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古诗词读书心得范文(12篇)

2023年古诗词读书心得范文(12篇)

ID:5863418

时间:2023-11-02 19:24:49

上传者:书香墨 2023年古诗词读书心得范文(12篇)

读书心得是一种思维的输出方式,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读的书籍。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些经典书籍的读书心得,分享不同人的阅读体验和观点。

古诗词《春江花月夜》读书心得

自古以来,中国人对月亮都钟爱有加,曾有许多伟大的诗人吟诵它,代言过它,例如李白的“床前明月光”,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杜甫的“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等等,可是今天我要讲的是被誉为“孤篇压全唐”的诗,这就是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华丽又空灵,深沉又壮美,它沿用陈隋的乐府旧题,抒写真挚动人的离情别绪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全诗语言清新优美,韵律婉转悠扬,洗去了宫体诗的浓脂艳粉,给人以澄澈空明,清丽自然的感觉。诗人还把对月亮的喜爱寄托在诗中,它好像对一轮明月有说不尽的话,有讲不尽的愁。虽然张若虚只给我们留下两篇诗歌,但这些诗也是闻一多先生眼中的“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诗人以月为主体,以江为场景,描绘了一幅幽美邈远,惝恍迷离的春江月夜图。本诗题目以人世间最美好的几个事物组成,在张若虚的笔下显得生机勃勃,一轮明月也显得更加明亮透彻,读着读着,就能体会到作者的心灵。“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这种景色纯洁、高雅、洁静,让人神游。

我喜欢《春江花月夜》,它的存在是唐诗的一个里程碑,它优美的句子和美景使人浮想联翩。《春江花月夜》的诗魂至今仍翱翔在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并将永远照耀着唐诗的伟大路程!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中秋之际,这轮明月就是我心中最美最圆之月!

读书古诗词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5、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6、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8、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9、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10、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1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12、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荀子。

13、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14、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1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有读书的古诗词

3、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____王贞白《白鹿洞二首·其一》。

4、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____李清照《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

5、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____颜真卿《劝学诗》。

6、娶妻无媒毋须恨,书中有女颜如玉。____赵恒《劝学诗》。

7、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____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8、一月不读书,耳目失精爽。____萧抡谓《读书有所见作》。

9、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____杜甫《柏学士茅屋》。

10、归志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____陆游《读书》。

11、书当快意读易尽,客有可人期不来。____陈师道《绝句·书当快意读易尽》。

12、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____左思《咏史八首·其一》。

13、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____朱熹《活水亭观书有感二首·其一》。

14、读书不作儒生酸,跃马西入金城关。____谢逸《送董元达》。

15、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____章碣《焚书坑》。

16、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____陶渊明《移居二首》。

17、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____孟郊《劝学》。

18、灯火纸窗修竹里,读书声。____陈继儒《浣溪沙·初夏夜饮归》。

19、灯前目力虽非昔,犹课蝇头二万言。____陆游《读书》。

20、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____王禹偁《清明》。

21、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____萧抡谓《读书有所见作》。

22、我闭南楼看道书,幽帘清寂在仙居。____李白《早秋单父南楼酬窦公衡》。

24、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____欧阳修《画地学书》。

25、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____于谦《观书》。

26、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____黄庭坚《寄黄几复》。

27、三冬暂就儒生学,千耦还从父老耕。____陆游《观村童戏溪上》。

28、细读离骚还痛饮,饱看修竹何妨肉。____辛弃疾《满江红·山居即事》。

29、谤书盈箧不复辩,脱身来看江南山。____谢逸《送董元达》。

30、儿大诗书女丝麻,公但读书煮春茶。____黄庭坚《送王郎》。

31、历览千载书,时时见遗烈。____陶渊明《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

32、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____刘昚虚《阙题》。

33、弱龄寄事外,委怀在琴书。____陶渊明《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

34、悲吟雨雪动林木,放书辍剑思高堂。____李白《留别于十一兄逖裴十三游塞垣》。

35、因依老宿发心初,半学修心半读书。____王建《寄旧山僧》。

37、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____杜甫《戏为六绝句》。

38、传屐朝寻药,分灯夜读书。____于鹄《题邻居》。

一年级古诗词读书心得体会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之一。在一年级的课程中,我们开始学习古诗词,通过诵读和解说,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领悟中华文化。在这一年的学习中,我学到了许多关于古诗词的知识和感悟,下面是我的读书心得体会。

