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学生春节拜年贺词 小学生春节拜年(大全7篇)

最新小学生春节拜年贺词 小学生春节拜年(大全7篇)

ID:4763011

时间:2023-10-16 08:44:38

上传者:FS文字使者 最新小学生春节拜年贺词 小学生春节拜年(大全7篇)

宣传语是公司展示自身优势、建立品牌形象的重要工具之一。一句好的公司宣传语需要有一个核心主题,通过突出这个主题,让人们对公司产生忠诚感和认同感。这些宣传语的设计和运用方法,或许能够给您带来一些新的思路。

小学生春节拜年贺词篇一

猴年到!真热闹!大年初一早上,我和爸爸妈妈穿上新衣,带上礼物,沐浴着和煦的阳光,呼吸着弥漫着年味的空气,兴高采烈地到奶奶家拜年啦!

还没进家门,就闻到了我最爱吃的糖醋排骨的味道,我就大声喊道:“奶奶,我们来给您拜年了,祝您新年快乐,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奶奶乐得眼睛眯成一条缝,额头上一道道快乐的五线谱更加明显了。奶奶亲切的抚摸着我的头说:“谢谢你,我的乖孙子,奶奶也祝你平安健康!”随后递给我压岁钱——一个鼓鼓的大红包。我接过红包,连声说“谢谢”,心理别提有多高兴。这时,姑姑、姑父、大伯、伯母他们也来了,我挨个给他们拜年,还调皮地说:“恭喜发财,红包拿来。”一个个个红包塞进我的口袋,它包含了长辈对我们的关爱和祝福,也盛满了我们成长的快乐。

我们一大家人吃着奶奶为我们精心烹制,充满爱的饭菜,互相敬酒,送祝福,拉着家常,聊着高兴的事,展望美好的未来,拍全家福。团圆饭后,我们要回家了,我和爸爸走了好远回头,看到奶奶还站在门口和我们道别。我想,以后一定要和爸爸妈妈经常回家看望奶奶,多陪陪她。一家人互敬互爱,和和睦睦,让奶奶天天就像过大年一样开心!

小学生春节拜年贺词篇二

一座座美丽又独特的房子,一条条宽大但不平的马路,还有一个个世上对我最好的亲人,组成—“家”,我们来奶奶家拜年啦!

五彩缤纷的烟花“嗖”地上了天空,炸出了过年的气氛。街道上人山人海,到处都是一声声呐喊。路边停着一辆辆各种各样的汽车。真是热闹非凡啊!

正月初四到初五,奶奶家要划龙灯,而龙灯也是形态各异的:有的像个大冬瓜,头重脚轻,似乎随时都会倒下来;有的有两个灯笼,一左一右,像个担子一样重;有的是大块头,四四方方写了四个字;还有的是个小提灯,好像很起眼。从远处望去,真是一片通红。妈妈说这是用来祈福保大家平安的。跟在龙灯后面的是一条“巨龙”。它是五颜六色的由龙珠、龙头、龙尾和龙身组成。这四个部分都是分开的。瞧!龙珠往那边跑,龙头紧追不放,同时钻到了龙身底下。龙尾也钻到龙身下面,龙身依旧跟着它走。变化真是五花八门。这也是祈福的一部分。

过年真热闹,有团圆饭吃,能和家人或亲人团聚,还可以看美丽的烟花……啊!所以不管是谁,都想回家过年。

小学生春节拜年贺词篇三

正月初一来拜年,对我们中国人来说真的是相当古老的习俗啊!在那一天到处洋溢着一股喜气洋洋的气息。

噼里啪啦…我的瞌睡虫都被吓跑,懒洋洋地从床上起来。刷牙洗脸后,吃完早饭就开始拜年了。我先给爷爷拜年,嬉皮笑脸地说:“爷爷,祝您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爷爷拿出早就准备好的红包给我,我笑得合不拢嘴。然后又去许多亲戚家拜年,大家都充满了微笑,一家一家拜年,开口就是新年好。长辈会给晚辈准备红包,领取红包是我们小朋友最开心的事,我也收到了很多红包。拜完年回到家里,我发现家里也有人在向我的爸爸.妈妈拜年。噼里啪啦……会一直不停,敲打出一阵阵美妙音乐。

