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的记忆为题目(汇总21篇)

端午的记忆为题目(汇总21篇)

ID:8069929

时间:2023-12-28 11:14:38

上传者:影墨

优秀作文能够在短短的篇幅内展示出作者的想象力和创作才华。欣赏优秀作文范文,让我们再次感受到语文的魅力和力量。

端午的记忆为题目的作文

我一年里最爱过的节日便是端午了。端午又叫端阳节、重五节等,是阴历的五月初五,别名端午,端是开始、初的含意。端午节是在我国汉族人老百姓的传统式节日。这一天不可或缺的主题活动是:吃粽子、赛龙舟、插艾草、喝雄黄等。听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更好地纪念屈原。

端午一早,刚刚睁开眼睛,就见到妈妈在门口忙着哪些。以往一看,原先妈妈在插艾草,饭桌上还摆着用艾草熬成的生鸡蛋和好多个热腾腾的棕子。这时候,。我想到今天端午。看见煮的碧绿碧绿生鸡蛋和热腾腾的棕子,唾液都禁不住要留下,数分钟,两个鸡蛋和一个棕子就没有了影。

到夜里,大家到祖父家一起过端午节。饭食上完后,祖父从木柜里取出一瓶好像蜂酒的什么,还需要大家每个人喝一口。我询问祖父:这是什么呀?祖父笑着说:它是雄黄喝过能辟邪的。我端过雄黄,喝过一口,觉得火辣辣,但内心惦记着:那样我也能辟邪了,辣是什么。

吃过饭,大家全家人一起到大明湖去看看龙舟。赶到大明湖,发觉有很多人到河边等待看龙舟赛事呢。大家找了一块极佳的收看场所,来收看龙舟赛。但见比赛的龙舟一字排开,龙舟大概10米长,二十厘米宽。龙舟上的人,有的在商议战略相互配合,有的在做热身运动。岸边的观众们都为哪一条龙舟能得冠猜想着。我看好了一条绿色的龙舟,这条龙舟上的人都很健硕,热身运动做的也很充足。正惦记着,赛事就需要开始了。立在船里的发令员一声枪声,几十条龙舟像蛟龙图片一样,在水中穿梭着。那一条绿色的龙舟处在第五名,船里的敲鼓手全力地呐喊着,鼓励水手们奋力前行。因为我呐喊着,用所有的激情我适用的龙舟加油。粉丝们也都紧握着两手,期待自身适用的龙舟得冠。我呐喊着,为那一条绿色龙舟加油。水手们好像听到了我的加油,更为全力地划着。但见绿色龙舟超过了此外两只龙舟变成了第三,这时候,她们又超过了一条龙舟。我更为拼命的呐喊,期待她们能得冠。绿色的龙舟早已于第一名并驾齐驱了,这时候间距终点站也有50米,水手们全力地划,总算获得了第一名,这时候绿色龙舟早已冲过去了关键。14号龙舟是总冠军伴随着裁判的公布,全岸观众们烧开了。因为我为绿色龙舟的好主要表现喝彩。猛然,大明湖变成欢乐的海洋。

我依依不舍的离开大明湖,端午尽管过去,但它交给了我很多美好的记忆。

端午的记忆为题目的作文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这是关于端午节的一首民谣。

记得小时候端午节是个热闹而十分有趣的节日。妈妈总是提前几天就开始张罗,准备粽叶和糯米,亲手包制许多大大的粽子,翠色的粽叶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点缀一颗红枣,然后包成立体的四角形状,用棉线缠紧,一个个精巧的粽子就完成了。儿时的我蹲在旁边,小手不停的在糯米中淘来淘去,比玩沙子好玩多了。也曾尝试着包粽子,可总是包不好,糯米总是漏出来,等煮出来粽叶中的米已所剩无几了。

除了包粽子,还要煮很多的鸡蛋,鸭蛋,鹅蛋。煮熟后我们这群孩子就会欢呼雀跃的拿着煮熟的蛋来碰,看谁的蛋硬。那个屡战屡胜的蛋都要保留好些天的,不舍的吃掉。有时会把这个当时让自个儿在小朋友面前倍儿有面子的蛋忘在一旁,直至长毛,变质,最后不得不扔掉,想来真是有趣。

端午节的前一天,我们和妈妈一起用桃枝,细的秸秆,五颜六色的碎布和纸板,做成风铃,连同艾叶挂在门前。在纸板上用彩笔画孙悟空,然后剪下来挂在门上,我们叫他”把门猴“。到现在为止我也不知道在东北为什么用孙悟空取代钟馗来避邪,我猜可能孙悟空更神通广大吧。

端午节的清晨,一睁开眼睛,就会发现不知什么时候手腕脚腕已经缠上了五股色彩不同的线,我们叫”鲁线“,这是妈妈一早起来趁我们还在熟睡的时候系上的,那时所以的小孩端午节都要系上鲁线的,据说也是避邪祛病的。起床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用青蒿水洗脸,特别要洗眼睛周围,妈妈说这样就不会害眼疾了。

儿时的端午节是多么的鲜活而有趣呀,如一股清凉的溪水永远流淌在我的记忆中。虽然在端午节这天我们依旧会买些艾叶挂着门前,也会吃粽子,但总会觉得缺乏一种仪式感,一种快乐的感觉。我很庆幸我还有这么美好的关于端午节的美好记忆。端午节快乐!

端午的记忆作文

我是一个乡村的孩子,居住在一个平凡而又安详的小村庄里,我热爱着这个地方,爱这个地方的山水和这里独特的民间风俗。在众多的民俗中,我最盼望、记忆最深的就是过端午了,因为每年端午我家都会包粽子。

包粽子在端午节前一天进行,要用到许多糯米。通常在这天吃完早饭后,妈妈就会将糯米洗干净了,浸泡在木桶里,将糯米泡涨起来。这天,像往常一样,等到妈妈将糯米准备好了之后,我就跟着她去我家后面小山上的竹林里采粽叶去了。路上,我好奇地问:“妈妈,为什么端午节要包粽子呀?”妈妈回答:“那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他因祖国灭亡而投江自杀了。”我又问:“那屈原为什么要自杀呢?国灭了,不照样能活吗?”

“那是因为他太爱自己的祖国了”妈妈又说,“你也要像屈原一样,热爱自己的祖国。国家富强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才能提高,生活才会幸福呀!”我点了点头,继续走着。

采摘包粽子的粽叶也有是讲究的。到了竹林,妈妈看了看,就走进粽叶丛中开始摘粽叶,而我也学着妈妈的样子,在一旁帮着忙。我想赶快摘了好回家包粽子吃。想着美味的粽子,我的心情变得急迫起来。于是我用豹一般的手速,胡乱、快速的采摘着。所采的粽叶有老的、嫩的,有大的、小的,还有一些被虫咬过的,全都摘了下来。妈妈见了,立刻叫停了我,说:“傻孩子,你这样是不行的,粽叶不能随便摘,不能选太老的,也不能选太嫩的,更不能选有枯叶的;要选颜色翠绿、并没有虫洞的,那种叶子包出来的粽子才最香。”妈妈接着采了两张合格的叶子给我看了看,我恍然大悟:“哦!原来粽叶还要挑选的呀。”我把自己摘的一大堆不合格的粽叶扔在了地上。妈妈看着我微微地发笑,我也笑了。

包粽子还需要娴熟的手艺。采好粽叶后回到家里,妈妈把采到的粽叶洗净了,然后把泡好的糯米倒入一个盆中,准备包粽子。包粽子时,你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加入馅,我家通常用的是花生、红豆、绿豆。包的时候,将馅与洗净的糯米混合起来,加上一点碱水,碱水的用量要把握好,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这样包出的粽子才好吃。如果你喜欢,还可以加糖以增添甜味。妈妈的用量每次都是最好的,反正我是这样认为。包粽子时要用两张粽叶叠在一起,然后把它两端卷起来围出一个漏斗形,接着用勺子舀入糯米,尽量把它装得饱满实在,如果不够紧,还可以用筷子轻轻地插几下,或者用勺子挤压一下,最后把上面的粽叶盖上,并用棕叶绳扎紧。这也是要一定的功底的。像我,跟着妈妈的样子,仔细的学着,每一个步骤都学得有模有样,但是,结果却包出了一个奇形怪状的东西,它一点儿也不像粽子,倒像一个馒头。妈妈见了哈哈大笑起来,而我也红着脸笑了。

终于,包完了所有粽子。这也意味着马上要进入了最后的步骤了——煮。妈妈把粽子十个十个的捆扎在一起,我们把它叫做一提,然后放入了大锅中,掺上水,开始生火煮。短时间是不行的,必须要煮至少两个小时才会熟透。于是我开始了漫长的等待。终于,开锅了。当一揭开锅盖时,热气腾腾的蒸汽冒了上来,香气充满了整间屋子,让人不禁口水直流。妈妈取出了一个粽子递给了我,让我尝一尝。当我拆开粽叶时,香气更浓了,看着洁白如玉的糯米,夹着淡红色的花生,我按捺不住,一口咬了下去。清香、滚烫、爽口,多种滋味和感受一起涌了出来,我不禁感叹:这就是幸福的味道,这就是我的家乡的味道!

