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星星变奏曲教案中班(汇总17篇)

小星星变奏曲教案中班(汇总17篇)

ID:8782156

时间:2024-01-09 13:37:27

上传者:笔尘

中班教案是教师经过细致思考和筹划而制定的,它具有指导教学、展示教学成果的作用。以下是一些优秀的中班教案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新的教学思路和方法。

幼儿园中班小星星教案

1、学习点、线、面之间的构成关系。

2、通过封闭区域面积的涂色与形状的联想,进一步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1、幼儿用书。

2、大小均匀的小石子若干。

3、两端粗细均匀的铅笔和水彩笔若干。

4、油画棒。

教师:数学王国里住着三种人。一种是点,他们小小的;一种是面,他们细细长长的;一种是面,他们有不同的形状。面总是看不起线,经常欺负线,而线又看不起点,经常欺负点。小小的点经常被欺负。有一天数学王国来了一个智慧老人,他的所有的点、所有的线、所有的面说:“你们不要瞧不起这个,欺负那个,其实你们都是一家人。

(1)你们看这是什么?(小石子)小石子像不像个点?

(2)教师将小石子一个挨着一个排成一条直线。

(3)教师小结:这条路是用小石子一颗挨着一颗铺成的。这条线是由一个一个的点挨在一起组成的额。线是由点组成的,一个一个的点团结起来就可以变成一条线。

(1)教师出示铅笔。

教师:你们看这是什么?(铅笔)铅笔像不像一条线?

(2)教师将铅笔一支挨着一只排成一块长方形。

(3)教师小结:这块长方形木板是用一枝枝铅笔排成的。这个长方形是由一条条的线紧挨在一起组成的。一条条的线团结起来就可以变成一个面。

(4)听了智慧老人的话,点、线、面相处的很和睦。一个个的也团结起来组成了很多有趣的图形。

(1)打开幼儿用书教师讲解示范。

教师:后来人们把这两条线连在一起就变成了一条线。让几条线“手拉手“变成了一个面。

(2)教师现在请你们把图面上有星星的面图上自己喜欢的颜色。

(3)请幼儿根据教师的提示,独立完成涂色的工作,并与所有的幼儿一起讨论涂上颜色的部分像什么图案。

幼儿园中班小星星教案

1.了解红绿灯及部分其他交通标志的含义。

2.理解、欣赏故事《三颗小星星》和儿歌《过马路》。

3.能仔细倾听故事,理解主要的故事情节。

4.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理解故事内容。

了解交通标志的含义。

课件《三颗小星星》。

1.故事欣赏。

3.教师:小朋友们在过马路时,看到红灯该怎么办?绿灯呢?

1.教师点击交通标志,请幼儿找找还有哪些交通标志。

2.教师分别点击各个交通标志,让幼儿说说它们的作用。

3.教师点击游戏,请幼儿说说画面上的人们哪些地方做得不对,教师配合操作。

1.教师:我们平时在过马路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我们用一首儿歌来总结吧!

2.请幼儿欣赏儿歌。

活动与主题内容相吻合,贴近幼儿的生活,善于从平凡的生活中抓住本质的东西。能把握幼儿的认知水平,关注幼儿的经验背景,以故事为载体帮助幼儿拓展。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变封闭式的提问为开放式,既发挥主导有留给孩子自主探索的空间。活动过程体现生活化、情景化、游戏化。

幼儿园中班小星星教案

1、能根据歌曲用从左表现小星星闪闪发光、宁静的特点。

2、体会盼望能飞到天上去的心情。

2、小星星头饰若干。

3、《小星星》音乐磁带。

师:今天老师带来一首好听的音乐,让我们来听听吧!

2、请幼儿扮演小星星,吲哚幼儿根据音乐表现闪闪发光的小星星在云朵里流动的动作。

3、幼儿两人一组,一人扮演小星星,随音乐创编小朋友和小星星一起跳舞的动作。

4、教师选择幼儿创编的形象,突出的舞蹈动作,让幼儿学习。

1、向幼儿提出表演要求:第一遍音乐“小星星”自由表演;第二遍音乐小星星和小朋友一起舞蹈;第二遍音乐结束时,小星星和小朋友做造型。

2、幼儿进行表演,扮小星星的带上头饰。教师重点引导幼儿在表演小朋友和小星星共同舞蹈时要表现出高兴、愉悦的情绪。

3、交换角色表演,教师可扮演月亮妈妈参与表演。

中班教案快乐的小星星

3、激发幼儿对歌唱表现的兴趣。

1、小星星粘贴及太阳月亮头饰各一个;

2、《小星星》音乐、歌曲图谱。

欣赏《小星星》的旋律和老师一起随着节奏拍拍手感受44拍的节奏。

1、你觉得小星星在天空中像什么?

2、欣赏歌曲《小星星》;“星星宝宝快乐的唱起了歌。听——”

3、歌曲里的小星星像什么?为什么说小星星像眼睛?

1、第二次欣赏歌曲《小星星》:“听听小星星在天空中,是怎样的?”

小结:一闪一闪、挂在天空放光明、好像许多小眼睛;进一步熟悉歌词。

2、“怎样唱出小星星一闪一闪的?”

