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区角活动总结(优质21篇)

幼儿园区角活动总结(优质21篇)

ID:8944163

时间:2024-01-11 14:18:25

上传者:紫薇儿

活动总结是对活动效果和成果的总结和概括,可以促进团队的发展和提高。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活动总结的参考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园区域活动总结

区域活动是幼儿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活动,有相对宽松的活动气氛,能满足不同发展中幼儿的需要,因此,区域活动的开展成了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但正因为它没有固定的模式和限定的目标,在设置区域角活动时出现了许多值得探讨的问题,比如有的区域材料新颖好看,但却不中用;而有些只是一时好玩,却没有持续发展的可能;更有甚者,孩子们“自由放松”,教师“袖手旁观”。那么,怎样才能使区域活动更有效呢?我们浙江省绍兴市绍兴县秋瑾幼儿园的教师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调整,深刻地感悟到开展区域活动应以贴合幼儿认知、满足幼儿兴趣、立足幼儿发展为指引,同时把握好资料、环境、过程这三个方面。

区域活动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使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获得整体性的发展?关键在于资料的选取。我园主要围绕主题活动、地方特色、幼儿兴趣的相互渗透来选取区域活动的资料。

1、与主题活动相融合。主题活动和区域活动具有共存性、相融性,这两种教学活动都是以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为出发点的,两者的开展形式都比较灵活多样。从教学与发展的整体效益上看,两者间不存在孰优孰劣的问题,宽松自主的区域活动往往能很好地配合、补充主题活动。所以,我们以一种开放的姿态,立足传统,兼容并蓄,将主题活动和区域活动有机结合,根据需要把主题活动的资料提前投放到区域活动中或把主题活动中没有完成的任务延伸到区域活动中,让两种活动资料互相融合。如在大班主题活动“兵器”中,我们在建构区请幼儿搭建兵器,在计算区给兵器分类,在语言区展出“各式各样兵器的图片”,在美工区开展“学做兵器”、“设计未来的兵器”的活动,在科学区进行“潜水艇为什么能潜入海底”、“军舰为什么会浮在水上”的探索。这些活动不仅仅促进了主题活动的开展,而且使区域活动的整体性教育功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们幼儿园在印染厂、纺织厂工作的家长比较多,幼儿对于纺织、染色、销售已耳孺目染,积累了必须的生活经验,期望能亲自尝试一下。因此,我们投放了废旧的喷瓶、积木、颜料、毛笔、水果、蔬菜、细铁丝和家长带来次品布、小染缸等作为“印染”区域活动的操作材料。活动时,孩子们在吴妈印染坊中印的印、染的染、喷的喷、画的画,一派繁忙的景象,激起了幼儿浓厚的兴趣和探索欲。每次活动结束时,孩子们总是意犹未尽地拉着老师的手说:“老师,我们还想玩一会。”“老师,什么时候再让我们玩?”“这天我交了三个新朋友!”……这些活动不仅仅锻炼了孩子们的潜力,增长了见识,而且对孩子的社会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3、与幼儿兴趣相匹配。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在设计活动资料时,常常会顺应幼儿的活动进程及他们的兴趣点,尽量多带给这方面的机会。比如,在益智区小朋友们很喜欢拼图。我们想到了让幼儿用自己画的作品、废旧书封面、广告图片等作为材料制作拼图,教给他们制作拼图的基本方法:先画后剪再塑封。玩自己做的拼图是何等的急切,但在兴趣盎然中,却突然发现有的很难拼,是因为构图太乱、剪的块数太多……这些问题都是小朋友在自主操作时发现的,所以他们会自觉地、有兴趣地探索、思考,这时教师要不时地关注他们,引导他们找到解决的方法。

从孩子中来,到孩子中去。除了预定资料外,许多时候根据幼儿的需求,运用生成的方法,从幼儿兴趣中产生、确定区域活动资料,这些资料往往是由幼儿的兴趣热点拓展而来,这样,幼儿的学习动机直接来源于自身的需要,学习时会表现出很强的探索愿望和自立精神。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透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园的区域活动材料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用心的相互作用。因此,在区域环境的创设中,要根据教育主题的具体要求、幼儿的发展水平、活动室的地理位置等实际状况出发,开辟出一个个可供孩子们相互交流、共同促进又互不干扰的小天地,让他们在模拟环境中成为活动的主人。

1、区域设置要注意适宜性、趣味性。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认为“教育的基本任务是让幼儿在适宜的环境中得到自然的发展,教师的职责在于为幼儿带给适宜的环境。”因此,因地制宜地创设一个能吸引幼儿、引导幼儿、支持幼儿活动的区域环境显得尤为重要。我们打破了班级及年段的界限,根据本园的建筑特点——长走廊,想方设法“变废为宝”,创设了具有地方特色的“鲁镇风情”全园性区域。如用稻草做成古朴的农家屋顶;废蛋糕盒叠放起来,包上家长们拿来的次品布做成漆黑透亮的台门柱子;泡沫板涂上颜色、割成古色古香的窗格子;废旧席子添上几笔做成一道道幽雅的窗帘和屏风……那里的环境一下子吸引了孩子,他们看看、问问、摸摸,在充满古镇风味的小街里充分感知、尽情模仿、大胆交往,这些都成了他们自身探索的需求,常常流连忘返。各班则充分利用阳台、衣帽室、午睡室以及教室的四角,科学合理地设置“鲁镇街景”“手工作坊”、“义卖”等区域,小朋友们可在教师的视线内活动,指导方便、互不干扰。

2、材料投放要注意层次性、操作性。区域活动的教育功能主要是透过材料来实现的,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个别差异,带给不同难度的又便于操作的材料,最大限度地调动其探索的用心性,让每个幼儿在区域活动中都得到发展。如小班的材料趋于生活方面,中班趋于尝试探索方面,大班趋于合作探索方面。在同一年龄段也要注意个别差异,如带给镊子、筷子、调羹、磁铁,让幼儿探索用哪种工具能较快地取出大头针。第一层次:是让幼儿取出混杂在赤豆里的大头针;第二层次,是让幼儿取出在大小、深浅不一的小口瓶子里的大头针。再如按数字夹弹:潜力弱的用调羹,潜力强的用筷子,并进行计时训练。

