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赶小球教案小班 小球进洞教案(大全13篇)

最新赶小球教案小班 小球进洞教案(大全13篇)

ID:4721179

时间:2023-10-15 16:07:41

上传者:ZS文王 最新赶小球教案小班 小球进洞教案(大全13篇)

中班教案是一份对教学过程进行规划和管理的重要文件,它能够提高教师对中班学生的教育效果。推荐给大家几份优秀的五年级教案,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启发。

赶小球教案小班篇一

1、锻炼幼儿的反应能力,提高他们动作的协调性。

2、了解主要症状,懂得预防和治疗的自我保护意识

制作意图:健康的孩子,在吃饱睡足之后,总是在不停的玩。玩或者说游戏,是小孩子最喜欢的事情,也是他们生活中一件不可缺少的事情。玩有利于孩子的身体发育与健康;玩可以使孩子增长知识。

可以使孩子的智力得到发展、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可以培养孩子活泼开朗、勇敢机智的性格,克服胆小害怕的心理。

为了提高幼儿腕指肌群和腕指关节的灵活性,还能促进手眼协调能力和全身动作的协调能力,特别是在活动中能提高幼儿的合作交往能力,我们设计了此游戏。

选用材料:大泡沫板三个,即时贴,不同形状的积木,弹球若干。

1、分别在板子的上方挖两个洞;其中一个板子在洞下分别挖两个小洞。

2、板子进行装饰。在下方贴两条起始线。

应用年龄和地点:适合3――6岁幼儿使用。

1、第一种玩法:在起始线后,用弹球向洞中弹,以进洞为胜。不加任何辅助材料。

2、第二种玩法:用辅助材料积木在板子上任意拼搭轨道,然后在起始线后,延搭好的轨道弹球,使球进洞。

3、第三种玩法:在板子的洞下方挖好的小洞中,放上弹球,在起始线后,用

手里的球击中前方的弹球,使其进入洞中。

许多幼儿在第一次投时就命中率很高,教师可适当把纸箱的距离调远,让幼儿更有成功感。

赶小球教案小班篇二

1、懂得利用报纸自制玩具。

2、重点指导夹球跳,发展夹球前进跳的能力和身体的`灵敏性。

报纸、筐子

一、介绍材料

出示报纸,引起幼儿兴趣。

二、自由探索玩彩带

1、教师引导:老师今天带来了很多报纸,我们要和报纸一块做游戏,请你们每个人拿一张纸玩一玩,看看可以怎么玩,比一比谁玩报纸的方法多。幼儿自由玩报纸。(折叠、抛、投掷、跨跳、顶在头上玩等)

2、幼儿玩报纸,老师注意观察幼儿的玩法,及时表扬玩得有新意的幼儿,并鼓励幼儿想办法和别人玩得不一样。

三、交流分享

请幼儿说出自己的玩法并进行示范,其他小朋友学做,如放搓纸球、飞报纸等。

四、探索报纸变纸球的玩法。

教师引导:刚才我们用报纸玩了很多游戏,有的把报纸向上抛着玩,有的拿报纸飞,我也有看到有小朋友把报纸捏成球了。报纸变成球之后可以怎么玩呢?自由玩纸球。

五、夹球跳

1、教师示范讲解,幼儿重点练习夹球跳。

2、游戏“送球宝宝回家”巩固夹球跳。

赶小球教案小班篇三

1、激发孩子对球的兴趣。

2、增强孩子的协调能力,培养团结进取的`品质。

1、足够的皮球或足球。

2、竖立的障碍物两排、每排五个。

1、整理队形

将小朋友分成两组、站在起点处适当做一些放松运动。

2、讲解规则

提问:在我们前面有许多的障碍物、我们要怎么绕过这些障碍物到那边去呢?

