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教案-第三节(精选18篇)

其他教案-第三节(精选18篇)

ID:8155432

时间:2023-12-29 12:35:16

上传者:雅蕊

编写教学工作计划需要教师深入分析教学内容,合理安排课程内容和学习活动。小编特意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实践中经过验证的教学工作计划范本,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其他教案-第三节

教材分析:

《保护我的计算机》是宁夏教育厅教研室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四年级第六单元的内容,教材由“任务引导”、“知识窗”等模块构成较完整的知识体系,由“网络中的安全隐患”、“个人计算机的网络安全”两部分内容组成。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常见的网络安全隐患,学习一些常见的网络安全措施,要让学生知道:网络虽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但开放的网络系统也带来了众多的安全隐患。“知识窗”模块,主要介绍了“系统漏洞与补丁”,使给学有余力的同学提供了拓展知识的空间。教材由“做一做”、“试试看”模块构成课内操作实践体系;(“做一做”模块让学生参照操作步骤完成任务后,可以模仿或自主确定方法步骤,进行“试试看”的模块)。使学生学会使用常见的网络防护软件来保护个人计算机的安全。使学生树立正确网络安全与防范意识,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知道网络中的'安全隐患;

(2)了解网络防护软件的种类,掌握360安全卫士的基本使用方法,学会维护个人计算机的网络安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探究、交流学习,知道网络安全隐患和防范措施。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树立学生网络安全防范的意识。

教学重点:学会网络防护软件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能够树立网络安全与防范意识。

教学媒体(资源):

微机室360安全卫士计算机多媒体课件(ppt演示文稿)片断。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的活动。

学生的活动。

教学媒体(资源)。

的作用和运用。

设计意图、依据。

一、谈话导入。

1、提问:同学们,你们平时上网最喜欢做些什么呢?上网时遇到过哪些问题?

2、出示课题《网络安全与防范》。

学生回答。

齐读课题。

出示课件:幻灯片1,出示课题。

联系生活实际引入学习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二、建构新知。

1、网络中的安全隐患。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网络中的安全隐患。)。

师提出问题:网络中的安全隐患都有哪几种?

引导学生看书63-64页快速浏览网络中的安全隐患这部分内容。

引导学生回答提出的问题,师进行小结。

师引导再次阅读网络中的安全隐患这三部分内容,还能获得哪些知识。

师巡视指导。

师引导学生说出防护软件的种类。

师小结常用的防护软件的种类。

引导以360为例进行学习。

引导完成做一做。

师指明学生演示操作。

师出示知识窗。

学生看书快速浏览相关内容,找出问题的答。

汇报学习结果。

看书自学。

学生汇报学习收获。

学生回答防护软件种类。

学生探究学习完成做一做。

学生演示。

学习知识窗。

出示课件:幻灯片2。

明确问题,探究找出问题的答案。

出示片断(病毒):进一步体验病毒的危害。

出示课件:幻灯片3,进一步了解网络隐阱。

出示课件:幻灯片4,了解常用的防护软件。

出示课件:幻灯片5,明确任务及要求,帮助学生完成任务。

出示课件:幻灯片6,了解漏洞与补丁的相关知识。

通过自主学习让学生知道网络中的安全隐患及其表现形式。

引导学生学习360安全卫士的使用方法,举一反三,知道其它防护软件。

第三节

教案示例1。

――“农业的发展”

【教学重点】对“农业发展”的几个专题,进行资料的收集以及分析处理、并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交流,从中归纳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形成观点,最后表达的过程。

【教学难点】(同上)。

【教学方法】分小组学习法、讨论法、谈话法。

【教学工具】计算机或投影仪(根据学校的具体状况决定采用某种工具,主要是用来展示学生找到的资料)。

【教学过程】。

[导入]今天我们在学习了农业的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之后,从更高的视角来综合的了解农业发展的现状和农业发展的前景。

[提出要求]我们采用分小组学习的方式,把“农业发展的成就”、“积极调整农业结构”、“科技兴农”、“走农业产业化之路”四个问题作为四个专题,根据讨论提纲,在小组里已进行了讨论、交流。

每组派两个代表就自己的专题进行讲解,其他组的同学有什么不同意见和看法,可以自由提问。讲解小组的其他成员也可以就提出的问题给予回答。

现在开始:

[学生活动]展开讨论,各组学生按顺序进行讲解。

[教师]适时给予鼓励、引导及点评、

[小结]总结学生对前四个方面的讲解,引出“农业发展的前景”这个问题。请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之后教师讲述,并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

[总结]对这次探究活动表示肯定;对同学的出色表现进行鼓励,对讲解好的同学给予点名表扬。

讨论提纲:

其他教案-第三节

教学重点与难点:

安全用机、防病毒、知识产权常识(重点);

按机房制度用机(实践中的难点)。

教学形式:进入机房,现场教育。

教学过程:

1.引言。

2.阅读与讲解(学生看书,演示相关资料)。

计算机病毒与防范知识;

知识产权简介;

用机道德规范及机房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总则。

3.提问。

什么是计算机病毒?计算机病毒有哪些危害?

使用计算机应注意哪些问题?

不经别人同意就把他制作的软件拷贝给旁人使用,对不对?为什么?