吃着粽子,我感觉格外的香,因为这是我和母亲一起劳动得来的。

我爱我的家乡,爱我的亲人,爱这里的文化,爱这里的一切。

端午的记忆作文

时间如流水般流逝,眨眼,又是五月初五,又是一年端午,已不记得有多少年没有在家里过过端午节了,离家几年的节日也总是过的平平淡淡,豪无节日的韵味。

有句话说越长大越孤单,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孤单的不仅仅只有自己,就连节日,也变的冷冷清清。记得小时候,最喜欢的就是过节了,只要一过节,就会有好吃的好喝的,小时候,过节对于我来说都是一种简单的快乐,只因有好吃的。

出生在一个偏僻的农村,能感觉到有节日气息的日子也就那么几个,像现在的一些节日对于那时的我们来说都是闻所未闻,更别说什么过节了。

端午在我们那算一个重要的节日。每年端午学校都会放一天假给我们过节,也许那时候喜欢过节,除了喜欢吃喝,就是因为学校可以放假给我们,可以不用起大早去上学,可以带着玩伴疯狂的玩一天,所以都很期盼过节。

每年端午,都会起个大早,就连平时的懒觉都不见了。每次睁开眼,都会发现绑在胳膊和腿上的花线绳,五颜六色的,拧成麻花状,绑在胳膊和腿上,因为在我们那老人圣言,如果端午当天不绑花线绳,出门就会有蛇缠上胳膊和腿。对于我们小孩来说,因为很害怕蛇,也不知道是真是假,不敢有人去试试,所以在端午当天都会或多或少的绑一根花线绳。

记得我问过父亲不绑花线绳真的会有蛇缠上腿和胳膊吗?父亲笑笑说当然不可能,不相信我可以试试。看着父亲的笑,听着父亲的话我半信半疑,却不敢去试试看,现在想来都觉得很好笑。

早上一睁开眼,花线绳母亲就早已替我绑好了,看着胳膊腿上的花线绳也就安心了,因为花线绳要绑三天才能取下来的,这三天之内是不能往下取的,所以看它绑结实了,也就放心了。起个大早挨家挨户叫上村里的玩伴,向山上爬去,任务是摘柳树条子,因为要向家里所有的门窗上插柳树条子,至于为什么要插柳树条子,从来没有问过,就是觉得好玩,可以放心大胆的去糟蹋树木,不怕被抓住了受批评。

一路向山上跑去,见到柳树就往上爬,不管三七二十一,见到柳树条子就往下摘。一人爬一棵树,拼命的摘,摘下n多之后,先把所有的柳树条子堆放到一起,然后每人开始用柳树条子编个草帽戴着,再拧几个响响儿,比比看谁的响响儿最响,声音最好听。等这些忙完以后,戴着自己做成的草帽,吹着自己拧的响响儿,每人扛着一捆的柳树条子满意的向家里走去,满山都是所谓的响响长长短短,尖尖闷闷的声音,好听就不说了。

等回到家里时,母亲的摊叶饼早已烙好,蜂蜜早已炝好,就等我们来吃了。先把那些柳树条子挨个的插在窗子上门上,就准备吃端午节的饭了。母亲的摊叶饼做的很棒,摊叶饼摊的那叫一个圆,把摊叶饼卷成一个棒棒,蘸着热热的蜂蜜,一大口送进嘴里,那叫一个爽。刚做的摊叶饼软软的,薄薄的,提在手里看有点透明,明啾啾的,泛着亮闪闪的光。吃蜜太甜总会腻的,再配一碗刚刚出锅的大米稀饭,才明白这就叫过节啊。

那时候,只知道端午节是吃粽子的,可是生于北方,又生在一个小农村里,根本不知道粽子长什么样,也不知道是个什么味儿。那时候就想,总有一天我要将粽子吃个够,于是在端午节这天能吃到蜂蜜已是一种奢侈了。

第一次吃粽子是在t市上学的时候,也是长那么大第一次一个人在外面过节。端午当天,和舍友兴致冲冲的跑出去买了好多粽子,打算好好补偿一下长那么大从未吃过粽子的遗憾。看着裹的严严实实的粽子不知有多兴奋,棱角分明,立体感超强,也真无法想象那发明包粽子的人是多么的能干聪明。慢慢的拆开,红白相间,可以清晰的看见露在外面的大枣,红红的,黏黏的。迫不及待的一口咬去,等一口下咽时才发现,粽子原来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吃,因为是第一次吃糯米,黏黏的感觉,觉得不好吃,有点小失望。

从到t市读书以来,就从未在家过过端午节,也是从那以后,过端午再也没有买过粽子。反而每年端午,都好怀念母亲做的摊叶饼和炝的蜂蜜。

那时候,每年端午还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游林。我们邻村,有一片原始森林,相传是很久很久很久以前的一片森林,那里本来有大片的森林,可是由于一次地震,只剩下了现在的那么一小片,说起来小,可是走起来却一点也不小。

每年端午都会约上同学玩伴一起去游林,于是游林也自然而然成了如今记忆里的一部分。一大片的绿色,如瀑般倾泻而下,繁茂的树叶,层层叠叠的,脚底下是厚厚的树叶,阴暗潮湿,茂密的树叶遮挡住了太阳,偶尔风吹过,有细细碎碎的阳光洒落,照射在厚厚的落叶上。

因为是很久以前的树林,里面的树又高又粗,喜欢找一棵很粗的树,然后几个同学伸出胳膊围个圈,来圈下那树到底有多粗,然后回去告诉其他人,那棵树真的好粗好壮。如今想来,觉得好傻,却又傻的那么真,那么可爱。

今天端午,哥哥突然问我说小时候端午节我们经常摘的花叫什么名字?我想了又想却没想起来。狗蹄蹄花?还是马蹄蹄花?哥哥问我,马蹄蹄花吧,我想了想回答。才发现,小时候最喜欢的花,我居然忘了它叫什么名字了。

这个季节,狗蹄蹄花会漫山遍野的到处开放,纤长的腰身,细细长长的叶子,白色的花瓣,红红的花苞,小小的,圆圆的脑袋,像一个绣球。而狗蹄蹄花从来不是一枝独秀的,它总是一株一株的生长在一起,所以一摘就是一大把。

那时候最喜欢的就是将狗蹄蹄花摘下来,将花多倒过来,摊开手掌,将花朵在手心里慢慢的敲,嘴里还念叨着抱,抱,抱个狗娃子,于是会发现手心里会有好多黑色的小东西在跑,开心的向其他人炫耀,看,我的狗娃子抱出来了。长大了才知道,那根本就不是什么狗娃子,而是花里边的小虫子。真不知道长大是好是坏,破坏了我太多儿时天真无邪的念头和幻想。

和小伙伴们摘好多的狗蹄蹄花,坐在山坡上,做一个长长的胡须,挂在耳朵上,粗声粗气的学男孩子讲话。编一个漂亮的花冠戴在头上,一簇簇堆积在一起的狗蹄蹄花,周围吊着长短不一的花朵,高傲的像一位公主,活在自己编纂的故事里,简单而又快乐着。

直到今天我才知道,小时候我们所说的,最喜欢也最钟爱的花,它有名字,叫狼毒花,不叫什么狗蹄蹄花。我又一次纳闷了,这么漂亮的花,名字却是那么的毒辣。不管多么的毒辣,都改变不了儿时对它的钟爱,也改变不了,它带给我们的快乐。戴着用它编织的花冠,仿佛自己就是高傲的公主,一切的一切都只是陪衬。

如今,这些美好,都已成为了永远的过去。端午节再也没有了儿时的韵味,也没有了儿时的乐趣,只是简简单单的一个节日,没有期盼,没有欲望,没有节日的气息。节日对于奔波的我来说只是一个休息日,可是放松放松心情。

母亲打来电话说今天端午,让吃好点喝好点,过节嘛,就好好过个节。可是于我而言,过于不过,根本没有多大的区别,只是多想回家陪陪日渐年迈的父母,陪他们过一个团圆的节日,哪怕只是说说话也好。

端午一年一个,可是深埋在记忆里的过去,那些曾经的美好,会不会像我忘记儿时的花朵一样,不经历,不碰触,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被忘却?忘记没有理解,没有借口,时间带走的,不仅仅只是简单的快乐,还会剥夺我仅有的记忆。

端午的记忆作文

离端午还有几天,卖粽子的老头就开始吆喝,唯恐谁耽误了端午节。

年幼时,家乡的端午节常会被耽误的。每年农历初五,正是收麦子或者种夏苗的时令,村里人都是全家上下齐上阵,在庄稼地里忙活,哪还有心情过端午呀。就连刚上小学的我,也要在放学后挎个篮子,到地里捡麦穗,更不用说大人了。有时候,在麦地里遇见一个癞蛤蟆,就会有人说:嗬,在这儿躲端午呢!