教师示范,引导幼儿唱出“一闪一闪”的跳跃的感觉;

运用手势配合唱出“一闪一闪”的跳跃感;

1、运用歌曲图谱,结合手势动作,提示幼儿说歌词;

2、运用歌曲图谱,结合手势动作,鼓励幼儿大胆的跟着录音唱;

3、看着图谱和老师一起唱;

4、请个别幼儿唱,老师和其他幼儿随着节奏做动作;

5、请幼儿来当星星宝宝唱歌,老师当月亮妈妈表演动作;

6老师扮演月亮妈妈,幼儿扮演星星宝宝一起边唱边随歌曲有节奏的做动作。

1.活动中熟悉乐曲、感受乐曲节奏、尝试表现乐曲。

(1)听赏乐曲,感受乐曲的优美,激发幼儿对乐曲的兴趣。

说明:在角落活动中引导幼儿花几分钟的时间听一听乐曲,感受乐曲的优美。

(2)听赏乐曲、感受乐曲,可以引导幼儿用不同方法尝试表现乐曲。如幼儿可以用舞蹈动作表现乐曲,幼儿也可以借助各种打击乐器表现乐曲。

2.集体活动中大胆表现音乐、表现音乐节奏。

老师和幼儿共同听赏乐曲,感受乐曲优美,知道这首乐曲的名字叫“小星星”,讲的'是小星星的故事。

3.在游戏中进一步体会歌曲。

表现中让每一个幼儿能有机会参加活动,进一步表现乐曲,感受节奏,继续引导幼儿大胆地用各种动作表现不同的节奏型,在活动的讲评中展现幼儿的游戏,以此让幼儿体会成功体会愉悦。

幼儿园中班小星星教案

1.初步理解散文内容,认识夏夜中常见的景物,感受散文表达的意境美。

2.在课件与图片的提示下,尝试学说散文中优美语句。

3.大胆参与活动,体验散文无限美好的遐想意境。

1.flash课件《萤火虫和星星》。

2.野花、小草、萤火虫、星星图片若干。

3.蓝色背景布一块。

4.温柔的、带有梦幻般感觉的音乐《梦幻曲》,音响设备。

1.欣赏图片:认识夏夜中的萤火虫、月亮和星星。

依据散文情节提问,并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图片。

2.小结:在美丽的夜空中,有月亮、星星和萤火虫呢。(引导幼儿说出景物)。

1.欣赏课件:朗诵理解散文段落一。

师:今天,它们都来了。(播放flash,朗诵第一段)。

师:月光像什么呀?

师:温柔是什么的感觉?

(先请幼儿说说,然后提炼:温柔就像妈妈抱着我们的时候一样,师边演示变说:轻轻地、柔柔的很舒服的感觉)。

师:谁能带着轻轻柔柔的感觉说一说这一句好听的话呢?

播放《梦幻曲》再次朗诵第一段。(中间可以提醒幼儿边摇晃。)。

2.欣赏课件:朗诵理解散文段落二。

师:在这么美的夜空中,萤火虫开始飞舞,它一会飞到了花朵上闻一闻,一会飞到了小草里绕一绕。

师:萤火虫它飞到哪里去了?飞到花朵上(小草里)做了一个什么动作?

师:那我们来看一看,朗诵第二段。

师:小草和野花怎么样了?

3.欣赏课件:朗诵理解散文段落三。

师:萤火虫这下更开心了,它又会飞到哪里去呢?

师:"那我们一起来接着往下听。"朗诵后半部分"萤火虫飞着,飞着,最后和星星们呆在了一起。"。

师:"萤火虫飞到哪去了?""原来它们和星星呆在了一起,成为好朋友了。"。

4.欣赏课件,朗诵理解散文结尾。

师:"你们知道吗?萤火虫还会变魔术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它是怎么变的。"。

师:萤火虫变成什么了?(看着图片)。

小结:原来萤火虫变得和星星一样,忽闪(动作)着淡淡的光。

1.播放课件,完整欣赏。

师:刚才我们一起表演、一起学说的好听的话连在一起,是一个好听的故事,名字叫(要加重语气并放慢速度)《萤火虫和星星》,散文的名字叫什么呀?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2.闯关游戏,完整欣赏教师:可是老师这里有一些萤火虫也想和星星做好朋友,你们愿意帮它们吗?不过月亮姐姐说必须要闯过两关,你们行吗?(让幼儿大声说出来)播放相应的录音,第一关由幼儿跟着老师读,第二关由幼儿跟着电脑老师读。

幼儿扮演萤火虫,然后将萤火虫贴到蓝色的布做成的夜空中。

1.家园共育:家长可以利用晚上带幼儿去小区或有绿化的地方,捕捉萤火虫,观察萤火虫发光的现象,让幼儿对进一步了解萤火虫产生兴趣。

2.歌曲欣赏《萤火虫》。

中班教案快乐的小星星

1、初步了解两圈间的公共部分,学习计数两圈交叉情况下圈内物体的数量。

2、尝试按标记图要求在圈内摆放相应数量物体。

3、在活动中体验主动探索的快乐。

ppt课件,瓶子10个,呼啦圈若干,每人一份红绿圈及若干星星。

理解公共部分的含义,能正确计数两圈交叉情况下圈内物体的数量。

能按标记图的要求在圈里摆放相应数量物体。

一、玩套圈游戏并说说圈内瓶宝宝的数量。

1.出示瓶宝宝,请幼儿玩套圈游戏,说说圈内瓶宝宝的数量。

(1)第一轮套圈比赛:分别记录各自圈内瓶宝宝的数量。

(2)第二轮套圈比赛:将瓶子重新调整,往中间靠拢,创设两圈套中同一瓶宝宝的情境。

2.引发幼儿讨论:两圈套中同一瓶宝宝,这个瓶宝宝该算谁套中的。

师:有一些瓶宝宝被两个圈同时套住了,那么这些瓶宝宝该算谁的呢?

