活,空间丰富:

恭王府内各厅堂的空间根据使用功能划分,格局多样,其主要厅堂既有肃穆、庄严的开敞式大空间,又有私密性的小空间,既有对称式的,也有非对称式的,还有可以灵活组合的。有的适合接待高级宾客,有的用于萨满教的祭祀活动,有的适合起居生活,有的作为寝息,不同的空间需求各得其所。

四、 做工精细,技巧高超:

从恭王府的装修遗留物件中可知皆使用硬木,用材异常讲究,加工的木料可以作出细小的截面,雕刻花纹起伏精确,而且使用圆形或曲线拼出各种华格,只有在精细的加工之基础上才能完成,施工难度之大,令人叹为观止。遗憾的是恭王府的原有内檐装修,绝大部分已经无存,今天通过研究王府文化,要进一步将其发掘出来,结合今后的王府博物馆展示要求,再现当年辉煌。

恭王府导游介绍篇五

木府是丽江木氏土司衙门的俗称,位于丽江古城狮子山下,是丽江古城文化之“大观园”。木府景区占地46亩,中轴线长369米,整个建筑群坐西向东,是一座辉煌的建筑艺术之苑。现在看到的木府,充分反映了明代中原建筑的风采,同时保留了唐宋中原建筑中,古朴粗犷的流风余韵,府内玉沟纵横,活水长流的布局,又可看见白族和纳西族传统的民族特色。

丽江木府位于丽江古城,是丽江木氏土司当年在丽江的宫殿,纳西民族首领木氏自元(253)世袭丽江土知府以来,历经元明清三代22世470年,所以木府是丽江地区政治、文化中心,被评为国家aaaa级风景区。

恭王府导游介绍篇六

亲爱的游客们:

你们好!

欢迎来到丽江木府。丽江木府是丽江古城的政治、文化中心,是纳西族统治者木氏土司居住和办公的地方,历经元、明、清三个朝代22世470余年。整个木府占地46亩,中轴线长369米,建筑群坐西朝东,“迎旭日而得木气”。木府的总体建筑风格为“仿紫禁城而建”,其建筑非常宏伟,古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曾叹木府曰:“宫室之丽,拟于王室”。

现在你们眼前的这座石牌坊是用采自下虎跳金沙江边的汉白玉建成的,宽9米,高约18米,4根石柱撑着牌坊上的碑、橼、檐和坊盖,匾额上镌刻着“忠义”二字,是由明神宗钦赐的。

议事厅后面是万卷楼。万卷楼有三层,看,第二层没有窗户,从楼底看不出第二层,所以里面收藏了许多珍贵的书籍。现在你们可以进去自己参观,请遵守馆内秩序,书籍能看不能摸。

万卷楼后面是护法殿。它是土司议家事之殿,也是土司行使家法的地方。

护法殿后面是光碧楼。它实际上是一条木制长廊,长廊上雕刻着龙和凤。你们有没有注意到这里的雕刻都是凤在上,龙在下?这表示纳西人对妇女的尊敬。你们不妨走一走,欣赏光碧楼旁玉花园的名木古树、奇花异草。

光碧楼后面是玉音楼,是土司看戏的地方。

最后一个大殿是三清殿,是木府推崇道家精神的产物。三清殿中间的门是空门,只有出家人能走,其他人只能从左边的门进,从右边的门出。

三清殿旁有棵倒着长的柏树。传说木氏土司之一的木增爬上这棵树成仙后,玉帝觉得此法不妥,便下令,木增为爬树成仙的最后一人,后人不可效法。于是,此树开始倒长,枝丫一律向下生长,以防止再有人爬上去。

我们刚才延中轴线参观了木府的几个大殿。此外,在中轴线的一侧还配有一些庭院,是土司及家人的生活区,你们可以自行参观。

今天的参观就到此结束了。祝你们旅途愉快,再见!

恭王府导游介绍篇七

正南门为“棂星门”。门内左右各一坊,左名“继往圣”,右名“开来学”。第一进院落的北壁正中为“亚圣庙石坊”。第二进院落的砖铺甬道两侧尽是古老的苍松翠柏,往北为“泰山气象门”。进入此门后,即为第三进院落。此院左右各有门通往庙外,左名“知言门”,右名“养气门”,是过去出于孟庙的主要通道。“养气门”外南侧建有“亚圣木坊”;门内南侧建有“祭器库”三楹。“知言门”内南侧建有“省牲所”三楹,此院北壁,三门并列。正中之门为“承圣门”,门之左侧建有“康熙御碑亭”;左为“启贤门”;右为“致敬门”。“承圣门”内第4进院落即分为东、西、中三路。中为孟庙主体建筑“亚圣殿”,其后为“寝殿”,其前左右两侧建有“东庑”和“西庑”各七楹,院中有“天震井”和“乾隆御碑亭”。东路“启贤门”内为“启圣殿”,其后为“孟母殿”。从“启贤门”到“启圣殿”甬路两侧,竖立着为数众多的历代碑刻,称之为“孟庙碑林”。西路“致敬门”内为一过道小院,东垣有一小门可通往中路“亚圣殿”院,北壁有一小门为“斋戒门”。这一小院四周墙壁上镶嵌着历代名人谒孟庙题咏等数十块小型碑刻。“斋戒门”内建有“致严堂”三楹。

孟府

又称“亚圣府”。位于邹城南关,孟庙西侧,庙、府仅一街之隔,是孟子嫡系后裔居住的宅第。元文宗至顺二年(1331)年,孟轲被封为“邹国亚圣公”,孟府因此被称为亚圣府。孟府始建年代不详。据孟庙内现存明洪武六年(1373年)立《孟氏宗传祖图碑》记载:“宋仁宗景祐四年,孔道辅守兖州,访亚圣坟于四基山之阳,得其四十五代孙孟宁,用荐于朝,授迪功郎,主邹县簿,奉祀祖庙。迪功新故宅,坏屋壁乃得所藏家谱。”这说明北宋景祐年间就已经修建了孟府,但不详地址所在。根据孟府大堂前现存几棵相当古老的桧树,紧同孟庙毗邻的建筑布局来考证,在宋宣和三年(11)第三次迁建孟庙于城南的同时,迁建孟府于孟庙之西侧。孟府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与孟庙毗邻,是孟子嫡系后裔居住的府第,元至顺二年(1331年),文宗皇帝封孟子为“邹国亚圣公”,从此,这里就被称为“亚圣府”,也叫“孟府”。孟府开始建造的年代不祥,据推测是宋景佑四年(1037年),建孟庙的同时,建造了孟府。后经历代变迁和扩建,就有了现在的规模。

孟子后裔嫡系长子在明代以前,袭封邹县主薄。主薄相当于实职的副县级官员,从那时代开始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以后从未间断,到了民国,改称“奉祀官”。“五经博士”和“奉祀官”都是虚职,虽是八品。却没有实际权力,其主要指责是:看护维修林庙,祭祀先祖,弘扬儒家文化,按说孟家世袭的“翰林院五经博士”,其爵位并不高,但世代相袭,世代显赫,而且经历七八百年不衰,这样的贵族世家就少见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