在我们家乡,传说中癞蛤蟆是要躲端午的。当然,也包括蛇,这一点和《白蛇传》里是一致的。

偶尔也有空闲的一年,村里人便会显得特别兴奋。一大早,父亲便会起来,有时也叫上我,去村外的野沟里割一种艾草。我和父亲一个人抱一大捆回来,挂在屋檐下晒干,以便等到夏夜里熏蚊子。晴朗的夏夜里,村里人都会睡在村头的打谷场里,夜风习习,月朗星稀。人们都会感觉到说不出的惬意和舒畅,根本用不着艾草。到了阴雨天气里,没有办法睡外面了,一到傍晚家家户户就会飘起雾白色的轻烟,氤氲着浓郁的艾草味。艾草的味道有点苦,有点涩,可是人们却都喜欢闻,仿佛产生了烟瘾的人一样,还觉得特别好闻。

蚊子傍晚被熏出去,往往后来还会回来。夜里,我总会被蚊子叮醒,这时候,爷爷就会拿着蒲扇,拍打着蚊子。那个场景,成为我记忆里特别温馨的细节。

如今,家里封闭得很严,很少有蚊子。即使有,也有蚊香、灭蚊剂、电蚊拍……哪还有蚊子的立足之地。可是,依然有许多人在夏夜里失眠,不知什么原因。

中午,父亲会割很少的猪肉,剁上韮菜,包一顿肉馅的饺子。为了庆祝这一年的端午节没有被耽误。记忆中,一年是吃不上几顿饺子的,除了春节,端午,清明。清明是因为割肉祭祀祖先,所以中午会吃上一顿饺子。甚至,我的生日也没有吃过饺子,我好像也没有过过生日。

那顿饺子,既是因为端午节,另一个原因,也是为了庆祝丰收,在我们家乡又叫“垛垛食儿”。意思是麦子颗粒归仓了,麦草也垛上垛了,秋庄稼也都种上了,应该好好庆祝一番。有那么好的心情,饺子自然很好吃。真的,比现在的饺子好吃多了。

现在的端午节,不是因为农忙而耽误,而是因为人们快节奏的生活而被遗忘。人们坐在空调室的电脑前,只是想着情人节卖剩下的玫瑰,有几人还记得端午的艾草、雄黄、癞蛤蟆。纵然有谁想起了白蛇,那还是惦念着她的性感和美丽。

听说,杭州的西湖小了许多。就连端午卖的粽子,很多也都是超市里批发的速制食品,失去了竹笋叶的味道。不用再往汩罗江里扔粽子了吧,江里的鱼虾已经濒临灭绝了。白娘子也不用担心,雄黄酒伪劣产品多,喝不醉人的。

今年,国家规定端午节为法定节日。或许,许多人在放假的时候,会想起故乡的艾草,想起水田里的癞蛤蟆,想起江南的雄黄酒,想起善良的白娘子吧。

端午的记忆为题目的作文

今天是端午节,和往年一样,没有什么特别。想过像作家汪曾祺一样炒十红,过一把江南水乡的端午,却怎么都凑不齐十种,更没有雄黄酒,不过可以安慰的是有鸭蛋,是我自己腌制的,咸味很浓;也有粽子,却是买来的。这些却更让我怀念小时候和妈妈一起过的端午节。

端午节是我二哥的生日,也是母亲每年不管再忙都要过的一个节日。作为农村家庭,端午前后正是最忙的时候,母亲却会忙里偷闲,炸一家人最爱吃的糖糕,也会做几样菜,也许没什么佳肴,现在想来却是人间美味。早上从下地回来,母亲就开始了忙碌,从用开水烫面,到面团揉好,从油入锅到一个个地包好放进锅里,都是一个人在做。父亲在锅下烧柴,两人时不时地说说今年的收成之类,而我们只是张着嘴等着吃,因为母亲说炸糖糕容易破,别被烫了。看着母亲包好的糖糕一个个由面白色变成金黄,我们的口水就在嘴里不住地下咽,直到糖糕真正地熟了,捞出控油,忍不住用手去拿,然后又被烫了手,母亲就会嗔怪说:“慢点,刚出锅的,热!”等糖糕凉了,我们便一人一个碗地端出去吃,吃的'时候就在想啊:要是天天吃多好!可心里这样想,胃里却受不了,因为甜,往往只吃了几个便不能再吃了,“眼馋心里饱”。等我们都吃好,糖糕完全炸好,收拾好锅,母亲才会吃些,但这时往往被油烟呛得吃不下了,晚上如果有剩下的母亲便才能吃上几个。而今年的端午我却没和母亲一起过,因为只要我们去,母亲一定又会和往年一样地忙碌,到最后自己吃不下饭,我不想再让母亲炸糖糕了,想让她过一个悠闲的端午节!到今天我也没能学会炸糖糕,儿子要吃也是去街上买,但那再甜也不是母亲的味道,想来惭愧!

家里也从来没包过粽子,因为从来都只吃面,而没有米(米太贵),不过苇叶却是时常用到,因为要蒸馍。当馍熟了,锅盖掀开,热气中一股清香扑面而来,手里热腾腾的馍都带着苇香。那时家的后面便有一个很大的苇塘,芦苇都是分到各家的,但是打谁家的苇叶却从来都是可以的,芦苇丛中还有各种鸟类,哥哥调皮,趁母亲让打苇叶的时候,经常去里面找鸟蛋,而我只会在池塘边上打,偶尔也会挖芦苇的白根来吃,甜甜的,脆脆的。哥哥打的叶子比我打得要大的多,所以就会在我面前炫耀,回家也想母亲夸他,而母亲往往还会怪他跑那么里面得踩坏了不少苇子,这时我便有点幸灾乐祸。进入冬天,秋收已毕,芦苇的缨全都成了毛绒绒的,风一吹,飘来飘去。这时父亲就会拿起镰刀割苇子,上面的缨是要留下来的,因为冬天没有农活就用它来编双毛窝,全家人冬天穿的都要靠它,苇杆就要卖了一部分以贴补家用,另外的部分父亲会编成草席留到夏天来用。而今天苇塘早已被个人承包,芦苇也一并砍了,一棵没有,想蒸馍用苇叶的日子是没有了,倒是街上苇叶成了商品,被扎成把出售,那感觉我总觉得如鲁迅先生在《藤野先生》里写的“扎着红绳的白菜”,物以稀为贵啊!所以每次回家看到那片池塘,总觉得很遗憾!

端午对于女孩子来说最美好的莫过于能扎个手脖了,因为迷信,五月初五戴,六月初六摘。家里没有彩色的毛线、丝线,我就很羡慕其他的女孩子。往往就会在平时看到好看的线全都留下来,留到端午的时候编了戴,如果线多了,往往会保存很多年。编好戴上后,便会和小伙伴们比一比谁的最好看,线多了还会在脚上、脖子上全都扎上,自以为美,到处去显摆。因为是毛线,天又热,往往戴不了几天脖子里就痒得难受,只好摘下来,只有手上和脚上的可以留到六月六。记忆中到了初三的时候似乎还用小学的彩线编了戴呢!现在看到各式各样的镯子,材质多样,都似乎没我自己做得好。现在想来,不是自己做得有多好,是那份时光太美好!

今年的端午就过去了,没了童年时的甜,也没了少年时的美,有的是自己对时光的眷恋,对美好的回忆。端午年年,情亦年年,渴盼端午艾叶香长留,粽甜永远!

端午的记忆为题目的作文

今年端午,我和父母在一成不变的家里,又度过了一个平淡的端午节,一边看着电视,一边吃着爸爸买回来的红豆粽子,但怎么也吃不出在老家时一家人亲手包的粽子的味道。

晚上,趁煮粽子的时间,我率领着一群比我小的孩子,围在奶奶的身边叫奶奶给我们讲故事。故事有的很短,有的很长,在这些故事中,我听得最认真的便是关于端午节的传说。听着奶奶的故事,闻着锅里粽子的香味,这便是我记忆中的端午节,也是我心中独一无二的端午节。

不过一切都回不去了,“哎……”叹了一口气,我又吃了一口红豆粽,这红豆粽再甜,也比不上奶奶亲手包的粽子。现在的奶奶在另一个世界望着我、守护我,虽然现在已物是人非,但是关于奶奶的一切,尤其是那有奶奶在的端午,都留在了我的记忆深处,抹之不去!

端午的记忆为题目的作文

想过一个有意义的端午节,当然要知道它的历史,才能吃到香甜可口的粽子。

穿越时空隧道,来到战国末期公元前278年,楚国都城郢被秦国占领。汩落江畔,我无意识的停留,便望见屈原在江池痛哭,仰天长叹:“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唯我独醒。”苍苍的江风拂起藏白的鬓发,他步履难艰行于孤苦的江边,于是“我”撑着《离骚》歌的船只,摇动《九歌》和《九章》的双桨,升起《天问》不满的征帆,汨罗江边,又有谁明白在他心中交织着生与义的苦痛呢?他伫立在江边,风轻轻席过,在生与义之间,他最终选择了义。在微荡的风浪中,毫不犹豫的跳进波涛滚滚的江中,“扑通”一声消失的无影无踪,就连那漩涡也一点一点消失了,只剩下平静。

时至今日,每月农历初五,我们吃粽子,划龙舟。据说都是为了怀念屈原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端午节也不限于当年的楚国,它早已演变成整个中华民族缅怀的爱国诗人,温习爱国主义精神的'民间传说节日。

一股泌鼻的糯米香飘飘进了我,我定睛一看,一个个拳头大小墨绿的粽子,三五地聚在一起,把我的馋虫勾了出来。我迫不及待地剥开一个,鲜红的大枣浮现在我的眼前,糯米香更加浓了。我的口水都流了出来,一口下去,粽子少了半边,这一口是思念的味道,是甜蜜加幸福!

