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美术快乐教学反思 美术快乐教学(优质8篇)

2023年美术快乐教学反思 美术快乐教学(优质8篇)

ID:4578744

时间:2023-10-13 04:28:02

上传者:雅蕊 2023年美术快乐教学反思 美术快乐教学(优质8篇)

在典礼中,人们可以通过仪式的方式来纪念特殊的时刻或者重要的事件。如何确保典礼的庄重和仪式感是一个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想要了解更多关于典礼的内容和实践经验,请继续阅读下文。

美术快乐教学反思篇一

乐美术”的教学呢?我认为可以做以下几点尝试:

一、教学结构,师导生乐。

一堂美术课的时间为40分钟,教师必须是导演而不是演员,要留更多的空间给学生。在教学实践中,我逐步摸索出一种结构模式:开课导入约7分钟,学生讨论、创作练习、评价作品,自评与互评相结合,在集体讨论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的作品,用集体的智慧照亮个体模糊的世界,这段时间一般为26~30分钟。最后,用2~3分钟总结全课。这种模式解放了学生的时间和空间,激发了学生内在的潜能,让学生想象的翅膀飞得更远,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在一种愉悦的氛围中自主地进行审美体验和创造表现。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培养了语言表达能力,增强了自信心,提高了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课堂上学生高兴,教师轻松,趣味盎然,其乐融融。

二、教学启动,引情激趣。

小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自制力差。成功的导入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教学中,要通过设计情境导入、故事导入、谜语导入、游戏导入、悬念导入等方法,激发学生探究、创新的欲望,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妙,收到“课伊始,趣亦生”的教学效果。教学《泡泡乐》一课,我通过让学生自己吹泡泡,发现泡泡的形状和颜色,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课堂氛围顿时活跃起来,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不知不觉中进入学习主题,对孩子们来说,这种学习就是游戏,个个跃跃欲试,情绪特别高涨。

实践证明,在上课之初就调动起学生视听觉的积极性和创造的积极性,能带给学生更多想象的空间,陶冶情操,激发学习兴趣和热情,增强审美感受,激发求知欲,活跃学生的思维。

三、教学过程,纵情取悦。

一堂好课犹如一曲美妙的乐章,成功的导语是第一个奏响的音符,它准确、悦耳、动听,让教学过程铺陈出动人的旋律,使之高潮迭起,妙趣横生,达到“课继续,趣横生”的教学效果。

1.创设情境,营造愉悦的氛围。小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间不会持续很长,只有在轻松自在的环境中才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为了更好地鼓励学生有创造性的活动,维持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和兴趣,教师尽力营造愉悦的课堂氛围是十分重要的。在教《瓜果飘香》一课,课前我到商店拍摄了一些水果,做了课件,课堂上先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的水果,再谈谈水果外形和色彩的特点。在此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乐此不疲,充分体验到美术课的乐趣,他们的创造想象力、观察理解力、审美表现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突出显示了美术学科的综合性。

2.开拓思路,增强学生的信心。小学生求知欲、好奇心强,但囿于知识水平和经验的限制,在课堂上缺少发表独立见解的勇气和信心,发言时不够大方,语言苍白无力。另外,他们还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喜欢死搬硬套,模仿书上的作品,不愿进行自我创作,导致学生作业单调。因此教师要多走到学生中间,努力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予以充分的肯定。对学生创作过程中面临的困难,要尽快地引导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满足小学生已经具有的“成功需要”心理,让学生感受到自身价值的实现,从而激发出更饱满的热情继续进行美术创作。教《月亮走我也走》一课时,刚开始,学生们只会画最简单的,后来有一位同学画了我和月亮打秋千,我立即将他的作品展示出来,表扬他敢于大胆想象。这位同学听到表扬后,满脸欣喜,随即又开始了更加大胆的创作。见此情形,其他同学产生了一种和他一比高下的心理,也积极动脑,突破思维常规,创作出了许多造型奇特的优美画。

