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程教学任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精选5篇)

体育课程教学任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精选5篇)

ID:4390363

时间:2023-10-08 19:53:11

上传者:字海 体育课程教学任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精选5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体育课程教学任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篇一

专家引领,是指导教师投身课改革科学实践的重要途径。不断探索再认识课程改革过程中的热点问题,保障思想给养,才能够帮助教师排除疑惑深入推进课程改革。按培训科培训计划,25日聆听季浏(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国家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研制组组长、教育部中小学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教授关于《当前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过程中热点问题分析》,在互动交流中,使大家对在课改过程中遇到的不解与争议问题有了全新的认识。

热点问题之一:学生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需要获得什么呢?

打好运动基础、养成体育习惯、形成健康意识、发展身心健康,是当前乃至今后全体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到体育学习和活动的愉快感,促进学生课外主动参与体育锻炼行为,帮助学生培养积极的体育情感,形成健康价值观的共同探索目标。因为,对于普通学生而言,养成体育习惯比掌握多少运动技能及掌握的程度更重要,仅仅靠体育活动不能完全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要对学生进行专门的健康教育,发展学生的身心健康是体育课程追求的最高目标。

热点问题之二: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淡化运动技术教学了吗?

理读《课程标准》会,让我们有一条清晰的运动技能教学思路。《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增进学生的健康为主要目的”,并专门设有“运动技能”学习领域。在这一学习领域中,提出了明确的运动技术和技能的学习目标和内容框架,“水平五要求学生“提高运动技能水平”和“增强运动技能的运用能力”,水平六要求学生“在提高所选运动项目技能水平的基础上组织和参加课外体育比赛”等。

“运动技能”体现了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以身体练习为主的基本特征,学习运动技能也是实现本课程其他目标的主要手段之一。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已学习多种基本运动技能的基础上,学校应充分尊重高中学生的不同需要,引到他们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运动项目进行较系统的学习,促进学生形成自己的运动爱好和专长,发展运动能力,提高体育文化修养,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运动技能学习领域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主干学习领域,该领域与运动参与领域一起最能体现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课程性质;运动技能学习领域是实现其他学习领域目标的载体。如果没有运动技能学习领域,其他学习领域将成为无木之本、无源之水,就会失去本课程的特征,‘身体、心理、社会适应’的整体健康目标就无法实现”。

“体育课程改革不是要去掉原来的‘三基’,而是用新的‘三基’补充、丰富和完善原来的‘三基’。原来的‘三基’中的基本知识是构成新‘三基’中基本认知能力的一个要素;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则构成基本行为表现中运动行为”。

淡化运动技术不是新课程提出来的,课改前就提出这样的观点。1978年教育部制定并颁布的《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学体育教学大纲(试行草案)》就在指导思想上提出了“打破以竞赛为中心”的教材体系。专家指出,指出当竞技运动项目作为课程内容资源进入课堂时,不可能是直接的拿来主义,完全照搬,要本着某种明确的教学要求与目的遴选出带有根本性的改造。课改的提出的淡化是针对过浓而提出来的,不能将摒弃“以运动技术教学为中心”的观念,误解成淡化运动技术,而忽视运动技能,反到是强化了运动技能。课程改革后一些体育教师的理解出现了偏差,忽视了运动主线,健康主线。在课改革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教师中曾出现过误读和误解:新课程淡化运动技能。导致课的练习密度降低、运动量减小、运动负荷减小。在教学中,有的教师把学生的运动兴趣当作课堂教学改革的唯一依据,认为学生玩得高兴,就体现了课改的精神。新课程不是摒弃运动技能,而是要指导教师万不可误入“以运动技术教学为中心”的观念,必须改变教师单纯地为运动技术而教、学生单纯为运动技术而学的做法而是要重视运动技术技能教学的人文性和教育性,是要通过运动技术的教学,培养学生积极的运动情感。

热点问题之三:体育课程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是培养大众体育的人群,是重视运动技能的教学。但,必须区分运动训练与体育教学。

从对象上来讲,体育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属大众教育和体育;运动训练是面向少数具有运动天赋的学生,属精英教育和体育。

从目标上来讲,体育教学以增进全体学生的健康为主要目标,运动训练以提高竞技比赛水平为主要目标。

从内容上来讲,体育教学的内容丰富多样,既包括竞技运动项目,也包括非竞技运动项目,强调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际相联系;运动训练的内容比较单一,运动员只需练习一个项目的内容,强调与发挥比赛水平相联系。

从方法上来讲,体育教学强调学生科学锻炼的方法,运动训练强调科学训练的方法。

从评价上来讲,体育教学既关注结果,也重视过程;既关注成绩,也重视表现。运动训练主要关注成绩和名次,以胜败论英雄。

应重视提升运动技能教学的内涵。因为,运动技能的教学同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有机联系起来,实现三者的.和谐统一。这是为了充分挖掘运动技能的教育功能,体现素质教育的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新课程强调淡化竞技运动的教学色彩,但也强调不能完全照搬训练运动员的内容和方法进行体育教学,要竞技运动教材化。

热点问题之四:重视学生的运动兴趣意味着淡化运动技能教学吗?