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传承的产物。古诗词集中体现了中国文化的优秀品质和思想,也展示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我们鉴赏古诗词不仅是为了学习文学知识,更是为了领悟中华文化的背景和精神内涵,学会用古诗词来表达和传承中华文化。

第二段:诵读古诗词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它们。

在一年级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古诗词不仅要读,更要诵。通过诵读,我们能更好地了解古诗词的韵律以及诗人所赋予的情感,更好地领悟它们的含义。每次诵读,我们要始终保持心境平和,感受古诗词所表达的情感,领悟它们的意义。

第三段:古诗词独特的意境和艺术美。

古诗词以其独特的意境和艺术美风靡于世。作为一种文学艺术形式,它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和美学价值。古诗词无论从意境上、形式美上还是文学创作上都堪称精品,领悟它们的意境和艺术美,对于我们的审美素养和文学修养都有极大的裨益。

第四段:古诗词传达的中华文化精神。

古诗词传递着中国文化的精髓,包括文化的深度、广度、厚度与高度。通过诵读古诗词,我们能够受到古人的启示,深入领悟中华文化的内涵,并将其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古诗词传达的中华文化精神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无论是精神层面的富足还是文化交流上的成功,单从中华文化这个维度来说,古诗词都是我们宝贵的财富。

阅读古诗词需要耐心、体会和多读。通过反复读、多角度分析、多次思考古诗词,我们能够在读懂古诗词的基础上更好地领悟其内在的意义。古诗词是有灵魂的作品,我们有责任把它们传承下去,为中华文化的发展做出我们的贡献。

总结:

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典藏,我们应该多了解、多学习、多欣赏它们。通过诵读、欣赏古诗词,我们能够领悟它们所传递的中华文化精神,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以及弘扬中华文化的传统,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做出贡献。因此,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应该不断学习和鉴赏古诗词,弘扬我们优秀的中华文化传统。

多读书的古诗词

2、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3、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4、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

5、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6、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7、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8、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9、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1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1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12、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13、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1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15、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16、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17、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18、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19、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20、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21、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22、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23、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24、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25、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26、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陈寿《三国志》。

2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28、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29、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30、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31、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32、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33、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陶渊明。

34、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35、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36、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37、玉不啄,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一年级古诗词读书心得体会

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作为一年级的学生,我受到了老师对古诗词的深入讲解,收获颇丰,今天我想将这一次学习古诗词的心得体会分享给大家。

第二段:古诗词带来的美好情感体验。

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我们能够领略到古人精神世界的博大和美好。比如在学习《清明上河图》后,我们深深感受到古人对家园的热爱和真挚情感,同时这也激发了我们童心未泯的情感。在学习《静夜思》时,我们的内心会随着李白的笔调,渐渐陷入到寂静之中,感受到生活中的宁静和美好。

第三段:古诗词让人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

古诗词是中华文化中的一道风景线,是中国五千年文化的精髓之一。古人的豪放和文人的文韵,促使古诗词成为了中华文化的代表作和精神瑰宝。作为一名学生,在学习古诗词时,我们被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述中华文化中古诗词的地位,进一步认识到中华文化的魅力所在,这对于我们的文化素养有一定的帮助。

第四段:古诗词对文学艺术的提升。

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我们识别出了大量的文学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段,这些文学手法一直贯穿于中国文学历史上,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和欣赏祖先留下来的文学艺术品。同时,在学习中我们也逐渐意识到文学的多元和完美,发掘创造力和想象力,使我们的文学能力有了显著提升。

第五段:古诗词的启示和引导。

在古诗词的世界里,我们不仅仅收获到了感官上的美好和文化上的含义,同时还收获到了很多的启示和引导。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如悟春风不改,净化人心;如悟人生几何,激励自己勇往直前,追求最好的自己。总的来说,古诗词启示我们如何生活,如何做人,提供了更高层次的人生智慧。

总之,一年级的古诗词学习体验让我受益匪浅,使我对古诗词有了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也开阔了我的思维视野和文化素养。我相信,在未来的学习生涯中,古诗词的美好和精髓将继续指引着我们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读书的古诗词