3.指导创作,自主合作、探究。小学美术教育是一种人文性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艺术教育,它不同于艺术院校的纯技法教学,也不同于抽象美学理论训练,它主要是完善学生的人格,启迪学生的灵感,鼓励学生追求新颖独特的个性,解放学生的创造力,架起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桥梁。学生在创作实践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很多困难,这就迫使学生不断地向别人寻求帮助,跟别人交流成功或失败的原因,从而纠正不足,积累经验。这种多向交流有利于学生在认知、情感、心理、社交等多方面的发展,把学生的个人创作和集体创作结合起来,大大增强了团结协作的精神,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结尾,激情延趣。

一堂好课的结尾,对学生所学知识起着强化作用,对学生的思维起着整理作用,对本课的教学内容起着升华作用,犹如一曲美妙的乐章结束时,让人感到余音缭绕,回味无穷,收到课已尽,趣无穷的教学效果。一堂美术课结束之后,不是学生学习的结束,而是第二课堂的开始。还以《水果飘香》为例,教学结束时我说:“在我国偏僻的山村,有许多小朋友不说吃水果,就连最基本的读书都无法实现。今天,我们坐在明亮的教室读书,要时刻想着那些山村的孩子,希望你们好好读书用你们勤劳和智慧的双手去建设祖国,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教师富有激情的话语,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增强了学生的信心,激发了学生对美术文化的兴趣,鼓励学生不断地寻求新的创作理念,让课堂教学在课外得到了延伸。总之,小学美术教学要求教师要确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以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兴趣为主,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为核心,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美术”,让学生因为有“美术”而快乐。

美术快乐教学反思篇二

活动准备:

1、画家虚谷的《落花金鱼》、马蒂斯的《金鱼》、凌虚的《黑珍珠》等作品。

2、纱皮纸、油画棒。范例《荷花池中的金鱼》,饲养的金鱼等。

活动要点:

欣赏中外许多画家虚谷、马蒂斯、凌虚的作品

1、了解虚谷是清代的一位杰出的画家。观察他的画有什么特色?(淡墨为主,颜色清淡。他画的金鱼,鼓着大肚子,瞪大眼睛,造型十分可爱。)

2、赏马蒂斯、凌虚的画的金鱼。观察画面上金鱼的不同,感受金鱼在水中游时的动态美。

观察与思考

1、出示范例《荷花池中的金鱼》,观察这张画与平时的画有什么不一样?它是怎么画的?画在什么材料上?(用白油画棒将金鱼与水草画在细砂皮上。)

2、让幼儿尝试在砂皮上画金鱼,用白色的油画棒画出金鱼的基本轮廓。

3、运用同种色或相似色接色的方法表现金鱼发光的鳞片。

幼儿画《快乐的`金鱼》,教师指导

1、选择自己喜欢的金鱼,观察其特征及它们在水中的不同动态。

2、在砂皮纸上,用白色的油画棒勾出金鱼的轮廓,并添画水中的水草。

3、用颜色找朋友的方法涂色,表现金鱼发光的鳞片,交替运用白色与浅色表现河水。

引导评价

1、你饲养了几条金鱼?有哪些是新的品种?

2、引导幼儿对金鱼的生活习性等产生兴趣,有进一步探索的欲望。

活动提示:

1、先慢画,再用快画的方法一边观察,一边画金鱼。

2、可以用不同手段来表现金鱼在水中的动态。如:写生、水墨画、撕贴等。

活动目标:

1、用白色油画棒在砂皮纸上画出金鱼的特征。

2、对金鱼的生活习性产生兴趣,有进一步探索的欲望。

美术快乐教学反思篇三

【活动目标】

1、尝试用延续的线体现春游的情景,乐意以边念儿歌边作画的形式绘画。

2、能准确画出人的五官,体验绘画时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场景布置:花儿、小树、小桥。

2、音乐磁带《郊游》、人手一份记号笔和画纸。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现在已经是什么季节了吗?

师:是啊,美丽的春天来了,小树、小草都绿了,小花也开的五颜六色,想不想和老师一起去走走,去看看?来,让我们一个跟着一个去春游吧!

2、师幼随音乐春游。

师边走边说:看,这边的花儿开得真好看,我们围着它绕一圈,走走走,看到小花绕一圈,小朋友也来说一说,小树绿了,我们也来围着它绕一圈,走走走,看到小桥绕一圈,那边还有小桥,我们也绕一圈,走走走,看到小桥绕一圈。

鼓励幼儿和老师一起边走边说。(绕场地走两遍,让幼儿充分适应儿歌。)

3、师:小朋友,你们累不累啊,来,到这里坐下来歇会吧。

4、师提问:刚才一路上你都看到了什么啊?

