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升教学设计(汇总16篇)

人教版小学升教学设计(汇总16篇)

ID:8218128

时间:2024-01-02 18:49:28

上传者:MJ笔神

教学计划还需要合理安排教学活动的时间和顺序,确保教学进度和质量。接下来是一些教学计划的案例分析,希望能为教师们提供一些借鉴。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附:表格内容说明。

一、学习目标与任务的确定1.学习目标描述。

精心设计的问题要能激发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思考所学的内容。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说明学生的一般特征、入门技能、学习风格等。

学习资源是指经过数字化处理,可以在网络环境下运行的,并能在线阅读,实现共享的多媒体学习材料。

(1)学习资源的类型包括:

网络课件:适用于知识点的辅助教学网络课程:整门课程的教学。

专题学习网站:某一专题的学习和研讨案例库:典型个案的分析。

题库:单元或课程的练习测试等等。(2)学习资源内容要点及来源。

简要说明每个学习资源的名称、网址及主要内容。(3)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

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正确操作;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g.设难置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自定义。

(4)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

a.设疑—播放—讲解;b.设疑—播放—讨论;c.讲解—播放—概括;d.讲解—播放—举例;e.播放—提问—讲解;f.播放—讨论—总结;g.边播放、边讲解;h.边播放、边议论;i.学习者自己操作媒体进行学习;j.自定义。

四、学习情境的创设1.学习情境的类型。

情境的类型包括真实性情境、问题性情境和虚拟性情境或其他。2.学习情境的设计。

五、学习活动的组织。

支架式学习:是指围绕事先确定的学习主题,建立一个概念框架,框架的建立应遵循维果斯基的“最邻近发展区”理论,且要因人而异,通过概念框架把学生的智力发展从一个水平引到一个更高水平,就像沿着脚手架那样一步步向上攀升。

抛锚式学习:指根据学习主题在相关的实际情境中选定某个典型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对给定问题进行假设,通过查询各种信息资料和逻辑推理对假设进行论证,根据论证的结果制定解决问题的计划,实施该计划并根据实施过程中的反馈,补充和完善原有认识。

竞争:教师先根据学习目标与学习内容对学习任务进行分解,由不同的学习者“单独”完成,看谁完成得最快最好,然后教师对学习者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论,其他学习者也可以对其发表意见,各自任务完成后,就意味着总任务完成。

辩论:协作者之间围绕给定的学习主题,先确定自己的观点,接着在一定的时间内借助虚拟图书馆或上网查资料,以形成自己的观点,教师对他们的观点进行甄别,选出正反两方,然后双方围绕主题展开辩论,观点论证充分的一方获胜。通过辩论学习者可对问题进一步理解。

伙伴:指协作者之间为了完成某项学习任务而结成的伙伴关系。

问题解决:根据确定的问题,多个学习者组成协作学习小组,根据学习任务分工协作,共同完成某个学习任务,解决问题。问题解决的最终成果可以是报告、展示或论文等。

角色扮演:指由不同的学习者分别扮演指导者和学习者的角色,由学习者解答问题,指导者对学习者的解答进行判别和分析。角色可以互换。有助于对问题的理解有新的体会,还会增加成就感和责任感。

3.教学结构流程的设计是指教学系统中教师、学生、学习内容、网络资源等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与联系的形式。可按时间关系或空间关系进行设计。时间关系指教师与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先后顺序,即教学程序、教学步骤、教学过程等;空间关系则主要指教学内容的层次关系、教学过程的逻辑关系等。可按建议图标绘制,也可使用inspiration或mindmanager等工具,创设教学流程图。

六、学习评价的设计1.测试形式与工具。

2.测试内容。

教师指导活动的评价:对教学活动组织、学习资源利用和教学过程指导的评价;

支撑服务系统的评价:针对技术水平、教学功能、资源提供和咨询服务的评价。

七、备注。

填写对帮助过自己的人(包括参阅的文献、借鉴的案例,以及在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中帮助过自己)表示的感谢和其它要说明的事项。

小学人教版统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体验统计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并学会用统计表或方块统计图来表示数据整理的结果。

2、在学习统计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能从统计的角度提出并解决与数据信息有关的问题。

3、参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培养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和良好的合作学习的习惯。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过程,体验不同标准下统计结果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

根据统计需要,正确地分类收集、整理数据。

教具学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看,这是谁?(出示:小白兔)仔细听,小白兔在说什么呢?

(电脑播放小白兔说的话:小朋友,今天,我要去参加森林里的动物运动会,我想带大家一起去,你们想去吗?)。

生:想。那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多媒体演示“动物运动会”热闹的场景)。

师述:瞧,森林里的动物运动会正在紧张、激烈地进行着,让我们一起为他们加油吧!

看了这幅图,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合作学习,探索新知。

1.按运动项目统计。

(1)提出问题。

(电脑播放录音:我请你做两件事,第一件事是:请你给参加跳高的每只动物发一件红色的运动服,给参加长跑的每只动物发一件绿色的运动服。)。

该分别发几件呢?小朋友,我们该怎么做呢?在小组里悄悄地说说看。

(学生思考、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见解:只要统计出参加跳高和参加长跑的各有几名运动员就知道了。)。

(2)收集数据。

谈话:对,也就是按运动的项目进行统计。

(3)整理数据。

出示第一个统计表,学生分小组统计,统计方法可能会有所不同,教师注意巡视。

项目合计跳高长跑。

只数。

(4)交流汇报。

展示各小组的统计表,组内推荐组员汇报。

(5)分析数据。

提问:从这张统计表中你知道了什么?(一共有13只小动物参加了运动会,其中跳高的有5只,长跑的有8只,跳高的.比长跑的少3只。)。

这张统计表是按什么来统计动物的只数的?

(6)解决问题。

提问:小白兔的第一件事情能解决了吗?你能看着统计表回答吗?

(电脑演示:给跳高的动物发5件红色的运动服,给参加长跑的动物发8件绿色的运动服。)。

2.按动物种类统计。

(1)提出问题。

谈话:小白兔的第二件事是什么呢?

(录音:比赛这么激烈,运动员们都非常辛苦,为了给它们增加营养,补充能量,请你为每位运动员定一份可口的午餐)。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回答。)。

(2)收集数据。

谈话:对,也就是按动物的种类进行统计。

(3)整理数据。

出示第二个统计表,学生分小组统计,教师继续巡视。动物种类合计狗兔猴只数。

(4)交流汇报。

展示各小组的统计表,组内推荐组员汇报。

(5)分析数据。

提问:从这张统计表中你知道了什么?(这张统计表是按照动物的种类进行统计的,一共有13只小动物参加了运动会,其中小狗有5只,小兔有2只,小猴有6只,小猴比小兔多4只??)。

(6)解决问题。

提问:小白兔的第二个问题能解决了吗?你能看着统计表回答吗?

3.归纳小结。

小学课文《穷人》教学设计

2.为了解开同学们的疑问,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篇课文的作者和当时的时代背景。

3.学生交流搜集的资料。

教师和学生共同了解有关列夫?托尔斯泰的资料。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俄国伟大的作家,出身贵族,但是同情被剥削被压迫的农奴。青年时期就开始文学创作,他全部的创作时间达六十多年。其作品无情地揭露了封建沙皇制度和资本主义势力的种种罪恶。他的代表作《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是世界文学中的不朽名作。

4.师:托尔斯泰晚年时把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叙事诗《穷人》改编成了一篇文章。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穷人》,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全文。

用生字生词卡片检查生字读音。(提醒注意“溅、填、怨”都是前鼻音。)。

2.再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桑娜和她的丈夫,在邻居西蒙病死后,主动收养了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

3.抽生检查读书情况,并正音。

4.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三、自读课文,理解文意。穷人(物质上的贫穷)。

同学们读课文,完成填空练习。

课件出示:

桑娜和渔夫从早到晚的干活,还只能___________;孩子们没有___________;吃的是___________,菜___________鱼。

西蒙的两个孩子她一个人张罗,如今又加上病。寡妇的日子___________!

