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能被整除的数 能被整除的数的特征教学设计(通用8篇)

最新能被整除的数 能被整除的数的特征教学设计(通用8篇)

ID:4732122

时间:2023-10-15 20:47:36

上传者:梦幻泡 最新能被整除的数 能被整除的数的特征教学设计(通用8篇)

每个岗位都有明确的岗位职责,不同的岗位职责需要不同的能力和技能。在撰写岗位职责时,应该避免使用模糊和含糊不清的词语,尽量具体明确。以下是一些优秀的岗位职责总结实例,供大家借鉴参考。

能被整除的数篇一

这节课采用“引导学习”的方法进行教学,有以下鲜明的特点:1.调动了大部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他们参与数学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从而确保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2.、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立足于科学地引导学生的逻辑思维,辅导学生学会研究一类数学问题的方法,指导学生掌握解题的技能技巧。3.、把数学知识的传授、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学生的思维训练和数学能力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学效果比较好。

但是,还有极个别后进生只限于眼睛看,嘴巴不动,缺乏学习的积极性,课后应该多辅导他们。

能被整除的数篇二

教学内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54页及练习十二中的有关习题。

教学目标

1.在丰富的数学活动中,经历寻找“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之探索过程,掌握并能运用其特征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和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和训练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3.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探索“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初步掌握研究问题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对探索方法的理性认识。

教学过程

一、激趣质疑

(生随便说,师对答如流,随即把数写在黑板上。)

1.引导学生进行验证:

师:老师说的对不对?用什么办法来验证?

2.激发学生提出问题:

师:你想不想像老师一样说得又准又快?此时,你想提出什么问题来研究呢?

生1:有什么巧妙办法来判断吗?

生2:老师有什么奥妙吗?

生3:就不能也像能被2和5整除的数那样,有一定的特征呢?

3.梳理疑问、揭示并板书课题:能被3整除的数。

能被整除的数篇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并能正确判断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探求规律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是重点。

难点:判断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是难点。

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备注

一、复习引入,揭示课题

1、请学生分别说出一个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如电话号码、牌照号码、人数、钱数等。教师选择其中几个板书,如:7234698、6403105、3210、734、5816、72等。

2、说说这些数中哪些能被2整除,哪些能被5整除。

学生回答后再问:你是怎么判断的?(根据个位上的数字判断)

3、问:如果要判断一个数能不能被3整除,请说说你自己的想法。

(如果学生提出看个位上的数,就马上组织讨论。如果学生不提出这个观点,教师可在适当的时机提出:判断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是不是也只要看它个位上的数就行了?再让学生在小组中展开讨论。)

小组讨论要求:

(1)小组中每个同学自己报几个能被3整除的数,供大家观察讨论。

(2)仔细观察,探求规律。

(3)各抒已见,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意见或补充自己的想法。

4、全班学生交流,最后得出结论:判断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不能看个位上的数。

5、揭题: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板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

二、动手实验,探索规律。

1、分类。

(1)请学生先在卡片“4”中一个数字,使其成为两位数,再将这些数按能否被3整除进行分类。

能被3整除的数不能被3整除的数

235484143444647494

(2)分小组验证学生分类是否正确。

2、实验。

(1)实验(1)

a、将上面各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交换位置,得到一个新的数。

教学过程

备注

424548414344464749

b、通过观察计算,你发现了什么?请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同桌交流)

(能被3整除的数,交换数位上的数字的位置,得到的数也能被3整除;不能被3整除的数,交换数位上的数字的位置,得到的数也不能被3整除。)

(2)实验(2)

a、将组成各组数的几个数字分别相加,看看会发现什么?

2+4=64+5=912578101113

b、学生计算后交流自己的发现。

(能被3整除的数,它们各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和也能被3整除;不能被3整除的数,它们各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和也不能被3整除。)

思考:一个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吗?(初步得出结论,并引导学生进一步验证)

3、验证。

先请同学用一句话概括自己的发现(用3根小棒摆的任意两位数、三位数都能被3整除),再讨论3是这些数的什么?(实际上是这些数各位数字的和)那刚才的那句话也可以怎么说?(得出:只要一个数各数位上数字的和是3。这个书就能被3整除)

(2)游戏:用6根小棒或9根小棒在一分钟内摆出几个山三位数(同桌合作,边摆边作好记录),观察记录下的数据,你们发现了什么?(用6根小棒摆出的任意三位数都能被3整除)那么两位数呢?四位书呢?为什么?(得出:只要一个数各数位上数字的和是6或9,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

4、总结:请同学们根据前面的实验和游戏,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怎样来判断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再对照课本加深记忆。

三、应用规律,巩固知识

1、基本练习。

(1)判断,下面哪些数能被3整除。(课本上练一练第1题)

45517890111201

学生先独立判断,再交流是怎样判断的。

(2)同桌间互说三个能被3整除的数。

2、发展练习。

(1)在下面每个数中的“()”里填上一个数字,使这个数有约数3。“()”里有几种填法?(课本上练一练第2题)

23()51()27346()58()0

教学过程

备注

(2)你能迅速判断出下面的数能否被3整除吗?