4、立信以入学为先、入学以读书为根本。—欧阳修。

5、鸟儿要飞的话、先展翅、人要进步、先读书。—李高善。

6、阅读方法、循序渐进、熟读深思熟虑。—朱熙。

7、非学问没有广泛的才能、非野心学不到。—诸葛亮。

8、石宇轩逸、你应该先读那本书。—王府。

9、读书破万卷、写毛笔看起来像神。—杜甫。

10、立身以力学为先、力学以阅读为根本。—欧阳修。

11、勤奋的工作、恶作剧的饥荒;在事故中盛行、随后毁于一旦。(西方)—韩愈。

12、某闲置、白色少年头发、空白伤心。—岳飞。

13、有一天不写书、诗荒无人烟。—李旭。

14、年轻人不努力、老大伤心。—《汉乐府长歌行》。

16、要想知道天下的。事、必须读古人的书。—冯梦龙。

17、一千英里的旅行、从一步开始。—老子。

热爱读书的古诗词

3、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4、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长。——傅玄。

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7、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8、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朱熹。

9、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屈原。

10、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11、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1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14、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陈寿《三国志》。

15、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17、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18、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19、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20、圣人不贵尺之壁而重寸之阴。——《淮南子·原道训》。

21、勿谓寸阴短,既过难再获。勿谓一丝微,既绍难再白。——朱经。

22、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23、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24、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庄子。

25、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26、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27、莫倚儿童轻岁月,丈人曾共尔同年。——窦巩。

28、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30、贵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31、皇皇三十载,书剑两无成。——孟浩然。

3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33、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34、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

35、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3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37、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38、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陶渊明。

39、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40、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1、嗜书如嗜酒,知味乃笃好。——宋·范成大《寄题王仲显读书楼》。

4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43、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张可久《卖花声·怀古》。

44、诗非易作须勤读,琴亦难精莫废弹。——宋·刘克庄《赠玉隆刘道士》。

45、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神童诗》。

46、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王贞白《白鹿洞二首·其一》。

47、早知逢世乱,少小谩读书。——岑参《行军诗二首——时扈从在凤翔》。

48、少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神童诗》。

49、我闭南楼看道书,幽帘清寂在仙居。——李白《早秋单父南楼酬窦公衡》。

50、窗间白发催愁境,烛底苍头劝读书。——明·汤显祖《正觉寺示弟儒祖》。

读书的古诗词

5、读书不放一字过,闭户忽惊双鬓秋。——陆游《寄题吴斗南玩芳亭》。

8、窗间白发催愁境,烛底苍头劝读书。——汤显祖《正觉寺示弟儒祖》。

9、杜诗韩集愁来读,似倩麻姑痒处抓。——杜牧《读韩杜集》。

10、宅从栽竹贵,家为买书贫。——许浑《寄殷尧藩》。

14、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神童诗》。

15、当怒读则喜,当病读则痊。恃此用为命,纵横堆满前。——杨循吉《题书橱》。

16、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18、书多笔渐重,睡少枕长新。——姚合《别贾岛》。

19、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古诗词心得体会

1、吐字咬字的问题。比赛中把咬字正确、吐字清晰作为了一项评比的要求。确实,诵读中普通话的正确与否,会直接影响到诵读的成绩。十几个孩子比下来,发现或多或少都有这样的问题,收录几个典型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春夜喜雨》、《望天门山》是三首必背的古诗,其中共有这样一些读音欠准的:即都读成“既”,潜读成“浅”,风读成“fong”,帆读成“凡”等,其实有一些字并不是老师没有强调,而是学生潜意识里错误读音扎根较深了,如“即”字。

2、两诗混淆的问题。开始背的挺熟练的,可是背着背着,竟然跑到了另外一首诗去了。如《望天门山》一诗,变成了“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呵呵,学生背的还挺溜的,却不知已经串成两首诗了。估计是诗中的“两岸”一词,导致学生想到了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3、古诗诵读的感情。很明显,作为有评比项目中的一个标准,有感情的诵读古诗,更应体现在古诗的节奏上。可惜孩子们都把重点落在了是否背得熟练上,而忽略了这一点,这也是今后老师们在古诗诵读的指导上要注意的一个方面。