在区域材料的操作上,除了材料的方便可取、持久耐用以外,还应思考材料的检验性能,即孩子能够一边操作,一边检验自己的操作是否有误,以便及时调整,方便孩子自主学习。如小班孩子的“砖块图形铺路”游戏,在大小、形状不同的砖块中,让孩子找出适宜的,把坑坑洼洼的路修好,就是一个很好的材料。最后能把自己的成果展示出来,孩子们不胜喜悦。

3、墙面创设要注意提示性、展示性。区域活动更多的是为幼儿创设、带给自主探索的活动空间,因此,活动中教师不妨变得“被动些”、“迟钝些”,有些活动幼儿能独立操作完成的,教师应尽量减少显性指导,只是带给一些范例、图示即可。为此,我们在区角的墙上,设置了图文并茂的指示牌,将规则、流程很明白地告诉幼儿,提醒他们这是什么地方?在这能够做些什么?怎样做?注意什么……美工区:我们把作品的制作流程图贴在墙上,让幼儿自己按步骤尝试、探究,如碰到困难,能够把范例拆开,一步一步地跟着学;在表演区,贴上节奏图谱,让幼儿边看图谱边听音乐演奏,更好地帮忙幼儿进行演奏活动;在建筑区,透过把幼儿自己拼搭过的东西画出来,第一次、第二次进行纵向比较,展示在墙上。这样,从墙面上就能看到自己的进步,获得成功的喜悦。

1、把好进区关。区域活动是幼儿喜爱的游戏活动,在选取区域活动时,我们常会碰到这样一些现象:有些区域幼儿个性感兴趣,踊跃参加,而有些区域却无人问津,为解决这一矛盾,许多教师往往采用“活动区分配指定法”,即教师强行指定幼儿的活动区域,这样做违背我们设置区域活动的目的本意,也影响区域活动的深入开展。事实上幼儿对区域活动的选取和活动区资料的“新陈代谢”有关。例如在科学区,未带给玩水材料时,参加的幼儿往往达不到规定人数,但增加了玩水材料以后,材料的沉浮激发了幼儿的探索欲望,使活动的情景大变,小朋友们争先恐后地拥向科学区,大大超过了规定人数。因此,我们应注意科学地投放材料,使每一个活动区都能成为吸引幼儿的强有力的磁场。

幼儿对区域活动的选取还与教师的有意引导有关。教师事先的引导有利于幼儿选取意向的建立,事后的引导则有利于选取意向的巩固,在幼儿参加有关的区域活动之前,教师要对有关活动的规则、材料、情节以及有关的注意事项进行介绍。这种介绍实际上是一种主观上的引导。

幼儿持卡入区是教师把好进区关最有效的一种方式,即教师在每个活动区根据空间的大小为幼儿设置数量不同的插卡处。活动一开始,幼儿每人拿着自己的小钥匙(小树叶或小鱼)入区卡,任意选取区,然后将小钥匙插在相应区域的插卡处,当插卡处插满时,则表示该区已满员,幼儿须另选其它区域进行活动,有空档时,幼儿可随时持卡换区。这样,既能满足幼儿的兴趣和意愿,实现区域活动的教育价值,又能促进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有进一步的发展。

2、注意观察指导。观察是教育的先导,善于观察是一个成功教育者的基本要求。教师的观察指导是教师把握区域活动过程的重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构成合作探究的师生互动。在活动中,教师要给孩子充分的活动时间和空间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幼儿在自我尝试、探索和同伴交流、讨论中学习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体验成功的喜悦,促进自主学习。

幼儿活动时,教师要时刻关注:幼儿在活动中是否能用心主动地探索?是否能坚持完成某一活动?是否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是否能创造性地使用材料、尝试新的玩法?怎样在玩?遇到了哪些困难?解决了没有等等,透过观察、了解、分析幼儿,从而发现问题,掌握动态,因势利导。

在不断的实践反思中,我们领悟到:要学会观察,真诚地向幼儿学习,真正读懂幼儿的心。观察务必细致、深入,活动开始、结束时采用整体观察为宜,活动中要有目的地重点观察,并在此基础上根据需要,选取时机,适时介入,适时参与,适时引导,与幼儿一齐协商,提出推荐或进行启发性提问;与幼儿共同探索,激发幼儿想象、思考,成为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的,教师要“变成孩子”,与幼儿共享“欢乐”。

3、深入讲评。区域活动后的讲评是对区域活动的进一步完善,其目的是为了将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出的一些有价值的资料在群众中进行讨论和推广,它有助于平衡个别指导和群众教学,充分地激发同伴之间的学习,以到达“以点带面”的效果。讲评时应兼顾到过程和结果:

(1)注重过程的评价。教师评价的原则是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孩子,让孩子自己成为评价的主人。活动结束后,教师能够引导孩子相互讲述自己高兴的事情。如:“你是怎样玩的?”“为什么玩得这么开心?”也可要求幼儿向同伴介绍自己创新的玩法,如:“使用了哪些新的材料?”“和以前的玩法有什么不同?”说说自己是如何与同伴一齐学习的,碰到困难双方是如何解决的。让幼儿在交流中明白哪些是快乐的事,哪些是不快乐的事,并找到解决的方法。这一环节,一方面让幼儿充分回忆了操作中碰到的种种问题,让孩子将新的认知提升为经验;另一方面,也满足了孩子喜欢交流、愿意共享的需要。