你们开心吗?那开心的时候,我们的小脸会怎么样?你也可以看看你周围的小朋友开心的时候是什么样子。(引导幼儿说出开心时眼睛和嘴巴的变化。)

5、学习徒手练习画延续的线。

6、用绘画的形式体现春游时的快乐。

(1)师出示记号笔,“如果用笔,你会画吗?伸出你的小手跟老师一起在这张好看的画纸来画画吧,先打开画笔粗粗的一头。”

师范画。鼓励幼儿再次与老师一起边画边念儿歌:走走走,走走走,看到花儿绕一圈,走走走,走走走,看到小树绕一圈…(提醒幼儿线要连续的画、不要断下来,圈可大可小,画的时候不要挤在一起,尽量在空白的地方画。)

“咦?小朋友在哪呢,我们来找一找,眼睛弯弯的,嘴巴翘翘的,(师在圆圈上画出人的五官。)哈哈原来这里藏着一个小朋友呢?看看他像我们班上的谁?”

(2)“你们想不想在好看的纸上画画今天春游的事情呢?”

“不过老师要提几点小小的要求,请你们在画的时候一边画一边念好听的儿歌,绕圈的时候圈可以大也可以小,但是不要拥挤,画的时候线条要连续,不要断,最后画好后和你的好朋友说说你都把谁画进画里了。

幼儿操作,鼓励先画好的幼儿向好朋友介绍自己的作品。

7、展示幼儿作品,并给予评价。

从以下几个方面评价作品:线条是否流畅、画的小朋友是多是少,绕的圈大小等等。

师:今天我们小班的小朋友可真棒,小手可真能干,能用笔把我们最开心的事—春游画出来,春天可真是太美了,来,让我们一起到外面去找找春天吧!

美术快乐教学反思篇四

一、教材分析:

谈到卡通画,许多同学会津津乐道,同样,上一堂卡通画的课同学们更是激情四溢、快乐有余。把影视作品、书籍画报中的学生熟悉的卡通形象引进课堂,把学生喜爱的卡通玩具、卡通学习用品等作为上课的一道风景线,在一定的情景创设下,使学生了解卡通画的基本知识与设计过程,了解编绘方法与表现手段,了解中外及不同时代的卡通形象,在发展学生想象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美术构思个创作能力,这正是本课的.饿立意所在。

二、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了解卡通画的基本知识及绘制、设计方法。

操作目标:用丰富的表情手段添加或创作独幅、多格卡通画。

情感目标:通过卡通画学习,体会卡通世界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幸福与快乐。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添画(临摹)或创作的形式,画一幅或多幅卡通画。

难点:学生能作个性化的卡通形象设计。

四、教学准备:

师:实物、范画、画报、图片等

生:彩色笔,勾线笔。

五、教学过程:

*说一说

介绍自己带的卡通形象(实物或图片),从形象、色彩上说明喜欢的原因。

*想一想

欣赏影视作品中精彩的卡通片段,边看边思考:

2)试以形象说明卡通形象的卫星特征(夸张、变形、比拟、象征等特点)。

3)卡通形象的颜色搭配如何?

*做一做

教师示范:以人物或动物、植物想象,示范卡通画的创作绘制过程(铅笔定搞、设计外形---赋予其动作、神态---给予其色彩)。

出示各种造型、各种表现形式不同的卡通形象进行欣赏,以小组形式讨论:

1)你准备设计怎样的形象?

2)你又准备以哪个卡通形象为基础,重新改画、添加成自己更喜欢的卡通形象?