我喜欢过春节,我喜欢拜年。

小学生春节拜年贺词篇四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新的'一年又到了,家家户户贴起了春联,小朋友们正在门口欢乐地玩耍着。

一大早,我换好了新衣服,就和奶奶去姨妈家拜年,一想到要去拜年,我便兴奋极了,因为这样既可以拿到压岁钱,又可以吃到甜甜的糖果。

来到姨妈家,姨妈就塞了一个红包到我手里,这时,我别提有多高兴了。之后,妹妹便把我拉进了房间,拿了一大把糖往我袋子里使劲塞,我对她说:“你在干嘛呀,塞这么多,你呆会儿不是没得吃了?”

“没事儿,我家多着呢!”她微笑着对我说。

几个小时过去了,我们离开了姨妈家,来到了叔叔家。

一到他家,还没来得及收压岁钱,弟弟就把我拉了上去,拼命地介绍着他新买的玩具,一边介绍着还不忘了玩给我看,他可真是个名副其实的玩具迷呀!过后,弟弟迫不及待地从抽屉里拿来了几袋糖果,并对我说:“你想吃什么就随便拿吧!看,那儿还有一箱玩具,要玩就随便拿吧!”

我等不及了,连忙拿起我最爱玩的“保龄球”和弟弟玩了起来。

但没过多久,我就被奶奶拉了回去。

过年可真好呀,真希望下一年能够快快来到。

小学生春节拜年贺词篇五

拜年是春节里的一个传统节目,我家也不例外。虎年的第一天,我起了个大早,穿上漂漂亮亮的.新衣服,随着爸爸妈妈来到李阿姨家拜年。

当汽车停在李阿姨家门口时,我一眼就看到她家宽阔的大门上贴着一幅红红的春联,崭新崭新的。大门两侧还高高地挂着红彤彤的大灯笼。还没进屋,我就感受到了春节浓浓的节日气氛。妈妈知道我是一个“嘴巴不甜”的孩子,敲门之前特意叮嘱我:“宝贝,见到叔叔阿姨你可要主动问好哦!”“好的!”我爽快地答应了。趁着妈妈摁门铃时,我暗暗地在心里准备着新年祝福语。没想到的是,当李阿姨打开门后,我的心就像被猫抓了一下,缩了回去,刚到嘴边的话被吓得无影无踪,张大着嘴巴停在了半空中。这时,妈妈着急地碰了碰我的手,好象在提醒我:“快点说呀,快点说呀!”妈妈越着急我越说不出来,最糟糕的是我竟然紧张得把准备好的祝福语给忘了。说什么好呢?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这下又该让妈妈失望了。突然我的脑海里闪过一句话,脱口而出:“恭喜发财,红包拿来!”在场的大人先是一愣,接着哈哈大笑起来。又说错了,我偷偷地瞄了妈妈一眼,发现妈妈的脸都涨红了。李阿姨见状忙笑着说“真是童言无忌,筱铮真可爱!”

一想起这件事,我心里就会有种羞羞的感觉,就会想着什么时候自己能够变大方呀。它将成为我成长过程中一颗难忘的星。

小学生春节拜年贺词篇六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我们通常只知道的是正月初一时,家长带领小辈出门谒见亲戚、朋友、尊长,朋友们也互致新年快乐,以吉祥之语互贺祝新春。卑幼者并须叩头致礼,谓之“拜年”。主人家则以点心、糖食、红包热情款待。其实,春节拜年学问很多,春节文化元素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集中展示。

“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也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健康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遇到同辈亲友,也要施礼互贺。至今未曾改变这种礼仪,只是在形式上更多元化了。