二、改变公共部分瓶宝宝的数量,学习计数两圈交叉情况下圈内物体的数量。

1.出示ppt,引导幼儿理解公共部分的含义。

师小结:原来公共部分的瓶宝宝既在红圈里,也在绿圈里。我们数红圈套中几个瓶宝宝的时候要把公共部分的瓶宝宝算进去,数蓝圈套中几个瓶宝宝的时候也要把公共部分的`瓶宝宝算进去。

2.增加公共部分以外瓶宝宝的数量,引导幼儿正确计数红、绿圈里各有几个瓶宝宝。

师:套圈情况还在发生变化,红圈套了几个?绿圈套了几个?请你说说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3.现在谁来记录一下刚才的套圈结果呢?

1.出示标记图一:红圈2,绿圈2,分析标记图要求:怎样给3颗星星占圈圈。

师:3颗星星来占圈,红圈里要占2颗,绿圈里也要占2颗,这可怎么占呀?想想看,谁有办法给它们占一占,请幼儿上来试一试,并说说这样放的理由。

幼儿看标记图操作,重点引导幼儿思考两圈交叉部分占几颗星星。

2.分别出示标记图二:红圈3,绿圈2,图三:红圈1,绿圈3。

师:3颗星星来占圈,还有不同的占法呢?你们看明白了吗?让幼儿自己来说说题意。

3.出示标记图四:红圈?,绿圈?引导幼儿思考当公共部分分别有1颗、2颗、3颗、4颗星星时,公共部分外面的红圈、绿圈里你想怎么放?红圈一共套住了几颗星星?绿圈一共套住了几颗星星?教师分别记录。

师:四颗星星来占圈原来有这么多不同的方法呢!

四、延伸活动:5颗星星来占圈。

师:如果是5颗星星来占圈,又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呢?老师把这些材料放到了我们的区角,你们可以去试试看!

中班音乐小星星教案

1.加深幼儿对周围小朋友的认识,并尝试记住小朋友的名字。

2.听懂老师的指令,初步学会遵守游戏规则,有一定的控制力。

3.幼儿愉快地参与游戏,体验参与游戏的快乐。

游戏准备。

歌曲录音,月亮头饰一个(老师扮演)。

活动流程。

一、导入:拍手音乐节奏。

二、巩固歌曲《调皮的小星星》。

三、互动游戏。

游戏时,月亮阿姨(老师扮演)坐在小椅子上,任意找一位小星星(小朋友扮演)到月亮阿姨面前,月亮阿姨把小星星揽入怀里。

游戏开始后老师轻捂小朋友的眼睛,找一位或几位星星藏起来,然后放开捂小朋友的手和其余小星星一起拍手演唱歌曲《调皮的小星星》,当最后一句歌词结束后,请前面小朋友猜一猜哪个调皮的小星星溜走了,并说出他(她)的名字。如果猜对了,老师喊“某某小星星出来吧”,被猜出的“小星星”站成一排,点数后回到座位上,然后互换角色,游戏重新开始。

四、游戏的要求。

游戏中前面的幼儿必须说出幼儿的名字,其他幼儿不可提示前面的小朋友,藏起来的小朋友不要出声音,没喊到名字不能跑出来。

游戏评价。

游戏歌曲朗朗上口,是幼儿非常喜欢的一个游戏,此游戏由老师和全班幼儿参加,避免了有些孩子无事做,老师照顾不过来的现象。游戏时可以由易到难,先找一位小星星藏起来,再到找多位小星星藏起来,孩子们特别感兴趣,特别是当前面幼儿说对一个孩子的名字时,所有孩子为之欢呼,快乐无比,又因有老师直接参与游戏,使幼儿充分体验到老师和幼儿一起游戏的乐趣。

中班教案:小星星

1.喜欢参加音乐活动,具有初步音乐节奏感,能在活动中大胆表现自己。

2.感受乐曲的优美,熟悉4/4节奏型。愿意在音乐伴奏下感受音乐、表现节奏。

二、重点和难点。

这是一段非常优美动听的旋律,乐曲所要表现的是黑夜里满天星星闪烁、此起彼伏的美景。让幼儿熟悉4/4节奏是本教材的重点;而根据不同的音乐形象鼓励幼儿大胆在音乐伴奏下表现音无法、表现节奏是本教材的难点。

三、环境创设及材料。

1.录音磁带“小星星”。(三种乐器演奏的“小星星”)。

2.若干圆舞板、三角铁、串铃、铃鼓、小铃等乐器。

3.绸带、纱巾、花朵等舞蹈道具。

四、设计思路。

对中班上期的幼儿来说引导他们参加音乐活动并且对音乐活动有浓厚的兴趣这并不难。然而要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幼儿具有初步的节奏感则需要长时间地培养与不断地给予感受。就一个4/4节奏来说,并不仅仅通过一个集体活动就可以解决的,它需要较长时间,在多种手段、多种刺激下才能形成。因此在本教材里就尝试通过玩乐器,通过自由创编舞蹈来不断体会4/4节奏。另外鼓励中班幼儿根据不同音乐形象大胆表现音乐、表现节奏是本教材的难点,因为这就要求幼儿把平日里模仿到的动作,真正成为自己的东西并在音乐伴奏下加以展现。它需要幼儿一种经验,更需要一种勇气。而事实上如果幼儿能在活动中大胆表现自己,那么音乐活动的真正魅力就体现了。

