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墨子读后感大学 非攻墨子读后感(优秀5篇)

最新墨子读后感大学 非攻墨子读后感(优秀5篇)

ID:4710096

时间:2023-10-15 08:12:44

上传者:飞雪 最新墨子读后感大学 非攻墨子读后感(优秀5篇)

没有时间的借口,一分钟就能带给你新的知识。一分钟的时间,如何做出更明智的决策?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关于如何在一分钟内应对紧急情况和解决问题的实用建议。

墨子读后感大学篇一

今天晚上把《墨子》读完了。对于这本书,我想写这么几句话。《墨子》里面确实有许多我们学习的东西。特别是墨子的务实,节俭,兼爱,非攻的思想。不仅对于一个国家的治理,一个集体的兴旺,而且对于我们个人的来说,也是再好不过的修身哲学了。还有他的一些言论,比如:“为义而不能,必无排其道。譬若匠人之斫而不能,无排其绳。”以及他的一些引言如《禽艾》上的“得玑无小,灭宗无大。”都是非常有总结性和启发性的结论,很值得我们仔细的琢磨深思。

《墨子》讲理不像《论语》那样给出结论,没有证据,似乎证据不言自明,比如《论语》中有这样的话“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完了,孔子从来不会给出为什么要这么做。这也许是学生的笔记的缘故吧。总之,《论语》里面是没有例子和论述的。但《墨子》就不一样了,墨翟每讲一个道理都要用一些比喻,以把自己的学说形象化,大众化。比如“世之君子欲其义之成,而助之修身则慍,是欲其墙成,而人助之筑则慍也。岂不悖哉!”;还有在讲到自己为什么要在普天下没有人行仁义时自己还要行义的原因时,他说:“今有人于此,有子十人,一人耕而九人处,则耕者不可以不益急矣。何故?则食者众而耕者寡也。今天下莫为义,则子如劝我者也,何故止我?”。

但是墨子讲道理时大量的用了称为先代圣王的尧、舜、禹、汤、文、武,以及先代暴君的桀、纣、幽、厉正反对比来论述自己的观点,认为自己的先代圣王之所以成为圣王是因为他们的行为处事,治国安邦所遵循的正是自己所倡导的观点。而先代暴君之所以身死国灭就是因为他们违背了自己所倡导的观点。先代圣王暴君的事迹和社会状况只是一种人们心目中的想象。墨子和这些人在时代隔了好几百年,甚至上千年.上古的社会真的就是那么好吗?那些暴君就真的那么坏吗?这是不可考证的.只是传说.而墨子却大量的采用传说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岂不是再编故事骗人吗?当然他说的道理确实有许多是正确的(从现在来看,毕竟有那么多后来的历史为鉴).但他的用传说来做证据的说理方法不可取.还有一些说法不太合理。比如他证明"万事莫贵于义"这一观点时,他举了一个例子,大意是说,给你帽子和鞋,却要看你手足,你同意吗?你一定不会同意.因为鞋帽不如手足珍贵;给你天下,而要杀了你,你愿意吗?你肯定不同意,因为天下不如性命珍贵;那么平时两个人"争一言而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为了争辩一句话而互相残杀,是为什么呢?那就说明他们把义看得比生命还珍贵."这样的说法其实和儒家的见解比较一下,我还是更加同意儒家的思想.按孔子的看法,这种"争一言而相杀"的行为只能是匹夫之勇,或者匹夫之义,根本算不上是君子之义.因为孔子认为,"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用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怎么会这样行事呢?而孟子曾经有过"杀身成仁","舍身而取义"的说法,其杀身目觉对不会是为了一两句争吵,而更可能是为了能换来国家长远之计.我觉得墨子的思想尽管有不足之处,但,值得学习的东西更多.我想再有时间细细读一下,再把所有的,,,等所有经典都看一下.

墨子读后感大学篇二

在中国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曾经出现过百家争鸣的现象。然而在这些学派中,脱颖而出的有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阴阳家、纵横家这八大家。在汉武帝时期,采取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其余学派也就慢慢沉落下去了。儒家的思想我也曾经拜读过,说的一些大道理也确实值得我们去学习,但可能是90后的一些叛逆心理,一直有一个疑问,我为什么要遵守你给我定的规则理论去学习努力呢?在这方面看来,我感觉《墨子》一书能比较明确的阐明事例。