年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

中国人自明清起始,对拜年礼仪定下了不成文的规矩,有着一定的次序:首拜天地神祗,次拜祖先真影,再拜高堂尊长,最后全家按辈份次序互拜。对尊长要行大礼,对孩童要给赏赐。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拜亲朋也讲究次序:初一拜本家;初二、初三拜母舅、姑丈、岳父等,直至十六日。这种习俗早在宋朝时就已流行。宋人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卷六中描写北宋汴京时云:“十月一日年节,开封府放关扑三日,士庶自早相互庆贺。”到了清朝年间,拜年礼仪有了升华。清人顾铁卿在《清嘉录》中描写,“男女以次拜家长毕,主者率卑幼,出谒邻族戚友,或止遣子弟代贺,谓之‘拜年’。至有终岁不相接者,此时亦互相往拜于门……。”一般说来,平辈间拜年则拱手致语就行了。

首先拜家里长辈。初一早晨,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当然,长辈受拜以后,一定会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不能忘记的是向邻居长辈拜年。中国有句古话:远亲不如近邻。所以向邻居长辈拜年仅次于本属长辈,一般说,邻居长辈也会给“压岁钱”的。

其次是走亲戚拜年。初一或初二必须到岳父、母家,并须带贺礼。进门后还得先向佛像、祖宗影像、牌位各行三叩首礼,然后再给长辈们依次跪拜。

接着就是礼节性的拜年了。如给朋友拜年,一进屋门,仅向佛像三叩首,如与主人系平辈则只须拱手一揖而已,如比自己年长,仍应主动跪拜,主人应走下座位做搀扶状,连说免礼表示谦恭。一般情况下,不宜久坐,客套话完了就要告辞。主人受拜后,也应择日回拜。

还有一种就是感谢性的拜年。凡过去一年中对人家欠情的,如曾帮助过自己的人或老师、师傅、医生等,就要买些礼物送去,借拜年之机,表示感恩谢意。

拜年习俗中最隆重的应该说是团拜。团拜,现在已成为国家级礼仪活动了,甚至还带有国际性,一些与中国友好的国家会致电中国政府贺新年;中国驻外使节也会举办春节团拜活动。“团拜”形式,大约起源于清朝时期,清人艺兰主在《侧帽余谭》中就曾说过:“京师于岁首,例行团拜,以联年谊,以敦乡情”,“每岁由值年书红订客,饮食宴会,作竟日欢”。

如今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发短信、寄贺卡、礼仪电话和电报,都是一种新的拜年形式。寄贺卡时,也会同时寄上自己的名片。

古时,倘或坊邻亲朋太多,难以登门遍访,就使遣仆人带名片去拜年,称为“飞帖”,各家门前贴一红纸袋,上写“接福”两字,即为承放飞帖之用。此俗始于宋朝上层社会。清人《燕台月令》形容北京年节:“是月也,片子飞,空车走,成为时尚。”户人家特设门簿,以记客人的往来和飞片,门簿的首页多虚拟亲到者四人:一曰寿百龄老太爷,住百岁坊巷;一曰富有余老爷,住元宝街;一曰贵无极某人,住大学士牌楼;一曰福照临老爷,住五福楼。以图吉利讨口彩。至今的春节赠送贺年片、贺年卡,便是这种古代互送飞帖的遗风。

古代文人雅士则流行互送拜年钻。拜年钻就是如今的贺年片,是由古代的名片演变而成。据清代赵翼考证,西汉时没有纸,削竹木为刺,上书名姓,叫“名刺”。后来还用大红绒线在织锦上绣字为“名片”。东汉后用纸代木,叫做“名纸”。六朝时简称为“名”,唐代叫“门状”。宋代还别称“手刺”、“门刺”。

早在宋代,亲朋好友之间就已经相互送贴致贺,这就是早期的贺年片。宋人周辉在《清波杂志》中说:“宋元佑年间,新年贺节,往往使佣仆持名刺代往”。当时士大夫交游广,若四处登门拜年,既耗费时间,也耗费精力,因此有些关系不大密切的朋友就不亲自前往,而是派仆人拿一种用梅花笺纸裁成的二寸宽、三寸长,上面写有受贺人姓名、住址和恭贺话语的卡片前往代为拜年。