学生设计一卡通形象或在原有卡通形象基础上通过改画、添加成为自己喜欢的卡通形象或自己创作新的卡通形象。

巡回知道时学生准备充分的卡通形象图片,供学生欣赏、临摹或改画、添加。

*评一评

评价:比一比谁设计或改画、添加的卡通形象最可爱(从外形特征、颜色等评述)。

*课外延伸:

美术快乐教学反思篇五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习用线材造型的方法,知道缠、拧、盘、折等基本造型技巧。

2、了解不同线材造型的特点。

3、尝试用电线等可塑性线材进行简单动物花卉造型。

教学重点:

学习用线材造型的方法,缠、拧、盘、折等基本造型技巧

教学难点:

整体造型方法、站立方法、连接点的处理。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1、介绍自己了解的生活中的“线”,发现它的实用功能。

2、线材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你都知道哪些“线”?它们都有什么用途?

用回忆的方式,促进学生观察生活了解生活。发现线材的艺术价值。

二、认识材料

1、通过课件展示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线材自身的特点和造型的特点

2、你在课前准备了哪些线材?它有什么特点?

3、柔软的线材和稍硬的线材在造型上会有什么区别?

初步感知制作材料的性能、特点。为制作做好充分的准备。

三、探索发现

1、教师演示用胶皮铜芯电线制作小动物。

我来制作你来看,总结一下我的制作步骤好吗?

2、学生小组讨论总结制作步骤:

观察形态――大体形象――具体细节――整理完成

四、创作实践

1、教师课件提供一些简单图形供学生自由选择,进行创作。

学生创作过程中教师在个别学生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鼓励全员参与解决问题。

2、在制作过程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制作好的:作品怎样站立呢?

五、展示讲评

说一说对自己作品的评价。你认为谁的作品比较成功?好在哪里?

美术快乐教学反思篇六

美术课要上好,这半年时间中我还是有不少收获,我发现学生特别喜欢美术,他们有自己的丰富想象力,不是简单的临摹,每一节美术课轻松愉快,又有良好的效果。很多美术教学的新方法、很多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手段、很多引导学生思考创造的心得,但也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我一直在思考:什么样的美术课称得上好?怎样上好美术课呢?在思考的同时,我在一次次实践的检验中寻找答案。

思考一:美术课前的准备

美术是一门特别的学科,它能让学生学到绘画与制作的本领;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发挥学生在各个方面的才华;能使学生感受美;能使学生热爱学习。如今的美术课不再是以前那样,教师在上面画,学生在下面画;素质教育已进入美术教学,在课堂中以发展学生为本,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作业过程中,更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探究,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美术课堂就好像一个乐园,让学生乐在其中。

在教学中,为了上好每一堂课,必须坚持每讲新课之前必须作好充分准备,认真钻研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教学环节,积极利用多媒体手段。工作以来,很多优秀的教师善于烘托教学气氛,歌曲在课堂气氛的烘托上起了很大的作用。但美术课的准备绝不仅仅是教具的准备,它要有更广泛的内容。除了有形的课堂资源的准备之外,更要准备的是老师多方面的知识、深厚的文化底蕴,这需要我努力的学习知识,长期积累。

思考二:美术课堂教学

教学案例:

1、游戏性教学符合“愉快教育”的指导精神。“愉快教育”的实质是变“苦学”为“乐学”;变被动的“要我学”为主动的“我要学”。游戏性教学正是通过游戏的形式使这一变式成立的。

在《影子的游戏》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到太阳底下“玩影子”、“画影子”的游戏,一(1)班的多数同学都能在影子千变万化的游戏中,明白光源作用,明白影子产生的过程,明白影子在绘画中的重要性,在他们的画面中无不体现着发现者的欣喜与童趣。其他学生也基本能够运用画或者剪的方法来表现影子的外形了,在游戏的基调上达到教学目的。

2、在游戏过程中,学生精神放松,课堂气氛活跃。在愉快中得到知识,学到技能、巩固知识、熟练技能。

在《摸一摸画一画》的教学中,教学目的是指导学生选用各种工具、材料表现身体的触觉;引导学生体验色彩、点、线条、肌理等造型语言;引导学生运用造型语言来表达自己对触觉的独特感受,发展视觉表达能力。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通过知觉,运用主观能动性,表现感知觉。这样深层次的理解,对于一年级的孩子十分艰难,所以我毅然决定使用游戏作为开课统领。我用两个黑色严实的袋子装着两种感觉的物品,并用十分神秘的话语吸引孩子迫切的希望能亲自体验这样的触觉。我提出参与的条件,用点、线、面在黑板上画出自己手中的触觉。孩子将小手伸进袋子那瞬间的表情,有恐惧、有好奇、有微笑、有疑问……这一系列的表现,使未参与的学生激情高涨,使课堂一次次推向高潮。通过手中的触觉,课堂的氛围,孩子创造了许多表现感知觉的绘画表现形式和成果,同时很好的发展自己的视觉表达能力。