396399817263312874219

引导学生用简便方法,即先把数字3、6、9划掉,再把凑成是3的倍数的数字划掉,最后把剩下的各位数加起来看能否被3整除。

(3)课本上练一练第4题。

四、课堂小结

1、你学会了哪些知识?你是用什么方法学会的?你还想研究什么?

2、你有什么疑问?谁能帮他解决?

五、作业《作业本》

课后反思:

“问题情境”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现实,这节课我设计这么情境今天,老师想请同学们做一回小老师,由你们任意选一个自然数,考考老师:它能被2或3或5整除吗?看看哪位同学能考倒老师。学生无论举出什么数都难不倒老师,心里头觉得老师太了不起、太神奇了。看到学生的兴趣被激起来了,这时老师一语道破:同学们,不是老师有什么特异功能,而是掌握了有关数学的规律,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索这个规律,好不好?让学生也来当一回小老师,这事很新鲜。本案例的“新”就充分体现在这里。正是这幕别出心裁的“考老师”情境,吊起了学生的胃口,激起了学生急于想探索数学规律的强烈欲望。

能被整除的数篇四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

2、技能目标:能运用“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判断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合作学习的品质。让学生感受

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数学知识。

教学重点、难点:

能被整除的数篇五

“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是在学生已学过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自己发现规律比较困难,容易受原来思维定势的影响。需要教师适时加以引导。

在教学中,我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采取这样的教学形式:

一、根据学生好奇的特点,以奇引趣,促使学生乐学。

课一开始,教师请学生报数,老师迅速判断出它能否被3整除,学生对老师的判断半信半疑,也被老师料事如神的本领所折服,大脑中便产生“老师为什么能这样快地判断出来”的疑问,使学生萌发强烈的求知欲望,迫切想知道这种判断方法,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打破常规,引导学生从多角思考问题,培养创新意识。

学生容易受以前学过知识影响,马上说出个位上是3、6、9的数能被3整除,而这个发现不攻自破,学生会马上列举出13、26、49等好多这类数不符合该发现。学生此时感觉问题不是这么简单,老师适时引导:你们能不能从其他角度想一想、试一试,到底能被3整除的.数有什么特点呢?学生被老师的启发所感染,积极地参与到讨论之中去。

三、鼓励学生,放飞自己的思维,会有异想不到的收获。

在学生已经总结出能被3整除的数的规律时,我让学生再想一想,看有没有更好的途径,能快速判断一个比较大的数能否被3整除,因为老师判断的都是较大的数,为什么速度那样快呢?一定有更快的办法。经过一番实践,新的方法很快问世:可以先去掉3的倍数,再加其它的数字,看和能否被3整除;或在加的过程中,加出3的倍数就把该数扔掉,再继续加,看最后结果能否被3整除。没想到孩子们愿意做的事,你给他们充足空间,会收到异想不到的收获。

四、和学生和睦相处,更有利于学生参与学习活动。

本节课的最大特点是,师生配合密切,教师与学生平等相处,学生无拘无束,他们可以任意地想,尽情地说,思维不受任何羁绊,能够轻松愉快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来。从课的一开始,到探讨规律,到练习发展,师生配合得恰到好处。

能被整除的数篇六

理解并掌握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思维的水平。

三、德育目标

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和认真细致的作风。

四、教学重点

通过学生自己查找数据,掌握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

五、教学难点

能根据特征熟练地判断一个数是否能被2、5整除。

六、教学准备

资料多媒体

七、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出示问答题)

2、下面各组数中,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约数?

10和215和512和314和28

3、说一说2的倍数和5的倍数。

二)、探究新知。

引入:在计算中,经常要判断一个数能不能被另一个数整除,可以根据数的一些特征来进行判断。

这些数的特征又是怎样的呢,你想知道吗?跟着老师一起去发现,好吗?(板书课题:能被2、5整除的数)

1、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

(1)学生自查1—60数据表中,能被2整除的数有那一些,填在自学资料表内。

(2)自查后,同位讨论:这些数有什么特征吗?