五、活动流程。

1.角落活动中熟悉乐曲、感受乐曲节奏、尝试表现乐曲。

(1)听赏乐曲,感受乐曲的优美,激发幼儿对乐曲的'兴趣。

说明:在角落活动中引导幼儿花几分钟的时间听一听乐曲,感受乐曲的优美。此内容可延续4-5天。

(2)听赏乐曲、感受乐曲,可以引导幼儿用不同方法尝试表现乐曲。如幼儿可以用舞蹈动作表现乐曲,幼儿也可以借助各种打击乐器表现乐曲。

说明:这一阶段幼儿在角落里玩的时间可以有10天左右。教师指导的重点是不断挖掘幼儿的闪光点,譬如幼儿用不同的乐器表现乐曲、用不同的动作表现乐曲等。最主要的是鼓励幼儿大胆地表现以及幼儿初步的4/4节奏感。这里要提醒的是4/4节奏也可以有不同的节奏型,如x———|x——|;如:—x—|x—x—|;如:xxxx|xxxx|;又如xxxxxxxx|xxxxxxxx|。教师可通过每次角落游戏的讲评让幼儿体会角落活动中的成功和愉悦。

(3)注意生活中引导幼儿多感受不同4/4节奏,

如xxxx|如xxxx|xxxxxxx|又如:xxxxx|xxxxx|。

请你过来!我们都是我们都是好朋友我呀长大了,你也长大了!

集体活动中大胆表现音乐、表现音乐节奏。

2.集体活动中大胆表现音乐、表现音乐节奏。

老师和幼儿共同听赏乐曲,感受乐曲优美,知道这首乐曲的名字叫“小星星”,讲的是小星星的故事。

a.游戏“快乐大转盘”。

游戏玩法:老师扮演月亮姐姐,小朋友是满天的星星。星星围成大圈,月亮姐姐在中央。音乐前奏起月亮姐姐转圈;星星跟着音乐拍手。前奏结束前月亮姐姐要点到一颗小星星,小星星就马上起来,跟着音乐做动作(如眨眼、睡觉、或者跳舞)。其他小星星和月亮姐姐都必须马上跟着他(她)一起有节奏地动作,直至乐曲结束。待到间奏起,月亮姐姐再次转圈去另一颗小星星,游戏如此循环反复。

游戏规则:小星星必须跟着音乐节奏做动作。别人做过的动作就不能再做,否则算输。

点头点头拍手拍手拍手拍手。

而有幼儿用x—x—|xxxx|也该好好鼓励。

扭屁股扭屁股拍手拍手拍手拍手。

b.引导幼儿听一段新的音乐(同一旋律的不同乐器演奏)鼓励听到不同乐器演奏表现不同动作、玩法、规则。指导重点同前。

说明:不同乐器表现同一旋律效果不同,如由小提琴演奏出的旋律较为流畅优美,幼儿的动作应该较为舒展、柔美;而由铝板琴演奏的旋律则感觉更多的是有节奏、有弹性。不同的乐器应该引导幼儿用不同动作表现。

3.在角落游戏中进一步体会歌曲。

表现角中让每一个幼儿能有机会参加活动,进一步表现乐曲,感受节奏。此内容可在表演角里再延续10天左右。

继续在角落里引导幼儿大胆地用各种动作表现不同的节奏型,在角落活动的讲评中展现幼儿的游戏,以此让幼儿体会成功体会愉悦。

小星星。

1155|665——|。

4433|221——|。

5544|332——|。

5544|332——|。

1155|665——|。

4433|221——|。

幼儿园中班小星星教案

1、引导幼儿感受夜晚星空闪烁、柔美的意境.启发幼儿用跳跃、连贯的唱法演唱歌曲。

2、用打击乐器敲出两种不同的节奏型。

1、打击乐器若干。

2、小动物头饰、羊。

3、节奏卡。

4、录音带、录音机。

1、老师带幼儿听音乐模仿各种动物的动作愉快地进活动室。

师:“小朋友!今天天气真好,让我们扮演各种小动物到森林动物园玩吧!”音乐起:(放我爱我的小动物)老师随幼儿一起翩翩起舞,并鼓励幼儿:“看,多漂亮的小鸡呀!聪明的小狗走得多好!可爱的小猫今天特别精神!哇!小鸭今天跳得可好啦!”

(当音乐停时)。

2、小动物学唱歌。

师:“小动物们!看!谁来了?”(师转身把小鸡头饰戴上)。

幼:“小鸡来了!”

(1)幼儿拍出节奏:|叽叽叽|叽叽叽|。

(2)用以上方法和幼儿一起练习小猫、小狗、小鸭的叫声。|喵喵|喵喵|;

呷—|呷—|;汪—|汪汪|汪—|汪汪|。

(3)在音乐伴奏下进行节奏练习。

3、律动回座位《大鞋与小鞋》。

(1)出示挂图(1)。

(活泼调皮的星星)。

老师引导幼儿说出要用轻快、跳跃的唱法来表现闪烁的星星。

(2)师:“我们可以用什么节奏型来表现轻快、跳跃的小星星”(引导幼儿尝试用。

身体各部位拍出xx|xx|的节奏。

(3)出示挂图(2)。

(安静柔美的星星)。

师:“小星星玩累了,安安静静地睡觉了。”

引导幼儿用舒缓、连贯的唱法表现累了的小星星。

师:“现在我们又可以用什么节奏型来表现玩累的小星星?(引导幼儿拍出x—|x—的节奏型)。

(4)引导幼儿听音乐进行节奏练习。

(5)幼儿分别用跳跃和连贯的唱法演唱歌曲。

5、将幼儿分为两组分别敲出两种不同的节奏型(提示幼儿不同情绪的乐曲可选用什么乐器呢?)。

(1)先请一组小朋友拿乐器敲出笑星星的节奏型,另外一组小朋友可做点头动作。

(2)再请一组小朋友拿乐器敲出睡觉星星的节奏型,另外一组小朋友可做点头动作。

6、两组幼儿一起配上乐器,为歌曲《闪烁的星星》伴奏。

7、音游《小动物回家》。

师:刚才小朋友演奏得又整齐又动听,今天我们在森林动物园里渡过了愉快的一天,现在我们听着音乐,玩小动物回家的游戏吧!