(2)注重结果的评价。处处有教育,人人有发展,教师要善于捕捉孩子身上的闪光点,以肯定鼓励为主,如幼儿作品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表现,能克服困难,相互合作的学习品质,整理物品的良好习惯等进行适当的正面讲评,让孩子感到老师对他们是很关注和很重视的。只有在这种成就感的不断刺激下,幼儿参加区域活动的兴趣才能长盛不衰。

总之,提高区域活动的有效性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教师把握好环境、资料、过程这三个方面,更需要教师不断地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使区域活动的教育目标得以实现。

幼儿园区域活动总结

孩子们最喜欢的区域活动又要开始了,他们兴高采烈地找到了自己最喜欢的区域,很快,孩子们在自己所在的区域范围之内开始了游戏,于是,在各个区域都分布着很多的孩子,他们欢乐地玩耍着,沉浸在一种欢快的气氛之中,这时,我有些奇怪的发现,唯独在美工区空无一人,这是怎么回事呢?我说:“你们怎么的不去美工区玩啊?”可是,孩子们充耳不闻,就像没听到一般,对我毫不理会,我想,幸许是的这些孩子们只顾专心致志的玩自己的游戏,而没有听到我的喊声吧?于是,我再次问:“你们谁来美工区玩报纸啊?”(因为在美工区专门摆放了一些报纸,供孩子们玩耍之用),正在这时,萌举起了自己的手,主动要求,对我说:“老师,我要去美工区玩。”也许是他的带头效应吧,接着又有几个孩子开始逐渐响应起来,都表示想要到美工区区玩耍,就这样,很快,美工区就聚集了不少的孩子们。

就这样,美工区的孩子们终于兴致勃勃地开始做起了游戏,我悄悄地在旁边细心的观察着,虽然王红和那几个孩子也在玩着“报纸加工厂”的游戏,可看起来兴致并不高,而且只是玩了一小会儿就草草收场了,几个人商量了一下,就想离开美工区,这时,我大踏步走了过去,开始耐心的为他们讲起了“报纸加工厂”这个游戏的详细过程和具体的玩法,并且为她们又重新进行了角色分配,就这样,在我的精心布置之下,“报纸加工厂”的游戏总算是重打锣鼓另开张,又进行了起来,可是,我刚走到一边,不大的功夫,美工区又成了一团糟,我赶紧跑过去一看,原来,报纸早被她们弃之一旁,她们竟然兴致勃勃的玩起了老鹰抓小鸡的游戏,一见我来了,马上就又很不情愿的玩起了报纸,嘴里还不停的嘟哝着,这个戏太没意思了,一副索然无味的无可奈何之色。

在幼儿园里,孩子们对区域活动十分的喜欢,因为它自由自在,孩子们可以自由支配,相互协作,而今天“美工区”出现了这种糟糕的情况,却是我始料不及的,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本质上来说,孩子们是迫于我的压力才去美工区的,而就他们的本性而言,是不喜欢去美工区游戏的,这就说明某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在这次活动结束后,我沉下心来,认真的对整个活动细节进行了分析和思考,总结出了孩子们对美工区丝毫不感兴趣的原因:

1. 投放材料过于单一

2. 忽视孩子的心理需求

3.教师没有留足空间

为此,我做了以下调整。

1、增加材料种类

2、 投其所好摆放材料

3、 充分发挥孩子的主观能动性

4、 要学会换位思考

幼儿园区域活动总结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教”和幼儿的“学”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在区角活动中,教师应尊重幼儿的意愿,激发幼儿自由探索的愿望,培养孩子动手动脑的本事,孩子能够自由选择游戏的材料、方式等,按照自我喜欢的方式进行游戏,让游戏真的成为孩子的游戏。教师协助参与,促进幼儿发展。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是环境的创设者、条件供给者、观察指导者,教师要注意不断的在不一样区域来回的观察和参与游戏,不能只参与一个区域中与孩子游戏而忽视其他区域幼儿的指导,针对幼儿区域活动中出现的问题,选择恰当的时机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中,与幼儿一起操作、发现,一起解决问题,真正体现孩子们的主导地位。

区域活动的指导,教师的介入要适时适度。

教师在区域活动中要发挥孩子的主导地位,按照孩子的意愿进行游戏,不代表教师能够不管不问,而是要找准时机予以介入。比如在孩子有求助行为的时候;发生纠纷现象的时候,发生困难的时候等。教师介入活动时还要适度,多给孩子鼓励、启发、暗示,比如孩子在活动中向教师求助的时候,不是直接告诉他“你应当这样做”,而是说“你能够试着这样做”,尽量让孩子自我去发现与探索。

总之,幼儿园区域活动是幼儿最欢乐的活动,在区域活动中,教师要学会做观察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我们要创造一个适合幼儿主动发展的环境,以游戏为基本形式,调动孩子活动的主动性、进取性,为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而努力。

幼儿园区域活动总结

新《纲要》中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区域设置的规划和环境创设要根据教育目标、教育内容的具体要求以及幼儿的年龄特点来做整体的安排,应一切从幼儿的水平和发展需求出发,要让幼儿做主,让幼儿成为区域的主人,由幼儿决定怎样布置是否会直接影响他们自由交谈展开的程度。在区域环境的创设中既要考虑到幼儿之间能相互交流、共同合作,又要注意彼此之间互不干扰,从而使幼儿能专注投入某一活动,充满自信地探索问题。

我们的区域设置是在由教师与幼儿共同商量确定下,采用固定与灵活设置相结合方式,创设丰富多彩的、多功能的、具有选择自由度的区角,让每个幼儿有机会自由选择,用自身的方式进行学习。例如中班具体设置了以下区域:“生活区”:美发店、纽扣操作店、彩色鞋带店、手工编辫子店、糕点加工店等。“数学区”:用扑克牌分类、认数、数数;用小木棍排序、认识粗细、长短等。“表演区”:酸奶瓶制作的沙球,竹筒做成双响筒,竹块做成快板,奶粉桶做成腰鼓等进行打击乐;用树叶、彩色布、包装带、袋子等做成各种服饰进行表演。“操作区”:橡皮泥;彩色蜡笔、各色纸张、各种纸盒纸杯、剪刀等等。