4.小结(投影或板书要点)。

计算机病毒;

防病毒措施;

知识产权;

用机道德规范。

5.上机准备。

布置预习;

安排上机座位;

注意问题。

第三节《密度》的教案

1.知道什么是密度,密度的国际单位以及单位间的换算.

2.掌握密度的计算公式.

重点与难点。

托盘天平、砝码盒、烧杯、水、量筒、铁块、铝块、铜块、投影仪教学方法。

观察法、实验讨论法等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引入新课。

讲台桌上放着铜丝、铁丝、铝丝、一杯水、一杯酒精.

师:1.这里有铜丝、铁丝、铝丝、一杯水和一杯酒精,你能把它们分辨出来吗?

2、说明你是怎么分辨的?

在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要分辨物质,就要知道并且利用物质所具有的一些特性.如颜色、气味、软硬,就是物质的不同的特性。根据这几种特性,利用我们的眼、鼻、手等感觉器官,就能将上面五种物质分辨出来。

3、我们桌上放的两个物块,一个是塑料块,一个是铁块,外面涂有同样的颜色,你能把它们分辨出来吗?a、讨论与交流:(提出猜想)。

师:物体的质量与体积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提出猜想“同种物质的不同物体,体积越大,质量越大,它们各自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可能是相同的”b、设计实验:

分别选取3个大小不同的、长方体的铁块和塑料块(铁块和塑料块的体积分别对应相等),分别用天平测出它们的质量;用直尺测出边长后,计算出它们各自的体积;算出每个铁块和塑料块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然后加以比较。c、进行实验和收集证据:

测出3个体积不同的铁块的质量与体积;测出3个体积不同的塑料的质量与体积;分别算出每个铁块和塑料块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学生分组实验.并将得到的数据填入书中p9的表格中.教师巡迴检查、指导.把收集到的证据整理后,填写在下表中:d、实验结论:

同种物质的不同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相同/不相同)的;不同物质的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是(相同/不相同)的。建立概念:质量有体积的比值等于单位体积的质量。所以单位体积的质量反映了物质的特性。

[板书1]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同种物质密度一般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密度一般不相同,所以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物理属性。

[板书2]密度的公式:=m/v其中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板书3]密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密度的单位是千克/米3,符号为kg/m3读做千克每立方米。密度的单位有时用克/厘米3,符号为g/cm3密度的测量:

师:请大家把测的数据与课本p122的密度表中的数据比较,看看结果怎样?如果不同,请分析可能的原因。

师:密度公式有什么用处呢?

生甲:可以测量密度,从而用来鉴别物质。

生乙:可以用来计算不便于直接测量物体的质量或体积的。巩固练习。

小结:你学到了什么?【教学反思】。

第三节

一、讲解内容:

我们与世界各国人民共同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地球是我们唯一的共同的家园;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我们有着共同的感受、共同的追求。因此,我们要培养面向世界的眼光。

是指平等、开放、以及参与的全球观念,就是要站在世界的高度和尊重世界各国的前提下来认识和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

(1)尊重世界各国,同各国人民平等交往;

(2)关注世界、关注世界和平与发展、关注世界全人类;

(3)奉献出我们力所能及的爱心,让世界充满爱。

二、课堂讨论:

关注伊拉克战争后的伊拉克青少年生活。谈谈他们的生活怎样?

活动形式:讨论。

题目:

1、举例说明如何从世界的高度来看待中国的能源问题。

程序:同前略。

结论:

1、举例说明如何从世界的高度来看待中国的能源问题。

中国的能源问题表现为人均能源占有量少,能源的利用率低浪费严重。用面向世界的眼光来看待中国的能源问题就要求我们:

(1)认识到我们中国的能源问题不仅仅是我们自己的能源问题,而且也是世界的能源问题。世界能源是有限的,中国对能源的消耗与世界息息相关,关系到世界未来的发展局势。

(2)在解决我们中国能源问题时,单靠从国外大量进口能源的方式不行,还必须要求我们在开发和利用能源时,坚持保护能源的国策,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建设能源节约型社会。

首先,我们应该对他们的遭遇表示同情,同时给予他们力所能及的帮助;

其次,我们应该谴责那些发动战争的人,积极倡导世界和平,维护世界和平;

最后,我们应该为我们自己生活在和平安定的中国而感到自豪,珍惜我们的美好生活,努力学习,力争为祖国和世界的繁荣发展做出贡献。

第三节

1.使学生了解地球自转的概念、运动的方向、周期、速度。

2.使学生能够看懂“恒星日和太阳日示意图”,说出两者的差异及其原因。理解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会运用“物体水平运动方向的偏向”规律。

教学重点。

1.自转的运动规律。

2.自转的地理意义。

教学难点。

1.经度时差。

2.物体水平运动方向的偏向。

教学方法。

谈话法。

教学媒体。

投影片、投影仪、吹塑圆片一个(圆片上系一红绳)、地球仪、彩色墨水、滴管、椭球仪、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的纸模型。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毛泽东主席有一句著名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这种情况是否可能发生?学生回答略。

【讲述】地球运动的种类。

第三节

【教学重点】对“农业发展”的几个专题,进行资料的收集以及分析处理、并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交流,从中归纳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形成观点,最后表达的过程。