(3)学生归纳: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能被2整除。

2、能被5整除的.数的特征。

方法与上相同。

3、能同时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

方法与上相同。

4、知识归纳:(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

5、自学54—55面这些数中还有没有特殊的名称。

(1)集体讨论;自然数中的数还有别的特殊名称?

(2)汇报讨论结果。

三)、巩固练习。(另付练习资料)

1、尝试练习。

(1)学生独立完成,教师个别辅导。

(2)汇报独立完成作业情况。

2、说一说,议一议。

(1)四人一组进行讨论。

(2)通过讨论,你又知道了一些什么?

3、超级练习。

(1)先独立完成。

(2)集体讨论:先说结果,再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又是怎么想的?

(3)通过讨论后,你还有什么问题要提出来讨论的吗?

四)课堂小结。

1、这节课你又学到了哪些知识?

能被整除的数篇七

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复习,能正确并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能用合理的方法计算简单的加减混合运算式题,提高计算能力。

2.使学生能应用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应用能力。

3.在练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审题,发现错误及时纠正的学习习惯,在交流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倾听,踊跃发言的习惯。

重点难点重点:通过复习进一步提高计算简单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及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能力。

难点:能应用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应用能力。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过程目标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基本

练习

2.完成第13题

学生口答后追问:3/4-1/4和1/5+1/10有什么不同?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3.完成第14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展示学生作业进行集体评价,并追问:应怎样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通分时怎样找公分母?还要注意什么?

4.完成第15题。

提问:观察一下,每一题有什么特点?可以用比较简便的方法计算吗?

汇报交流时让学生说说能简便计算的分别应用了什么运算律?不能简便计算的说说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学生在小组交流并反馈。

学生在书上完成,集体口答。

学生独立完成计算后展示自己的作业。

学生明确要先通分化成同分母分数再加减。

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学生独立完成计算后汇报交流。

学生说说简便的方法及依据。通过有条理的复习与专项练习,学生对分数加减法的计算能熟练进行,但有个别学生理解能力较差,解决问题能力较差,要加强课后辅导。

综合

练习

在练习过程中教师适当帮助学生弄懂题意,再引导学生自主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并列式解答,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及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完成第16题。

提问:1/3,1/6是以什么为单位“1”的?从题中看出数量关系是什么?

2.完成第17题。

提问:要求“捏成的长颈鹿重多少千克?”实际上是求什么?

组织汇报交流,进行集体评价

3.指导完成第18题。

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借助地图让学生了解“陆地”“海洋”“七大洲”。

组织汇报交流。

4.指导完成第19题。

学生独立完成解答。

学生认真审题后进行思考发现:就是求三种颜色橡皮泥的总千克数。

学生独立完成解答后汇报交流。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理解题意后完成解答。

学生进行汇报交流。

学生根据教师的提问独立进行思考,列式并完成计算,最后进行汇报交流,说说每一步的意思及怎样算的。

课堂总结

通过课堂总结,使学生对复习的知识进行梳理,排除疑问。

让学生在小组中汇报一下,本节课我们复习了哪些内容?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学生在小组中回顾本节课复习的内容,进一步巩固。

板书设计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应先通分再加减。

公分母是所有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计算结果要约成最简分数。

能被整除的数篇八

1.找准知识间的冲突,激发探究的愿望。学生刚刚学习了2、5的倍数的特征,知道只要看一个数的个位,因此在学习3的倍数的特征时,自然会把“看个位”这一方法迁移过来。而实际上,3的倍数的特征,却要把各个位上的数加起来研究。于是新旧知识之间的矛盾冲突使学生产生了困惑,“为什么2或5的倍数只看个位?”“为什么3的倍数要把各个位上的数加起来研究?”……学生急于想了解这些为什么,便会自觉地进入到自主探究的状态之中。

2.激活学习中的困惑,让探究走向深入。创造和发现往往是由惊讶和困惑开始。对比两次教学,第一次教学由于忽视了学习中的困惑,学生对于3的倍数的特征理解并不透彻,探索的体验也并不深刻。第二次教学留给学生质疑的时空,巧设冲突,让学生进行新旧知识的对比,将困惑激发出来,通过学生间相互启发、相互质疑,对问题的思考渐渐完整而清晰。学生不但经历由困惑到明了的过程,而且思维不断走向深入,获得了更有价值的发现,探究能力也得到切实提高。当然,学生在学习中可能产生怎样的困惑,面对这一困惑又该如何恰当引导,尚需要教师课前精心预设。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