我大快口瘾的吃个够,既满足了美食的欲望,也慰藉了思念亲人的情怀。

学生:王丁悦。

学校:新疆玛纳斯县二中。

班级:初一9班。

指导老师:陈新娥。

端午的记忆作文

一位伟大的诗人成就了一个传统节日;一个传统节日让我们更深刻地品味人生。

记得去年的端午节,我第一次亲手包了一个粽子。清新的粽叶,洁白无瑕的糯米再加上笨拙不堪的我,便成了一个卖相不好却意蕴深长的粽子。当时,我手握着三片粽叶,轻轻地握成一个锥状,之后便小心翼翼地往里面填着糯米,填满后,我把粽叶慢慢地扣过去,尔后不管三七二十一地把粽叶绕着粽子握了又握,再拿线艰难地捆上,于是一个粽子便完成了。我把它放入了冒着氤氲之气的沸水中去,待它熟后,我拿起那带着沸水余温而又散发着清香的粽子静静地打开,轻轻地咬了一口,在口中轻轻地咀嚼着……口中是那一如往既的清香,可我仿佛又尝到了那历史的味道。那只有棕叶和糯米所包成的粽子,渐渐地俘获了我的味蕾。留意着口中清香的同时,心底因怀念而泛起苦涩。

说到端午节,谁能不想到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战国时期的屈原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就这样,带着悲怨,一位爱国主义诗人投江自尽了。人们带着无限的哀伤悲怨送走了这位伟大的诗人,并以此而设立了端午节。那时的端午节是悲伤的味道吧。

待口中的清香殆尽后,我忽然感觉到了屈原当时悲愤的心情,仿佛那一切,我早已洞悉、明了。手中粽子的宁静淡泊,清新所致的温文儒雅、刚正不阿和屈原仿佛也有几分神似。中国历史上的文化所凝结成的屈原的爱国精神,我们哪能不去学习、品味、深知、回味呢?屈原因对祖国的悲伤而投河,他也是一个大写的“人”。他那份爱国精神深深地震撼了我的心灵,也激起了我的爱国情怀。他,使我再一个热血澎湃,再一次为之动容。

记忆中的端午节,给了我一次对两千多年中国文化的深刻体验,给了我一次对人生的认识,让我难忘。

端午的记忆为题目的作文

嘴里咀嚼着香甜的粽子,鼻内散发着艾草的清香,心中回想着五班的双优,手上则写着三周的种种,心里有说不出的高。

忆出真假班会优。这三周,班内发生的事情中最重大、最有意义、最引人深思的便是开展真假主题班会。开展真假主题班会之前,班上有不少假学现象,如:上课眼望课本,心想电脑、游戏。因此,万老师让每个小组推选出一名假学者,发表感想。周末,再让每位学生写篇《假学.真学》的议论文,让大家回想,回想自己究竟是哪类人,让大家反思,反思自己究竟有没有做错;让大家发誓,发誓自己以后定要弃假求真。在看班会时,万老师用学生作文里的语句作为观点来提醒我们,告诫我们,启迪我们。班会召开后,还要由各个小组上台做出今后的誓言,“签”下保证书。真心希望通过这个班会,五班的同学都能弃假求真!

忆出英语默写优。在以前,英语默写部分人质量不高,甚至还在默写时作弊。万老师了解了情况后,开始优化本班默写。首先,万老师选出了七八个英语默写不认真的人,让他们每天默写时要么在大报告厅,要么在操场,按照质量,奖罚分明。这样一来,让班上原本不认真的同学态度转变,让原本认真的同学更加细心。默写质量也是蹭蹭蹭的往上升。后来,万老师又让全班的同学都到报告厅默写,默写完毕后再以小组为单位收起来,各个小组互相批改,批改完毕后,再逐一公布默写得分,让大家能够自动定位,合理安排,制定计划,争夺奖励。看来万老师的招数还真管用呢!

忆出量化计分优。“量化计分数,诚信定座位”是五班的一大特色。可有时有些小组因不知哪些分数该加哪些分数不该加而导致被他人误解。因此,值周班长陈安琪便想出了一个计策,在每日夕会时,陈安琪会将前一天量化分数最高的两个小组的计分纸展示出来,这样做的好处有两个:一是看别个小组是怎样计分的,好吸取经验;再一个便是看看这些分数哪些是不能加的,有哪些分是可以加的,好规范量化分数。经过陈安琪的调整、规范,在这个周内,量化分规范了许多,某些落后的小组也吸收了经验,量化分也在上升呢!看来,量化分在大家的心中还是非常重要的。规范、优化量化分是不容有误的。

在喜庆的端午节里,在热情的盛夏中,我回忆着五班的双优。忆出了大家的承诺,忆出了大家的态度,忆出了大家的聪明,更忆出了大家内心的双优。

端午的记忆作文

当布谷鸟清脆的歌声飞过门前的皂荚树,村东头的山坡上,小麦已是一片金黄,期盼的端午节就要来了。乡村的五月正是青黄不接的时节,记忆中的端午节总是在人们的翘首相望中姗姗来迟。每天放学回家,我和小伙伴们常常相约经过那片麦地,看着笑弯了腰的麦秆,妈话就在我的耳边响起——麦子熟了,端午节也就来了!

村东头的.小麦地里人影匆匆,一浪赶着一浪的金黄在人们的脸上闪烁,生产队正组织人力在收割麦子。布谷鸟掠过人们的头顶,叫声依然那样清脆。爸爸说,快割吧,你听,布谷鸟都在吆喝“割麦插禾,割麦插禾”呢!妈妈望着趴在草地上抓蚱蜢的我笑着说,你还不起来,布谷鸟都在骂你“龌龊哥哥,龌龊哥哥”呢!我不知道布谷鸟到底在说什么,但我只知道等小麦打出来分到各家各户,端午节就来了,我就可以跟着端午节,美美地吃上一顿像模像样的饭菜,还可以拿着妈妈亲手蒸出来的馒头,一边吃一边在小伙伴面前炫耀。

生产队的仓库门前人头攒动,金黄的麦粒把悬着的大钩秤笑得前俯后仰。家家户户都挑着箩筐来分麦子,大人们忙着过秤称麦,小孩子在人缝中穿梭,我屁颠屁颠地跟着妈身后,看着妈妈将自家分到的麦子倒进箩筐(其实也只有三二十斤),我自告奋勇地抓起扁担的一头,让妈妈将绳子一道道绕在扁担上,然后,我在前,妈妈在后,将麦子倾斜着歪歪扭扭地抬到村子里的一间大磨坊。磨坊里一台柴油磨粉机隆隆的叫着,淹没了本来就听不清楚的喧闹声。我家人口最多,妈妈总是叮嘱师傅将麦子多过几道磨,虽然面粉不及人家的白,但斤两竟多了很多。捻着雪白细腻的面粉,馒头的香味已经侵入鼻翼。

初四的夜晚,待我们五兄妹睡后,妈妈一个人忙着准备明天的端午节,爸爸常年在外为生产队创收,最早也在第二天上午回来。厨房的香气总是诱得我闭不上眼,悄悄起来,看见煤油灯将低矮的厨房映得黄亮,妈妈正系着围腰在悄然忙碌。新出磨的面粉倒在一个大脚盆里,妈妈用水轻轻地调和,一会儿弯腰双手用力揉搓,一会儿用两个指头捏起面团,高高拉起,当面团能拉起一条线的时候,妈妈会拿出一块老面(其实就是酵母)将其碾碎,均匀地撒在面粉上,然后又一次揉搓。昏黄的灯光在跳跃,妈妈额头上的汗珠滑过脸颊,我伸出小手轻轻地帮妈妈拂拭脸上的汗珠,看见妈妈微笑着将揉和均匀的面团用一个瓷盆盛着,盖上簸箕,用旧棉袄蒙上。

“睡吧,明天早上就有馒头、包子吃了!”我咽下一口唾液,跟着妈妈回到房间,枕着端午节的馒头进入了梦乡。也不知什么时候,我被厨房里叮叮当当的声音吵醒,揉揉惺忪的睡眼,星星依然在窗口眨眼,妈妈已经准备蒸馒头了。端午节的阳光穿过门缝,厨房里正弥漫着浓雾一般的蒸汽,浓郁的馒头香味把我们兄妹五个早早地诱到锅边。父亲一清早就赶着毛驴拉着板车回来了,我们一人举着一个馒头小鸟一样将父亲围成风景,等到父亲在板车上取下久违的鱼肉,端午节也就真正来到我们家里。