(1)师弹出代表各种小动物的乐曲,幼儿听音即兴做相应的动作,音乐结束时最后一个长音的唱名必须是c大调的135音高。

(2)当变换代表另一些小动物的乐曲时,游戏重新开始。

8、结束活动。

师:“天黑了,小动物们回家吧!”

幼儿园中班小星星教案

1、知道保持好心情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快乐。

2、理解伙伴的心情,并愿意给予帮助。

1、课件,小星星音乐。

2、游戏用的彩色星星卡(与幼儿数量相同)。

1、教师:夜空中住着谁?今天我为你们带来了小星星的故事。

2、结合课件讲述故事后,提问:

这颗小星星为什么变成了蓝色的?

早晨他为什么哭闹?

中午又是因为什么不高兴?

到了晚上他又不开心了,为什么?

你认为这样整天都不高兴好吗?

3、教师小结:整天都不开心不好。你的快乐多一点,别人也会快乐多一点。

1、幼儿展开讨论。

2、教师请个别讨论好的幼儿说说自己的办法。

3、教师:你们的办法都很好,小星星在你们的帮助下开心起来了。

4、教师将幼儿想出的好办法续编进故事中,完整故事。

1、教师:小星星很感谢你们让他开心起来,要邀请你们去他家做客,可是要去做客就要有邀请卡。

这就是邀请卡。(出示小星星卡片)小星星把卡片藏在了我们的教室里,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吧!

2、教师先在教室里放好星星卡,个别几个要藏隐蔽一些。游戏开始后,每个幼儿必须在教室里快速找到一颗邀请卡。

教师:星星卡有很多,小朋友找的时候不要拥挤,注意安全。

3、发现问题:有人没有找到邀请卡。

引导幼儿体验没有找到邀请卡孩子的心情,讨论解决办法。(如一起帮忙找或两个人共有一张卡等)。

1、解决问题后,请大家观察自己手中的邀请卡和老师的邀请卡有什么不同之处?(颜色、表情)。

提问:你的星星卡是什么颜色?心情如何?为什么?学一学他的表情。

2、教师小结:不是只有蓝色的星星心情不好,还有很多冷色调都可以表示心情不好。相反,很多暖色调都可以表示心情好。

3、游戏:找朋友。

请拿暖色调星星卡的孩子去找拿着冷色调星星卡的孩子做朋友。

现在我们拿着邀请卡一起去小星星家去做客吧!

跟着《小星星》歌曲音乐,边唱边跳走出活动室。

中班教案快乐的小星星

1、初步了解两圈间的公共部分,学习计数两圈交叉情况下圈内物体的数量。

2、尝试按标记图要求在圈内摆放相应数量物体。

3、在活动中体验主动探索的快乐。

ppt课件,瓶子10个,呼啦圈若干,每人一份红绿圈及若干星星。

理解公共部分的含义,能正确计数两圈交叉情况下圈内物体的数量。

能按标记图的要求在圈里摆放相应数量物体。

1.出示瓶宝宝,请幼儿玩套圈游戏,说说圈内瓶宝宝的数量。

(1)第一轮套圈比赛:分别记录各自圈内瓶宝宝的数量。

(2)第二轮套圈比赛:将瓶子重新调整,往中间靠拢,创设两圈套中同一瓶宝宝的情境。

2.引发幼儿讨论:两圈套中同一瓶宝宝,这个瓶宝宝该算谁套中的。

师:有一些瓶宝宝被两个圈同时套住了,那么这些瓶宝宝该算谁的呢?

1.出示ppt,引导幼儿理解公共部分的含义。

师小结:原来公共部分的瓶宝宝既在红圈里,也在绿圈里。我们数红圈套中几个瓶宝宝的时候要把公共部分的瓶宝宝算进去,数蓝圈套中几个瓶宝宝的时候也要把公共部分的瓶宝宝算进去。

2.增加公共部分以外瓶宝宝的数量,引导幼儿正确计数红、绿圈里各有几个瓶宝宝。

师:套圈情况还在发生变化,红圈套了几个?绿圈套了几个?请你说说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3.现在谁来记录一下刚才的套圈结果呢?

1.出示标记图一:红圈2,绿圈2,分析标记图要求:怎样给3颗星星占圈圈。

师:3颗星星来占圈,红圈里要占2颗,绿圈里也要占2颗,这可怎么占呀?想想看,谁有办法给它们占一占,请幼儿上来试一试,并说说这样放的理由。

幼儿看标记图操作,重点引导幼儿思考两圈交叉部分占几颗星星。

2.分别出示标记图二:红圈3,绿圈2,图三:红圈1,绿圈3。

师:3颗星星来占圈,还有不同的占法呢?你们看明白了吗?让幼儿自己来说说题意。

3.出示标记图四:红圈?,绿圈?引导幼儿思考当公共部分分别有1颗、2颗、3颗、4颗星星时,公共部分外面的红圈、绿圈里你想怎么放?红圈一共套住了几颗星星?绿圈一共套住了几颗星星?教师分别记录。

师:四颗星星来占圈原来有这么多不同的方法呢!

师:如果是5颗星星来占圈,又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呢?老师把这些材料放到了我们的区角,你们可以去试试看!