【教学难点】(同上)。

【教学方法】分小组学习法、讨论法、谈话法。

【教学工具】计算机或投影仪(根据学校的具体状况决定采用某种工具,主要是用来展示学生找到的资料)。

【教学过程】。

[导入]今天我们在学习了农业的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之后,从更高的视角来综合的了解农业发展的现状和农业发展的前景。

[提出要求]我们采用分小组学习的方式,把“农业发展的成就”、“积极调整农业结构”、“科技兴农”、“走农业产业化之路”四个问题作为四个专题,根据讨论提纲,在小组里已进行了讨论、交流。

每组派两个代表就自己的专题进行讲解,其他组的同学有什么不同意见和看法,可以自由提问。讲解小组的其他成员也可以就提出的问题给予回答。

现在开始:

[学生活动]展开讨论,各组学生按顺序进行讲解。

[教师]适时给予鼓励、引导及点评、

[小结]总结学生对前四个方面的讲解,引出“农业发展的前景”这个问题。请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之后教师讲述,并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

[总结]对这次探究活动表示肯定;对同学的出色表现进行鼓励,对讲解好的同学给予点名表扬。

讨论提纲:

第三节

1.用图片或举例说明过去我国农业的落后情况。

2.用图表说明我国主要农产品在世界的位次和中国粮食增长情况。

3.举例说明是通过什么途径取得巨大成就?

4.我国农业现在处在一个什么阶段?从哪几个方面说明我国处在这个阶段?

基本思路和注意事项:

问题1:要求具体、真实的材料。可以让学生回家问父母、爷爷、奶奶或熟悉农村情况的街坊邻居。

问题2、问题3、问题4:参照教材相关内容。(鼓励自己找资料,用图片、照片或事例把要讲的内容具体化)。

第二组:积极调整农业结构。

1.用生活中我们熟悉的例子说明农业结构的概念。

2.读“我国农业产值构成示意图”详细说明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副业所占的比例。

3.说明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副业在人民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所起的作用,以此来分析目前的这种产值结构的不合理之处,说明为什么需要调整结构。

4.举实例说明积极调整农业结构的成功经验。

5.用图片或更多的实例说明积极调整农业结构的成功经验。说明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副业内部如何积极调整农业结构。

基本思路和注意事项:

问题1:弄清每天自己三餐吃什么?得出你自己的饮食结构。同理,弄清每天自己三餐里的食物都来自于哪些农业生产部门,得出农业的结构的概念。

问题2:看图我国农业产值构成,从中可以得出各业在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有很大的不同。由学生直接读图说出。

问题3:随着人民日常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的饮食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你能说出有哪些变化?乳肉蛋奶水果蔬菜增加了,粮食减少了,现在的这种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结构就不合理了。应在保证农业生产的同时,需要大力发展牧业、林业、水产业,使农业各部门协调发展。

问题4:可让学生先朗读然后提问:为什么要把水稻改为其他经济作物?让大家一起讨论。

问题5:可在网上或其他途径得到一些图片如:优质水稻田、优质棉田、优质果品产区、优质经济作物、高附加值的经济作物。家禽养殖,屠宰生产线加快优质猪、牛、家禽的生产等。

第三组:科技兴农:

1.讨论“袁隆平与杂交水稻”为我国和世界做出了什么贡献,这说明了什么?

2.用图片或更多的`实例说明依靠科技兴农。

基本思路和注意事项:

问题1:让学生朗读文章,然后讨论,可和下面的问题合在一起讨论。

问题2:搜集图片(搜集图片:种子工程在温室中工厂化生产优质种子。太空柿子椒,用先进手段培育新品种,绿色证书工程。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地膜覆盖。广泛推广先进技术。林木球果实采摘机器人,伐根机器人,嫁接机器人等。)。

问题3:因为“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是集中了各方面多学科雄厚的科技力量,对动植物、旱作农业、环保农业、节水农业、水土流失等方面进行了综合研究,是对农业这一大产业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研究,是发展优质农业的方向,因此代表着我国未来农业发展的方向。

第四组:“走农业产业化之路”,

1.讨论“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增收”。

2.为什么农产品收获之后,并不马上出售,而是以此为原料进行各种层次的加工,然后,推向市场,可以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请举出生活中的例子说明。花生和花生糖的价格、棉花和服装的价格差别。

3.从土地上收获的农产品到市场提供的各种商品,是要经过一个过程的,在这个过程中主要经过哪些环节?请举出生活中的例子说明。如,小麦到面包、糕点。这些环节是否都需要农民来参与。

4.读“阅读材料”:江苏省捉拧县经过农业结构调整,改变了过去单一依靠在、种植业,尤其是粮食生产的状况。现在每年生产160万头猪、4500万只禽,还有1、6万多公顷蔬菜,有6000多公顷稻田养蟹,有5万平方米的池塘养黄鳝。这么多东西能卖的掉吗?肯定能!为了搞好商品流通,县内建成了猪苗、水产、粮食、花卉等是十大市场,还在北京、上海、南京等城市设了不少销售点,更重要的是全县有1.5万农民经纪人,走南闯北,购进购出,使农产品没有积压,大家都说:农民经纪人起了大作用。

农民经纪人是一种什么样的职业?