端午节来了!房门顶上的砖缝里插满了我和妹妹割来的艾草和菖蒲,爸爸蘸着雄黄酒在我们兄妹五人的额头、手臂依次圈过,新酿的米酒从锅边溢出香甜。饭前,妈妈还不忘叫我端送一碗水酒,捎上两个馒头给隔壁的“二爹”(二爹是位参加长征的老红军,七十多岁了,但孤身一人)送去。端午节的午饭比平时丰盛得多,鱼肉虽然少,但毕竟属于我们自己,再也不必担心哪碗好菜要留给客人,飘着油花的猪肝汤可以无拘无束地喝得滋滋响。看着我们狼吞虎咽地将一桌饭菜吃得精光,妈妈闪着泪花望着父亲笑了。记忆中的那个端午节我敞开肚子吃得很多,下午的时候肚子一直胀痛,妈妈不停地帮我揉着肚子,还笑着说,看你吃多了吧,又不是你一个人的端午节?布谷鸟又一次飞过门前那棵皂荚树,揶揄地叫着“龌龊哥哥,龌龊哥哥——”

端午的记忆为题目的作文

我记忆中的端午节,没有春节那般隆重热闹的景象,没有清明节那样的悲伤,没有七夕节的浪漫,没有国庆节的激动…但它在我的心中却有无法代替的地位。

端午前,妈妈带我上街买绒线,鱼食。吃玩饭,妈妈又带我们去河边割艾草。妈妈摸着我的头笑着说:“傻孩子,你知道吗?用艾草洗澡,带艾草是为了驱魔避邪。撒鱼食是为了纪念爱国大诗人屈原的。虽然屈原投江是一个传说,但经过日积月累,它已成为人们端午节必不可少的程序。

终于到了端午节!上午,我帮奶奶包粽子。看奶奶那灵活娴熟的动作,可真让我羡慕啊!不一会儿,一个个小巧的粽子便活灵活现的出现在我的面前。我问奶奶:“奶奶,你怎么这么会包粽子啊!教教我呗?”奶奶笑着说:“好啊!”于是,我便学着奶奶的样子包起来。先那一片荷叶,舀点糯米在上面,又挑了几个我爱吃的蜜枣,往中间这么一放。果真像玛瑙一般,让人看了就忍不住的流口水。接下来的重点来了。我笨拙的将荷叶围绕糯米弄起来。啊,惨!糯米弄多了,都露出来了!我赶忙向奶奶求救。幸好及时送到,经过抢救,平安脱险。我望着眼前这个形状不怎么规则的粽子,心里既有喜也有悲。

吃完午饭后,妈妈让我们去洗艾草澡。这是我的弟弟怎样都不去。我便取笑他胆小鬼,他便和我闹起来。我们两人在奶奶旁边打打闹闹。妈妈也只是说:“小心点,别伤着奶奶!”这时奶奶忽然唱起了一首歌谣:“端午节,快来到,大人小孩乞手盼,粽叶青青糯米香,欢乐融融盼佳节。端午节,已来到,剥壳尝棕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红绸黄袍做香囊。”我和弟弟也不闹了,坐下来静静地听奶奶唱歌。过了一会儿,弟弟吵着说:“奶奶,奶奶,我还要听!”奶奶和妈妈笑着说:“好啊,不过你得先去洗澡哦!”弟弟嘟着小嘴说:“那好吧!”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旧俗方储药,赢躯亦点舟。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我们洗完澡后,妈妈给我们扣绒线,看着手上五颜六色的绒线,我们开心极了!

现在的孩子们,渐渐的遗忘了传统节日。他们就得传统节日毫无乐趣可言,反之坐进他们心中的却是西方的节日,即所谓的“洋节”。我自认为传统节日是一个国家的“根”,是我们国家两千多年历史的见证!因此,我呼吁:不要遗忘传统节日。吸收西方的文化固然没错,但也不要忘记我们的“根”,要时刻谨记我们是炎黄子孙!

端午的记忆散文

如梦的往昔,散落一地碎语,在这盛放的六月,拾起一段刻骨的记忆,不知道岁月泥土堆积的厚重,是不是如文字的遣洌排横,把六月的盛夏追逐成一季夺目的妖娆。怒放的极致,是倾其所有的颠覆,生根及根的裸露,不是所有的景致都在回望的遐想里肆意的放纵,一旦万般到了极至,岁月馈赠给你的,只有心疼的记忆。

端坐在记忆的枝头,一席苇风吹醒了我对端午的回想。一把铁镰让我以仰止的姿态,望眼一片金黄。坐在田间收割精彩的母亲,面带丰收的喜悦,把粒粒饱满的孩子尽情的抚摸。父亲端坐在田埂上,吧嗒吧嗒抽着烟袋,那烟锅里飞出的余火,烘烤着大地,喃喃的、喃喃的一浪又一浪真情的诉说。每每这个时候,父亲总坐在家门口那棵老榆树下,向远处眺望,三儿,怎么还没到家。今年端午节是不是又不回来了,母亲总是节后在电话里对我这样说。于是,流离异乡的痛,开始拔节,撕裂着,挣扎着。蜷缩在城市一隅的跋涉,念着夏日里追逐收获父亲母亲的背影,在黑夜里,聆听百花竞相争艳碰撞的声音,泪,又一次打湿了关于端午的记忆。

是谁,将一片金黄的麦穗,悬挂在山梁的田间?夏日的风,吹醒了一季娇艳的盛放。一场繁华,在岁月的洗礼下,愈发盎然。所有的'摇曳纵情的挥洒着勃然的挺拔。孤独,是父亲母亲放飞一羁脱缰的野马,在风起的那一刻,让游子天涯的牵念,匆匆奔疾,附马回缰的守望。远方,是谁家铁镰的打磨声,厉厉刺耳,惊飞一群雀鸟寻食望巢的故事。

五月初五,这是一个怎样的日子,让儿时的记忆,如此的心疼。

那年的端午节,我还是一个幼稚的孩子,生命的本能粗糙,经岁月的磨打洗练,愈发的明鉴。一席苇风,吹皱了一潭碧水的静谧,追逐与追逐碰撞的盛开,让家乡的清晨充满悦动的旋律。我深深的知道,想成就一次完美,终须一场艰辛的跋涉。于是,父亲母亲,就是在这样的季节里,获得了与生命搏击的尊严,抛生活的窘迫于铁镰之下,用坚强与不屈抒写着麦地里无与伦比的精彩。

节日对于儿时的记忆,是如此的凄清,模糊。每到年节也是母亲最难过的日子,看到别人家孩子穿上新衣服,张灯结彩,热热闹闹的迎接每一个喜悦的日子。而母亲总在把我们哄睡后,在寂静的黑夜偷偷的流泪。连温饱不曾解决的日子,哪来的心情过节呢?而母亲不屈的性格,从没像困苦低过头的她,就是这样与父亲,在每一个节日来临之时,用她们勤劳的双手,让儿时的我们尽情享受节日带来的快乐。山坡上的麦子黄了又青,青了又黄。家门口那颗历经风雨的老榆树在岁月的年轮上,刻下了圈圈过往。闭上眼睛,我努力将自己开成一场江南的柔风细雨,一直开成温润你二老脊背上的挺拔。鞠一捧清泉,携一路花香醉心,用甘冽送去儿子对二老的尊敬。让我在世俗的眼眸下,永保这份清真洁净的爱,让您们期许的目光,在这端午的盛放里,敲开儿子一梦千年的向往。

痛,一分为二,心灵与肉体上的痛。痛的的刻骨,疼的淡定,那是怎样的一种超然。欢乐与痛苦并行,心语在相互支撑中聆听。于是生命路上的艰辛困苦征服了尊严的亲睐,让生命之根不断的拔节,一发而不可抗衡。当我在离乡的那一刻,望见你目送我远去的那一晶莹的眸光,儿子是怎样在天南地北的童话里,去执着的寻求那一份灵魂的丰润。

铁镰上的疼痛。

那一年,我刚满九岁。六月的风,揪碎了大山的心,竟让他魁伟的身板做成了夕阳的摸样。六月的风,吹来一季花香,吹黄了上坡上栉比鳞次的麦田。父亲母亲带着一脸丰收的喜悦,为端午的麦浪披上了金黄色的盛装。黄色的麦浪,层层叠叠,诉说着成熟后的心事。清晨,阳光依旧烈烈的升起,我还在睡梦中,母亲早早的把我叫醒。三儿,今天是端午节,快起来,把鸡蛋吃了,母亲把剥好的鸡蛋放在我的面前,吃完写作业啊,母亲说。我慵懒的从被窝里爬出来,当我朦胧的双眼还在半醒半梦之间,从窗口的罅隙里,看到父亲母亲每人握着一把铁镰,匆匆的走出家门。我知道,节日,对于他们来说,只不过是一个并不美满的词汇。甚至知道,我所有诗句里的青涩,只不过是他们朦胧的眼中飘过的一滴雨。而今,寻梦的残忍,趟过记忆的洪水,我不怕刀尖上的风浪,只愿化作一粒芬芳的种子,在夏季里妖娆,秋天里零落。

都说少年不知愁滋味?可是,今天的我怀揣迫不及待的张望,伸着长长的脑袋,去打探我魂不守舍的思绪。远处,仍不见父母的踪影,这时天空隆隆作响起来,我一头扎进屋里,胆怯的无处躲藏。窗外,季节丢落屋檐的细雨,一滴,两滴,滴滴都是我的牵挂。风,无情的敲打着窗棂,让我的心一阵紧似一阵。我从门的缝隙远远望去,只见一辆飞驰的马车,从我眼前一掠而过。父亲,是父亲,我惊喜的狂叫出来,当我跑出院子的时候,细雨和风声淹没了我的呼喊,一帘雨幕遮挡了我的视线,马车随着倾泻的雨点,已渐行渐远。夜,在雨水的冲刷下,更显得清冷,我蜷缩在被角里,猜想着父亲母亲的夜晚,在哪一方渡过,就这样猜想到天明。