中班音乐教案:小星星

1、喜欢参加音乐活动,具有初步音乐节奏感,并感受4|4拍的音乐节奏。

2、积极参与表演在情景表演中学会唱歌并合拍,愿意在音乐伴奏下感受音乐、表现节奏。

3、激发幼儿对歌唱表现的兴趣,能在活动中大胆表现自己。

4、喜欢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5、欣赏歌曲,感受歌曲活泼有趣的特点。

这是一段非常好听的旋律,乐曲所要表现的是黑夜里满天星星闪烁、此起彼伏的美景。让幼儿在表演合唱中要将"一闪一闪"的跳跃感唱出来,在用手作"闪"的动作时注意合拍和跟节奏。熟悉4/4节奏并学会运用简单打击乐,是本教材的重点;而根据不同的。音乐形象鼓励幼儿大胆在音乐伴奏下听音乐打节奏时示范和指导并表现是本教材的难点。

1、小星星粘贴及太阳月亮头饰各一个;

2、《小星星》cd、歌曲图谱。

3、人手一个乐器:三角铁、马玲、铃鼓、小铃等乐器。

音乐欣赏及感受4|4拍音乐节奏,欣赏《小星星》的旋律,和老师一起随着节奏拍拍手,感受44拍的节奏。并给小朋友戴上星星头饰,老师是月亮妈妈。

师:"我们可以用什么节奏型来表现轻快、跳跃的小星星"(引导幼儿尝试用手拍出xx|xx|的节奏。

2、活泼调皮的星星。

师:"天黑了,月亮妈妈带着小星星出来了,你们猜猜在这天空中最调皮,象一只只小眼睛。"老师引导幼儿说出要用轻快、跳跃的唱法来表现闪烁的星星。

3、安静柔美的星星。

师:"小星星玩累了,安安静静地睡觉了。"。

引导幼儿用舒缓、连贯的唱法表现累了的小星星。

师:"现在我们又可以用什么节奏型来表现玩累的小星星?(引导幼儿拍出x—|x—的节奏型)。

4、引导幼儿听音乐进行节奏练习。

将幼儿分为四组分别敲出两种不同的节奏型。

(1)先请一组小朋友拿乐器敲出星星的节奏型,另外一组小朋友可做点头动作。

(2)再请一组小朋友拿乐器敲出不同的的节奏型,另外一组小朋友可做点头动作。

6、四组幼儿一起配上乐器,为歌曲《小星星》伴奏。

7、星星宝宝回家了。

师:刚才小朋友演奏得又整齐又动听,天快亮了现在我们听着音乐,星宝宝回家的舞蹈吧!

师弹出小星乐曲,幼儿听音即兴做相应的动作。

8、结束活动。

师:"天亮了了,小星星们回家吧!"。

《小星星》是一首我们班小朋友都非常熟悉的歌曲,在课间、散步、吃饭前我们都会让孩子们来唱唱,那么在第二课时我们应该把目标定位在什么地方呢?如果还是重复的让幼儿集体来演唱这首歌曲,不仅孩子们会觉得很无趣,也不能使他们的能力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发展和提高。《纲要》中也提到:“幼儿园……为每一个幼儿提供发挥潜能,并在已有水平上得到进一步发展的机会和条件”。

由于托班幼儿有“以自我为中心”的特点,因此他们与人分享合作的能力比较弱,经常会因一些小的问题和矛盾而发生争执。针对他们的这些特点,我决定把第二次活动的目标定为:1、幼儿初步学会用轮唱的方式来演唱歌曲;2、幼儿在歌唱活动的过程中,体验到与他人合作演唱的乐趣,初步建立合作的意识。轮唱是指由两个、三个或四个声部演唱同一个旋律,但不是同时开始的齐唱,而是先后相距一拍或一小节出现,形成此起彼落,连续不断的模仿效果。属于多声部音乐,各声部既演唱同一个旋律,而又形成互相对比、交叉的效果。从轮唱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到:演唱者必须清楚地知道自己所要唱的部分,当别人在唱的时候又能不受影响,而托班的孩子们注意力容易分散和极易受到他人的影响,所以运用轮唱的方式不仅对他们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对我来说也同样存在着困难。主要的问题是怎么让孩子们清楚的知道这一段该我唱,那一部分又不需要我来演唱。由于具体形象思维是托班幼儿主要的思维特点,所以我考虑怎样借助具体的事物来让他们学会此种演唱方式,于是图片小星星便印入了我的眼帘。我制作了两种不同颜色的小星星,让孩子们自己选择喜欢的星星贴在小手上,同时让拥有同一种颜色星星的小朋友坐在一起,这样孩子们自然地就分成了两组,接着我引导孩子们知道:当老师出示的星星跟你一样时,就开始唱,当我出示另外一种颜色的星星时,就不需要唱。

中班音乐教案及教学反思《小马的变奏曲》

活动目标:

1、在幼儿亲自动手洗手帕的基础上,学习舞蹈《洗手帕》。

2、在洗手帕的过程中,启发幼儿体会洗、搓、拧、晒及卷袖子等动作,使幼儿在理解的基础上迅速掌握动作要领,大胆用身体动作进行表现,从而发展幼儿的音乐表现力。

活动准备:

1、每位幼儿自带一块手帕。

2、每组一只脸盆及肥皂。

3、录音机、磁带,事先欣赏过《洗手帕》的音乐。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律动《劳动最光荣》进场。

2、猜谜语:一个东西四方方,天天带在我身上。

有了鼻涕用它擦,出汗也要去找它。

二、进行部分。

1、了解手帕作用。

提问:(1)、小手帕有什么作用?

(2)、小手帕脏了怎么办呢?

(3)、谁来洗呢?