基本思路和注意事项:

问题1:让学生朗读文章片段,然后讨论。也可和问题4合在一起讨论。

问题2:放开让学生自己举例。

问题3:放开让学生自己举例。

问题4:农民经纪人是架在农产品和消费者之间的桥梁,他们的工作是购进购出,从农民那儿卖进农产品,再买给需要的消费者,他们赚取中间的差价。

【板书设计】。

第三节。

一、农业发展成就。

二、积极调整农业结构。

1.农业结构的概念。

2.困地制宜,全面发展农业。

三、科技兴农。

四、走农业产业化之路。

五、农业发展前景。

其他教案-第三节

懂一些必要的'知识产权知识,树立法制观念。

教学重点与难点:安全用机、防病毒、知识产权常识(重点);

按机房制度用机(实践中的难点)。

教学形式:进入机房,现场教育。

教学过程:

1.引言。

2.阅读与讲解(学生看书,演示相关资料)。

计算机病毒与防范知识;

知识产权简介;

用机道德规范及机房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总则。

3.提问。

什么是计算机病毒?计算机病毒有哪些危害?

使用计算机应注意哪些问题?

不经别人同意就把他制作的软件拷贝给旁人使用,对不对?为什么?

4.小结(投影或板书要点)。

计算机病毒;

防病毒措施;

知识产权;

用机道德规范。

5.上机准备。

布置预习;

安排上机座位;

注意问题。

第三节《密度》的教案

1.知道密度是物质的特性,知道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2.初步理解密度的概念,会查密度表.。

3.使学生初步感知学习物理概念的方法.。

重点与难点。

重点:密度概念的建立.。

难点:密度概念的理解.。

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生甲:我们桌上放的这瓶液体是酒精.我是根据它的气味鉴别的.。

生丙:我们桌上放的这两个物体,外面涂有同样的颜色,无法判断它们各是什么物质.。

生丙:肯定不是.因为它们大小形状完全一样,可我用手掂了掂它们不一样重.。

师:大小形状完全一样,表示什么相同?

生:体积相同.。

师:用手掂,你关心的是什么?应该用什么仪器测量?

生:关心的是质量.应用天平进行测量.。

[实验1]。

a.将涂有同种颜色、同体积的两物体放在托盘天平的两个盘上,结果天平失去平衡.。

师:这两个实验中有什么相同量?什么不同量?这两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生丁:两物体的体积相同,质量不同;水和酒精的体积也相同,但质量不同.。

生戊:这说明不同物质在体积相同时,质量是不同的.。

1.密度是表示不同物质,在体积相同时质量并不相同这一特性的物理量.。

2.建立概念。

(l)学生分组实验。

(每组一个铁块或一个木块,各组的铁块、木块的体积均不相等).。

(2)分析实验数据(投影片见表1)。

表1。

师:由以上的实验数据,我们可以看出什么?

生甲:体积不同的铁块,它们的质量不同.。

(3)建立概念。

[板书2]2.密度的定义: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符号:.。

3.密度的公式。

[板书3]4.密度的单位:千克/米3。

师:在一般物理实验中,由于所用物质不多,因此质量的单位常用克,体积的单位常用厘米3,密度的单位就是克/厘米3.”

[板书4]常用单位:克/厘米3。

1克/厘米3=1000千克/米3=103千克/米3。

师:请同学们打开书第84页,我们一起来看一些物质的密度表.。

师:铜的密度是多大?表示什么意义?用克/厘米3作单位,其数值多大?

师:铁的密度是多少?铜比铁的.密度大,这说明什么?

师:水的密度是多大?空气的密度是多大?

生丙.水的密度是1.0×103千克/米3;空气的密度是l.29千克/米3.。

师:现在,我们再看密度表,比较固体、液体、气体的密度,哪种较大?哪种较小?

生丁:固体的密度都较大;气体的密度都比较小.。

生己:由密度表可知,这种金属是铝.。

师:所以,利用密度还可以鉴别物质.。

3.实验与讨论。

师:下面我们分成4个大组,每个组完成下面一个实验内容.。

(1)学生分组实验(实验内容用投影映出)。

[实验3]用天平、量筒来测定:

a.一杯酒精、半杯酒精的密度;

b.大铝块、小铝块的密度;

c.同体积的铁和铜的密度;

d.涂色的两种物质的密度,鉴定它们是什么物质.。

(以上实验两人一个小组,六个小组完成一个实验内容,四个实验内容并进).。

(2)实验记录。

(见表2用投影片,请同学回答,教师填写).。

表2。

(3)思考与讨论。

师:由以上实验结果,我们一起来讨论几个问题.。

[板书5]实验与讨论:

a.对同种物质,物质的密度与质量、体积v的关系.。

b.不同物质,密度是否相同,这说明什么?