据明朝陆容《菽园杂记》记载,拜年习俗最早行于明朝京都。陆容在《菽园杂记》中记述道:“京师元日后,上自朝官,下至庶人,往来交错道路者连日,谓之拜年。然士庶人各拜其亲友,多出实心。朝官往来,则多泛爱不专。如东西长安街,朝官居住最多。至此者不问识与不识,望门投剌,有不下马,或不至其门令人送名帖者,遇黠仆应门,则皆却人不纳,或有闭门不纳者。在京仕者,有每旦朝退即结伴而往,至入更酣醉而还。三四日后,始暇拜其父母。”朝官往来,不管认识与否都要互拜,百姓则各拜亲友。

到了明清时,人们用“寸褚”、“红单”投谒代替拜年。这时的贺年片设计更加完美、精致,帖上不仅印有送者的姓名、地址,还写上了“新年快乐”、“吉祥如意”的祝辞。明朝杰出画家、诗人文征明在《贺年》诗中描述:

不求见面惟通谒,

名纸朝来满蔽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

世憎嫌简不嫌虚。

这里所言的“名刺”和“名谒”即是现今贺年卡的起源。清代时兴在春节时送“拜盒”,即将贺年帖放在精致美观的饰盒里送给亲友,以示庄重。贺年卡用于联络感情和互致问候,既方便又实用,乃至今日仍盛行不衰。

中国人春节拜年是很讲究的。讲究的核心就是时间观念。

拜年首先要选择合适的时间,这是拜年的第一要素。

由于平时劳碌,年节期间人们一般起得较晚。若过早登门拜年,往往让主人措手不及。有人喜欢选择晚上拜年,一坐好几小时,也难免影响主人休息。作客逗留时间一般以半小时至40分钟为宜,这样,既不失礼貌,又不影响主人接待其他客人。拜年时,若进门问声“新年好”,旋即匆匆离去,也会给人以“缺少诚意”的感觉。

送贺礼也十分讲究,这也是礼物也拜年要素之一。

贺礼一定要送的得体。给长辈、教师、师傅拜年时,应适当带点礼物。礼物既不宜太昂贵豪华,又应能“拿得出手”。捧上一束鲜花,送上一张精美的贺卡,近年已成为都市现代人浪漫温馨的拜年方式。

拜年贺礼物还应讲究卫生、安全。比如,别人送给自己的糕点,一般不宜转送他人,否则食品在“旅游”中难免会腐烂变质;给年迈或患病者拜年,所送的水果等应该有益于对方强身健康,以免造成浪费甚至引起误解;赠送花炮之类,则万万不能去购买伪劣产品。

此外送贺礼还应注意节俭。

自己如果动手制作一个精美的小礼物送给同学、恋人、同事等,既可表达真挚的情谊,又可显现自己的才华。

拜年时还一定要注意礼节和言谈举止。邻里相坐、同学相逢、朋友相聚,皆应“过年言好事,出口称吉祥”,纵然平日有所积怨,亦不应提起,至于聊侃时不谈粗俗之事,不讲无聊低级话语,就更是常识、常理了。

小学生春节拜年贺词篇七

祝福加祝福是很多个祝福,祝福乘祝福是无限个祝福,祝福减祝福是祝福的起点,祝福除祝福是唯一的祝福,祝福你平安幸福,新年快乐!以下是小编带来的拜年作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大年初一我和爸爸妈妈到陈阿姨家拜年。在路上我回忆起上几年到陈阿姨家拜年的一幕幕情景浮现在我的眼前。