一只苍白僵硬的手像要抓住什么似的,从___________垂下来。

母亲的临死的时候,拿___________盖在他们的身上,还用___________包住他们的小脚。

2.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四、抄写生字词。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读懂课文内容,从字里行间感受小男孩美好的心灵。

3、体会“给予是快乐的”这句话的含义,激发学生无私奉献、助人为乐的美好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从文章中人物的言语和行为中体会小男孩的心理活动和保罗的心里感受;激发学生无私奉献、助人为乐的思想感情。

1、同学们,当老师表扬你时,心情怎样?

2是啊,受到表扬,我们的心情是高兴的、快乐的,但是有一种快乐,不但表现在脸上,还表现在心里,这种快乐便是给予。这节课,老师将和大家一起学习第24课《给予是快乐的》。 板书课题,理解“给予”意思,理解课题意思。(课题就是助人为乐的意思。)

齐读课题。

1、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谁来说说通过预习,你知道了什么?

2、请同学们打开课本113页,自由朗读这篇文章,边读边想:文中写了谁给予谁快乐?

3、同桌交流:看看谁找到的答案最多。

4、全班汇报:生说,教师副板书

( )给予( )快乐

保罗 男孩和弟弟

男孩 弟弟

保罗哥哥 保罗

教师小结,表扬同学们会读书并问:在这些答案中,你认为作者重点写的是谁给予谁快乐?(男孩给予弟弟)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1——5自然段,边读边想:你从哪句话中读出男孩想把快乐给予弟

弟?并把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画下来。

学生默读,教师巡视

汇报:你从哪句话中读出男孩想把快乐给予弟弟?

学生读画的句子,教师重点指导朗读第5自然段。

(1)指一生读这段话,谈体会。

(2)男孩和保罗的想法一样吗,你能说说他们的不同吗?

(3)生说,教师填充表格,请同学们观察表格:这两个人的想法仅有一字之差,你能

找到吗?(学生找到“有”和“当”)

(4)你能读出他们的不同吗?找两位同学读,读出不同。师生分角色读,男女生合作

读。

小结:男孩虽然小小年纪,但是当他看到这样一辆又大又漂亮的车时,他想到的不是自己拥有,而是想到要奉献给他的弟弟;当他听说保罗有一个给予弟弟新车的哥哥时,男孩想到的不是想有一个这样的哥哥,而是想当这样的哥哥。听了男孩的这句话,保罗大吃一惊,可是,更令他吃惊的还在后头呢。

2、品读第11自然段,体会男孩美好心灵

(1)出示11段内容,指一生读。

(2)大家都来读读这段话,老师相信会读书的你一定能读出自己的体会。

(3)指生读,谈体会。引导学生从男孩的心情以及对弟弟的关爱方面谈。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男孩的快乐心情以及对弟弟的关爱。

3、在这之前,当男孩请求保罗把车开到家门口时,保罗怎样想?

现在,听了男孩的话后,保罗明白了什么?

生接读课文“把小弟弟抱进了车里。那个男孩眼睛里闪着喜悦的光芒,也坐了进去。” 师:三个人一起走向了圣诞前夜,(出示圣诞夜景)瞧,圣诞节的夜晚流光溢彩,圣诞树在璀璨的灯光下显的更美丽了,上面挂满了一份份美好的祝愿,欢声笑语溢满整条街道,望着这美好的一切,从没出过门的小弟弟很快乐,他第一次坐上了漂亮的汽车,第一次到过了他从没到过的地方,第一次看到了他从没看到的景物,所以今晚的他一定很难忘。

男孩和保罗为什么难忘?

小结:男孩因为帮助弟弟,让弟弟坐上汽车,看到弟弟快乐,男孩也很快乐,所以今晚的他也很难忘。

保罗呢,被男孩的品质感动、感染,帮助兄弟俩坐上汽车,看到兄弟俩快乐,他也懂得了帮助别人是快乐的,最重要的是,他从内心里感受到:给予是令人快乐的。

出示最后一段:齐读。

1、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能不能说说现在理解的“给予”的内涵。

2、自古至今,人们都把乐于助人、无私奉献当作美好的品德,有许多人,也在像文

中的男孩一样,像保罗以及保罗的哥哥一样,默默奉献着爱心。

出示名人名言,指生读。

3、生活中,书籍中都有许多关于奉献,关于给予的故事,请同学们拿出课前老师发

给你的阅读材料《爱心树》,然后思考,大树为什么很快乐?

学生读后,交流问题。

4、总结:大树因为给予男孩帮助而感到快乐,他的爱心同样让我们感动,希望同学

们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多给予别人一份帮助,多给予别人一丝关怀,自己也收获一份真正的快乐。

5、推荐阅读:

《给,永远比拿愉快》

《爱的教育》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文中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十月一日,这是一个特殊的日子,是一个闪闪发光的日子。1949年的这一天,整个中华大地沸腾了,整个世界震动了。一个激动和豪迈的声音响彻全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万众欢呼,礼炮齐鸣,五星红旗冉冉升起。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是革命先辈的呐喊,也是新中国前进的号角。多少人浴血奋战,多少人赴汤蹈火,为的就是这一刻的到来!从此,每年的十月一日,我们都要为伟大的祖国妈妈庆祝生日。每当这个时候,我们就会想起长眠地下的革命先烈,想起新中国走过的路和将要走的路。

二、初读体会

1.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并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把生字拼读几遍。

3.出示词语:欢庆、献上、旗帜、洁白、奏起、乐曲、十三亿,学生自读正音,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

4.范读课文,学生说说听后的感受。

三、朗读感悟:

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划出自已喜爱的句子读给小伙伴听。

2.展示读:学生愿读哪句就读哪句,检查是否读得正确。

3.赏读课文:读读你喜欢的诗句,并说说为什么喜欢它。在学生说时进行指导。朗读本诗,要掌握好欢乐、喜庆的基调,用热烈奔放、激情满怀的声音,表现出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读开头四句,速度稍慢,声音不要太高,要带着想象读,读出韵律感。然后突出“十三亿”,并用稍快的速度读“欢庆这美好的日子”,紧接着提高声音重读“十月一日”,最后适当放慢速度,用深情的声音读“祖国妈妈的生日”。

4.读、议课文。

(1)出示课件(欢庆场面),引导观察:图中画了哪些地方的景物?十三亿孩子欢庆这美好的日子是什么日子?用课文中的句子或自己的话说一说。

(2)读前面四行,可让学生说说从诗句中体会到什么。还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和想象,说说作者为什么说枫林举起的是“火红的旗帜”?大海奏的是什么乐曲?读后面四行,想想为什么说十月一日是个“美好的日子”。

5.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实践活动

1.搜集歌颂祖国的歌曲,读一读歌词,唱一唱歌。

2.用枫叶或彩色纸做一张庆国庆的书签,或者画一张画。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小组展示自已送给祖国妈妈的礼物,互相交流,互相学习。

2.马上要到国庆节了,我们一起来《欢庆》。

二、再读入情

1.让学生看图找句,练习朗读。老师借图指导。

2.指名读,学生评,互相读、互相评,直到背诵。

3.看图自由轻声地背诵,指名背诵。

三、识字。

1.出示生字,给生字找朋友,看谁找得多。

2.介绍经验识字:

加一加:大——庆只——帜南——献 编儿歌

四、指导写字:

1.找出左右结构的字,引导发现左右结构的字有什么特点。

“亿”右边的“乙”字折笔处应尽量向左,弯笔要尽量舒展;