活动区设置是要善于利用班级环境的地理因素,尽可能地使活动动静分区:一般将较为安静的区域安排在室内:如语言区、数学区、生活区;相对会发出较大声音的活动安排在靠近门口或室外:如表演区、建筑区等;并根据游戏情况灵活调整。

区域环境作为主题环境的一部分,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因为幼儿的活动很大一部分要在区域中进行并且完成他们的学习活动。区域环境要根据各个区域特色进行有特色的布置。各个区域的创设也要根据主题的具体情况而定。语言区通常投放一些主题相关的图书、头饰、手偶等资料,张贴一些有趣的图画和一些幼儿仿编的儿歌,同时也可放置一些空白纸,铅笔等习作物品。美工区投放的东西除一些常规的幼儿练习用品外,如剪刀、橡皮泥、工作纸、彩色笔、油画棒等,还可以投放一些简单手工作品的制作步奏图,以供幼儿的探究学习,在美工区最重要的是要设置一面幼儿作品的展示墙块,可以让幼儿粘贴自己觉得满意的绘画及其他的作品。在科学区通常提供一些幼儿操作材料,操作材料与主题相关。在音乐区、表演区投放一些简单或自制的乐器、头饰、自制服装等。通常建构区是根据主题而定。区域活动应根据活动区的层次性特点提供难易程度不同的材料。有时即便是同一班级中同一类型的活动也通过提供不同层次的材料来体现层次性。适合幼儿不同发展水平、不同学习节奏的多层次的活动材料,可以满足不同幼儿进行自主选择的需要。

每个幼儿的能力水平不同,因此材料投放要兼顾到每个层次幼儿,不能都简单,也不能都复杂,要为不同水平的幼儿提供活动的机会和成功的条件。比如中班数学区游戏、教师提供三种层次的材料,由最简单的按同种颜色找数字到两种颜色找数、找邻居间再到三、四种颜色规律性找。

教师的现场指导在幼儿游戏的开展中显得十分重要,它决定着幼儿游戏的开展,教师始终要清楚自己应处的位置,不应该是知识的输出教育者,而是应提供舞台、清楚自己应处的位置,指出方向与关键时刻给予指导的老师,扮演好观察者与指导者的角色。

1、观察、再指导。

观察是了解孩子的重要途径,它可以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了解其发展的特点与需要,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从客观实际出发,提高教育指导的效果,最大限度地发挥幼儿的游戏。可避免教师因不了解游戏情景而产生的不合适的干扰幼儿游戏的指导行为。

2、把握时机,适时介入指导。

如果教师发现了幼儿游戏的问题,需要介入游戏,须找好最佳的时机。通常在以下情况下介入:

1)当孩子遇到困难玩不下的时候。如:乐乐想玩橡皮泥,可位置已坐满不能进入泥工区游戏而苦恼,教师可引导他:“你是个聪明的孩子,不但喜欢泥工,你还会很多本领呢,想一想换个别的区域好吗?孩子高兴的说我还喜欢画画,然后愉快地加入了美工的行列。

2)当孩子出现纠纷与行为问题时,教师应巧妙地化解即将发生的纠纷。在游戏中,经常会遇见几个小朋友抢一种玩具玩的现象,这时老师可利用出到题目或猜个谜语或童趣的.语言将玩具分配给幼儿,让孩子能愉快地接受,如亮亮和东东都要玩拼图,老师可出面调解说谁先回答我一个小问题就可以先玩,老师再变个别的项目给另一个小朋友玩,小朋友会欣然接受。

3)当孩子操作发生困难时,老师的浓浓关爱,有可能对他的一生都会有影响。

4)当游戏无法深入时,老师适当的指导,不仅深入了游戏的开展,还让他们走出去,加强了与其他游戏区域的联系。一次,当老师看到美发店的孩子无所事事,很无聊的样子,老师马上以“客人”的身份进入到美发店,原来孩子们觉得每天都是洗发、吹发、剪发太无聊了,于是老师马上说:我们的美发店可以扩大经营,我会染发,现在教会你们吧,还有哪个小朋友知道美发店还有什么项目吗?小朋友兴趣马上高涨了,有的说美发店还会烫发、还可以按摩;于是小朋友轮流当老师,没有的物品又到超市买来等等,游戏的内容又丰富了起来。

5)当幼儿发生创造性的行为时,教师要及时给予发现与鼓励。另外,老师的出现与介入还要体现艺术性,即什么样的角色介入是最自然的,既能达到指导的效果,又不影响孩子的游戏,老师有时是游戏的伙伴,有时是某个特定的角色,还有时是旁观者,必要的时候是解调员。当教师以伙伴的角色出现时,能激发孩子的探索兴趣,引导游戏的进程。当孩子对游戏的玩法、规则、扮演角色内容不熟悉时,可以以某种特殊的身份参与。当幼儿的游戏发生纠纷时,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及情况,采取适宜的解决方法,小班,较多的是矛盾的解调员,到中,大班的时候,要提供解决问题的时间,在一旁做一个安静的旁观者观察事态的发展,如幼儿顺利地将问题解决,老师就可以悄悄退出,如矛盾激化,则用适宜的方法帮助孩子解决。

3、指导最基本的方法以鼓励、肯定为主。

有时为了调动幼儿积极性,不管成功是否都要给予积极的鼓励,幼儿之间存在着差异,只要幼儿是主动参与,积极思考的,那不管结果如何,都要给予表扬与鼓励。否则能力弱的孩子总是失败,会使其产生畏惧情绪和自卑感,最后导致对整个游戏失去兴趣。对于这种孩子,老师一方面对他进行个别指导,帮助他掌握一定的技能,有进步就进行表扬,使他对自己的表现有信心,另外可请能力强的孩子与他共同游戏,让他也体验游戏的成功。