3、教师示范

刚才我们想了很多办法、老师觉得有一个方法很好,而且还碰不到这些障碍,来看一下老师是怎么做的吧!(老师从障碍物中绕过后沿直线返回,并站到队伍的最后)

4、幼儿练习

幼儿一个接着一个不带球从障碍物中绕过,然后直线返回回到队伍的最后。(注意、在绕过障碍物的时候不能碰到障碍物)

5、带球练习

师:小朋友们都做得非常棒、现在呢有一些皮球也想跟我们小朋友一起来玩这个游戏、他们也想从障碍物中绕过去,你们愿意帮助他们吗?(教师示范用脚的内侧轻轻地把球拖或拨到终点然后再带着球直线返回。)

6、幼儿带球练习

幼儿开始练习、教师在一旁指导、提醒幼儿速度不能太快,再过障碍物的时候用脚的内侧把球拨过障碍物。(重复练习两到三次、以便幼儿记住运球方法)

7、结束部分

看看我们的小球高不高兴啊?你们是不是也很高兴呢、今天我们帮助小球绕过了这些障碍物,都玩得累了,下面我们带着我们的小球回去休息一会儿吧!

赶小球教案小班篇四

1.乐于探索生活中的现象,体验操作的乐趣。

2.探索发现利用辅助材料使小球稳定的方法。

3.能积极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

乒乓球、纸、积木若干。

(1)直接出示乒乓球,幼儿自由玩球。说说玩球感受。

(1)提问:你有什么办法让小球站稳不动? 鼓励幼儿大胆设想,表述自己的想法。(如:抓在手里、放在口袋里、大腿夹住、胳肢窝夹住等)

(2)幼儿尝试方法并相互交流。

(1)出示纸和小积木让幼儿设想如何让纸站起来。

提问:能不能想办法用纸和积木让小球站稳?鼓励幼儿再次大胆设想,并表述自己的想法。

(2)幼儿实验。每人自选纸或积木进行尝试,帮助小球站稳 。

(3)教师观察,帮助幼儿整理讲述自己的做法。

利用其他辅助材料让球站起来。

赶小球教案小班篇五

1、体验与伙伴一起水中玩球快乐。

2、观察球是怎么从水底浮上来的。

3、学习短句"小球躲起来了"、"小球浮上来了"。

1、大箱接满水。

2、乒乓球。

3、石头。

1、教师讲故事,引起幼儿兴趣

从前几个小朋友一起在玩儿球,突然球滚进了很深很深的一个老树洞里,大家想了很多办法都不能把球取出来,一个叫阳阳的小朋友让大家往树洞里灌水,球就会浮起来,就出来了,大家都夸阳阳好聪明。

幼儿好奇,为什么水灌入树洞球就浮了起来。

2、向幼儿展示乒乓球、石头、大水箱

老师:小朋友,你们看看我手里拿着的是什么?

请幼儿猜一猜石头和乒乓球在水里是沉下去还是浮上来。

3、幼儿观看沉与浮

教师演示分别把石头与乒乓球放入水箱

4、幼儿自由操作

幼儿发现乒乓球浮在水面上,用小手用力将球摁入水中,可是松开手,乒乓球又浮上来了。

石头沉在水底,用小手把它拿到水面上,松开手,石头又沉入水底。()第一幼儿教育

赶小球教案小班篇六

1.乐于探索生活中的现象,体验操作的乐趣。

2.探索发现利用一张纸使小球稳定的方法。

3.能积极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

物质材料准备:乒乓球和纸。

知识经验准备:幼儿有玩球的经验,知道球滚动的`特性。

环境准备:体育区角投放的兵乓球。

一、游戏导入,发现现象。

1.幼儿自由玩球.

2.幼儿将球放在柜子上,引导幼儿发现小球在桌面容易滚落的现象。

二、提出问题,幼儿设想。

1.提出问题:怎样让小球站稳?

2.鼓励幼儿大胆设想,表述自己的想法。

3.再次提出问题:能不能想办法就用一张纸让小球站稳?