本诗的朗读教学重在掌握好欢乐、喜庆的基调,用热烈奔放、激情满怀的朗读,表现出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怎么样才能让孩子们有朗读的兴趣,产生朗读的激情呢?在教学时,除了让孩子们看生动的影音资料外,老师进行示范朗读外,我设计了让学生进行诗朗诵。进行分工合作,排演朗诵的方式吸引学生。 首先,我让学生进行练习,先达到熟练,流利在此基础上,才请了四位朗读较好的学生上台,分给他们一人一句朗读的任务,然后最后四句则是齐读。在各自明白了自己的朗读任务之后,我组织小组合作形式进行本诗的朗诵。让更多的学生体验到朗读的快乐。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学弈》通过弈秋教两个人学下围棋的事,说明了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决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这篇课文是小学语文第九册第八组的一篇讲读课文,也是小学生接触的第一篇文言文,安排文言文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受一下文言文的语言,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文化,进一步培育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并为初中学习文言文打点基础。由于文言文与现代文相比,在词语、句式等方面差别较大,再加上学生又是第一次接触,因此,我把指导朗读和背诵作为本课教学的难点,把理解每句话的意思作为教学的难点来突破。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生字,正确读写:弈秋教诲俱学弗若曰矣。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2、能力目标通过讨论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3、情感目标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

三、教法学法。

1、教法:范读领读、点拨教学。

2、学法:自读自悟、合作探究。

四、教学流程。

1、警句引路、导入新课。

2、范读激趣、领读通文。

3、熟读成诵、疏通文意。

4、同桌互讲、全班交流。

5、合作探究、读书明理。

6、迁移训练、练读古文“授人以鱼,更要授之以渔”,新标准非常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方法的积累。

在进行第一个教学环节时,我先出示以下警句:三人行,必有我师。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温故而知新。学而时习之。请学生读一读,并说出自己的理解,然后跟我们平时所用的书面语言比较一下,引导学生总结出这些警句的特点:有些字与现代的读音、意义不同;言简意赅,语意深远。告诉学生这些警句就是用文言写成的,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就叫文言文,她是古代的书面语体,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诵读文言文,能提高语言的感悟能力、表达能力、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诵读,最好的方法也是诵读。古人云:“读书百遍,其意自见”,而现代的教育家也在强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生了解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后,我先范读课文两遍,做到抑扬顿挫、有声有色、流畅自如,感染学生,激发诵读兴趣。然后领读,指导文言文的朗读方法:一要把读的速度放慢,二要停顿得当。在学生掌握每一句的正确读法后,让学生自由练读,达到熟读成诵。让学生自读自悟,并结合文后的注释理解每一话,贯通全文。弄懂每一话的意思是学习文言文的难点,在教学这一环节时,我先让学生自读自悟,借助注释揣摩句子的意思,再同桌互讲,相互纠正补充,不懂的记下来,留待全班交流时提出与同学研讨。在全班交流时,我采用点拨教学法,适时加以点拨,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课文。最后指名说全文大意,我相机指导学生疏通文意。学史可以明智,而明智的关键就是能从古文中明白一个道理,达到以古鉴今的目的,因此,在教学第五个环节时,我先出示两个问题:

(1)、讨论“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的原因是什么?从中能得出一个什么道理?

(2)、大家谈谈自己是否有这种经历和体会。然后分小组讨论解决第一个问题,弄懂两个人学习效果的不同是因为学习态度不同,得出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绝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达到读书明理的目的。处理第二个问题时,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努力实践新课标“注意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有独创性的理解”的要求,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进一步认识专心致志对待学习、工作的重要性,学会用正确的思想指导自己的学习。为了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和创新意识,我在讲完课文后将以前学过的“揠苗助长”、“守株待兔”、“掩耳盗铃”、“鹬蚌相争”等文言成语故事,印发给学生,练读文言文。这些文言成语故事性强,内容浅显易懂,又为学生熟知,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五、板书说明。

我的板书简单明了,通过两种不同的学习态度,得出两个相反的学习结果,对比鲜明,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充分揭示了课文蕴涵的道理。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创设真实有趣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用探索的方式学好2的乘法口诀.。

2.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体验规律,经历编写的过程.。

3.要注意课堂气氛,组织好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创设真实有趣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用探索的方式学好2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体验规律,经历编写的过程.。

教学过程:

活动一:放筷子。

3.填一填.。

活动二:探索2的乘法口诀。

(黑板上竖放着主题图,对应着9道整齐的乘法算式.)。

师:刚才,我们根据放筷子活动整理出了这9个乘法算式.看着这些算式,你有什么想法?

生:他们的得数很有趣,我很想记熟这些得数.。

师:你能连算式也记住吗?

生:(摇摇头)那就难多了.。

师:好,咱们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吧.自己先动脑想一想,然后各小组商量商量,看谁有好。

办法记住这些算式和得数.。

(各小组认真讨论)。

生1:多读一读,读的遍数多了就记住了.。

(学生议论:太费劲,太麻烦.)。

生2:想着图来记.......。

生3:根据乘法的意义来记.一个二等于二,二个二等于四,三个二等于六......。

师:如果说的简单一点呢?

生4:可以说成:想5的乘法口诀......这样记,我们觉得挺方便.......。

……。

活动三:对口令(15页练习1题)。

1.我说二三、谁跟我对:生:得六。

2.二九十八。

谁跟我对乘法算式:2×9=18。

或9×2=18。

3.师生对练。

同伴对练。

小组选代表对练。

男女生对练。

活动四:比一比谁画圈画得最快.(15页练习2题)。

1.生独立完成.。

2.小组交流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这样填写.。

3.观察我们圈出的数有什么特点?

注意:可以告诉学生圈出的数都是双数,其余都是单数.。

活动五:看图列式(15页练习5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与小组交流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这样填写.。

注意:让学生理解学生乘法的意义.。

板书设计:

2的乘法口诀。

1个2。

1×2=2。

一二得二2个2。

2×2=4。

二二得四3个2。

2×3=6。

4个2。

2×4=8。

5个2。

2×5=10。

6个2。

2×6=12。

7个2。

2×7=14。

8个2。

2×8=16。

9个2。

2×9=18。

二三得六。

二四得八。

二五一十。

二六十二。

二七十四。

二八十六。

二九十八。

人教版小学北京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感受北京的美,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和向往北京的思想感情。

2、学习课文字词,研读课文,学会阅读按方位顺序写的一段话。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第二段写天安门城楼前与整体介绍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谈北京。

1、请小朋友听一首歌,并猜猜歌名。(课件播放《我爱北京天安门》)。

2、摸清学生对北京的了解。

师:小朋友们,你们去过北京吗?

生:去过。

师:请你说说你在北京看到了哪些景物?

生:

师:我们班里没去过北京的小朋友请举手?

生:

师:你们在哪儿见过北京?

生:

师:今天,老师将与小朋友一道去游一游北京。

3、揭题,读题。

师:如果请你用一个字来说说对北京的印象,你会用哪个字?

二、

三、读北京。

1、自由地读课文。找出自己最喜欢的一个自然段美美地读一读,可读给自己听,也可同桌互读。

2、把最喜欢的自然段读给小朋友听。

3、听后评议。

师:他读得怎么样?好在哪儿?还有什么地方,你能比他读得更好?请你来读一读。

(教师相应地给予朗读指导)。

4、动态生成:

第二自然段:(1)这一自然段介绍了北京城的什么地方?

(2)理清文本的写作顺序:

填空:(课件出示)广场的,是()。

(3)认真读课文,独立填写天安门广场示意图。

(4)交流。

(5)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第三自然段:1.读了课文后,你了解了北京什么?

2.结合画面和上文理解绿树成阴、鲜花盛开的意思。

川流不息是什么意思?你能用它说句话么?

3.请你带着自己的感情读读这段课文。

第四自然段:1.指名读课文,思考:北京有还有,说明什么?

2.解释名胜古迹,并练习用名胜古迹、风景优美说话。

3.练习用高楼大厦说话。

4.指导朗读。

5、你还知道北京的哪些名胜古迹?(扩展知识)。

第五自然段:1、了解北京的著名景观。

2、结尾课件,让学生了解这些景观。

3.读指导,到处到处要重读。

4.、你还想要了解哪些有关北京的知识呢?

(d3zrd:(1)读完这一段,你又知道了北京的什么?

(2)出示课件,让学生结合画面和上下文理解绿树成阴、鲜花盛开两个词语的意思。利用课建立节川流不息的意思。

(3)朗读。

5、学生自由读第四段,出示课件。

d4zrd:(1)这一段又给我们介绍了北京的哪些地方?这些地方美吗?