游戏是幼儿最基本也是最喜爱的活动。在游戏中,幼儿既能操作各种材料,又能与同伴交往,其动作、言语、思维、想像、情感等身心各方面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在贯彻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这一原则的同时,游戏的价值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幼儿在区域中活动完全是自由的,他们自主的选择游戏材料,选择活动内容和合作伙伴,按照自己的想法意愿进行游戏。教师在活动中也完全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幼儿创造性地、主动地活动,推动和激励幼儿在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进入不同的活动区域,在同一活动区中还可以选择不同的活动形式和活动内容。再例如:教师在游戏中发现幼儿“一窝蜂”现象和在材料的使用上因使用不当给下次使用的小朋友造成不便的情况,我们两位老师不是自己商量该这么办?把大人制定的意见和规则让幼儿执行,而是让幼儿通过自身的体验去寻找答案“怎么样玩才会开心又不会影响别人”当问题提出,孩子们开始积极讨论,各抒己见,共同总结有效的方法,形成区域活动规则,也只有通过幼儿自己的体验形成的规则才会转化为幼儿活动中自觉遵守的行为。

幼儿园区域活动总结

我班开展区域活动依据自己班孩子的能力以及平时去别的园参观的经验,总结了一些方法,还比较实用。

首先要做的是带孩子来到开放的区域前,介绍今天开放的区域,让孩子熟悉区域里的物品,介绍我们要进行哪些活动,讲清楚就可以让孩子有目的的活动,老师的教育目标也达到了。

在区域活动中看幼儿的状态,当孩子的活动进行不下去的时候,教师要给与适当的指导,给孩子提要求找线索,“孩子,这样干行吗?”“老师想要个xx,你能帮我吗?”“现在已经很好了,如果能把这里变个样子,它会看起来更好。”“可以和其他小朋友换换吗?”“你们两个一起玩会是什么样子?”教师不断的抛出问题,引导孩子不断的进行尝试。

结尾精彩环节展示,这一环节可以介绍作品,也可以给孩子机会说说你们小组最爱玩的是什么,以便下次多投入这个材料。这个环节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孩子参与下次活动的兴趣。

区域活动是主题活动的延伸,虽然活动材料不能全是有关主题的,但每个区有一到两个涉及点,我班教材有《车来了》《1到5的认识》依据这些添了组装小汽车,小夹子变变变,孩子们通过玩复习了学过的知识。

区域收放找“能人”。区域材料的收放对大孩子来说不成问题,但对小孩子来说注意力广度不够,东西一多眼花缭乱。这就需要几个“能干”的宝贝协助能力弱的小朋友来收拾,经过一段时间练习,其它宝宝也会收放自如。

做任何工作一定要有想法。能干加巧干才会有效果,前提是老师得付出,这个过程是要相当有耐心的,苦过才有甜。

幼儿园区域活动总结

区域活动刚开始,孩子们按照己的区域计划陆续开始了。我们班的孩子在学习性区域的都异常安静有序,一眼望去异常舒服。社会性区域——小医院里面只看见医生和护士也穿好相应的服饰准备游戏。可是,过了很久发现小医院里面的两个医生和两个护士及里面的工作人员,有的站在电脑旁边发呆;有的在打针凳子上坐着;还有的直接走来走去根别人聊天,总之都无所事事。教师看到这一幕开始介入:小医院里面好冷清,一个病人也没有的时候,医生和护士能够做些什么呢你平常看到医生在没有病人的时候会做些什么事情这时吴昊文摸摸头皮说,医生好像能够打电脑的。教师继续提问,"那你们明白医生为什么要打电脑呢"汪雅睿连忙接到:"医生好像要找一下给病人用什么药药房里面这些药还有没有。"教师经过提问帮忙幼儿了解医务工作人员的空余时能够做作些什么王俊熙说,"我能够帮表演区的演员做体检,护士也能够打扫和整理一下医院的卫生。"宝贝们除了医生和护士还需要什么人群那我们能够怎样分配呢听了教师的引导,医院的工作人员开始忙开了。有的在电脑前不停的输资料,有的整理,还有的孩子开始来当病人。让小医院社会性区域开始慢慢热闹起来。

对幼儿行为的分析:

小医院工作人员的.职责这几个孩子不太清楚。教师能够经过视频的引导或者混龄孩子的共同游戏带领,帮忙幼儿树立医生、护士的职责。还能够利用区域评价及谈话时帮忙幼儿梳理相应的情境游戏及遇到紧急情景时医生应当帮忙护士和病人做好相应的措施和注意事项。

材料上的分析:

教师的材料投放幼儿喜欢,但在主角的分配上孩子们协商的不够好,导致小医院的区角比较冷清。其实教师在材料额度投放时应当研究到这个问题。(如小医院的服饰)投放中能够减少两件,引导孩子没有穿上服饰服的能够当病人,或者能够把小医院的主角牌做好,挂在手上。这样小医院就不会缺少病人了,游戏就能够有序的开展起来。

分析与调整:

从本次的小医院开展情景能够看出,四个孩子的主角分配不够明确,使小医院的游戏很难开展起来,教师能够采用以下方法帮忙孩子游戏:1经过服饰(过多,四个人,只需两套服饰——一套医生、一套护士服,其他两个人当病人。)2经过主角进区排帮忙幼儿进行主角分配。3经过谈话或视频的引领帮忙孩子多穿插一些情境,扩展孩子的思维,丰富孩子的游戏经验。4本事强的孩子带领本事弱的孩子帮忙幼儿一起活动,增强孩子的游戏本事。5社会性区域融合,让小医院游戏更加丰富多彩。

幼儿园区域活动总结

区角游戏突破了传统教育中幼儿处于被动、静止状态的局面,不是教师把知识告诉幼儿,让幼儿被动、静止地理解,而是教师经过设计、供给可供幼儿操作的环境异常是各种活动材料,让幼儿在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主动地得到发展。结合《纲要》中提出的“区域活动提议”,本学期我们班的教育区角游戏开展情景现总结如下:

一、我们本学期教育区角游戏的设置是灵活的,我们依据主题活动的资料在多方面研究下进行了设置:美工区、科学区、阅读区、建构区、体育区、自然角六个区角。

二、各个区角的创设也根据主题的具体情景而定。阅读区通常投放一些与主题相关的图书、卡片、指偶、幼儿自制绘本、绘本等操作材料让幼儿根据自我的喜好来选择阅读;美工区投放的东西除一些常规的幼儿幼儿练习用品外,如剪刀、橡皮泥、彩纸、油画棒等,还投放一些纸盘、面具、一次性纸杯固体胶、双面胶、印章等创造性强的操作材料,同时鼓励幼儿粘贴自我觉得满意的绘画及其他的作品;在科学区通常供给一些幼儿操作材料:骰子、小木棍、七巧板多米诺骨牌、魔尺、放大镜等材料来培养幼儿探索意识,让幼儿在操作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体育区我们定期的更换材料如高跷、毽子、皮球、报纸等材料让幼儿在玩中锻炼,在锻炼中玩。建构区是一个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区域孩子们及其的喜爱,每次的区域活动这个区的幼儿总是最进取,我记得有一次小谨因为走得慢没有拿到建构区的进区卡悲痛的哭了起来呢。自然角在上学期是一个了冷门区,去的幼儿不多,为了改善这一情景本学期的自然角我们不仅仅投放了植物,还请幼儿带来小乌龟和小鱼加入其中,小鱼和小乌龟的到来自然角立刻热闹了起来。每一天幼儿都会主动懂得为它们换水、喂食乐此不疲。

三、晨间自选活动。

除了每一天的第二堂活动幼儿能够去区角游戏以外,下雨天的晨间自选活动也是幼儿在区角游戏的一部分。虽是自选但我们也做到有目的、有计划,让每个孩子都能进取愉快地参加,每次玩都有新收获。为了让幼儿简便愉快的进行晨间活动,我们采取了让幼儿自由组合、自由选择。如:有的幼儿愿意画画,就让他自由的想象涂画;有的幼儿喜欢玩橡皮泥就让他自由的去捏、去塑造形象;喜欢玩积木的幼儿可任意搭建高楼。所以,我们会提前做好准备,对幼儿的兴趣爱好做到心中有数,在幼儿来园之前准备好各种活动材料,使幼儿一到幼儿园就能投入到活动之中去。在活动过程中,我们注意观察每个幼儿表现出的兴趣,个性语言发展水平,和同伴的交往本事,便于因人施教,帮忙幼儿解决在活动中遇到的问题,使活动顺利进行。

四、良好的师幼互动。

1、以引导者的身份给幼儿发展的空间,让他们自由表达和表现。

我们常常在一旁无声地观看孩子们的表演,尽量不去打扰到他们,充分满足了幼儿表达和表现的需求,同时我们充分利用进区登记表,全方面的了解每个孩子对区域的选择,避免了孩子出现偏爱选择某一个区域的现象。对幼儿的全方位发展起着很大的作用。

3、以参与者的身份随时观察幼儿活动的情景,给予及时的引导、帮忙,满足幼儿的需要。

幼儿园区域活动总结

区域活动是根据幼儿发展需求和主题教育目标创设立体化育人环境,即充分利用各类教育资源,有效运用集体、分组和个别相结合的活动形式,组织幼儿进行自主选择、合作交往、探索发现的学习、生活和游戏活动。它是深受幼儿喜爱的活动之一,是幼儿自主学习的主要场所和幼儿自我概念形成的源泉。在这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中,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活动内容,体验操作和交往的乐趣,积极主动地发现、探索和表现,有效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是对集体教育教学活动的有效补充,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较理想的教育手段之一。

我园处于城乡结合部,大部分家长只是关心孩子在幼儿园有没有做算术题、有没有认识多少字,对于区域活动,他们向来是不感兴趣。为了家长的思想转变,我们的老师不知做了多少的工作,召开家长会、发放区域活动的材料,让家长了解区域活动的重要性。在教师的宣传和指引下,现在好多的家长都能积极地配合幼儿园开展区域活动。

为了区域活动能有效开展,凸显特色,我们将园内的市级课题《开发系列主题活动,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融入的各年级组的区域活动中,小班年级组注重了幼儿自理能力培养,努力使孩子都能在游戏中得到发展和进步。中班年级组在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的文明礼貌习惯。班级气氛宽松,活跃,尊重幼儿的意愿,在活动中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大班年级组通过活动培养幼儿良好的交往能力,以便于幼儿与幼儿,游戏与游戏之间的互动,来培养幼儿合作、交往的能力。近年来,我园区域活动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总结:

幼儿园自20xx年9月搬入新园,班级的环境、设施都得到了大大的改善。幼儿园内的大环境我们是根据园内的课程和课题进行布置的,比如大班我们利用走廊布置了美食一条街大一班是心心小吃部,大二班是珍珠奶茶,大三班是回味鸭血粉丝汤在这美食一条街上不仅仅是本班幼儿可以玩,三个大班的幼儿可以随便在任何一家小吃部了买到东西。既丰富了幼儿的游戏内容,有培养了幼儿在游戏中与其他班级幼儿的交往能力。

班级的活动室和睡房是连在一起的,为了让孩子有更多的活动空间每天下午各班的老师都能把幼儿午睡的小床收起来,为幼儿提供最大限度的自主活动空间。并利用这些小床为班级的区域做隔断,为孩子提供一个封闭或半封闭的游戏场所,并能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创设区域,小班年级组基本上以角色游戏、平行游戏为主,中大班主要以智力游戏为主。各个区域都有明显的标志,既符合了区域活动的要求,又让各班的区域一目了然,同时也便于教师指导和观察幼儿。