记得当时,我和妈妈爸爸开车来到陈阿姨家的时候,只看见陈阿姨家的屋顶铺的只是一些普通的草和破旧的瓦。进到去,爸爸妈妈旧和陈阿姨一家人谈话。我就做在旁边我望见桌面放着几颗糖果。我正想身手去拿的时候,陈阿姨一家犹如和我有深仇大恨似的,眼睛死盯着我,使我不好意思的把手收回去。吃中午饭了,我我心里想:终于有东西吃啦!我第一个跑到饭桌前,望着菘菜使我大吃一惊,那些所谓的菘菜只是一些菘头菘尾,这些菘菜怎么能吃啊!我呆呆的坐在饭桌前,我望望爸爸妈妈的神色也像我一样无奈。我只是吃了一点点白饭就没吃了。而爸爸妈妈?他们也和我“三斤半两”所以饭后,我们说了声再见就匆匆忙忙就走了。

当我回想起几年前到陈阿姨家拜年的情景,我已经想叫爸爸停车,但是太迟了,我们已经到达陈阿姨家,我无精打采的走出车,望着一栋栋高楼大夏耸立在我眼前,使我大吃一惊。“陈阿姨的家在哪里?我好奇的问着妈妈。”妈妈笑着说:就是那座。”我迈着轻快的脚步来到妈妈指着的房屋。我情不自禁地大叫了一声:“很漂亮啊!”进到里面,陈阿姨拿起糖果就往我的口袋塞。使我乐极了!大家聊了一会儿天,就到了中午饭的时间了,我望着桌面琳琅满目的菘菜,有鱼、虾、蟹等——真叫人“口水直流三千尺”饭后陈阿姨谈起她侄富的经历。原来因为上年她们种的无土栽培西红柿有好的收成,而且买的人多,也买得个好的价钱,所以她们才有今天的成就。

原来,拜年可以知道怎么多事,使我增长的知识,我喜欢拜年。

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每到这时,大家都会走亲访友。今年大年初四,我去外婆家拜年。

刚到外婆家坐了一会儿,舅舅便带我们一大家子去他早已预订好的酒店“搓”一顿。我们这一大家子共十六人,外婆和姥爷,大姨妈家四口人和二姨妈家的三口人,我妈排行老三,我们一家三人,舅舅一家四口人,刚好将一张大大的圆形餐桌围个严实。

饭菜已上齐备,舅舅做东主持饭局,我们在舅舅的祝福声中举杯共贺新春团圆。大家边吃边喝,边说边笑,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抑制不住的幸福和快乐。

父母们依次都在给外婆和姥爷拜年,送上他们对父母、兄妹最真诚的祝福。举杯间,我一直在想接下来的拜年活动我要怎么说,看来要针对每个人的情况送上祝福语:外婆腿脚不舒服,我要祝她早日康复,身体健康;舅舅是老板,我要祝他财源滚滚,心想事成;还有大伯父、二伯父,他们一个是军官,一个做生意,我心里盘算着如何把最美的祝福送给他们,也不能忘了大姨妈和二姨妈她们,我希望他们永远年轻漂亮!

轮到我们这些小辈的开始拜年了,这拜年是有规矩的,我们按年龄大小进行,大的先说,小的后说。我是家里最小的,每次都是最后一个,这难度可就大了。我这人争强好胜,想让自己说的每一个词都和哥哥姐姐们的不一样,相当困难啊!

二表哥比我大不了多少,有趣的是他生性腼腆不善言谈,在这种场合想让他说话,脸涨得通红,半天都憋不出一个字来。没办法,大家只好教他什么他说什么,可照样还是闹出了笑话。我们说:“万事如意,天天开心。”他一张嘴说成了“万事开心,天天如意”,把大家都逗得直乐呵。

今年的家庭大团拜,我们除了送上自己祝福,又多加了一个节目表演。大表姐学的是舞蹈专业,她给我们来了一段技巧要求极高的现代舞;二表姐和三表姐表演了火热的拉丁舞。我也不甘示弱亮出了自己的拿手歌曲《青苹果乐园》,要知道,我唱这首歌还得过奖呢!今天终于可以在亲人面前秀一把了!

不过,我们这些小辈的可没白忙活,呵呵,“赢”了不少压岁钱呢!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