(2)结合课件理解风景优美、高楼大厦、名胜古迹等词的意思。)。

(通过课文的介绍,北京的什么地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

第一自然段:点明本文介绍的'主要内容。

第二自然段:1.了解广场的建筑物的特点,布局整齐。

2.小组讨论,画出广场布局示意图。

3.课件演示天安门广场。指导朗读。

第三自然段:1、了解路和桥的特点。

2、过课件演示让学生感受北京大都市的繁华。

3、通过读表示出对北京的热爱。

第四自然段:1、了解北京的名胜古迹。

2、你还知道北京的哪些名胜古迹?(扩展知识)。

第五自然段:1、了解北京的著名景观2、结尾课件,让学生了解这些景观。

3.读指导,到处到处要重读。

4.、你还想要了解哪些有关北京的知识呢?)。

综合资料:

历史:50万年前周口店就出现北京人。春秋战国为燕国都城,称蓟。辽为陪都,称南京,又名燕京。金建都于此,号中都。此后8,元称大都,明、清称京师,曾改称为北平、北京,及民国初年,称为首都。

地理:位于华北平原北端,东经115°25至117°30,北纬39°26,面积16807平方公里,市中心海拔43.71米,年均气温11.5度。

行政:全市共划10区、8县,东距渤海150公里。

风味肴馔:北京荟萃了南北大菜,风味齐备,而以清代宫廷大菜、满汉全席最为突出。亦有法式、俄式、美式等西餐和民族风味餐。北京烤鸭香酥细嫩,几乎是所有旅游者一尝为快的风味。药膳近年有所发展,有祛病保健功效。北京小吃品种极多,爆肚、灌肠、豆腐脑、豆汁、炒肝、面茶、羊头肉、卤煮火烧、艾窝窝、蜜麻花、炸糕、豌豆黄等应有尽有,所费不多,可以大饱口福。

地方文艺:京剧融南北戏剧之长,形成行当齐全、表演精湛、内容广泛、人才辈出的艺术,是中国戏剧的代表剧种,其影响极为深远。评剧历史虽短,但生活气息浓郁,刻画人物细腻生动,唱腔甜润,深受欢迎。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京味话剧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表演炉火纯青,备受海内外观众赞誉。相声艺术则以辛辣幽默征服了广大群众。

基本情况: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简称京,位于华北地区,面积1.68万平方公里,东南部为平原,西北部为燕山、太行山山地。北温带亚湿润气候。1月平均气温-9℃--4℃,7月约25℃。年平均降水量毫米左右。主要有汉、回、满、蒙古等民族。工农业发达,传统工艺品生产历史悠久,技艺精湛。

旅游资源:70万年前北京猿人即生活于周口店地区,春秋战国时期燕国建于蓟,辽南京、金中都均在此地区,元、明、清三代北京更成为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因此,皇家宫庭、园囿、朝坛及宗教建筑遍布,且大多保存完好。更兼长城丽,古运河以此为北端,故文物古迹荟萃是北京旅游资源的最大优势。40多年来新建筑如雨后春笋,北京是了解新中国的窗口。北京亦不乏自然风景旅游资源,名山、森林、草原、溶洞、温泉、湖泊不一而足。因此,北京成为全国最重要的旅游热点城市之一。

春季:4月1日至5月25日共55天,平均气温摄氏15.9度左右。

夏季:5月26日至9月5日共103天,平均气温摄氏24.4度左右。

秋季:9月6日至11月7日共63天,平均气温摄氏15.6度左右。

冬季:11月8日至3月31日共144天,平均气温摄氏零下1度左右。

北京的春天,因受季风影响,干旱少雨,风沙天较多。3月以后,温和宜人,迎春花、杏花、桃花、玉兰、丁香等花卉相继开放。接着梨花、芍药、牡丹等,从4月上旬至5月初纷纷破绽,人们开始赴郊外踏青。

北京的夏季是热且多雨的季节,虽在盛夏,但早、晚仍较凉爽。6月下旬进入雨季,7月份多为阵雨,来得急,去得快,雨过天晴,体舒神爽。夏季的北京,河湖水域中荷花盛开,清香宜人。

北京的秋季,较少出现炎热天气,秋高气爽是北京秋天的特点。湿热的夏季之后,凉而干燥的大陆空气吹来,分外爽快。此时不仅温度适中,仿佛天显得格外蓝,月显得格外亮,正所谓金秋季节是最好的旅游时机。深秋之时,降温很快,故有一场秋雨一场寒的说法。有时气温可从摄氏10度骤降至摄氏0度以下,天上飘着雪花,而阔叶树木仍是绿色,出现白雪压青枝的景观。

北京的冬季最长,处于晴朗、干燥、寒冷少雪的季节。最冷为1月份,总的来说,北京的冬天不是酷寒。晴天较多,阳光充足。只有当西伯利亚寒流袭来,北风呼啸,才给人以隆冬之感。但是冬季雪景却令人心旷神怡。当大雪纷飞之时,红墙绿瓦,青松翠柏均为银装素裹,分外妖娆。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p2-5例1、2及相应的"做一做"中的练习一的第1、2题。三维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通过直观演示和学生自己操作,使学生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让学生知道米、分米、厘米、毫米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2、会用毫米、分米做单位度量物体的长度。3.初步渗透辨证思维的方法。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十进制关系。2.难点: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教(学)具准备:

师:一把米尺、直尺和一根带子。

生:一把小尺子、一根带子、一枚一分硬币。教学过程:一、复习、1、复习米、厘米。

(1)我们已经学过哪些长度单位?1米、1厘米大约有多长?2、复习量法:

(1)量物体的长度一定要注意把物体的一端对着尺子的什么刻度线?(2)认整厘米。

a.判断:这种量铅笔的方法对不对?

b.错在哪里?

c.订正:

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先把铅笔的一端对着尺子的"0"刻度线。

d.认整厘米,再看铅笔的另一端,你能看出铅笔是几厘米?8厘米是整厘米数吗?e.小结:象8厘米这样的结果是整厘米。二、引入新课:

这张纸条还是整厘米吗?不是整厘米量出来的数精确吗?如果要得到比较精确的结果该怎么办?小结:

这个比厘米更小的单位就是毫米。(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

(一)毫米的认识。

1、出示米尺放大图。

(1)从观察中你知道一毫米是怎么得到的?(2)这个放大图上的每一毫米都是放大的。

(3)实际的1毫米有多长?请拿出尺子来随便找1小格看看。3、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1)用1分硬币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拿出1分硬币,说出厚度在哪里。并和一小格比一比--1分硬币的厚度是1毫米。师:我们看见食指和拇指之间留下了一条缝,这条小缝的宽大约是多少?举例:你还见过什么东西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2)用厘米作对比出示1厘米长的纸条,量出长度。

4、毫米和厘米的关系。

(1)出示米尺放大图:

看看1厘米里有多少毫米?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2)师领着学生数毫米。

(3)1大格有几毫米?1大格还可以说是几厘米?小结:所以1厘米等于几毫米?5、用毫米量。

师:用毫米做单位量物体的长度,与用米、厘米量物体的长度量法相同。(二)分米的认识。1量纸条。

量教师发的10厘米长的纸条。师:10厘米就是1分米。2、用手势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

用食指和拇指在纸条上比量出1分米的长度,移出手势说:"1分米大约这么长。3、厘米、分米的关系。

师:这么长是几厘米?这么长还可以说是几分米?所以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板书:1分米=10厘米)4、分米和米的关系。画出1米长的线段。

小结:10分米和1米怎么样?(板书:1米=10分米)三、巩固练习:1、p3、4"做一做"。

2、p5页1、2题。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1厘米是多少毫米?10厘米是多少分米?1米是多少分米?板书设计:

1毫米。

1分米1厘米=10毫米。

1分米=10厘米。

1米=10分米。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还想和哪些同学成为好朋友(要说出位置先同桌说,在指明说)2联系实际,学习新知从左往右数,请第一组同学向老师招招手,第二组同学点点头……同桌互说从前往后数,你排在第几?说出你的前后左右同学的位置开展”猜猜我的好朋友是谁的游戏三、活动1设计新同学的座位让学生当一回小老师,给新来的同学安排座位.2找住址这幢漂亮的新楼房分两单元,数一数一共有几楼?老师要选几位小朋友到解放军叔叔家慰问(地址一单元3楼右室)谁愿意到王爷爷家做好事啊(地址一单元2楼左室)谁愿意把这封信送给音乐老师?(地址二单元4楼左室)3找电影院座位星期天乐乐去看电影他买了一张2排3号的电影票,走进电影院乐乐发现有”单号门””双号门”小朋友你知道吗?小组讨论怎样帮助他。4模拟影院把教室作为影院让一学生带大家从前往后数共几排.分组讨论座位上的号码是怎样排的(从中间开始左边是双号右边是单号,中间号码小两边号码大。)学生排队进场找座位,鼓励互相帮助。互相检查是否坐对了指名说自己的座位号其他同学检查。(播放动画片片段)结束语电影看完了,我们的课也结束了。

第一单元反思:本单元主要有位子和100以内的退位减法组成。100以内的退位减法学生基本已掌握了方法,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的计算,但在熟练程度上还有待于提高,下一阶段继续加强训练学生的计算能力。尤其是连加连减的算式。在位置这块内容上,学生掌握的不是很理想。左右时常要弄错。对于排队问题,学生失分率教高,只要原因是学生对纯文字的题目,在理解上有一定困难。今后要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人教版小学教学设计

本课的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够到大自然中去捉蜗牛和能够饲养蜗牛。

能够观察、比较、描述蜗牛。

能通过画图和文字表述,交流观察结果。

能提出关于蜗牛的问题,并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研究。

通过收集、阅读资料来提高对蜗牛的认识。

知识与技能:

知道蜗牛的外形特征,并把它画下来。

知道蜗牛是怎么运动的。

知道蜗牛的栖息地和生活习性。

知道一些有关蜗牛的品种、繁殖等相关信息。

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体验在探究蜗牛特征方面的兴趣。

培养对小动物的兴趣和爱心,关注周围其它生命的情感。

意识到人和动物要和谐相处。

通过小组活动,学会分享共同的劳动成果,学会相互合作。

第一阶段:捉蜗牛,观察蜗牛。

(一)、导入:

1、请大家猜个谜:说牛不是牛,背着房子走。(打一动物)。

2、从今天开始,我们一起来研究蜗牛(板书)。

【评析】用猜谜的方式导入课题既生动有趣,又调动了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的储备,同时还激发了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

3、下面我们到大自然中去捉蜗牛,你认为我们要做哪些准备?

(1)需要一些什么工具?(教师提供每组一只饲养盒)。

(2)估计什么地方能捉到?(校园的花坛、草坪等处)。

(3)捉蜗牛时,要注意什么?(安全、爱护绿化)。

4、分组、落实任务。

4人一组,自由组合,每组选出一位责任心强,喜欢小动物的同学担任小组长。由小组长负责,带领小组成员去捉蜗牛,至少4只。

5、捉蜗牛。

6、回来后汇报交流,你是在什么地方捉到的?捉到时它是怎样的?想想这是为什么?

【评析】在捉蜗牛前,让学生对活动的准备工作进行研讨和准备,为以后类似的实践活动奠定了基础。通过捉蜗牛的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蜗牛的生活环境,初步感知蜗牛的生活习性。

7、仔细观察蜗牛长的什么样?老师这里有放大镜和玻璃片,如果你们需要可以上来拿。如果蜗牛躲在壳里可以放到水里浸一会儿,再拿出来。

(1)蜗牛的背上有什么?它软硬如何?像什么?(螺旋)。

(2)蜗牛的头上有什么?触角有几对?这两对触角一样吗?

(3)蜗牛的身体是怎样的?用手摸一摸。

(4)让蜗牛在玻璃片上爬行,观察它是用什么爬行的?(告诉学生,这叫腹足)。

8、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来描绘蜗牛的外形,编成儿歌或顺口溜。

蜗牛身体软绵绵,背上硬壳像螺旋,两对触角在头上,它的腹足扁又宽。

9、让学生在纸上用水彩笔画一只蜗牛。(画出主要外形特征,并适当加以修饰)。

【评析】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对蜗牛进行描述,并用简笔画将蜗牛画出来,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从而能使学生掌握蜗牛的外形特点。

第二阶段:提出问题,讨论研究方法。

1、提问:我们饲养了一段时间的蜗牛,你有什么发现或问题?

2、学生自由提出问题,教师板书。

3、提问:在这些问题中,你想研究哪个问题?

4、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研究问题自由组成研究小组,选出研究组长。

5、要研究这些内容,应该做哪些准备?怎样去做?你们需要哪些帮助?

6、小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帮助。

【评析】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自己提出感兴趣的问题,根据学生相同的研究兴趣分组进行分析解决问题的步骤,充分发挥小学生活泼好动、思维开阔的天性,激发他们的研究兴趣,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的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阶段:开展研究。

各组按照研究计划进行研究,作好记录。教师适时了解各组的研究情况,并提供材料和必要的帮助。各组可以根据研究情况对计划作适当的调整,研究结束后各组对研究资料进行整理,指定人员做好汇报准备(包括文字、图表、实验、照片、碟片或录象资料等)。

第四阶段:汇报。

各组按照自己的方式汇报研究结果,小论文、图片、实验、研究日记等都可以。其它小组可以对汇报小组提问或作出自己的评价。

第五阶段:总结和延伸活动。

1、从同学们的研究汇报中,你发现蜗牛喜欢什么样的生活环境?

(1)是潮湿的还是干燥的?

(2)是温暖的还是寒冷的?

(3)喜欢阳光还是阴暗?

(4)喜欢单独生活还是群居?

2、蜗牛喜欢吃什么呢?我们怎样来喂养它?

3、谈话:请同学们根据目前你对蜗牛的了解,给蜗牛设计一个舒适的家,并喂给它可口的食物,争取把它养的肥肥大大的。在饲养过程中要进一步观察蜗牛的生活和活动情况,作好记录。

【评析】通过学生对在捉蜗牛、观察蜗牛过程中所掌握知识的总结和归纳,使学生对蜗牛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性有整体的感知,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对小动物的爱心。

4、谈话:如果你还想对蜗牛作更多的了解或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到图书室查阅资料或上网查找(如果可能的话,可以组织学生上图书馆或上网查找有关资料)。

5、谈话:同学们可以把这个阶段的研究成果办成“小蜗牛”手抄报到展示栏展示。

【评析】力求使学生知道了除观察外,还能够到图书馆、因特网上查阅有关蜗牛的一些信息资料,初步体会网络的博大,学会使用搜索工具在网上查找信息的方法,能根据自己的需要通过上网、查阅图书等收集相关的信息,并能对收集到的信息作简单的处理(摘录、保存等)。

教学片段赏析:

1、研究蜗牛喜欢吃什么的教学环节?

活动过程:

师:为了把蜗牛饲养好,我们要经常给蜗牛喂食,那么,你估计蜗牛喜欢吃什么食物呢?生:我想,蜗牛可能是吃菜叶的。因为我是在青菜叶上捉到蜗牛的,我发现青菜也上还有蜗牛的屎呢?(全班学生大笑)。

生:蜗牛喜欢吃草、树叶等绿色的东西,因为我发现草丛里的蜗牛最多,树上也有。

生:我觉得如果给蜗牛喝牛奶更好,它一定也跟王杰(学生名)一样养的白白胖胖的。(学生哄笑)。

生:我在书上看到蜗牛有很多牙齿,那它会不会啃萝卜呢?