4.鼓励幼儿动脑筋.再次大胆设想,并表述自己的想法。

三、动手尝试,实践想法。

1.幼儿每人一张纸,尝试用纸帮助小球站稳.

2.教师观察,引导幼儿讲述自己的做法。

四、交流。

1.引导幼儿相互交流自己的做法.

2.个别幼儿讲述自己的做法,展示成果.

3.将作品陈列在柜子上,幼儿集体欣赏大家的成果,感受成功的喜悦。

区角里投放纸张.瓶子.盒子等其它材料,让孩子尝试实践更多的让小球站稳的方法。

赶小球教案小班篇七

1、体验与伙伴一起水中玩球快乐。

2、观察球是怎么从水底浮上来的。

3、学习短句"小球躲起来了"、"小球浮上来了"。

1、大箱接满水。

2、乒乓球。

3、石头。

1、教师讲故事,引起幼儿兴趣

从前几个小朋友一起在玩儿球,突然球滚进了很深很深的一个老树洞里,大家想了很多办法都不能把球取出来,一个叫阳阳的小朋友让大家往树洞里灌水,球就会浮起来,就出来了,大家都夸阳阳好聪明。

幼儿好奇,为什么水灌入树洞球就浮了起来。

2、向幼儿展示乒乓球、石头、大水箱

老师:小朋友,你们看看我手里拿着的是什么?

请幼儿猜一猜石头和乒乓球在水里是沉下去还是浮上来。

3、幼儿观看沉与浮

教师演示分别把石头与乒乓球放入水箱

4、幼儿自由操作

幼儿发现乒乓球浮在水面上,用小手用力将球摁入水中,可是松开手,乒乓球又浮上来了。

石头沉在水底,用小手把它拿到水面上,松开手,石头又沉入水底。()

赶小球教案小班篇八

1、体验与伙伴一起水中玩球快乐。

2、观察球是怎么从水底浮上来的'。

3、学习短句"小球躲起来了"、"小球浮上来了"。

1、大箱接满水。

2、乒乓球。

3、石头。

1、教师讲故事,引起幼儿兴趣

从前几个小朋友一起在玩儿球,突然球滚进了很深很深的一个老树洞里,大家想了很多办法都不能把球取出来,一个叫阳阳的小朋友让大家往树洞里灌水,球就会浮起来,就出来了,大家都夸阳阳好聪明。

幼儿好奇,为什么水灌入树洞球就浮了起来。

2、向幼儿展示乒乓球、石头、大水箱

老师:小朋友,你们看看我手里拿着的是什么?

请幼儿猜一猜石头和乒乓球在水里是沉下去还是浮上来。

3、幼儿观看沉与浮

教师演示分别把石头与乒乓球放入水箱

4、幼儿自由操作

幼儿发现乒乓球浮在水面上,用小手用力将球摁入水中,可是松开手,乒乓球又浮上来了。

石头沉在水底,用小手把它拿到水面上,松开手,石头又沉入水底。()

赶小球教案小班篇九

1、乐于探索生活中的现象,体验操作的乐趣。

2、探索发现利用一张纸使小球稳定的方法。

3、能积极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

物质材料准备:乒乓球和纸。

知识经验准备:幼儿有玩球的经验,知道球滚动的特性。

体育区角投放的兵乓球。

一、游戏导入,发现现象。

1、幼儿自由玩球、

2、幼儿将球放在柜子上吧"引导幼儿发现小球在桌面容易滚落的现象。

二、提出问题,幼儿设想。

1、提出问题:怎样让小球站稳?

2、鼓励幼儿大胆设想,表述自己的想法。

3、再次提出问题:能不能想办法就用一张纸让小球站稳?