生乙:不同的物质,密度也不同.这说明: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密度.。

师:回答得非常好.既然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密度;这说明: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之一.。

[板书6]5.密度是物质的特性,在种物质都有自己的密度.同种物质,密度相同.。

生丙:用它可以计算未知物质的密度.。

以此式也叫做密度的计算式.。

[板书7](写在板书1,密度公式的右边):计算式.。

4.巩固练习。

(投影片)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a.大铝块的质量是4千克,小铝块的质量是1千克,则大铝块的密度是小铝块密度的4倍。

b.物质的密度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物体的体积成反比。

c.一杯酒精用掉一半后,剩下一半酒精的密度是原来的一半。

生:(略)。

5.本课小结。

6.布置作业。

化学教案-第三节

2、理解置换反应概念及应用。

3、了解原子团的概念,知道so42-、co32-、no3-、oh-。

教学重点。

1、掌握实验室制取氢气反应原理和操作。

2、学会氢气检验和验纯。

教学难点。

复习提问:1、电解水的化学反应方程式:2、氧气和氢气的检验方法。3、实验室制取氧气的程序。

我们已经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顺序,本节学习氢气的实验室制法也按着这个顺序进行。

阅读课本回答下列问题:

一、制取氢气的药品:

(实验)镁铁锌都跟稀硫酸反应生成是氢气,但反应的速度不同、镁最快、铁最慢、只有锌反就应适中:

化学反应方程式:

mg+h2so4===mgso4+h2↑。

fe+h2so4===feso4+h2↑。

zn+h2so4===znso4+h2↑。

强调反应的速度和制取氢气的药品:

以上三个化学反应方程式是属于哪种化合反应类型。这也是我们今天又要学习的另一种化学反应类型。

原子团:so42-、co32-、no3-、oh-原子团在许多化学反应里当作一个整体。

置换反应:定义:

注意:反应的特征:反应前后都有单质存在。

二、反应原理。

zn+h2so4===znso4+h2↑。

三、仪器装置。

见课本:适用于反应物为固体与液体,且不需要加热(与氧气相比)。

四、收集方法:根据氢气的`物理性质。

排水法和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五、检验及操作:

点燃:发出淡蓝色火焰。

六、验纯:

七、注意事项: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先把导管放入水中,再双手握住容器的外壁)。

2导气管稍露出橡皮塞。

3长颈漏斗应插入液面以下。(目的是为了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

4、点燃前应先检验氢气的纯度。

作业:p。

补充作业:

氢气。

氧气。

实验室室制取。

气体的药品。

化学反应方。

程式。

仪器。

实验步骤。

收集方法。

检验方法。

注意事项。

2、理解置换反应概念及应用。

3、了解原子团的概念,知道so42-、co32-、no3-、oh-。

教学重点。

1、掌握实验室制取氢气反应原理和操作。

2、学会氢气检验和验纯。

教学难点。

复习提问:1、电解水的化学反应方程式:2、氧气和氢气的检验方法。3、实验室制取氧气的程序。

我们已经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顺序,本节学习氢气的实验室制法也按着这个顺序进行。

阅读课本回答下列问题:

一、制取氢气的药品:

(实验)镁铁锌都跟稀硫酸反应生成是氢气,但反应的速度不同、镁最快、铁最慢、只有锌反就应适中:

化学反应方程式:

mg+h2so4===mgso4+h2↑。

fe+h2so4===feso4+h2↑。

zn+h2so4===znso4+h2↑。

强调反应的速度和制取氢气的药品:

以上三个化学反应方程式是属于哪种化合反应类型。这也是我们今天又要学习的另一种化学反应类型。

原子团:so42-、co32-、no3-、oh-原子团在许多化学反应里当作一个整体。

置换反应:定义:

注意:反应的特征:反应前后都有单质存在。

二、反应原理。

zn+h2so4===znso4+h2↑。

三、仪器装置。

见课本:适用于反应物为固体与液体,且不需要加热(与氧气相比)。

四、收集方法:根据氢气的物理性质。

排水法和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五、检验及操作:

点燃:发出淡蓝色火焰。

六、验纯:

七、注意事项: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先把导管放入水中,再双手握住容器的外壁)。

2导气管稍露出橡皮塞。

3长颈漏斗应插入液面以下。(目的是为了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

4、点燃前应先检验氢气的纯度。

作业:p。

补充作业:

氢气。

氧气。

实验室室制取。

气体的药品。

第三节

【提问】教室的东西南北方向。

学生回答略。

【演示】教师转动地球仪。

【提问】描述自转的方向。

学生回答略。

【演示】转换地球仪的观察角度,分别从北极和南极上方观察转动的地球仪。

【提问】描述从北极看和南极看到的地球自转状态。

学生回答略。

【板书】。

【提问】自转一周的时间是多少?

学生回答略。

【演示】地球仪自转。

【提问】生活在地球上的人怎样知道地球自转了一周?

学生回答略。

【引出太阳日和恒星日】。

【演示和讲解】用吹塑片演示(课本第27页)“恒星日与太阳日图”中恒星日与太阳日的关系。

(2)让该吹塑片以p为参考点自转并绕日公转到e2位置,作图。在黑板上用虚线连接太阳和e2,p点未在此线上,说明以太阳为参考点时,地球还未自转一周。在黑板上做e2到p的延长线,此线的上方为遥远的宇宙中的一颗恒星h,该线与spe1线平行,以该恒星为参考点,则说明地球自转了一周。

(3)要保证以太阳为参考点的自转一周,地球必须继续向前公转到e3点,使s、p、e3三点一线。从图中可以看出,一个太阳日比一个恒星日多转出一个角度se3h。

(4)由于地球每天公转东进59分,即图中的角e1se3的度数。课本中的`示意图实际是夸大了该角度。若按照严格的度数画图,就会发现,e1ps线和e2p线距离很近,该恒星距地球十分遥远,这种误差可以忽略,所以图中的三颗恒星是一颗恒星。角e1se3和角se3h是内错角,因此一个太阳日,地球实际自转了360度59分,多出的59分,在时间上要用3分56秒。恒星日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

【板书】。

请学生看书中第28页图。

【展示模型】展示与之对应的立体纸制模型,帮助学生理解角速度和线速度的含义。

【讨论】不同纬度的线速度和角速度大小的特点。

学生回答略。

【小结板书】3.速度。

【转入自转的地理意义】。

【提问】举例说出哪些自然现象与地球自转有关。

学生回答略。

【小结板书】4.地理意义。

(1)昼夜更替。

【板图】晨昏线的画法(图2)a。

【学生练习】在上图中的b图和c图上绘出晨昏线。

【提问】(1)地球自转一周是360度,计算每小时转过多少度?