生:我觉得蜗牛饿了什么都吃,我就是这样。??【评析】教师巧妙地用了“估计”两字,有效地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发表了许多“有根有据”的见解,为学生验证自己的“估计”和饲养蜗牛奠定了基础。

生:我们只要准备各种食物给蜗牛吃就行了,还剩下什么,就证明它不吃这种食物。生:我反对,要是蜗牛不饿,一样也不吃怎么办?你也能说这些食物蜗牛都不喜欢吃吗?生:我有办法,可以先把蜗牛饿几天再给它食物,它就会吃要吃的食物了。

师:这种想法有一定的道理,可以试一试,蜗牛饿几天是不会死的。

生:我觉得一起喂给蜗牛比较科学,因为如果你给了它树叶,它吃饱了就不会吃其它东西了。生:我认为一样一样地喂比较好观察,我们能直接观察到蜗牛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了。生:我想,我们可以把食物一起放在蜗牛周围,看它往哪种食物上爬,吃哪种食物。

生:那不一定,我们吃饭时,在桌子上放一大堆菜,你肯定是吃你最喜欢吃的,你平常也喜欢吃的菜可能现在就不吃了,因为,这里有更好吃的菜。我想,这样试的话,蜗牛也可能像我们人一样挑食,不能正确看出蜗牛平常吃什么???师:那就不好判定了是不是,这没关系的,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办法先试一试,在试的过程中可以不断地改进的。现在,老师这里有一些食物,同学们可以选择,你们也可以自己准备。请你们观察后做好记录,下次交流。

学生课后实验研究。

【评析】教师在让学生设计验证方法的过程中,巧妙地用了运用“头脑风暴法”,有效地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设计方法的同时从多角度来“评估”方法的效度和信度,为学生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设计了“轨道”。

2、研究蜗牛一分钟能爬多远的教学环节。

活动过程:

(播放《蜗牛与黄鹂鸟》音乐)。

生:我猜蜗牛大约能爬8厘米。

生:它爬不到那么快,最多3厘米。??师:你们想研究蜗牛一分钟能爬多远,先挑选两只蜗牛想办法让它们出来活动活动吧。学生挑选蜗牛,把它们放在桌上。

师:你们准备怎样来测试蜗牛的爬行速度呢?生:我们先让蜗牛在桌上爬,再用直尺测量一下爬的长度就可以了。

生:要是蜗牛爬得弯弯曲曲的,我们怎么测量呢?

师:这个问题提得好,谁有办法解决?

生:我想可以用一根细线,按照蜗牛爬行的线路放好,再量一下细线的长度就知道蜗牛一分钟能爬多远了。

师:这个办法不错,还有其他的设计吗?

生:我们可以把蜗牛夹在两个直尺中间让它爬。

生:把蜗牛全部放在线上让它们爬。

生:我反对,这样蜗牛行动不自由,要是摔下来怎么办?

师:你认为哪种方法好?怎样使蜗牛爬过的线路更清楚一点呢?

生:我们可以把蜗牛放在白纸上让它爬,一边爬我们一边用铅笔在后面画线。

生:我认为可以把蜗牛放在玻璃上爬,这样,我们既可以将直尺放在玻璃下量长度,也可以看一看蜗牛是用什么爬行的。

师:这个办法好。那请你们分一下工,哪个同学记时,哪个同学画蜗牛爬过的路线,哪个同学用线测量,哪个同学记录。

学生讨论分工,分组活动。

【评析】教师创设了学生研究的情境,再让学生进行实验的设计和如何测量,为学生搭好“梯子”,培养了学生估算能力和设计实验的能力。

师:下面请各小组交流,蜗牛一分钟爬的路程是多少?哪只最快?哪只最慢?

生:我们小组爬得最快的是6厘米,爬得慢的的4厘米。

生:我们小组的蜗牛有点懒,有一只一点也不肯爬,有一只只爬了2厘米。

师:课后我们还可以试一试,蜗牛在铅笔上一分钟能爬多远?

学生课后实验研究。

泉州师院09级特殊教育专业郭亚伟。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亲近小动物的情感和观察小动物的兴趣。2,通过观察蜗牛使孩子们体验到原来认为熟悉的事物,其实我们并不是真正的了解,意识到科学观察可以使我们知道更多的东西。3,知道蜗牛的身体结构、运动方式,了解蜗牛喜欢的食物。教学活动过程:

一、猜谜语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出示关于蜗牛的谜语:(1)背着包袱不肯走,表面坚强内里柔,行动迟缓很拖拉,碰到困难就缩头。让学生猜猜它是什么?猜中后老师就利用课件出示蜗牛的图片和实物。(板书蜗牛)。

二、观察蜗牛的身体:(20分钟)。

师:春天,嫩叶都长出来了,蜗牛也从洞里面爬出来了,他拼命地往上爬,因为他肚子饿了,要吃树上的嫩叶。

放蜗牛与黄鹂鸟动画视频。(用动画视频来揭示蜗牛的结构)。

师:我们刚才看到什么啊。一只蜗牛背着很重的壳很慢很慢的往树上爬,用什么爬啊,肚子。他一直伸着头,头上有四个触角触角上面有两只眼睛,爬上去要吃葡萄。

师:我们现在来看看蜗牛的身体结构。(出示课件,叫学生上来将结果填入观察表格)介绍蜗牛的壳:

【学习目标】。

过程与方法:

通过近距离、有目的地观察和描述蜗牛,在观察过程中提出问题,并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研究。

知识与技能:

了解蜗牛的身体构造、生活习性。

了解蜗牛是通过腹足进行运动。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对小动物的兴趣和爱心,关注周围其它生命的情感。

意识到人和动物要和谐相处。

通过小组活动,学会分享共同的劳动成果,学会相互合作。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蜗牛身体结构、运动方式以及操作蜗牛在水中的反应实验等活动来了解蜗牛。

【教学难点】。

学生在观察过程中对信息的整理和理解。

【教学准备】:

每组两只蜗牛、放大镜、菜叶、苹果片等食物,记录表、老师课件。

【教学过程】。

一、巩固旧知,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来了一位新朋友给大家认识,大家想不想认识它呀?大家来猜一猜,“名字叫做牛,不会拉犁头,说它力气小,背着房子走”,它是什么?生:蜗牛(齐声回答)。

师:同学们都非常聪明,今天我们一起来观察蜗牛。

(板书,并且打开课件)。

二、明确目标、自主学习。

师:大家有没有见过蜗牛?

生:有。

师:大家来说一说你们对于蜗牛的了解,以及你们想研究的问题。

生:我知道蜗牛口中有两千多颗牙齿。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看电视,电视上说的。

生:我想研究蜗牛是怎样运动的?

生:我想研究蜗牛是怎样拉便便的?

师:大家原来有这么多问题想研究呀,今天我们主要研究这么几个问题:

1、蜗牛身体上有哪些部分组成,各有什么作用?

2、蜗牛喜欢吃什么样的食物?

3、蜗牛是怎样运动的呢?我们用铅笔碰它,它会怎样?

4、蜗牛是怎样排泄的,你能找到地方吗?

三、合作探究、落实目标。

合作讨论如下问题,老师划分任务:

1、蜗牛身体上有哪些部分组成,各有什么作用?(。

1、2合作组)。

2、蜗牛喜欢吃什么样的食物?(。

3、4合作组)。

3、蜗牛是怎样运动的呢?我们用铅笔碰它,它会怎样?(。

5、6合作组)。

4、蜗牛是怎样排泄的,你能找到地方吗?(。

7、8合作组)。

老师强调实验注意事项:

1、蜗牛要轻轻的拿,要轻轻的碰触,要爱护小动物。

2、要积极参与实验。

3、实验完后,举手示意,上交实验器材后洗手,注意卫生。

(老师分发蜗牛、放大镜、菜叶、苹果片等实验器材)。

注意:

1、在这一过程中,时间为10分钟。

2、老师在小组间来回巡视,并用一定的时间到各小组的桌旁观察他们的活动,听他们讨论,通过积极鼓励,促使他们都参与到研究活动中。

3、老师在来回巡视中不要给出肯定或否定的答案,只需引导他们观察。

四、交流展示、体验成功。

同学上台展示,其他组成员可以补充说明。

五、抽测达标、拓展延伸。

你们知道吗?