4、鼓励幼儿动脑筋、再次大胆设想,并表述自己的想法。

三、动手尝试,实践想法。

1、幼儿每人一张纸,尝试用纸帮助小球站稳、

2、教师观察,引导幼儿讲述自己的做法。

四、交流。

1、引导幼儿相互交流自己的做法、

2、个别幼儿讲述自己的做法,展示成果、

3、将作品陈列在柜子上,幼儿集体欣赏大家的成果,感受成功的喜悦。

延伸活动:区角里投放纸张、瓶子、盒子等其它材料,让孩子尝试实践更多的让小球站稳的方法。

科学在于探索,科学在于发现,其实,有些我们无需说得过于清楚,孩子们只要在实践中多看、多学、多玩,他们便能知道这其中的奥秘,一些疑问也就迎刃而解了。

赶小球教案小班篇十

引言:从前几个小朋友一同在玩儿球,忽然球滚进了很深很深的一个老树洞里,大家想了很多方法都不能把球取出来,一个叫文彦博的小朋友让大家往树洞里灌水,球就会浮起来,就出来了,大家都夸文彦博好聪明。

目的:

1、乐于在水中玩球。

2、观看小球从水底向上浮的现象,对这一现象产生猎奇。

3、学说"小球躲起来了"、"小球浮上来了"。

4、体验与同伴一同玩水的快乐。

准备:

1、在水箱中接满水;乒乓球若干。

2、石头一粒。

3、玩水前将幼儿的长袖外套脱掉或卷起衣袖。

过程:

1、师出示一粒石头和一个乒乓球,惹起幼儿的兴味。

师:小朋友,今天王教师手里有宝贝呢!你们猜猜看我手里拿着的是什么?(幼儿自在猜想)2、观看沉浮。

师:这两个宝贝都喜欢在水里玩,你们来看看石头在水里怎样玩的?

(很明显一看就晓得石头沉下去了)师:那你们说乒乓球在水里会不会沉下去?(幼儿自在猜想后教员示范)3、敢看游戏"小球躲猫猫"。

(1)师:小朋友听,什么声音啊?(配班教师发出小猫的声音)哇,乒乓球可惧怕小猫了,这可怎样办啊?它浮在水上肯定会被小猫看见的。(幼儿自在发言)(2)师示范游戏:双手抓住乒乓球,用力将球摁入水中,边摁边说:"小球躲起来了。"见没听到小猫的声音后,师放开双手,边放边说:"小球浮上来啦!"(3)师示范游戏第二遍,鼓舞幼儿一同说:"小球躲起来了。" "小球浮上来啦!"4、分组游戏。(师讲明游戏规则:听到猫声就躲起来,没听到了就浮上来。)

赶小球教案小班篇十一

1、乐于在水中玩球。

2、观看小球从水底向上浮的现象,对这一现象产生好奇。

1。在水箱中接满水;乒乓球若干,石头一粒。

一、出示一粒石头和一个乒乓球,引起幼儿的.兴趣。

教师:小朋友,今天老师手里有宝贝呢!你们猜猜看我手里拿着的是什么?

(幼儿自由猜测)

二、观看沉浮

1、教师:这两个宝贝都喜欢在水里玩,你们来看看石头在水里怎么玩的?

(很明显一看就知道石头沉下去了)

2、教师:那你们说乒乓球在水里会不会沉下去?

(幼儿自由猜测后教师示范)

三、观看游戏:小球躲猫猫

1、教师:小朋友听,什么声音啊?

(播放声音:小猫的声音)

教师:乒乓球可害怕小猫了,这可怎么办啊?它浮在水上肯定会被小猫看见的。

(幼儿自由发言)

2、示范游戏:双手抓住乒乓球,用力将球摁入水中,

边摁边说:小球躲起来了。

见没听到小猫的声音后,师放开双手,边放边说:小球浮上来啦!

3、示范游戏第二遍,鼓励幼儿一起说:

小球躲起来了。”“小球浮上来啦!