清晨,雨停了。空气格外的清新,我依旧坐在门口的老榆树下,数着榆钱,心却飞向了父母的身边。不一会榆钱的数量让我数的不能再数,泪打湿了面颊,模糊了双眼。三儿,你母亲昨天在地里割麦子,一不小心把手割了,现在已经住院了。邻家大妈,气喘嘘嘘的对我说。此刻,我的头如五雷轰顶,嗡嗡作响,一下坐在地上,脑海中一片空白。

端午记忆作文

记忆中,端午节是伴随着粽子和艾叶的香味翩然而至的。

端午前夕,母亲和邻居大婶们会早早地洗箬叶,采棕叶,淘糯米。一切准备就绪后,包粽子,煮粽子,尝粽子,粽子的出炉往往洋溢着一系列的喜悦。

到了端午节那天,一早,长辈们就沿着墙角,将石灰洒成长长弯弯的白线———端午来到,天热气湿,防备蛇虫八脚爬进屋内。此举大有吓唬的嫌疑在里面,试想横行霸道的蛇虫八脚们岂是区区石灰能抵挡的呢。也将艾草插结在了房前屋后,悬挂于窗畔门旁。推门刹那,艾草迎面飘摇,在门环或门把手上,也许只是一串一根,也许是三两枝,还带着点露水。凑近,一嗅,做个深呼吸,艾草独特的芳香便扑鼻而来。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艾成了家家户户的门神。

很小的时候,知道艾叶是治疗小孩腹痛腹泻的良药。取几张艾叶炒成灰,置于肚脐,用布条缠住,药到病除。

端午挂艾,小孩子是道不出所以然的,只觉好玩,也上山采几枝把玩。

艾,在我们江南的山区,实在是一种太平常的植物。路旁,山腰,田头,地角,土丘,山坡,随处可见。跑过艾草丛,若有风吹过,一丝丝幽香随风飘散,带点淡淡药味,不让人十分喜欢,却也不惹人厌。

采了艾草,就那么扬着,蹦跳着,从山上一路狂冲而下,仿佛得了胜仗般。

多年以后,读到《荆楚岁时记》有记:“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明白在端午设置种种可驱邪的花草,来源亦久。

念中学时,了解端午的诸多习俗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据说现在有85%的`国人也是这么认为的,虽然关于端午节的传说有n多个版本。

“目极千里兮伤春心,魂兮归来哀江南”。屈原的伟大在于他是一位歌唱民族、土地和国家的诗人。

屈原忧国忧民宁死不屈的悲壮气节和他的另一诗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成为感人至深的传世美谈,在端午节一次又一次的被提起。一个走出小我的诗人,是值得人们敬仰的。

端午,于是在另一个意义上被赋予了民族文化的内涵,与诗意和民族气节连在了一起。这是后人丰富想象力的强力体现。

读师范时,过端午节,多了一个有趣的项目,那就是做香袋。依稀记得需要一些五彩的丝线,一个混着白芷、艾叶、辛夷、薄荷、冰片等各式草料的小布包,再加一张硬质的卡纸。先用卡纸围住布包,形成菱角装。把丝线缠绕上去,一圈又一圈,一层又一层,绕啊绕,眼看着手中的丝线渐渐变得稀疏,那菱状的香袋也初具规模。上方做个中国结,下方挂一串流苏,看着色彩艳丽,闻着清香浓郁。同室的好友们三五成群的在一起diy(doityourself),把制作的香袋悬于床头,窗前,房门,大有玲琅的意味。就像那靓丽的少女时光,短暂却又灿烂。

据载,“端午”二字最早见于西晋人周处《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鹜角黍。”

端午节的英文译名为:dragonboatfestifal(龙舟节)或dou-blefifthfestifal(重五节),我却更喜欢自作主张地叫它为:duanwufestifal.,直接而一目了然,笑曰中国式英语。就像北京奥运主题曲最后的一句wearefamily,按国人的习惯把family一字一顿地唱成fa--mi--ly———————,典型的汉语发音。

当然,史书也好,传说也罢,我最能忆起的是童年的那一个端午节,那一个山坡,我们手中的那束艾草,在下山时,发出的纯纯淡淡的香。

端午的随笔:端午记忆

六月的阳光带来粽香翩然而至,端午的气息已溢满了家乡。

家乡的端午和别的地方风俗一样。最主要的是吃粽子。

母亲一般在端午的前几天开始忙活。白天,她买粽叶,泡大米,挑红枣,切肉丝,酿酒醅,甚至有空买来花花绿绿的丝线来编织手镯。厨房自然是母亲珍藏食材秘密和幸福的酒缸,她尽心地为今年的端午织就最特别的味觉记忆。

泡好食材后,第二天就可以包粽子了。长而碧绿的粽叶,洁白的大米。圆而红如玛瑙的枣与其他食材默契配合,几种色彩恰到好处地交相辉映。在母亲迅疾的双手下裹成三角形的艺术品。粽子叶香和着米香从母亲的巧手里弥漫出来,在空气中索绕着淡淡地碧影。当夜幕降临时,粽子在锅里静静成熟,文火慢慢熬制,水哗啦啦地翻滚,沉闷如一首无字之曲。我陪母亲守着粽子,等它喷香。当母亲把一天的劳累一股脑儿地抹到面巾上时,粽子也熟了。我捧着烫手的粽子翻来覆去,微黑的粽叶包着已是绿色的米粒,蘸着蜂蜜食用,入口即化。食毕,余香犹存。

到了端午那天,清晨是要采杨柳枝插在门楣上的,用来消灾避邪。街道上熙熙攘攘,一路粽香飘逸。小孩子们戴着五色的线镯,可以去五毒。吃酒醅也是家乡的风俗之一。饱满的麦粒经过微菌的作用和时间的酝酿散发出酒的醇香和粮食的麦香,有的乡下可能还会喝雄黄酒来辟邪。这些古老的风俗无一不是对祖先的赞美和向美好生活的向往。

啊,六月的端午,六月的家乡,这记忆在时间的酝酿下,越来越醇香。自然的,亦是越来越珍贵。

端午的随笔:端午记忆

我对端午节的美好回忆都还停留在某一个时间点之前。这记忆与屈原和龙舟无关,它是由彩色葫芦、艾蒿、荷包、五彩线和母亲包的馄饨切割成的一个个记忆碎片。

小时候,端午节是格外被重视的几个传统节日之一。过端午节,绝不意味着只是端午那一天的事。大概从端午节前一个月开始,大家就已经开始为这个节日做准备了。

家家户户都要叠葫芦――各种五颜六色的纸葫芦。端午那一天要把这些纸葫芦挂在门和窗户上,据说这样可以消灾免难。母亲们给孩子制作装了香草的荷包和五色线绳。翻出那些经年积攒的碎花布,如果是缎面的更好,跟母亲一起缝制荷包,是那个年代最自然的亲子交流,一点也不刻意。过节时每人脖子上挂一只香喷喷的荷包,脖子、手腕和脚踝处都系上五彩丝线,那也是那个朴素年代难得的装饰。

端午节一大早,母亲会把我们从被窝里“拎”出来,然后“赶”我们出门走一走,据说这样可以祛百病。不管传说是真是假,反正小时候每年端午都不曾睡过懒觉。一大早起来尽管还睡意惺忪,但只要站在院子里,猛吸一口混着着晨露和花草的清新气息的空气,便顿觉清爽,整个人都精神了许多。

姐妹们结伴到野地里去采艾蒿。在我的记忆中,端午经常下雨,但不大,常常是毛毛细雨。一下雨,母亲就会担心年景不佳,预言会有虫灾。我不知道这两者是否真的有必然联系,但母亲的预言几乎每次都能应验。不过顶着蒙蒙细雨去采艾蒿,也是蛮有趣的。

相对于水蒿,艾蒿的叶子比较圆,叶面有白色的小绒毛,而且值端午季,艾蒿长得也没水蒿高。但那时太小,我们经常会错把水蒿当成艾蒿采回去。回家的路上总会遇到三三两两采艾蒿的人,有的刚来,有的则满载而归。总之,不论你起多早,总会有比你早起的'人。熟识的见了面相互打个招呼,而后又都各自匆匆上路了。因为采艾蒿的人太多,艾蒿也越来越难采到,有人甚至不惜跑出十里八里去采。

等回到家里,打上一盆清水,把新采摘的艾蒿放到水盆里,用艾蒿泡过的水洗去一脸污垢,清爽极了。采回来的艾蒿要插在门上一束,再分插于各个窗户上,但凡能放的地方都可以放几枝。冲洗几枝叶片饱满的投到水缸里,据说喝了艾蒿泡过的水也可以祛病消灾。