我们可以看到书中对众人的要求为务实、节俭、兼爱、非攻,对于我们所有的人都比较适合,其中不乏为官者。但是有另一种感觉,他要求的太严格,对于像我这种懒惰的人并不适合。这也就是为什么墨家的思想会消逝在历史的长河中,我喜欢把墨家比做一个国家,因为它有着严密的组织纪律性,很像一个政权。在这方面我又感觉到他和法家有些相像,也许这就是春秋时期的百家争鸣,各取所长。例如,《亲士》这一篇就很明显的表现出儒家思想。

读《墨子》一书,也必须承认墨子本人的博学,因为其中包括了很多东西,例如,政治、军事、哲学、自然科学。对于政治中的兼爱非攻我感触颇深,他让我想起了民主这个名词,君臣、父子、兄弟都应平等的相互关怀,对于社会上的民生问题,穷人与富人之间的矛盾,为官者与平民者之间的矛盾等等都是相互缺少关怀的结果。

对于墨子的“天志明鬼”我是很不赞同的,因为可能我是一个无神论者,所以把这个缺点归咎为当时人们对自然认知的局限性。但书中所提的人民拥有权力来反抗不义的政府,让我更觉得这是一个进步。因为从古至今无论哪个人谋反都被认为是乱臣贼子,我们看看岳飞的一生就会明白什么叫做愚忠。

在谈论尚贤者时,我的第一印象就是现在国家的公务员考试制度,择优为官的原则。对于“官无常贵、民无终贱”,这一主张我非常的赞同,因为我本身就是一个农民出身,现代社会中所谓的英雄不问出处,和几千年前墨子的言论相照应。感觉这不仅仅是一个巧合,而是历史的传承,也是现实世界中的真实写照。更是对现在所有努力学习的贫苦学生的一种勉励。

节用节葬这一点更符合现在所提倡的节约型社会,看看现代社会的富二代浪费自己的长辈用鲜血换来的基业。不懂得什么叫做节俭,难道他们忘了么?富贵不过三代!接着看看墨子的另一种思想,不得不承认的是他开创了中国第一个逻辑学思想。

《墨子》的守城篇,里面的内容更是让我惊叹不已,没有想到的是,在两千多年前墨子对光学、数学、力学等自然科学的探讨能够和军事科学有机的结合起来,让人倍感意外,唯一可惜的是这一硕果没有被传承下来。

现在社会中,我们总是强调一个名词,就是和谐。《墨子,兼爱》强调“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傲贱、诈不欺愚,以相爱生也,是以仁者誉之。”值得我们深思的就是现在的人们,又有多少人能成为“仁者”,在经济的浪潮下更多的人想成为“利者”,而非“仁者”。我只希望大家能多读一读《墨子》,学会做一个仁者。

我们不得不谈一谈墨子本人,一个拥有着黝黑的面孔,衣衫褴褛的独行侠。曾经拜读在儒家的学派中,但是儒家的“忠孝义信”,对于拥有着反抗心理的墨子来说并不适合,因为墨子曾经是一个剑客,他所追求的是义重于一切,再看一看他自己组建的墨家军保护弱小的行为,这充分的证明了他的为人。《墨攻》这部电影就是对墨家军最好的呈现。

墨子在谈论战争中所说的不战而去屈人之兵,在未开之时把它消灭在萌芽之中,此前我总认为最好的防守就是进攻,现在改变了想法,其实最好的防守就是告诉对手我们很强大,你最好不要轻举妄动。他对于兵器的改造让我佩服,他的墨家军更让我认为是中国最早的特种部队。他的国防理念有太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

现在我们看看春秋的几大学派,儒家太过于愚腐,又有些空想。如果遇不到明智的君主国家就会处在水深火热之中。道家,太过于碌碌无为,总是追求自己的个人修养,无益于广大民众,更无益于国家。法家,太重于个人的权力之争,而墨家综合各家之所长,唯一的缺点就是鬼神之说,但我们回过头来看一看在遥远的古代所谓的神灵无非就是正义的使者。

一本好书可以改变堕落的灵魂,更可以改变世界,如果汉武帝独尊墨家,现在的历史将会被改写,就不会出现中国屈辱的百年。在未读《墨子》这本书之前,我是一个无组织无纪律的人,现在为了所谓的仁者而奋斗,因为我始终相信历史中传承的一句话——仁者无敌。

墨子读后感大学篇三

墨家反复告诫,在每个人认为自己的利益,或者自我为中心的态度是理所当然的时代,他们会希望推翻对于自己太过看重的这种错误,来强调你如果能够“兼爱”,把所有的人当作跟你一样重要,世界才能得到和平,百姓才能安居乐业。

那么这样的时代,最大的祸害是什么?所以要先追究“害”是从哪里来的。《墨子》里很明白的一件事:“害”绝对不是从爱人或者要替别人着想的态度而来,“害”全都是因为你对于别人存在一种分别心,或者是你想要害别人从而得到利益,书里称为“误人”、“贼人”。