在区域材料投放的过程中,我们根据幼儿的认知、情感、动作、语言、社会性等发展的需要,站在幼儿的角度,从孩子的心理出发,可为孩子创设角色区、探索区、美工区、音乐区、阅读区和运动区等不同形式的区域活动,为幼儿提供了动手、动脑、并且能按照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进行活动的场所和施展才能的机会。如:在大班益智区里我们投放量各种各样的棋类游戏、通过幼儿与幼儿之间的游戏既增进了幼儿的友情,又培养了幼儿合作和交往的能力。在中班益智区里我们老师做了好多的手指套偶,请小朋友根据手指上的数字,套上相应的点圈,既体现了孩子对数字的理解又体现了一一对应的关系,不仅丰富了游戏内容,还扩大了幼儿对数学的理解和外延从这里可以更多的发现孩子们智慧的萌芽、创新的火花。

糖果纸,让幼儿通过对各种色彩的理解来给它们分类,既学习了科学知识,有培养了孩子的动手能力。我们的老师在选择材料时,既注意操作材料的色彩搭配和便于操作,使其在具备教育功能的同时,充分将其艺术性展现出来。以吸引幼儿对活动材料充满兴趣,利于区域活动的顺利开展。

不同区域的探索带给幼儿的经验与发展是不同的。教师在设置区域时应尽量全面一些,一方面保证幼儿都能选择到自己喜欢的活动区、活动材料,凸显幼儿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另一方面,也保证促进幼儿和谐发展的各种关键经验能以各活动区为中介展开.满足幼儿多方面发展的需求。

幼儿发展能力、水平的差异决定了教师必须要考虑目标对幼儿发展的适宜性,考虑不同层次目标对幼儿发展的挑战性。例如:教师在小班计算区投放了各种颜色、大小、形状的图片及一些情境背景图,在目标上做了从低到高的分层考虑:学习两个特征的间隔排序,如大一小、红一绿、三角形一圆形等;学习有规律排序;练习进行四个物体的大小正逆排序。教师有意识的目标分层设置不仅保证了幼儿区域活动的有效性。同时也是教师下一步开展指导的前提。教师的指导能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是每个幼儿都获得成功。

在园内我们要求每个班级的老师都要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让幼儿自主选择参与自己感兴趣的游戏。每个幼儿都能自觉遵守游戏规则,并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去。中大班的幼儿直接参与游戏的评价。教师尽量不包办代替。

1、怎样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是我们每个老师需要深思的问题?

2、幼儿与幼儿在游戏之间的交往能力还有待提高。

3、在游戏中要给与孩子自主探索的机会!

总之,我园的区域活动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步发展,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希望我们能够克服缺点,争取更大的进步。

幼儿园区域活动总结

在主题性区域活动开展之前适时地调动幼儿的原有经验是必要的。只有为幼儿提供与主题相关的、充足的前期经验才能够为幼儿正式进行区域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引导幼儿逐步迁移和运用自身具备的经验,将这些零散经验进行统合,促进幼儿自主学习能力进一步提升。

比如在美工区制作雪花火锅店的招牌时,需要用雪花来装饰火锅店招牌,恰巧幼儿之前学习了用剪刀在纸片上裁剪雪花的方法,但随着时间的迁移,绝大部分幼儿忘记了雪花的制作方法。这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回顾雪花如何制作,总结幼儿说出的雪花制作步骤,通过迁移原有的经验技能更好地进行雪花火锅店招牌的制作,推动活动进程。

2、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教师在实际指导中需尊重幼儿进行区域活动的自主性,明确自身的角色定位,以幼儿为中心,尊重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使自己变成知识的源泉而不是权威。在开展新的主题内容时,一定根据幼儿的接受能力去传授足够知识经验,为接下来的活动做一个良好的“铺垫”。

在主题谈话结束后的选区环节中,要自觉尊重幼儿活动的想法,尽最大的可能去满足幼儿活动的意愿。关于主题区域活动的时间,需要按照幼儿的所处的年龄阶段和活动兴趣进行弹性调整,认真对待幼儿在活动中的提问,积极培养儿童独立思考并积极寻找问题答案的探究意识。

在开展区域小组合作互动活动时,教会幼儿学习倾听别人的意见,并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不断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活动过程中重视同伴之间的对话,允许并支持幼儿开展无限制讨论,提供开放性参考答案,鼓励幼儿反思自己的经验,将主题区域活动归还给幼儿,让他们在自由中收获知识、能力和美德。

3、密切幼儿区域游戏活动与主题教育活动的联系

主题性区域活动的构建是一个相对严密完整的教学体系。教师在开展主题性区域活动时,需要强化主体意识,各个活动区活动的开展都需要围绕主题来开展。这里就包括集体谈话、材料投放、区域环境布置等各方面都应该体现活动主题。

同时也需要强化目标意识,区域活动目标作为整个活动的核心,活动准备、活动导入、活动展开、活动评价以及活动反思等环节,都要围绕目标逐步开展和深入。

因此教师在开展主题性区域活动时,需要有意识地围绕活动主题和区域目标组织幼儿参与区域活动,密切区域游戏活动与主题教育活动的联系,使得各个区域活动内容不偏离主题,最终实现预期目标,优化区域活动效果。

4、运用灵活多样的策略,介入指导幼儿活动

教师的敏锐反应和及时应答,反映的是教育智慧,它源于专业知识、教育观念以及实践中不断地反思。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找准时机,适时介入(不要过早或过晚),促进幼儿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在幼儿开展区域游戏时教师是否需要介入指导、如何介入指导,实际上是价值判断、得失比较的过程。

所以适时介入和退出都是促使幼儿更好发展的契机。比如幼儿在阅读区翻阅图书时,教师在确保幼儿安全的情况下,需尽可能地减少对幼儿阅读活动的介入。一方面为幼儿阅读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幼儿在与绘本、图书的对话中,去发现、去体验、去感受,培养幼儿阅读自主性。