4、分组游戏。

教师讲明游戏规则:听到猫声就躲起来,没听到了就浮上来。

赶小球教案小班篇十二

教育目标:

可以使孩子的智力得到发展、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可以培养孩子活泼开朗、勇敢机智的性格,克服胆小害怕的心理。

提高幼儿腕指肌群和腕指关节的灵活性,促进手眼协调能力和全身动作的协调能力。

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选用材料:

大泡沫板三个,即时贴,不同形状的积木,弹球若干。

制作方法:

1、分别在板子的上方挖两个洞;其中一个板子在洞下分别挖两个小洞。

2、板子进行装饰。在下方贴两条起始线。

应用年龄和地点:适合3——6岁幼儿使用。

游戏玩法:

1、第一种玩法:在起始线后,用弹球向洞中弹,以进洞为胜。不加任何辅助材料。

2、第二种玩法:用辅助材料积木在板子上任意拼搭轨道,然后在起始线后,延搭好的轨道弹球,使球进洞。

3、第三种玩法:在板子的洞下方挖好的小洞中,放上弹球,在起始线后,用手里的球击中前方的弹球,使其进入洞中。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基本达到教学目标,活动既源于幼儿的生活经验,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活动主要体现了以下三个特点。一是平等、和谐的气氛;二是层层递进的环节;三是师幼、幼幼有效地探索和互动。课堂气氛很好,幼儿情绪饱满,活动积极,对活动的兴趣非常浓厚。

文档为doc格式

赶小球教案小班篇十三

设计意图:

?纲要》中提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做为科学探索的对象。“球”是幼儿经常接触到的,玩到的,我在组织幼儿玩球的过程中发现球经常有滚落的现象,所以我设计此活动让幼儿在玩球和动手操作中探索让小球站稳的方法,并简单感知小球是因为遇到阻力才站稳的原因,利用这一知识点,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活动目标:

1、体验动手操作,解决问题的乐趣。

2、幼儿感知阻力是小球站稳的原因。

3、探索利用一张纸使小球站稳的方法。

教学活动重点:

让幼儿感知阻力是小球站稳的原因。

教学活动难点:

让幼儿探索利用一张纸使小球站稳的方法。

教学教案准备:

乒乓球、纸、瓶子、橡皮泥、电线等其它材料。

教学教案过程:

一、自由玩球,发现现象

幼儿随音乐入场,到积木围的活动区域自由玩球。鼓励幼儿用多种玩法玩球。

师:小朋友的玩法真多!

提问:你们知道我们的活动区域为什么要用积木围起来呢?(因为球碰到积木就被挡住了不会滚的到处都是)

此环节是激起幼儿对球的兴趣,发现球会滚的,当球碰到积木就被挡住了,是让幼儿感知球遇到阻力后会发生什么现象)

二、提出问题,并利用操作材料解决问题

1、让幼儿把球放在桌子上,让幼儿发现球容易滚落的现象。

2、幼儿口述让小球站稳的方法。

3、让幼儿用瓶子、橡皮泥等操作材料让幼儿尝试让小球站稳的方法,并让个别幼儿讲述自己的做法。

4、讲解为什么这些东西可以让小球站稳的原因(阻力)

此环节是鼓励幼儿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让幼儿动手尝试,并从中感知小球是遇到阻力才站稳的原因。

三、利用学到的知识,动手操作。

1、幼儿每人发一张纸,让幼儿利用学到的知识,给小球制造阻力,探索小球站稳的方法。

2、教师巡回观察,了解幼儿讲述自己的做法。

3、个别幼儿讲述自己做法,展示成果。

此环节,是让幼儿在已经感知到小球遇到阻力会站稳的基础上,增加难度,仅用一张纸让幼儿扩展思维,发挥他们创作力,把纸折成各种形状,给球制造阻力,让小球站稳。

四、总结知识,并联系实际。

师:小朋友,咱们以后玩过球或圆的东西,要放在有东西可以阻挡它的地方,以至于球不到处滚动。

此环节让幼儿理解了科学道理后,在实际生活中得到应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