只有巧用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乐学”。古人云:“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我们的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教学要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美术学习的兴趣是美术教学的生命。同时巧用游戏,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和想象力,从而增强创新意识和能力游戏能给学生带来学习的兴趣,能给课堂营造良好的氛围。而创设良好活跃的氛围,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心境可以使联想活跃,思维敏捷,表达欲增强,积极的游戏活动能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同时模仿能力强,好动,好玩,不怕羞,爱表现也是小学生的天性。根据小学生的这些特点,多组织一些游戏活动,无疑对学生有极大的益处。以及巧用游戏,引入竞争机制,从而增强集体主义观念和团结合作精神。在游戏中增加学生的竞争意识,树立不甘落后的学习劲头。

我觉得运用游戏性美术教育教学活动需要注意的地方是:教师设计的游戏内容和形式要紧密配合,课堂上组织好游戏的各个环节,特别是强抓课堂常规,不能让混乱的课堂纪律,影响了教学效果;教师要提前准备好游戏中所用的教具和实物;教师在游戏中语言要突出重点;运用儿童语言把讲、听、看、玩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玩中获得知识和美感。

思考三:美术作业的评价

大人看孩子的画往往摇头,画的是什么呀,乱七八糟!殊不知,儿童绘画贵在无序、天然童真,去雕饰的浪漫稚拙,而且个性鲜明,想象力丰富。有的孩子喜欢色彩,有的孩子画画喜欢用线条。还有的孩子只喜欢画抽象的形状。所以对于儿童画的批改、评价应该有多重的标准,要善于发现儿童画中闪光的东西。

课程标准是新的,儿童是新的,在教学中肯定会有更多的新问题新现象新思路值得我们去思考,这确实是十分有意思的事情。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坚持以审美教育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爱好及情感。努力做到通过美术教育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激发学生对美的爱好与追求。注重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愉快的美术实践活动中,主动地去发现、去探究,去感受美、理解美、表现美、创造美。

有一些绘画课为了更好地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加入了游戏、舞蹈等活泼的形式,课堂也会显得杂乱,问题是这样形式上的“乱”并非无效。国外的老师在上美术课不需要孩子坐得端端正正,他们给孩子足够的空间创作,可以画在桌子上,可以“乱涂乱画”。德国纽伦堡丢勒中学的谢尔先生曾说,在丢勒中学,学生作画时可以戴耳机听音乐,边听自己喜欢的音乐边作画。我想这在国内肯定是禁止的。学校要求课堂必须有秩序,但一味的整齐往往会抹杀孩子的个性,限制孩子的创造性。怎样兼顾呢?那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上的收放自如,既不放纵,也不压制。例如:可以采用开放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社会,投身于五彩缤纷、五光十色的校外生活,把公园、田野、村庄等作为学习美术的大课堂,在大自然中学美术,感受生活中的红、黄、蓝。如手工制作课不妨带领学生去放飞风筝,去迎风玩一玩小风车,用制作的彩练、挂饰。窗花美化周围的环境;结合绘画课,可自办一个课堂小画展,组织学生参观发言,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学生生活相结合的能力。

以上所述,是我对美术教育教学中认为有待改进的地方。通过美术教学活动去唤醒他们对生活的感受,引导他们用基础的艺术形式去表现他们内心的情感,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达到认识、操作、情感、创造的整合的道路中,我还有很多的不足,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不断提高美术素质以外,不断的改进教学方法,上好美术课。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绘画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法,培养学生具有一定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构图能力和辨别、调色能力的同时,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味的学习环境和气氛,消除学生心中的心理障碍,使学生感到学习没有负担,让美术成为一种享受,一种娱乐。