(2)甲在乙的东部,甲乙两地经度相差45度,时间差几小时?

学生转动地球仪,思考回答。

【板书】(2)地方时。

【演示】椭球仪。

学生观察、回答,由于自转会使圆形变成椭圆形。

【板书】(3)使地球形成旋转椭球体。

【讲解】该现象对河流两岸冲刷的影响。

【板书】(4)物体水平运动的方向产生偏向。

第三节

1.说出达尔文生物进化学说的基本思想及意义。

2.描述加拉帕戈斯群岛上地雀进化的原因及过程。

3.说出达尔文进化学说和其他生物进化学说的关系。

能力目标。

1.知道达尔文论的实质。

2.能够较准确判断加拉帕戈斯雀的进化顺序。

3.能运用达尔文进化理论解释桦尺蛾的变化。

情感目标。

1.学习达尔文细心观察和实验,实事求是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2.认同达尔文的进化学说,树立唯物主义的自然世界观。

课前准备。

1.加拉帕戈斯雀喙进化的图片。

2.要求学生通过资料、网络等查询有关生物进化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我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知道了生物是进化发展的,进化发展的证据有哪些呢?

导入新课。

我们这节课就研究一下生物进化的学说。

二、新授。

教师:同学们可能已经知道了达尔文,哪位同学能再介绍一下达尔文。

学生1:达尔文在考察中仔细观察所到之处的地质和生物,深入比较了化石动物和现存动物的相互关系等,在吸收前人进化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自然选择学说。

学生2:地球上的生物一般都具有很强的生殖能力,但是由于食物和生活空间等条件有一定的限制,因而生物会为争夺必要的食物和生存空间等进行生存斗争。

学生3:达尔文进化论的实质就是竞争,谁能得到食物和生存空间谁就能够生存下来。

学生4:这样生存下来的都是在生存环境中获胜的,能很好的适应环境,生存能力较强的。

学生5:老鼠的生殖能力很强,如果没有生存环境的限制,那么地球早就是一个都是老鼠的世界了。

学生1:加拉帕戈斯雀的喙发生了变化,有的粗而尖,有的尖而长,有的`变得粗壮。

学生2:我们发现角质喙的变化都和它们要食用的食物有关,都是为了有利于取食。

学生3:可能是拉帕戈斯雀太多了,昆虫不够了,一部分拉帕戈斯雀不得不改变所食的食物种类。如果不是这个原因可能加拉帕戈斯雀的喙就不会发生改变。

学生5:留下来的都是一些能适应环境,生存能力强的拉帕戈斯雀。

看课件:长颈鹿的进化过程。

学生:(略)。

教师:在激烈的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都被淘汰的过程,称为自然选择。生物进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在现实生产中人们用人工方法培育出了许许多多的动植物新品种,这是人工选择的结果。与自然选择相比,人工选择有目的性强,速度较快的优点。有关这个问题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外探究一下。

(二)其它的生物进化学说。

学生1:“综合进化学说”这是一些科学家在达尔文生物进化学说的基础上提出的。

学生2:还有“分子进化学说呢”,这些科学家认为生物基因在每一代都会有微小的变异,达到一定的程度最终导致生物的进化。

学生3:我们认为“综合进化学说”要更科学一些,因为我们在上册学到了,生物有遗传也有变异。

学生4:那时科学还没有那么发达,遗传学还没发展到现在的程度,新的进化理论是对达尔文进化论的补充和完善。

教师总结:真理需要不断的在实践中发展和充实,世界上没有绝对的真理。在达尔文的进化理论上发展出来的新的进化论,使人类的生命科学理论更丰富、更完善。相信在你们青少年的努力下生命科学之谜会逐渐被揭开。

第七章

1.运用地图说出香港、澳门的位置及组成,并分析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香港、澳门人多地狭的特点,以及如何实现拓展空间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3.举例说明祖国内地与香港澳门优势互补的合作关系,以及不同阶段的经济合作模式。

(二)过程与方法。

1.运用计算、对比、分析的方法,理解香港、澳门“人多地狭”的区域特点。

2.运用读图和资料分析的方法,理解香港、澳门与祖国内地密切的经济联系,以及合作方式变迁的原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香港留有大片城市绿地的实例,初步形成人地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通过香港和珠江三角洲合作模式的变化,初步树立发展经济既要对外合作,也要不断升级,寻找新优势的发展观念。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香港和澳门的位置、范围;港澳地区与祖国内地密切的经济联系。