对于北方人来说,端午节必不可少的食物是鸡蛋。而且尤其以农历五月初一到端午这几天下的蛋为佳。据说这几天下的鸡蛋对祛病消灾更有效。那时母亲养了几十只鸡,家里唯一不缺的营养品便是鸡蛋。初一到初五下的鸡蛋要做好标记,待到端午这天,煮上一锅鸡蛋,锅里也不忘放上几片艾叶。尽管那时生活并不富裕,但并不觉得鸡蛋是美味,可端午的鸡蛋是必吃的。我向来不爱吃蛋黄,因为觉得太腻太噎人。即便如此,在端午那天,我也会连黄带清把鸡蛋全部吃掉。

那时,我家乡还没有吃粽子的习惯,每次采完艾蒿回去,早餐已经准备停当。印象最深的端午饭是母亲亲手包的馄饨。一家五六口人,只有母亲一个人包馄饨。洗菜,剁馅儿,和面,包――这些环节要全部在一个清晨完成,我从来不知道母亲是早上几点起床的。直到自己做了母亲之后,才真正体会到了为人母的辛劳。

都说“乌鸦反哺”“羊羔跪乳”,孩子对母亲的感恩,绝不仅仅因为母亲给了他/她生命,这种情感的维系要靠一点一滴的生活琐事做铺垫,再由一个个记忆碎片编织起来。味觉的记忆往往更具体而深刻,很多年以后,馄饨的香味儿还飘荡在我脑海深处,那是母亲给我留下的童年记忆之一。

现在城里人极少在端午这天出去采艾蒿了,市场上随时可以买到粗壮新鲜、卖相极好的艾蒿。也极少有人给孩子们做荷包和五彩线了,这种东西在商场超市甚至地摊儿上都能买到,而且样式也越来越漂亮。葫芦也还有卖,但已经极少有人往门窗上挂了。粽子成了端午节饭桌上的主角,也成了商场超市精心包装的礼品,唯一不变的还是要吃鸡蛋,但再也无法区分哪些鸡蛋是初一到初五下的。

现在的孩子不像我们小时候那么期盼各种传统节日,他们向往的或许是万圣节、感恩节、圣诞节之类,年轻人过情人节要比过春节兴致更高。我们过节时,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吃饭是一种必要的仪式,而现在过节,往往是在qq或微信上发条祝福,聚或不聚都只是形式而已。

选择的单一性,总是让我们拥有相同或类似的经验,多年后也容易唤起同代人的共鸣,于是怀旧的感觉会更强烈;而选择的多样化,则让现在的孩子们经历趋于个性化,却也容易陷入迷茫。在物质匮乏的年代,幸福的阈值很低,但也很容易满足并感到生活充实。相反的,现在物质生活极大丰富了,却再也找不回那种简单的快乐了。或许这种失落也仅是我一厢情愿的多虑,因为每一代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童年记忆。我只希望每个孩子在如我同样的年纪时,都还能在内心深处保留那一方纯净的空间,为逝去的童年保留一些纯粹的幸福记忆。

出自公众号:会诗读诗会。

记忆中的端午节

20xx年的5月30日是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在这个粽叶飘香的日子里,在我离开家乡十几年后的又一个端午节,由于姐姐的到来,我终于又尝到了家乡风味的粽子,虽然已经没有了儿时吃粽子的兴奋,但是却打开了我记忆的闸门,让我回想起童年的端午节。

儿时的我们,对节日的期盼那是相当地渴望,不为别的,一切都源于那个“馋”字,那个时候好像只有在过节的时候才能吃到平日里吃不到的食品,在我的家乡端午节又叫五月节,在这一天里家家户户都会包粽子、煮鸡蛋、插艾蒿、给小孩子戴五彩线。

在五月节的前几天,父母亲就会收集五彩丝线,编成各种各样的形状,在五月节的那天早晨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在孩子们的手腕、脚腕和脖子上拴上五彩线,据说是保佑孩子们平安、为孩子祈福的。

据老人们说五月节的`艾蒿要在太阳没出来时带着露水采是最有辟邪驱瘟效应的,所以五月节的那天早晨我们会早早地起床,和小伙伴们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地去采艾蒿。那个时候的我们丝毫感觉不到早起的痛苦,还一个个兴高采烈、争先恐后而去,生怕采不到带着露水的艾蒿,回来的时候个个都是满载而归,赶紧把艾蒿悬挂在自家的房门上方,全然顾不上湿到膝盖的裤子和带着尘土的鞋子,就一头钻进屋盯着锅里热气腾腾的粽子和粽子锅里煮着的、皮上透着粽子叶颜色的鸡蛋、鸭蛋和鹅蛋,嘴上不停地咽着涌上来的口水。这个时候老妈还要讲究一番,把各种蛋从锅里捞出来,还要在坑上来回骨碌几下,说是吃了这样的蛋不肚子疼。此时的我们已经顾不了那么多了,什么淑女形象,什么绅士风度早已荡然无存,一阵狼吞虎咽之后,还不忘在书包里装上几颗特别壮的去学校和同学进行各种蛋的比武,胜了继续撞,败了就剥皮吃了,所以五月节之后的几天的校园里撞蛋比武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童年的记忆是那样的深刻,幸福、快乐的童年记忆里有传统节日习俗深深的烙印。如今,我们已年近不惑,岁月老人早已将童年给了我们的孩子,只是不知道若干年后孩子关于童年的幸福记忆会是什么,他们的童年里已然不会有我们童年记忆的复制。希望孩子们在热衷于过洋节日的同时,也不要忘记了我们的传统节日。祝大家开心、快乐!

端午的记忆端午节作文

五月初五,泪罗江边,你——司马迁,心里充斥着分歧,充斥着无可奈何,你是多么的期待可以报效国家,战死沙场,但是壮志未酬,不知优秀人才得老大不让你机遇,他昏庸无能,把很好河山毁于一旦,你被眼巴巴地看见土地被一次次腐蚀,直至再无燕国存有。大河彭湃,奔涌着向东流去,你的爱伴随着这江水那般变化无常,江水消逝了是多少苍桑,燕国已荡然无存,但你更觉得前途一望无际。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你缓缓的悲叹,内眼角间流下来无法掩盖的眼泪,一滴滴打车那麼晶莹剔透,传出多么的软弱的泪水,惨白的面色中,钩住往日,眺望蓝天白云淡淡地悲叹一声,无可奈何的吟诵起一句句诗文,歌唱传遍乾坤,好像想激发趾高气昂的人的“忠义”。可悲的响声中,表述了你对我国、对老百姓的喜爱之情;表述了你郁郁不得志的无可奈何情绪;表述了你对老百姓处在生灵涂炭中的哀怜之情!但无论你怎样高声,可“伯乐相马”却不知道在哪里,你的一腔热血只有转变成一肚子悲痛。你无可奈何,传出千叹万哀都言不上你那哀痛的情绪!

泪罗江边,风大狂吹,江水更为奔涌,恼怒地敲打着江岸,一小伙轻轻地一跃,从此殉身。你,便是这一跃。此后,大地面上就少了一个杰出的爱国诗人;此后,中国传统式节日中就多了一个。你得知,就在你殉身以后,有几个给你而泪如雨下,直迄今日,仍有几个给你感概不己。你那舍生忘死的爱国情怀使我们惊叹不已,作为华夏儿女的大家一定会承继和弘扬你的爱国主义精神。从你殉身的那一日,“龙舟比赛”便发生了,和“吃粽子”一起变成端午的特点,和你一起变成中国的传说故事。为了更好地什么?为了更好地纪念你——一位杰出的.爱国诗人,和悼念你的爱国主义精神!

一本《离骚》,使中国文化增加了新的魅力;一个端午,使中华文化有着热血传奇的一面;一种爱国情怀,更使中国人民的品性更崇高!而这一切,全是源于你——司马迁。也许在你跳江以前,你给自己没法救黎民百姓于生灵涂炭当中,而感到失望,可是估计你如今了解你为中华文化的老百姓干了那么多事,一定会觉得很高兴。我为你而自豪,又给你而可悲。自豪的是大家有那样一位杰出的爱国诗人而引以为豪;可悲的是时期的情况使你的才气没法使出,正所谓“骏马”经常出现,而“伯乐相马”却不经常出现,你是何等悲剧地碰到那样的“主”啊!

今日,大家依然过着这端午,为了纪念一位杰出的爱国诗人——司马迁!