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是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的催化剂。运动兴趣对学生开展体育学习和锻炼能起到主观能动的作用。但它不是重视运动兴趣就是学生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就一切围着学生转。不是重视运动兴趣就不要运动技能和淡化运动技能。不是重视运动兴趣就提倡“放羊式”教学。

理读《课程标准》我们同样可以找到依据。《课程标准》指出:“课程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法的更新,都要特别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好和个性发展,促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以全面发展体能和提高所学的运动技能水平,培养积极的自我价值感,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热点问题之五:“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课程理念,就是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了吗?

处在生长与接受教育过程中的学生,由于受认知能力、学习生活经历的不同,在学习习惯、行为习惯上表现各异。要想将这样一个生龙活虎,充满活力的群体组织起来享受教育,教师不仅要搭学习的台子,更要唱好。为此,教师的主导作用不是轻了而是更重。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课程理念,就是要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心理感受、情感体验和兴趣爱好,使学生“想学、愿学、乐学”,在享受教育的过程中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由被动学习转入主动学习。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能得以确立。以人为本,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情感和需要,就是要在尊重学生基础上调动他们的学习欲望,提高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就是要不断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

学习方式的改变并不意味着用一种方式代替另一种方式,如用自主学习代替指导学习,用合作学习代替个体学习,用探究学习代替接受学习。

不能为了体现新型的学习方式,导致课堂教学出现“为了合作而合作,而了探究而探究”的形式主义。同时,不能将新型的学习方式理解成是新的“放羊式”教学。

改进学习方式,对有效地组织体育课堂教学具有积极的作用,但要防止三种倾向:一是不能将常规教学单纯地理解成就是稍息、立正、报数、向右看齐、向右转、齐步走等等,毕竟体育课不是军事课。但要具体区分学段,应进行的队列还要必须开展。例如:尚处于水平一的学生,就很有必要。二是过分地进行常规教学,一堂40或45分钟的体育课,如果常规教学所占时间过多,势必导致学生学习运动技能和练习体能的时间减少,一定要体现精讲多练的原则,还学生于更多学习时间。三是以抓常规教学为名,导致课堂教学程式化、刻板化、机械化,造成课堂气氛沉闷乏味,学生学习体育毫无乐趣。四是重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不是不要课堂纪律。体育课中的课堂纪律需要加强,这是保证体育课堂教学正常进行的前提。不能理解成课堂纪律就是要求所有学生的体育学习在整个的课堂教学时间内都要整齐划一,所有的学生在整个的课堂教学时间内都必须按照教师的意图不折不扣地执行和完成。不能将课堂气氛活跃说成是课堂纪律不好。

热点问题之六:体育课程是以增进身体健康为主,增进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为辅吗?

一个人是否健康应从多维进行判断,体育活动既是身体活动,也是心理活动和社会活动。体育活动对人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也就是说知识、技能、情感的目标同等重要。因此,在充分考虑体育与健康课功效时,要以学科本位向以学生发展本位发展。也就是“体育课程的主要目标是为学生的终身体育作准备,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不重视情感目标,学生可能是技能型的和知识型的学生,他们可能选择不参与身体活动”。

5月25日晚于华东师大

体育课程教学任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篇二

[摘要]:发展素质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已成为当今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界的共识,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信息化的推进把普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提到了日程上。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普及信息技术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关键。本文在对课程整合的理论进行梳理后,就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整合,信息素养

人类的双脚已迈入21世纪,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越来越广泛地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并引起了社会整个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整个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界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必须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课程整合”已成为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教学改革的新视点.

那么,究竟什么是课程整合?又该如何进行课程整合?课程整合究竟对中小学的素质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有什么意义?为什么我们会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弄清这些问题对于指导我们课程整合的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研究中心指出,所谓课程整合,就是把各种技术手段完美地融合到课程中,超越不同知识体系而以关注共同要素的方式来安排学习的课程开发活动。课程整合的目的是减少知识的分割和学科间的隔离,把受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者所需要的不同的知识体系统一联结起来,传授对人类和环境的连贯一致的看法。课程整合将信息技术看作是各类学习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主要在已有课程(或其他学科)的学习活动中有机结合使用信息技术,以便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但整合不等于混合,它强调在利用信息技术之前,教师要清楚信息技术的优势和不足,以及学科教学的需求,设法找出信息技术在哪些地方能提高学习效果,使学生完成那些用其他方法做不到或效果不好的事。对于学生来说,信息技术则是一种终生受用的学习知识和提高技能的认知工具。课程整合的最基本特征,就是它的学科交叉性和立足于能力的培养。

当前课程整合的主题和采取的方法

当前课程整合的主题主要有下面四个:

[1][2][3][4]

体育课程教学任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篇三

摘要:在第八次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体育课程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必须对小学体育课程进行改革和创新,通过实施具体、有针对性的办法,从根本上改变小学体育课程中存在的问题,才能满足当前形势下小学体育课程的要求。

体育课程教学任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篇四

1.市中小学体育教学评优活动筹备工作。

2.组织对中小学进行教学文件规范化检查。

3.市小学体育教学教研“沙龙”活动。

4.参观全国第3届中小学体育教学观摩展示活动。

5.体育新课程标准修定后全市体育教师培训。

体育课程教学任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篇五

体育教育要打好基础,必须从小学开始,小学阶段的体育教育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观念的重要阶段。然而,在过分重视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小学体育教育往往被忽视了,各个小学都缺乏系统的体育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因此,小学体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和创新迫在眉睫。

一、当前小学体育课程的现状分析

1.观念陈旧,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当前的小学体育课程虽说作为一门主要课程,但并不为学校和老师所重视,体育教学也存在随意和主观性的特点。很多体育教师依旧保留着原有的对待体育教学的态度,不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略了课程对小学生身心培养的重要意义,只是按着自己的想法随意教给孩子一些体育学习的内容。这些陈旧的观念并没有随着课程的改革而有所改变,很多学校依然保持着原本的体育教学方式,坚持着原有的教学理念,忽视了以学生为本的重要理念,不利于小学体育课程的改革。

2.内容单一,忽视了教学的丰富性。现在的体育教学存在着内容单一的特点,教师的体育教学内容往往只有跑步、篮球和跳远几种,限制了学生在体育方面的兴趣培养,大大降低了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体育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部分,应该重视教学的丰富性和有益性,从多方面来丰富学生的体育生活,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美方面的'全面发展。

3.教学方法上忽视了学生与老师的配合。当前小学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往往会因为学生年纪小而主观地评价学生,认为学生没有决定的能力,所以教学一般是以老师教学生学为主,缺乏师生间的互相配合。教师对学生的主观判断其实是不科学的,再小的学生也有自己的想法和意识,只有通过调动每一个学生参与到课程中来,才能真正鼓动学生学习和锻炼的积极性,从而将单调的课堂变得丰富多彩。

二、小学体育课程的改革和创新

1.创新教学思想和教学观念。针对小学体育教育存在的理念滞后问题,有必要创新体育教学的理念,从观念上彻底改革。小学体育教育要加强人文关怀,重视学生的健康问题,真正关注学生、爱护学生、重视学生,让学生打心眼里喜欢这门课程,从而调动学生体育学习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学生体育素质的提高打好坚实的基础。教师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放弃原有的以教师为主的观点,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性。教学应富有针对性、指导性、时代性,让学生能真正掌握知识并学以致用,为其在未来生活中的体育锻炼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促进其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

2.创新体育教学内容。针对现代小学体育教学课程单一的特点,必须在现有的基础上增加一些课程,比如游泳、足球等,通过发展体育场的设施来丰富体育课程,进而优化课程结构。只有有效地体现现代教育规律和学生的心理需求,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体现体育教学的实效性。体育课程必须贴近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对现有的教学内容进行延伸和拓展,生动教学,将体育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大大提高体育教学的原有水平,使体育教学成为一门学生愿意上、喜欢上的课程。此外,教学课程的安排也非常重要。传统的教学三步骤已经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必须改变这种形式,丰富课程教学的多样性。

3.重视师生的配合,丰富体育教学活动。在小学阶段,学生往往更喜欢集体活动的方式来上课,这就非常需要老师与学生的配合了。作为体育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生一起来开展体育活动,才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可以征求学生的意见,关心学生喜欢的活动,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的教学之中。体育教学教的是学生喜欢的东西,那自然会引起学生的兴趣,大大有益于学生将来的学习和生活。

4.创新教学目标。传统的教学目标非常重视学生体格的培养,希望通过体育教学来强健学生的身体。然而,当前的体育教学只重视了其中的一个部分,而忽视了另一个部分的培养,那就是心理健康。我们常说身心健康,可见身体和心理是和谐统一的,只有身体和心理都足够坚强,学生才能够真正面对这发展迅速、竞争激烈的社会,才能有足够的信心去迎接挑战和战胜压力。新课程改革下,心理教育成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体育教育开始重视对学生传达锻炼的观念和想法,而不仅仅是直接锻炼学生的身体。这样的做法对提高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小学体育教育改革的推进和创新具有很大的必要性,应从理念、内容、方法以及目标等方面对小学体育教学进行改革,从而促进小学生在身体和心理上的健康快乐发展。推进和创新小学体育教育改革,落实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才能真正帮助学生成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黄笃文《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的几点创新尝试》[j].课程教育研究,,(9)。

[2]肖园《体育教学改革的创新与实践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17)。

[3]许明《小学体育教学创新研究》[j].考试周刊,2013,(88)。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