板书设计。

壳--------------保护自己。

蜗牛腹--------------腹足蠕动。

口--------进食。

触角-------探路。

《蜗牛的教学反思》。

蜗牛这堂课是以实物观察活动为主的科学课,同学们积极性很高。如何让同学们一直拥有极大的积极性,这边是我这堂课的成功之处。

在导入部分,我采取了猜谜语的形式导入,众所周知,猜谜语、脑经急转弯是小学生最喜欢的活动。这极大的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在自主学习的部分,让大家来聊一聊,你们通过日常生活的观察对蜗牛有哪些了解呢?你们想在这堂课上研究什么呢?大家都兴奋异常,想法都千奇百怪、异彩丰呈。你不要否定任何一个孩子的想法,因为那可能都是无穷的想像力。但在有限的时间内,是不能每一个问题都研究到,所以老师总结发言,挑出最有价值、最能符合本堂课内容的问题来进行研究。这一步便起到收的效果。研究和观察开始后,老师只是引导和鼓励,最关键的还是让他们自己自由的讨论。在展示环节,老师也非常重视趣味性:蜗牛是怎样运动的?你能模仿一下吗?上台的同学通过自己夸张的动作,逗得大家哈哈大笑。最后在拓展部分,老师采用的是幻灯片的形式介绍蜗牛的种类,鲜艳的颜色,清晰的图片,各种形状各异的蜗牛。给孩子们带来的震撼是难以想象的,很快新课便在孩子们一声声惊叹中结束了。

科学课如果能寓教于乐,培养孩子们学习科学的兴趣,那么这边是一堂成功的课。

人教版小学升教学设计

小学文言文只有小六下册语文课本第一单元的《文言文两篇》,《学奕》和《两小儿辩日》。这两篇课文分别都只有六七十字,篇幅很短,知识点很少,只是作为开胃小菜让孩子大体认识一下文言文。但是到了初中,学生正式起步学习文言文,文言文从每单元一课,到一整个单元甚至整整两个单元的量出现,而且根据现在中高考改革的趋势以及前阵子教材改革的新闻,古诗文的量还将继续增加。由此可见,文言文是初中语文学习的重点内容,这也决定了它是考试的重点,不管是单元考还是最后的中考,它的分值有20-30分,部分城市比如上海中考,文言文分值甚至接近40分。

(2)古诗词。

还没上小学前,孩子们就开始摇头晃脑背“唐诗三百首”了,一直背到小学六年级。小学生学习古诗词是为了在反复诵读中培养语感,感性认识古诗词或者古典文学的魅力。到了初中,初中生要在感受古典美的同时,能够理性赏析古诗词的美,比如鉴赏古诗词的主题思想,赏析千古名句所使用的艺术手法等。

小学体育人教版教学设计

1、教材分析:

原地侧向投掷,是学生在一、二年级持轻物投远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已能够采用自然投掷的方法,并熟悉投掷的有关体育活动,而本学期学习原地侧向投掷垒球是学生初步接触,具有一定的可塑性,为以后学习投掷技能打下技术基础。通过学习原地侧向投掷的动作,重点是培养学生正确的投掷姿势和转体挥臂的动作要点。

学习原地侧向投掷垒球,不仅是要掌握正确的投掷姿势和转体挥臂的动作要点,而且要投得远;教材中又特意安排了“投球过横绳”的活动,不但能巩固原地侧向投掷垒球的方法,而且要求学生在投远时要向前上方投,并有一定的高度,以提高学生的投远的能力。

春种秋收游戏,主要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发展速度和奔跑能力,同时又是巩固迎面接力跑的技术。春种秋收游戏又围绕垒球来展开的一项综合性的体育竞赛活动,重在急停、转身,难点是协调一致,快速奔跑,同时又培养了热爱劳动,节约粮食的好习惯。

2、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为活泼好动,随意注意占优势,水平二的学生,处在长身体的时期,投掷方法还没有定型,身体发育还不完善,心理发育不成熟。所以为顺利完成本课的教学计划,在教学中,以投掷、游戏来教学,使儿童在活动中掌握投掷的正确方法,培养学生投掷的正确姿势,形成良好的身体形态,发展学生的能力,结合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游戏,为儿童提供展示自我的条件和机会,让儿童体验参加体育运动的乐趣,身心得到发展,心理需求得到满足,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并以此来增强学生热爱劳动,节约粮食的好习惯。

3、教学目标:

学习侧面投掷方法,调动学生积极参与侧面投掷基本技术的学习。发展学生上肢、腰腹肌及肩带等部位的力量,提高投掷能力。培养安全意识,团结友好的协作精神,及热爱劳动,节约粮食的好习惯。

4、教学重点:

肩上屈肘,背后过肩。

5、教学难点:

出手角度。

6、教学准备:

7、教学过程:

(1)课的准备部分是让学生在课课练跳短绳的基础上,各自分散练习,玩纸飞机,然后引导学生自由玩空心毽(自抛自接、互抛互接等),让学生尽情的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自主参与练习,为下一步的原地侧向投掷做好准备。同时教师巡回指导,启发学生玩空心毽的方法,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培养学生的个性,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体育活动,这样围绕主教材做这些准备性练习,很快使学生进入运动状态。

(2)课的基本部分以教学原地侧向投掷为主,加入春种秋收游戏来丰富课的内容,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体验体育活动的乐趣,并适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首先学生跟着教师做徒手模仿练习投掷轻物动作,体会投掷的姿势和转体挥臂动作,加强对正确的投掷姿势的理解。

为了能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原地侧向投掷动作,教学中又让典型性的学生做示范练习,集体评说,体会到正确投掷姿势的重要性和快速猛力挥臂掷球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认识。当学生有一定的基础时,进行投过横绳的活动,不仅巩固原地侧向投掷垒球的方法,而且指导学生投远的方法――向前上方投。在此教学过程中,教师时时要强调学生遵守纪律、注意安全、团结协作等思想教育。

一节课下来都是投掷活动,内容也比较单调乏味,于是在教学中穿插春种秋收奔跑游戏,这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奔跑能力。同时又培养了热爱劳动,节约粮食的好习惯。

(3)结束时,又回到原来的玩空心毽,以小组内互相传接球放松活动,并且组织学生进行颁奖,奖励表扬优胜组,调动学生的学习体育的兴趣。

8、教法与学法的一体化。

为了使学生有更多的学习机会,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本课通过多种形式的趣味活动,使学生觉得新颖、别致、内容丰富,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即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提高运动量和运动密度,便于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玩中得到锻炼,体验体育锻炼的乐趣。

在教学的每一方面和每一环节上均安排激发学生积极性的趣味竞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团结协作,学会投掷技术的动作要点,达到乐学、学会、会用的目标。

在教学技术动作时,教师讲解与示范相结合,使学生能够直观的感受到。讲解时,语言简明扼要,亲切询问式和启发式相结合;示范动作时展现出各个不同环节的演进过程,能让学生清晰的看到,并加以徒手模仿练习,再组织学生进行实地的野练。这样,充分体现了体育课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两者关系。

9、教学特色与创新。

(1)组织教学过程中,努力追求一种“形散而神不散”的教学风格。教师留给学生充分的空间,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展露玩的天性,同时教师充分发挥自己应有的主导作用。如准备活动中,一改以前排队做操的形式,而采用散点式来进行玩球游戏,让学生在玩中体会体育的魅力,激发学生热爱体育的热情。

(2)课的教学手段,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在学习原地侧向投掷垒球后,又加强投球过绳的活动,以提高学生的投掷能力。

(3)教学思想观念的转变,变被动教学为主动教学,变单纯的生理教学为生理、心理、社会多维教育观,改变以竞技体育为主的教学观,确立以发展全体学生身体基本活动和心理健康活动为主的教学观,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以练习为主线,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寓德育于活动,抓住时机适时的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人教版小学升教学设计