2.教学难点。

针对地狭人稠的现状,如何实现拓展空间与保护环境的双赢;香港、澳门与祖国内地间合作模式的转变。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学生听歌曲《香港别来无恙》)香港是一个美丽的地方,正如同学们在歌中听的那样,它经历了1的荣辱、沧桑、风雨和成长;澳门曾被葡萄牙侵占了400多年,也和香港一样,是祖**亲又一个在外漂泊400多年的儿子。如今她们已先后回到祖国的怀抱。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香港和澳门地区,来了解它们的自然地理特征和经济特征。

第三节

八下传统文化教案:《关汉卿:一枝花》(2课时)。

八下传统文化教案:《关汉卿:一枝花》(2课时)第三单元:文艺园林关汉卿:一枝花目标定向:1.了解关汉卿的文学成就。2.学习一点文言文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诵读文言文的能力。3.结合时代的需要,培养学生道德素质,完善学生个性和人格。课时:二课时教学方法:采用诵读交流研讨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一、入境生趣让学生讲有关关汉卿的故事或窦蛾冤的故事导入新课。教师对关汉卿作简单介绍:关汉卿是元代伟大的戏曲作家,在中国戏曲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被后人列为“元曲四大家”之首。他的《窦娥冤》为元代杂剧杰出的代大作。关汉卿,名不详,号已斋,又号一斋,大都(今北京市)人。关于他的籍贯,还有祁州、解州等多种不同的说法。关汉卿大约生于金末或元太宗时(公元121o年前后),卒于13。在元代杂剧四大家中,关汉卿为四人之首,艺术成就和历史地位很高。关汉卿多与当时大都一带的著名杂剧、散曲家及艺人来往,商酌文辞,评改作品,有时候还会亲自登台演出,在创作之余,过着“射践排场、面敷粉墨”的书会才人个活。[《莫娥冤》书影]关汉卿一生创作杂剧67部,现仅存18部,其中《塞娥冤》为其代表作。《窦娥冤》是关汉卿晚年创作出来的。其题材源于《汉书・于定国传》和于宝《搜神记》的“东海孝妇”故事。关汉卿在创作时结合元代生活的实况,成功地塑造了窦娥的艺术形象,描写了她的悲惨遭遇。[《窦娥冤》内页]关汉卿的杂剧现实性十分强。关汉卿所处的时代,政治腐败,社会动荡,人民牛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关汉卿的杂剧极具浓郁的时代气息,深刻地再现了几代现实社会。关汉卿非常重视舞台实践,因此,他的优秀作品舞台生命力极长。在关汉卿的杂剧中,情节自然而有层次的进展,人物、事件的安排十分符合舞台演出的要求,甚至剧中次要人物的.出场都是不可或缺的。关汉卿努力吸收和提炼人民的口头语言,丰富自己的艺术再现力,在文学语言方面开一代风气之先河。二、朗读选文,自学生疑【尾】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一粒铜豌豆,恁子弟每谁教你钻入他锄不断、斫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我玩的是梁园月,饮的是东京酒;赏的是洛阳花,攀的是章台柳。我也会围棋、会蹴鞠、会打围、会插科、会歌舞、会吹弹、会咽作、会吟诗、会双陆。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赐与我这几般儿歹症候。尚兀自不肯休。则除是阎王亲自唤,神鬼自来勾。三魂归地府,七魄丧冥幽。天哪,那其间才不向烟花路儿上走三、理解文意,学习释疑翻译原文【尾】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槌不扁、炒不爆、响当当的一粒铜豌豆,那些纨绔子弟们,谁让你们钻进他那锄不断、砍不下、解不开、摆不脱、慢腾腾、好看又心狠的千层圈套中呢?我赏玩的是梁国之月,饮的是东京美酒,观赏的是洛阳名花,玩弄的是章台美女。我也会围棋、蹴g、狩猎、插科打诨,还会唱歌跳舞、吹拉弹奏、滑稽表演、双陆博戏。你即便是打落了我的牙、扭歪了我的口、打跛了我的腿、折了我的手,老天赐给我的这些恶习,还是不肯悔改。除非是阎王爷亲自传唤,神鬼自己来勾,三魂归入地府,七魄丧入黄泉,苍天啊,到那个时候,才有可能不往那妓女出没的场所去。四、师生交流,点难拨疑1、说一说这首元曲表现了关汉卿什么样的性格特点?2、从中可以体会到他怎样的思想感情?3、【尾】曲是全套曲子的最精彩的部分,谈一谈它精彩在哪里?五、共同研讨,反思学习1、你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2、我们应向关汉卿学习什么?3、背诵课文六、拓展延伸:课下搜集有关关汉卿的更多的资料。

八年级物理第三节声音的特性教案

地点:xxx。

教学过程简介:

本课主要内容共分三大块:音调、响度、音色,每块内容分别交由4个小组合作处理,有的小组负责讲解,有的小组负责做实验,有的小组负责反馈,是一个较为成功的`实验课。

优点:

1、学生的讲解基本到位,学生能积极配合回答讲课者的提问;

2、及时以题目的形式对所有知识进行反馈;

3、在老师指导下做好演示实验。

4、能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不足:

1、反馈题重数量,但处理质量不高;

2、个别反馈题不能紧跟所讲内容;

3、小组合作有待加强,五、六、七组间有重复现象。

建议:

1、加强预习和课下的辅导,对较难的内容如演示实验,给学生提出指导性建议;

2、老师可参与准备一些反馈习题,使之更有针对性;