文档为doc格式

美术快乐教学反思篇七

元素一:元宵节的由来――故事的有效介入。

元宵节是伴随人们迎来春天,是把节日习俗彻底体现的典型传统佳节。在历史上,元宵节又称“上元节”、“灯节”,关于元宵节的传说美丽动人。在讲述元宵节由来的传说故事时,我力求把故事贴近孩子,讲得更通俗易懂。

故事的有效介入,让孩子们感受到元宵节由来的美妙性,而传说故事也为元宵节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元素二:元宵节的习俗――感受的多通道。

作为元宵节最典型的习俗不外乎是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当然还有网上介绍的,如走百病、赏月、点灯等。如果全部一一介绍,会显得走马观花,蜻蜓点水浮于表面。因此,我选择了典型的习俗让幼儿来多通道的感受。

1各式好吃的元宵。

这一环节通过幻灯片的展示,让孩子们看到了各式好吃的元宵。在看的过程中,孩子们了解了元宵是有糯米制成的,或实心,或带馅,馅有豆沙、鲜肉、芝麻、菜类等等。吃了元宵就象征着全家团圆和睦,生活幸福甜蜜。

许多孩子还纷纷讲述了自己吃元宵的快乐感受!

2漂亮好玩的花灯。

闹花灯是元宵节的主要习俗之一。元宵点灯的习俗起自汉朝,到了唐代,赏灯兴盛,在各地也有许多独特的情趣。因此,我从网上搜索介绍的下载了一些赏灯的相关图片,供幼儿欣赏,了解这一特有的习俗。

为了让幼儿多通道的感受,活动之前,在短信通里给家长发了短信,让每个孩子带一盏灯笼。于是,在这个环节中,孩子们最开心的就是介绍、玩一玩自己的灯了。每个孩子的脸上笑容是那么灿烂!他们对于手中的花灯爱不释手。纸折灯、布灯、塑料灯……各式材料质地,各种漂亮的图案汇集在一起,使每盏灯都具有独特之美!

3奇思妙想的灯谜。

猜灯谜自然也是趣味盎然的,我在几盏灯笼上贴了写有灯谜的红纸,让孩子们猜一猜,他们的积极性可高了。

元素三:元宵节的感受――谈话的真情流露。

通过提问“昨天,元宵节你和谁在一起?干了什么?心里怎样?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以这些问题为话题,让幼儿展开讨论讲述。在自由讲述的氛围里,虽然孩子的经验是零散的,但元宵节的快乐感受却荡漾在孩子的心头。听听孩子们的心声吧!

吕与凡:“昨天晚上,我和爸爸放了好多烟火,好玩!”

季以恒:“奶奶给我烧了圆圆的圆子,很甜哦!”

朱晓丹:“我看到电视里很多人在唱歌跳舞……”

章聿恒:“妈妈给我买了一个灯笼,我很高兴!”……

“爆竹声声辞旧岁,火树银花不夜天。”虽然今年的元宵节已离我们远去,但通过这样一个活动,传统文化的熏陶,将延续孩子们对此的记忆。当他们若干年长大后,再次回忆起,必定是别有一番滋味!

美术快乐教学反思篇八

目前,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方法,仍然是“以绘画性为目的”,一味追求纯粹的技法训练,带有强制方法将成年人的规范模式压给学生。

千篇一律对着课本临摹,“照葫芦画瓢”度过45分钟,这种指导思想与教学方法,缺乏对学生创造思维能力与审美能力培养,违反了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导致了学生个性扭曲,这种现状与我国九年制义务教育所提出的素质教育目标相违背。

如何完成美术教育是使受教育者掌握美的规律,并具有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这一中心任务,使之成为促进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的一个有机因素。

笔者认为,不仅要开展好美术课程和各种课外活动,更要加强对美术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克服以往美术教育中诸多弊端,确立新理念,探索新方法。

一、重感知的升华,让学生在直观感觉中提高“眼力”

眼力即观察事物的能力,捕捉审美对象的艺术美能力,即“看”作品的本领。

人的智力结构主要是由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活动力等因素组成,其中观察力是人们全面、深入、正确认识事物的一种能力。