端午的记忆散文

又是一年端午。

一早,老公睁开迷蒙睡眼,对我说,不要自己包粽子了,在外面订一些,做个意思便是。原本也同意了他的提议,因为工作忙,再者感觉累,或许是人年龄越发大,越觉得做事力不从心了。但是,在菜市场买菜时,看到那些一捆一捆葱绿的粽子叶,那些雪白的糯米,看到街上手上提着粽子叶的人,那些在土产品店买粽子馅的配料的人,我便动摇了不再自己动手包粽子的念头。

外面卖的粽子不如妈妈自己包的粽子好吃!女儿说。女儿说的是实话,一直都觉得外面卖的粽子比起自己包的粽子,味道差远了。不动手包粽子,总是少了些端午的味道。

结婚前,只知道端午节吃粽子,却从来没有为粽子忙碌过。为人妻为人媳二十余年,端午节包粽子却成了我必须的要做的事情。婆婆虽是潮汕人,但是一点都不具备潮汕女人心灵手巧能干的条件,每年端午,婆婆也是不懂得包粽子的。

嫁入夫家后第一次为老公公打下手包粽子,肉馅是婆婆配的料,肉是净瘦肉,没有一点油,糯米有点涩,不好吃。于是第二年开始,我就自己包粽子,年年如此。

端午是传统节日,言说粽子必须自己包才吉利。因此,从婆婆家搬出去住后,每年端午我都象个老妇人似的,准备糯米、肉、咸蛋、虾米、香菇等,然后一道道工序完成。洗粽叶是最麻烦的'事情,先在锅里煮透了,再放进冷水里浸泡,用口罩布一片一片清洗。肉必须用十三香料提前腌。糯米淘洗也是花时间,淘洗后还要浸泡,这样的糯米容易煮。浸泡后的香菇,切成丁,和蒜泥一起在油锅里翻炒,和糯米一起搅拌,使糯米入味。

兰来我家里帮忙,这些年来一直这样。我们俩包的粽子,模样长得都不太好看,但是粽子里面的内容挺多挺好的,味道不错。包好了,便开炉煮粽子。

小的时候,家住靠近河边的地方,那时候生活条件比较艰苦,每年的粽子节,许多人家便在自家屋子前垒起炉子,一个大铁锅架在炉子上,几户人家的粽子一起放进去,每家的粽子都做上了记号。用柴火煮上足足几个小时。

端午节,小孩子们的开心不亚于过年,粽子放进大锅里,大人就会把我们这些小孩子支开,说是小孩子嘴多,乱说话,锅里的粽子听见了不开心,就会煮不熟。但是,小孩子是赶不走的,在大人的视线里一窝蜂跑出去玩,没过多久又全都回来了,围在煮粽子的锅边,闻着开始冒出的粽香,口水也开始流了。

在大铁锅里煮出来的粽子,味道十分的香。现在的家庭大多用高压锅煮粽子,时间缩短了不少,却再也没有了小时候闻粽香的乐趣。现在想来,铁锅里煮的粽子香,更多的是一种乐趣一种等待凝固成的味道吧。无拘无束的童真,定格在那个年代,成了永远的怀念。

每年吃着自己包的粽子,心里踏实。结婚快二十年,一样的端午,一样的粽子,不一样的心情。

那晚,几个女友像约好似的,到我家里喝茶。我们边喝茶,边等着锅子里的粽子散发出香味。那晚的粽子,一直煮到夜里两点。第二天,打起精神,上班去了。节日,别人休息,我们得上班。

带一些粽子到单位。我们在上司的办公室,将各自带来的粽子放在茶几上,交换着吃,喝几杯上等的铁观音,再听上司对大家发表的端午“感言”,端午的心情还是不错。

那天的天气很好,阴阴的,夜里下过雨,下了好长时间。空气里多了份湿润,连续多日的高温干燥霎时无影踪。

故乡的人来电话说,今年的赛龙舟场面很大很热烈呢,过来看看吧。

是啊,故乡在海边,我知道端午赛龙舟对于那些海边的人们是一种盛大的传统活动,那里的人们,会像过年一般开心。很小的时候,在故乡看过一次赛龙舟。那次我和兰一起。我们站在一艘小船上,一直追随着龙舟跑。那次海风有点猛,浪有点大,我们的小船在海上摇摇晃晃的,海浪一次次地扑上船来,小船像是钻进海里,再从浪尖上冒出来似的。那些海边的孩子,他们站在船头上,很稳很稳,而我和兰,因为害怕,我们俩躲进船舱里去了,不敢再出来。所以,真正的龙舟赛,我们没有亲眼目睹到最后的场面。

每年端午,也是黄皮熟透的季节,总是满树的金黄。摘一颗含在嘴里,嚼着,那份酸甜便入喉,也入心。酸酸甜甜,不也是人生所拥有的滋味么?都没有十分如愿的时候,我们品味的珍惜的该是那份入心的甜。

端午记忆作文

端午期间,在上海待着,并不怎么热。一回到温州,倒像进了火盆,天天三十五六度的烤着,稍一挪动,便汗如雨下。整天待在室内,一步也不想挪动。就盼着赶紧下场雨,好洗一洗这暑热。为此,特地关注了下天气,失望地发现未来一周都是高温。继续熬吧,总有下雨的日子。

晴天的时候盼雨,雨天的时候盼太阳,总是这么矛盾。在上海那几天,就被雨困了一天,门也没出。一家人窝在家里玩牌,消磨时间。一年之中,也就是家人聚在一起的时候玩玩,所以,那牌技根本是没有。除了父亲和大哥,我们都是凑数的。他俩牌技好点,尤其是大哥,能掐会算,料敌先机。无奈,遇着我们这群不会打的,每次说的嘴干舌燥,结果我们还是一样,毫无进步。因着牌技差,我也就不敢随便发言了。每每打牌,任由他们说,总不争辩,不去给他们添堵。

说到添堵,大概跟父亲逛街也算得上是一件添堵的事。端午节那天午饭后,我们一行人去了上海南站商城,准备添些行头。母亲见着好看的衣服都想试试,父亲却总是给泼冷水,不是说不漂亮就是说不合适,总嚷嚷着要走。母亲早已习惯,也就听而不闻,继续看,继续试。父亲是怕多花钱,其实,遇着贵的,母亲自己就不会要,父亲的担忧倒是多余了。父亲是个很俭省的人,居家过日子,精打细算是一等一的好手。他总说赚钱辛苦,不应随便挥霍,不必要的钱也就不应随便花费。这不,商城的衣服有点偏贵,他也就不想买了。

逛男装店的时候,我们叫他看衣服,有合适的就试试,买两件。他说没有,不需要。好不容易说动他去试一条西裤,他先问人家价格,一听要两百多,立马掉头就走,喊也喊不回来。无奈之余,也只得作罢。后来去逛鞋店,好说歹说才让他答应买了一双。回去的路上,他说第二天就穿这鞋。然而,第二天舅舅一家人过来玩,父亲和母亲忙着张罗饭菜,我则忙着陪客,也不知道父亲到底穿没穿这鞋。

许是曾经走过艰辛的岁月,知道生活的不易,才养成了这种节俭。每每和父亲待在一起,我心里都升起一种敬意,同时也觉得惭愧。在我们,虽然不至挥金如土,却也没有这般节俭。就说这买衣服,一年四季时时添加,一百二百根本就不会觉得贵。有时候虚荣心作祟,也去买一些名牌的衣服。这时候,早忘了老父的满手老茧和苍苍白发,忘了那是他眼里惊人的数字。

也许,只有母亲明白,因为走过相同的路。虽偶有分歧,大方向上他们还是保持一致的。单说这买火车票,每次我们要替他们买动车或者高铁票,他们都不同意。他们坚持坐普快,愿意多花四五个小时去省几百块钱。于我们,却从来没有这样x想法,总想着多花点钱,省时间,在外面活动总比火车上枯坐好。当然,父母从没有就我们选择坐什么车发表意见。毕竟,他们总是宁愿苦自己,而让我们去享受更优质的生活。

就拿这洗衣做饭搞卫生来说,有他们在,我们就不需要动手。餐桌上总有母亲做好的美味饭菜,衣柜里总有母亲洗干净的衣服,脚下也总有父亲擦的亮亮的地板......算起来,总是他们为我们做的多,我们为他们做的.少。而我们,总嫌他们思想老,嫌他们什么也不懂,嫌他们啰嗦,嫌他们......,然,他们嫌过我们什么呢?没有。

岁月无情,老了容颜。风霜打上父母亲的脸庞,勾勒出深深浅浅的印记,抹不平,拂不去。沧海走不出眉宇,桑田平不了皱纹。这时间如天神之手,翻雨覆雨,我们无能为力。只愿那手掌的姿势可以轻柔一点,不要给饱经忧患的他们再添加太多的病痛,享现世之安好。

端午记忆总难忘端午节作文

在中国传统节日中,我最喜欢的就是端午节了。因为我很喜欢吃粽子。

端午节这一天,老远就可以听到超市里的工作人员清脆响亮的吆喝声:“卖粽子啦,卖粽子啦,香甜可口的粽子,快来买呀!”所有的顾客都被吸引了过来,挑选自己喜欢吃的各种口味的粽子。超市里结账的地方也排成了一条长龙,每个人都提着一个大袋子,露出满意的笑容。回到家,左邻右舍的厨房传来锅碗瓢盆撞击的声音,好像是一首美妙的歌曲,原来他们在家里包粽子呢。

我和妈妈把材料准备齐全,就开始包粽子了。我们先把粽叶洗干净,煮四五分钟,煮完后把粽叶放凉,再把糯米搓洗干净,然后将两张粽叶折叠成漏斗,放入少量的糯米,当糯米装至漏斗的一半的时候,再放入我最喜欢的肉馅,最后盖一层糯米,将糯米按实,用绳子将粽叶裹紧,一个粽子就包好了。我们把包好的粽子放入锅中,蒸二三十分钟。过了一会儿,我就闻到了一股诱人的香气,口水直流,真想快点吃啊。

端午节真是一个难忘的节日,我期待今年的端午节快点到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