3、在老师指导下进行充分的预习。

八年级第三章第三节《水资源》教案八年级第三单元英语

1、自然界中氧气的含量会随着呼吸和燃料等而减少,但又随着植物的光合作用而增加,周而复始的循环,这就是氧循环。

2、臭氧(o3)是一种蓝色带腥臭味的气体,臭氧层位于平流层,在紫外线的作用下氧气可生成它:3o2=2o3(条件紫外线)(反应原理)。臭氧对生物起保护作用,主要是它能阻挡和消弱紫外线。目前对臭氧层造成危害最大的一类化学物质是氯氟烃,它们促使臭氧分解成氧气,它们在该反应中起催化作用。

3、臭氧层被破坏后的危害:破坏叶绿素,阻碍植物光合作用,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伤害人体皮肤、眼睛、免疫系统等。

4、由于现代工业的发展燃烧了大量的化石燃料导致空气中二氧化碳增多从而加剧了温室效应,它的加剧的危害: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

要从根源上解决此问题要从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或增加燃烧效率和开发和使用新型洁净能源着手。

七.空气污染与保护。

1、造成空气污染的污染来源是。

工业废气和烟尘排放、土地沙漠化、车辆尾气、,主要污染物是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

2、汽车尾气有害成分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碳烟、二氧化硫。

酸雨是指ph值小于5.6的酸性降水,造成酸雨的首要污染物是二氧化硫、氮氧化物。

酸雨的形成的化学方程式酸雨侵蚀建筑物的化学方程式。

4、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和臭氧。

5、森林的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大量氧气,吸收一些有害气体,吸收大量的烟尘和粉尘等。

相关实验。

实验现象。

反应原理。

co。

2通入紫色石蕊。

加热上述溶液。

co。

2通入澄清石灰水。

化学教案-第三节

1.重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和制取方法。

2.难点:从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设计思路出发,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方法。

3.疑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为什么不能用稀硫酸?

4.解决方法。

(1)采取讨论的形式,从学生学过的氧气和氢气的实验室制法,归纳和总结出气体实验室制法的设计思路和方法。。

(2)通过演示和补充实验,组织学生分析讨论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方法,使学生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联系实验室制取氧气、氢气,学会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方法。

2.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使用的药品、仪器名称和收集方法。

(二)整体感知。

本节主要采用讨论的'形式,使学生掌握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三)教学过程[复习提问]:(1)co2有哪些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实验室制取h2、o2的反应原理是什么?

[小结]: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是利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在加热条件下得到氧气。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原理是用金属锌和稀硫酸(或稀盐酸)反应得到氢气。

[教师活动]:投影出制取h2、o2的几套装置图,通过讨论得出这些装置图的适用范围:(1)当用固体反应,需要加热产生气体时,可采用制取氧气的装置;(2)当用固体与液体反应,不需加热就能生成气体时,可采用制取h2的装置(注意该气体难溶于水或酸)。

[提问]:(1)在实验室如何收集h2和o2,根据它们什么性质?

(2)如何检验h2和o2?

[学生活动]:通过讨论得出以下结论:(1)根据气体的物理性质(密度和溶解性)决定采用什么方法收集;(2)利用物质的特性来检验物质。

[总结板书]: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是:

1.首先了解在实验室的条件下,用什么药品,通过什么化学反应制取这种气体。

2.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和生成气体的物理性质,来设计实验装置,决定采用什么方法收集。

3.需要通过什么实验来验证制得的气体就是所要制的气体。

[板书]:一.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原理。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第93页。

[板书]:1.药品:大理石(石灰石)和稀盐酸。

2.化学方程式:caco3+2hcl==cacl2+h2o+co2↑。

[演示实验]:向装有大理石的试管中加入稀hcl,另一支也装有大理石的试管中加入稀h2so4,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讲解]:大理石跟稀h2so4反应一段时间就停止放出气体,是由于caco3和h2so4反应生成的caso4微溶于水,覆盖在大理石表面,阻止大理石和h2so4接触,反应就停止了,所以不能用稀h2so4代替稀hcl。

[演示试验]:取两支试管,一支装有大理石,另一支装有碳酸钠,都加入盐酸。

[学生活动]:观察两支试管中产生气体的程度,思考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是否容易收集。

[目的意图]:通过上面的演示试验,使学生理解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所用药品和依据的反应原理。

[提问]: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确定制取二氧化碳可采用什么装置?

[板书]: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1.装置:同制取氢气的装置相似。

[讲解]:采用与制取氢气相同的装置,指出反应的容器可以是锥形瓶、平底烧瓶、广口瓶、大试管、启普发生器等,并强调装置的正确性和原因。

[提问]:根据co2的物理性质,采用什么方法来收集co2呢?

[板书]:2.收集方法:采用向上排空气法,不能用排水法。

[提问]:(1)如何检验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2)如何证明集气瓶中充满了二氧化碳?

[总结板书]:三.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

1.检验方法:将生成的气体通人澄清的石灰水中,如果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该气体为co2。

2.验满方法:将燃着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木条熄灭,证明瓶内充满co2。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第95页的选学材料,回答每种灭火器的用途及注意事项。

[目的意图]: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板书]:四.三种常见的灭火器。

(四)总结、扩展。

四.布置作业。

2.教材第96页习题2、3、4、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