小学生通过有趣味性、故事性的简单记叙文学习阅读,主要在故事中学习字词,但是初中生学习阅读,不仅要学习记叙文,还要学习说明文、议论文等多种文体。记叙文不再只是以学习字词为主,而是更强调文学性。说明文强调科学性,比如学习“天上的云”,小学生学习的是“天上的云朵奇形怪状,有的像大象,有的像棉花糖,有的像奔跑的小绵羊。”而初中生会学习天上的云是如何形成的,晴天的云和阴天的云有什么区别,如何通过判断云朵而判断天气等等这些科学原理。这些牛逼又实用的说明文,可以调动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学习议论文是为了培养孩子的逻辑性。比如,爸妈喜欢跟孩子说“做人要有骨气”,那我们就来“谈谈骨气”,学习“骨气”是什么?为什么做人要有骨气?怎么样做才是有骨气的人?如此“是什么、为什么、如何做”地讲解课文,就是在学习议论文表达的逻辑性。

(4)作文。

小学生的记叙文写作只要能讲清楚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就可以,也就是只要清楚地“记流水账”就可以了,但是初中生的作文除了要讲清楚一件事,还要表达出写这件事的目的是什么,是想表达什么想法或者情感,也就是要有明确的中心思想。同时,中学生的作文还要有精彩的描写,描写人物、描写场面、描写环境等,而不是枯燥地记流水账。

小学体育人教版教学设计

1、课的主题:学会跳绳的要领,体会起跳时机,动作协调、自然。通过竞赛激励法,调动学生学习、练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体育的情趣,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

2、可的宗旨:好心情,好心态,运动快乐,健康第一。探究思维与发展。

指导思想: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体现健康、快乐、主动发展,注重情感激发,从心理发动入手促进身心同动,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给学生以自主的空间,培养学生体育意识、体育志向,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二、教材分析:

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贯彻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课的热身部分,采用学生自己收集的各部位关节操进行教学,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诱导练习中将歌曲的节奏作为一种辅助教具和手段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节奏感,从而潜移默化的提高学生跳绳的节奏感和稳定性,从而在使学生在宽松愉悦的学习过程中来完成接下来的学习任务。在学习过程中,采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自己动脑去想花样跳绳,并亲自去尝试,教师及时总结请同学表演,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这样,就集中了学生的智慧,有利于掌握更多的方法。把跳绳这一统一的锻炼身体项目,通过这样的学习,更提高它的技术性。使学生认为跳绳中有内容可学,更积极的去探索,在这一学习过程中,达到全面锻炼身体的目的。而教师只是引导,师生共同探讨,增进了师生情感,从而,更明确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游戏进一步培养学生间的合作协调能力。

(1)通过竞赛激励法,调动学生学习、练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体育的情趣,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

(2)使学生在活动中掌握跳绳的要领,并在活动中创新、研究出新的跳法。

(3)培养学生机智、果断、友好合作爱憎分明的优良品质。

教学重点:学会跳绳的要领,体会起跳时机,动作协调、自然。

教学难点:自主学练、探究、创新。

三、教学方法:

采用合作交流、共同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形式的表现,基本采用小组学习法,根据学生学习需要的实际,自发组成小组,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四、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

1、组织上课,学生站成v字形。

2、师生问好。

3、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会编徒手操吗?下面我们一起编一套徒手操吧!以我们学过的各种跳绳动作为基础。编一套绳操。

生:学生分散,边创编边练习。

学生表演自编的绳操,一起练习几个有特点动作。

(设计意图:一反过去单调枯燥的慢跑。采用创编绳操,进入了角色。自由发挥练习,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身心很快进入状态,达到热身的目的。)。

(二)、学习体验。

师:我们刚刚编了一套绳操,那么谁知道还有哪种新的跳法?我们一起编几种好不好?

生:好!(集体回答)。

师:在创编之前,老师提供几个信息。

1、几个人合作的跳法。2摇的高度和数量变化的跳法。3多绳多人跳法。

师:大家能不能编出来?

生:能!(集体回答)。

(a)、创编短绳的跳法。

重点:自主学练,创编学习。

难点:各种跳短绳的方法。

师:同学们我们比一比吧!看一看谁编的多、谁编的新颖。

生分散尝试学练。

师:刚才同学们练得很认真,下面同学们自荐给大家表演创编的跳法。教师强调动作要领、方法。教师及时给表演的同学评价,并且总结学生的跳法,供学生练习。学生再次练习。

(b)集体练习长跳绳。

重点:学生跑入时机,起跳时机。

难点:集体练习,合作学习。

师:同学们我们学习短绳手跳法,那么长跳绳大家会吗?

生:会。(集体回答)。

师:下面大家举行一场比赛吧!“八字接力”

生:分成四个小组,自主尝试练习,然后比赛。

师:总结评价各组的表现,下面请各小组研究新的跳法创编新的动作。

(三)、知识延伸。

分组竞赛,看一看哪组长、短绳新跳法多,并且能介绍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教学比赛,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创新。增强其自信心,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调动学生的情绪,积极参与锻炼身体。)。

(四)、舒展身心。

师:刚才我们创编了那么多的练习方法下面我们庆祝一下,一起跳集体舞《小白船》,放音乐,师生共舞。最后,教师组织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点评。同时要求给教师的表现作一番评价。

下课,师生共同收拾体育器材。(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设计意图:音乐响起,师生共舞。让学生与教师之间真正产生心灵之间的沟通,同时也让学生消除疲劳。通过学习自评、互评、师评等手段,让学生踊跃参与评价活动,在此看到自己的长处与不足,下课前让学生给教师的表现作一评价,体现师生之间互相平等,互相尊重的真挚情感。从学生的评价中获得他们的需求,知道努力的方向。)。

人教版小学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容量单位毫升并初步形成1毫升的表象,知道升与毫升之间的进率,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2、使学生联系实际感受毫升在日常生活里的应用,能积极参与操作、实验等学习活动,能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难点:

1、使学生形成1毫升的表象。

2、让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自主发现升与毫升的进率。

教学资源:

量杯、滴管、各种容量不同的容器若干只。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谈话:前两节课我们学习了容量单位升,能说说1升水大约有多少吗?(指名学生联系生活中的一些真实物体说一说)。

2、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要认识一个新的容量单位——毫升。(板书:认识毫升)。

二、新知探究。

1、观察: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仔细观察各种以毫升为单位的容器。

2、讨论:这些容器里的容量是以什么作单位的?

3、交流:让学生说说观察后发现了什么,知道毫升是什么吗,你对毫升了解多少?(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可以了解一下学生对这方面的知识掌握了多少。)。

4、说明:在学生充分交流后,教师说明毫升是在计量比较少的液体时常用的单位,毫升可以用“ml”表示。

三、活动尝试。

1、让学生动手在量筒里倒入1毫升水,并仔细观察,初步感知1毫升水有多少。

2、先让学生将量筒里的水倒出,再用滴管滴出1毫升水,并数数大约有几滴,然后说说对1毫升的感受。(引导学生说出毫升是个很小的`容量单位,通常计量比较少的液体时可以用毫升作单位。)。

3、认识量杯上的刻度。让学生观察量杯上的刻度,并说出每个量杯里各有多少毫升水。(出示例题的彩图,让学生自由说一说,再全班交流)。

4、探索升与毫升之间的进率。

5、汇报操作结果,得出1升=1000毫升。

四、巩固应用。

1、想想做做1。

先让学生看图说说每个容器里的药水各有几毫升,再让学生说说自己带来的容器里的容量分别是多少。(可以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说一说,再集体交流一下。)。

2、想想做做2。

先让学生把50毫升水分别倒入自己带来的容器里,看看水面在哪里,然后和组内的同学交换容器,估计一下其他同学的容器里倒入50毫升水后,水面大约在什么位置,再动手验证一下,看看自己的估计是否正确。

3、想想做做3。

让学生联系实际说说图中的饮料分别需要多少瓶正好是1升,然后再说说自己带来的饮料需要几瓶。

4、想想做做4。

让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然后集体交流。

5、根据学生带来的饮料,选出几个容量是100毫升的,让他们喝一喝,看看要喝多少口,并算一算,喝一口大约有多少毫升。

五、拓展延伸。

1、介绍书上“你知道吗?”的小知识。

2、补充介绍: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