小结:小朋友都长大了,在幼儿园是小哥哥、小姐姐了,所以我们要学着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自己洗手帕,养成讲卫生、爱劳动的好习惯。

2、动手洗手帕。

(1)教师:我给小朋友们准备了一盆水,一块小肥皂,请大家学习洗手帕。

要求:洗手帕以前做什么?(卷袖子)不要把水弄在地上,洗时想想,你是怎样洗手帕的?

(2)幼儿分组洗手帕。

重点:在幼儿洗手帕的过程中,教师注意启发幼儿体会搓、洗、拧、晒等动作。

3、学习舞蹈《洗手帕》。

(1)、分解学动作﹡提问:洗手帕以前做什么?(卷袖子)。

教师示范:翻手腕动作,幼儿模仿﹡提问:你们怎么洗手帕的?

教师示范:拧手帕、左看看,右看看、晒起来动作,幼儿模仿。

提问:手帕洗的真干净,你们高兴吗?

教师示范,幼儿模仿。

(2)、完整听音乐作动作。

教师完整示范一遍。

幼儿集体学一遍。

纠正个别幼儿动作,加强重点动作指导。

幼儿完整跳两遍。

三、结束部分。

复习歌曲《丢手帕》。

全体幼儿出活动室做丢手帕的游戏。

活动反思: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得到父母的疼爱,生活中的一切都有大人包办代替,自理能力很差。韵律活动《洗手帕》,让孩子们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课前与家长联系好,让孩子学习洗手帕,使他们了解洗手帕的过程,同时通过实践初步感受劳动的快乐。开始部分,让孩子们学习日常生活中的模仿动作,如洗、搓、漂等动作。然后,通过老师的示范,把手帕放入水盆中浸湿,打上肥皂轻轻搓,脏的地方用力搓,根据乐曲强弱、快慢,让孩子们尝试用两种不同力度、速度的洗手帕动作来感受乐曲的韵律。

教材中有搓板,不适应现在城市的孩子。孩子们对搓板没有印象,有种空洞的感觉,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改成手洗,再根据音乐的节奏强弱、快慢反映洗手帕的劳动场面。在教学过程中,孩子们很感兴趣,学习积极性很高。他们懂得音乐又快又重时,应怎样洗手帕;音,乐又慢又轻时,又应怎样洗手帕。在乐曲结尾时的晾手帕又表现出了劳动后的愉快心情。

这节课让孩子们充分体验到了劳动的快乐,更达到了教育教学的目的。

中班音乐教案及教学反思《小马的变奏曲》

1、进一步学唱歌曲,体验旋律的优美,能有节奏的做出相应的动作。

2、对改编歌词感兴趣,产生边唱边表演的创作欲望。

3、在礼貌、友好的对话中享受愉快、亲切的情感交流。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熟悉乐曲旋律,并用相应的动作进行表演。

【活动准备】。

1、学唱过歌曲《我学小马跑》。

2、小鸭、小鸟、小兔头饰、《春天》音乐,双响筒。

3、课前请一位大班小朋友参加情境表演排练。

4、场地布置:小鸭、小鸟、小兔的家,森林。

【活动过程】。

一、幼儿听《春天》的音乐跟着老师做动作进活动室。

“今天天气真好,我们一起去森林里游玩吧。”

二、复习歌曲《我学小马跑》。

1、“听!谁跑来了?(另一教师用双响筒发出马蹄声)是小马跑来了。”

2、“我们一起唱《我学小马跑》这首歌来欢迎小马。要用好听的声音唱。”

3、“小朋友唱得真好听,这一次我们边唱边拍手为歌曲打节奏。”

4、“这次唱得更好听了,小马有跑得快和远的本领,我们一起来学小马跑,注意跟着音乐的节奏。”(鼓励幼儿自由大胆的发挥。)。

5、“这位小朋友的`动作做的很漂亮,我们一起来学学。”

“小朋友们真棒,学会了小马跑的动作。”

三、创编动作。

1、大森林里还住着许多小动物,它们都有各自的本领,你们愿意向它们一学本领吗?(愿意)。

(1)师生一同来到小鸭的家门前,做轻轻敲门状。教师鼓励幼儿有礼貌的问话:“请问小鸭在家吗?”(在)“你在干什么?”(我在练习走)。

(2)你们愿意跟小鸭学习走的本领吗?(愿意)。

(3)在小鸭的带领下,师生共同随着音乐仿编“我学小鸭走、走、走。”的歌词。

(4)讲解动作:两只小手放在身体的两侧做翅膀,跟着音乐一摇一摆地向前走。同时自由创编、表演“小鸭走”的动作。

(5)“看,这制小鸭走得真漂亮,我们一起来学学。”

(6)唱唱、玩玩、演演1至2遍后,和小鸭再见。

2、“我们一边学小鸭走,一边再去找其它小动物学本领。”方法同1。

3、“我们一边学小鸟飞,一边再去找其它小动物学本领。”方法同1。

三、今天,我们学了那些本领?(小鸭走、小鸟飞、小兔跳、小马跑)你最喜欢哪种本领?(幼儿自由说说)。

四、“时间不早了,小朋友,学你最喜欢的小动物的本领回家吧!”