要更清楚地理解“误人”或者“贼人”的态度,你就能知道这两者都是来自于“别”,就是所谓分别心,让你站在自我中心的立场,你才会厌恶别人,因为厌恶别人,你才会觉得你应该或者是你可以伤害别人。彼此对立跟区别制造了这个祸害,因此要反对“别”。“别”当然和“兼爱”的“兼”形成强烈又直接的对比,强调兼就要反对贼。

于是就有这句:“子墨子曰:‘非人者,必有以易之,若非人而无以易之,譬之犹以水救火也,其说将必无可焉。’”

这就是反对。你反对别人,一定要提出不一样的予以替代的主张,不然就是拿水救水或者用火救火,用一样的东西去反对,或者是要处理同样的东西所制造的问题,是没法成功的。

因而在全天下,大家都因为分别而造成问题的时候,就要拿“兼”来替换“别”。

墨子读后感大学篇四

领导者要想获得人民的赞扬与美誉,那么所做所为必须符合宇宙的规律,自然的规律,以及人民的利益。领导者要成为人民利益的代表人物,始终不渝地维护人民的利益,那么就会得道多助,并且人民会永远记住他的恩德,一代代地歌颂与赞美。让人民得利,人们就会赞美他;让人民利益受损,人们怎么会赞美他?真要出现让人民利益受损的情况,人们还会赞美他,那人们肯定疯了。但现实是,谁让人民利益受损,上天不会帮他,人们憎恶他、诅咒他、甚至于欲除之而后快。只有符合人民的利益,人们就会赞誉他。让人民得利,是合乎公义的,则号令不疑而速通于天下。

所以,在国家层面上,不发生战争是最好的结局,在企业层面上,不搞恶性竞争是最好的结局。对待员工要宽厚而恩惠。宽容不同意见的人,宽容有小过错的人,宽容有缺点的人,并且不刻薄待人很好,员工们都会归附于你。给予员工们应得的利益;在员工需要帮助时,雪中送炭;制定政策时,给予弱者以恩惠,那么员工们都会归附于你。以公正督察别人,以义为名,务必宽待我们的员工,取信于我们的消费者,以此援助我们的竞争对手,那么企业就可以纵横天下,且对企业产生的好处会很多。管理者要兴企业的利益,兴员工的利益,除去企业的祸害,除去员工的祸害。恶性竞争是企业最大的祸害。企业上要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制度,下要符合股东、消费者、员工的利益,这样的企业才是长盛不衰的。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墨子读后感大学篇五

记得,从小我就听到孔子,听到人们谈到老夫子的儒学。等上了高中之后,我才发现,原来一切都不是我想的那样。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百家争鸣”的学术研究和传播是无法仅仅用着八个字就所能形容的。我们都知道:儒墨道法是那时最有成就的四大学派,仲尼的儒学使我们看到人性最温暖的理想;老聃的道学使我们感受到源自思想的质朴力量;庄周的逍遥使我们聆听到来自灵魂深处的自由吟唱;至于韩非子的法家则带我们领略了秩序下的一片繁荣。我个人不太喜欢孔子,也许是因为他那句“唯小人与女子难养也”,也或许是因为那束缚女子的“三从四德”。自从读了墨子,我便深深的爱上了墨子,我是那么的敬爱他。墨子始终站在人民的利益上看待问题、解决问题,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在这一点上,墨子有着天生的优势:出生社会低下的手工业者的他,对底层百姓所受的磨难有着深切的体会。有人曾说:墨子是儒家的叛徒,是墨家的始祖。我并不赞同这一说法,因为墨子知识在学习儒学的过程中慢慢发现儒家讲求的繁琐礼节不利于国计民生,那些主张不适合他,于是他选择了一条他所认为正确的道路。墨子的选择是争取的,墨子的道路是艰辛的。将“兴万民之利,除万民之害”作为己任的墨子,在深切了解百姓疾苦后提出“强本节用”的主张。“强本”即加强农业生产,发展国民经济,“节用”即反对统治阶级过度的浪费。墨子认为:一切不利于人民的开支都应该消除,在我看来,提出这个观点的他,是真正站在人民的根本利益上的,是真正为民着想的。墨子有读到的见解。“兼爱”与“非攻”视人如己,爱利万民,这一观点完全适用于我们现在社会。我国人口众多,但不以多欺少,而总是用和平为主的手段与其他国家友好交往。墨子的思想,于今,意义重大。

非攻墨子读后感300字

本文来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