开垦出丰美的田园。我会背的第一首古诗是《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我问爸爸"绿丝绦"是什么意思,爸爸说,"绿丝绦"是柳条垂下来像一条条丝带,就像妹妹头上扎的`绿色蝴碟结,这就是"绿丝绦"了,哦,懂了。

我就这样一首首背了下来,读了许多有关春天的诗,"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这首诗让我们看到了:春天阳光普照,江山秀丽,春风拂面,春风送来了花草香气,春回大地,泥土松软,燕子来飞飞去衔泥做巢,鸳鸯在暖和的沙地上睡着了,这一定是一幅非常甜美的春景图啊!"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这首诗仿若把我们带到了黄师塔前,望着滔滔江水向东流去,心中的烦忧也随之而去,春风吹来,顿觉又懒又困,我明白了人们常说的"春困秋乏"。

宋朝诗人王安石有一首《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和南宋诗人朱熹《春日》中的"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同样是写春风,诗人一个喜,一个忧,两相对照,反映出两位诗人当时不同的际遇,不同的社会环境,感受到了诗人的爱国情怀,领悟了不同的写作手法。古诗不仅给我的生命田园抹上了绿色,而且让我的心灵腾飞,融入那千年唐风宋词中,遥望天外云卷云舒,聆听海天相接处渔歌唱晚,更让我这个北方少年感受到了塞外大漠孤烟壮阔。古诗,让我的生命丰富多彩!我爱古诗!

古诗词心得体会

今天三年级进行了古诗诵读比赛,作为其中一组的评委,我发现孩子们在古诗诵读中还存在着的一些情况,做一个简单的记录,如果对老师们的教学有帮助,那就荣幸之至了。

比赛中把咬字正确、吐字清晰作为了一项评比的要求。确实,诵读中普通话的正确与否,会直接影响到诵读的成绩。十几个孩子比下来,发现或多或少都有这样的问题,收录几个典型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春夜喜雨》、《望天门山》是三首必背的古诗,其中共有这样一些读音欠准的:即都读成“既”,潜读成“浅”,风读成“fong”,帆读成“凡”等,其实有一些字并不是老师没有强调,而是学生潜意识里错误读音扎根较深了,如“即”字。

开始背的挺熟练的,可是背着背着,竟然跑到了另外一首诗去了。如《望天门山》一诗,变成了“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呵呵,学生背的还挺溜的,却不知已经串成两首诗了。估计是诗中的“两岸”一词,导致学生想到了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很明显,作为有评比项目中的一个标准,有感情的诵读古诗,更应体现在古诗的节奏上。可惜孩子们都把重点落在了是否背得熟练上,而忽略了这一点,这也是今后老师们在古诗诵读的指导上要注意的一个方面。

读书的古诗词

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

患足已不学,既学患不行。

《劝学》。

【唐】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白鹿洞诗》。

【唐】王贞白。

读书不觉春已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部分)。

【唐】杜甫。

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

丈人试静听,贱子请具陈。

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书斋即事》。

【唐】杜荀鹤。

时清只合力为儒,不可家贫与善疏。

卖却屋边三亩地,添成窗下一床书。

沿溪摘果霜晴后,出竹吟诗月上初。

乡里老农多见笑,不知稽古胜耕锄。

《灵岩寺》。

【唐】薛令之。

草堂栖在灵山谷,勤读诗书向灯烛。

柴门半掩寂无人,惟有白云相伴宿。

《符读书城南》(部分)。

木之就规矩,在梓匠轮舆。

人之能为人,由腹有诗书。

诗书勤乃有,不勤腹空虚。

欲知学之力,贤愚同一初。

《寄吴冲卿》(部分)。

【宋】王安石。

物变极万殊,心通才一曲。

读书谓已多,抚事知不足。

《和董传留别》。

【宋】苏轼。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

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

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

《冬夜读书示子聿》。

【宋】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活水亭观书有感二首?其一》。

【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劝学诗》。

【宋】朱熹。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观书》。

【明】于谦。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

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

《读书有所见作》。

【清】萧抡。

谓人心如良苗,得养乃兹长。

苗以泉水灌,心以理义养。

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

一月不读书,耳目失清爽。

《读书》。

【清】法式善。

读书如树木,不可求骤长。

植诸空山中,日来而月往。

露叶既畅茂,烟打渐苍莽。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