教学反思:

在这次教学活动中,难点在角色表演中解决了,又利用图谱教学让幼儿轻松的记住了歌词和二分音符,因为幼儿在教学活动中目标达到了所以幼儿能在活动中始终保持愉悦的情绪,饱满的精神和歌唱的兴趣,透过幼儿动听的歌声,准确的节奏,我们一起享受到了音乐赋予生活的情趣,我想这就是艺术活动最大的乐趣。

中班音乐小星星教案

1、能够跟随音乐的节奏学唱歌曲。

2、能够自己动手粘贴小星星。

3、喜欢参加韵律活动体验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儿歌的内容,从而完整的唱出歌曲。

活动准备。

1、歌曲《小星星》2、星星图片(20份)3、图谱一幅。

4、夜空背景一幅5、星星魔法棒一个。

活动过程。

一、律动导入:

师:小朋友们,今天啊我给你们带来了一个魔法棒,它会给我们带来有趣的东西,你们看这是什么?根据幼儿的回答,引出题目《小星星》并告诉幼儿这首歌曲是四分二的节奏。

二、教学过程。

1、发声练习(发声练习之前,告诉幼儿唱歌的姿势,自然发声不大声喊唱。小猫怎样叫,喵喵喵喵喵)。

2、教师清唱(教师打着节奏演唱这首歌曲,请幼儿仔细的听,并让幼儿说出他们在歌曲中听到了什么?教师出示图谱,与幼儿一起读一遍歌曲)。

3、完整的欣赏音乐(老师也坐在小椅子上,与幼儿一起欣赏音乐)。

(1)集体唱(教师弹琴与幼儿一起学唱这首歌曲)。

(2)分组演唱(男生女生分组来演唱歌曲)。

个别演唱(请个别的幼儿到前面来演唱歌曲)。

(3)集体唱(小朋友们,听清楚不要喊唱,要用我们最好听最自然的声音演唱这首歌曲吧)。

4、放音乐(随着音乐,请幼儿把小星星贴在夜空中)。

三、活动延伸。

小朋友们,今天魔法带给我们的《小星星》这首歌曲,你们学会了么?

我们今天小朋友回家唱给爸爸妈妈听,好吗?

附儿歌。

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

挂在天上放光明,好像许多小眼睛。

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

中班音乐教案及教学反思《小马的变奏曲》

活动目标:

1、感受游戏音乐的变化,学唱游戏歌曲。

2、学会两人一组模仿袋鼠,随音乐合拍地向前蹦跳。

活动准备:

音乐磁带,袋鼠和大灰狼的头饰。

活动过程:

一、幼儿听沉重和轻快的音乐入场。

二、教师将游戏情节编成有趣的故事,讲给幼儿听,激发幼儿游戏的兴趣。

三、反复感受游戏音乐。

1、欣赏第一遍后,让幼儿猜猜游戏名称。

3、启发幼儿随音乐分别用拍手和跺脚的声音姿势来表现袋鼠和大灰狼的不同音乐节奏。

四、幼儿边演唱歌曲边模仿动作。幼儿自由结伴分别扮演袋鼠或大灰狼听音乐游戏。

活动反思:

幼儿在这活动中,能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我让幼儿肢体动作表现袋鼠走路的神态,孩子们在我的引导下,以各种各样的动作表现袋鼠蹦跳和袋着宝宝的神态,真是惟妙惟肖,使人忍俊不禁。这时,孩子们学习歌曲的兴趣激发了出来。孩子们在欣赏歌曲的同时已被歌曲深深吸引。

中班音乐教案:小星星

1、初步学会歌曲《保卫黄河》,并尝试进行轮唱。

2、在欣赏《黄河船夫曲》时能体会民歌与劳动的关系以及民歌的质朴、形象和感染力。

3、在演唱和欣赏音乐过程中激发热爱母亲河的感情,丰富有关黄河的相关文化知识。

1、导入。

上节课我们歌颂了长江,这节课我们要歌颂黄河,黄河是我国的第二大河,同学们知道哪些有关黄河的情况吗?请说一说。

2、欣赏陕西民歌《黄河船夫曲》。

(1)这是一首船夫号子,是船工们摇或撑竿时所唱,在黄河上有两类船夫,一类是运货物的船工,他们要长途跋涉在黄河上运送货物,常要与惊涛骇浪作斗争;另一类是摆渡的船夫,是为了方便两岸人民过河的,他们的劳动环境比较稳定,这首《黄河船夫曲》就是摆渡的船工们所唱,其中有一句旋律重复了五次,我们来学一下:(学生随教师用“噜”哼唱)。

(2)欣赏男声独唱《黄河船夫曲》。

同学们注意到了歌词中唱到“黄河有九十九道湾”,这是民歌中的夸张手法,也有的歌中唱出“天下黄河十八湾”,“九曲黄河”。总之,黄河的弯多,所以比较惊险。

(3)跟录音轻声哼唱,并初步学会这首歌曲。

3、学唱歌曲《保卫黄河》。

(1)大家可能已经比较熟悉这首歌曲了,这首诞生于抗日战争年代的歌曲,已经历六十多年的时光,如今仍在华夏大地上传唱不衰,给了中国人民以巨大的精神力量。让我们先来欣赏一遍。

(2)听赏歌曲录音。

(3)随范唱录音轻声学唱歌词。

(4)与学生共同讨论课本中提出的问题(第一个处),特点是节奏富有推动力,休止符处凝聚了巨大的力量,以“xxx”为基点,从1到2.3不断向上扩展,表现了人民武装的不断壮大和抗日浪潮的不断高涨。

(5)欣赏《黄河大合唱》中的《保卫黄河》(轮唱)。

(6)启发和引导学生听出歌曲中运用了“轮唱”的演唱形式,并能领悟到采用轮唱是为了更形象地表现抗日浪潮遍布中华大地、此起彼伏的壮观场面。

(7)学生尝试用二部轮唱的形式来演唱(可采用男女声二部轮唱)。

要让学生知道轮唱中的二声部要相互配合,而不是你追我赶,千万不能相互比速度、比音量。

为了使两个声部同时结束,先唱的声部可以将“保卫华北”重复一次,也可将“保卫全中”重复一次。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