观察是人们认识世界,增长知识的重要途径;观察是思维的先导,它又是视觉艺术最基本的活动,也是美术教学训练的起点。

面对年龄小的小学生,由于他们的知觉处在无意识性、情绪性比较明显时期,还具有好奇心、好胜心的特点,对他们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感知活动,从制定每一单元的教学计划到安排教学内容、范画教具等,都要从他们便于观察记忆入手,从外形的美感到内在结构,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的艺术分析,指导他们会“看”作品的方法,在直观感受中让他们获得艺术美的享受,激发起学习美术的兴趣。

当然,对美术尚处无知或知之不多的教育对象来说,这种“看”是需要引导的。

帮助引导他们直接地凭视观察、亲自体验,增强形象的概念。

对物象形成心灵感悟和建立某种精神意味,使他们亲身对作品的感知思维得到珍惜。

这种教学生“看”的教学方法的过程,是从生动的审美直观到对应的语言表述的过程,是让学生从对象个别特征到整体形象的把握过程,从而提高他们运用形象表达对美的感受能力。

二、让临摹转向想象力的培养

创造想象能力的培养是审美教育的最高目标。

有了感性认识的基础,为发展理性认识的内容,有目的、有重点地进行临摹教学是必要的。

我们承认模仿是人的本能。

但吸收传统的审美观念和造型技巧,不等于千篇一律的照葫芦画瓢,何况国内大量的印刷品印刷技术有限,明暗、色彩等方面与原作比都不准确,也无法达到临摹目的。

长期的“照葫芦画瓢”不但破坏了学生感知认识,而且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思维的发展。

故而在美术教学中贯彻“启发式”教学方法,对学生的艺术创造想象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启发式教学的主要特点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积极思考,融会贯通的掌握知识并发展智力,这里的“积极性、主动性”指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师生都成为教学的主体。

他们通过讲授问答、开展活动、讨论教学实验、技能训练、师生演示及自学指导等手段,主动获取知识,掌握技能,发展创造思维能力。

当然学生的发展是“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这种作用”必然要形成一定的观点,这就是受教育者一种独特的思维想象的开端,也为创造能力奠定了基础。

其实现代美术教育术不论国内国外在这方面都有了成功的尝试。

如:在法国巴黎卢浮宫里,每天都有一批中小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静静地坐在大师的作品前,听老师介绍,评述大师的作品。

以上二例给我们启示:走出课堂,教师与学生共同成为教学主体,既验证了同学们的辨别能力,开阔了视野;又提高了同学们思维想象力。

可以断言,一个成功的教育方法,就是教人认识和掌握事物的基本规律,形成改造自然的能力,其中想象力就是最可贵的能力。

要培养创造力,就必须培养想象力。

想象是创造的先声。

卢浮宫的现象,李正天的教学措施说明:审美能力的提高,受教育者不仅要有具体的个别的事实、概念,表象的识别和记忆,而且要启发学生能识记一般的事实、要领和表象。

要能从认识事物的本质出发,让那些在临摹作品中遇到的不知与已知、浅知与深知的内容、形式、色彩、形状、比例、空间、透视,与写生、命题画、图案、手工制作等作业联系起来,形成自己的审美意识,证实审美是通过视、听、形、色、味等心理构建过程,养成感受美的直觉。

三、发挥欣赏教学作用,培养学生情感能力

情感是每个心理健全的人都必须体验的心理过程。

情感作为人类美好行为的内在升华同道德相依存,情感溶化在知识与道德之中。

经调查表明:小学生背诵一篇欣赏文章是件非常容易的事,但让他们从美学角度谈论一件作品,那是难乎其难。

因此,开设欣赏课,对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增强情感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

美育的实质是情感教育,情感构成了艺术的审美主要特征。

如何激起小学生的情感与学习的兴趣,必须在教学的内容与教学手段上,安排欣赏课这一环节,利用幻灯、电影电视、讲座、参观等现代化教学途径,利用文学性的语言表述,介绍一些古今中外的他们既陌生又有兴趣的不同风格的作品,像毕加索、塞尚、凡高、马蒂斯、夏加尔、杜尚等各种流派。

各种造型语言的既抽象又具体的名作,让他们理解到作品中的精神内涵,色彩变化、笔融、肌理、素描等美感效果,挖掘他们的想象潜能,拓展思想,通过提高欣赏能力,从而达到在耳闻目睹的情境中将自己的情感自觉的倾注在技能训练过程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