另一方面给予幼儿协商交流的机会,锻炼幼儿同伴协商、人际交往能力。在组织开展主题区域活动时,可以采用直接指导与间接指导相结合的方式,比如直接指导,除了语言指导外,还可以尝试使用的指导方式:观察、示范、表情、眼神、动作、手势等介入幼儿的游戏过程。

恰当地点拨、推进、延伸、强化或提升幼儿对主题区域活动的理解与自主学习与操作能力,帮助幼儿更好地获得发展。同时也要加强间接指导,注重同伴交流互动、材料投放方式的调整、区域环境的布置、活动规则的隐性作用。

例如在大班的实际观察中发现,由于幼儿的生活经验较为丰富,在活动中的想法就会多一些。有时候幼儿就会很大声地和周围的小朋友说话,出现“串区”行为,导致整个班级环境很吵闹。

教师可以在组织主题性区域活动的过程中,强调活动规则的重要性,让幼儿理解只有以规则为引导,才能更好地享有自由,并启发和诱导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生成规则。规则的制定需要遵循师幼共同讨论协商、共同监督遵守,并可以随着具体的游戏情境的变化而变化的原则。

1、坚持重过程而非结果的评价方式

过程性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否定了预设目标模式固有的机械主义的倾向。将过程评价引入幼儿园主题性区域活动,更加强调幼儿在主题区域活动中的主动参与和探究学习,重视幼儿在区域活动中操作能力、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使得主题区域活动评价不再一味地追求目标、结果等外显的行为表现。

转而开始关注、挖掘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固有内在价值,显示出一定的人文主义色彩。在过程性评价中教师可以在幼儿的一言一行中见证幼儿的成长,在过程性评价中更易于体现教育的关怀和温度,更容易使幼儿感受到成长得快乐。

在进行评价活动时,应立足幼儿的长远发展,灵活选择作品展示法、主题探究法、集体谈话法等多种方法分享活动经验,引导幼儿在多向互动中梳理和提升自主学习的经验。

2、提高反思意识,增强反思能力

幼儿教师对区域活动及时、有效地反思是主题性区域活动,能得以深入开展的重要保障之一。教师反思的内容应是多维度的。比如主题性区域活动目标的达成度;幼儿对主题性区域活动的兴趣和专注性;区域环境创设及材料投放情况。

教师对幼儿活动的观察记录是否到位;教师的介入指导时机是否合理、主题区域活动评价是否多元、家长对主题的支持与参与度等。总之教师需要具备反思意识,全面看待自己的教学活动,对主题性区域活动的开展作出改进和调整,推动主题性区域活动的跨越式发展。当然反思不仅是教师一个人的事情,需要外界力量的支持。

比如教育专家的提点、与其他教师的交流合作、幼儿园管理者的指导。如果没有这些支持,教师的反思效果可能会大打折扣。就幼儿园本身来讲,幼儿园内的教研活动对于教师个人的教学成长来说至关重要,园本教研更贴合幼儿园的实际教学现状,能够更好地实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所以幼儿园里的所有教师都应该就主题区域活动中的具体情况,进行及时地、细致地、系统地分析,在一次次头脑风暴中真正提升教师的反思能力,提高幼儿园课程教育质量。

3、增强家园合作意识,有效利用家长资源

“家园共育”已成为全世界幼儿教育共同的发展方向。幼儿教育必须体现家园情怀,发挥家长在幼儿成长中的积极作用。那么在开展主题区域活动中如何发挥家长优势,实现家园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呢?研究者以“小小美食家”为例,给出以下建议:第一教师可以在主题区域活动开展之前与家长进行初步交流。

让家长有时间的时候带幼儿出去参观一下现实生活中的餐厅,包括餐厅的外观、餐厅里的菜单、餐桌礼仪、餐厅服务、餐厅宣传等,作为幼儿参与主题区域活动的一个前期准备。

第二在主题区域开展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活动材料不足、材料缺乏新意的情况,教师也可以发动家长力量,让家长提供一些废旧材料(如小纸盒、小瓶盖等)进行材料的扩充,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第三教师可以利用家长开放日的机会,邀请家长亲身参与到主题区域活动中来,了解家长对于主题区域活动开展的感受,并倾听家长对于区域活动的意见,在之后的主题区域活动中不断调整和完善。

总而言之,将儿童本位理解为在主题背景下,教师充分尊重幼儿个性发展特征,理解幼儿心理发展水平,鼓励他们大胆、自由表达自己在区域活动中的意愿,教师则认真倾听、细致观察幼儿的活动表现,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对幼儿的语言及行为进行解析。

在主题性区域活动中,教师所采取的教育行为需遵循以儿童为本位的教育教学理念。主题性区域活动更多体现为一种师幼互动,因为只有在区域活动中幼儿与教师“共舞”,才能演奏出和谐美妙的乐章。

因此在开展主题性区域活动时,要遵循以幼儿为主,教师为辅的原则,使得幼儿在区域活动中不是随意地、无目的地玩耍,而是在教师有一定目标的指引下,通过主题性区域活动这一教学形式,促进幼儿适时地、自由地、全面地发展。

幼儿园区域活动总结

我们园中班组在20xx年12月1日星期三举行了家长半日开放活动,让家长参与进来,了解幼儿在园活动,使家园之间的距离拉的更近,由于形式新颖,内容充实,引起了家长的极大兴趣。在半日活动开始之即,我们召开了简短“家长会”,向家长简单介绍了半日活动的主要活动安排和各项活动目标,家长在半日活动中,怎样看,如何看?本次开放日从早晨8:30分开始,一直到中午10:30结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家长观看了孩子自选活动,主题活动,区域活动集体教学活动等,还和小朋友们一起户外玩了亲子游戏“俩人三足过障碍”本次活动内容丰富,紧凑,比较全面的向家长展示了幼儿在园生活的各项主要内容。

我们通过让家长参观区域活动和集体教育活动,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园的学习方式的多样性;鼓励幼儿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去探究和发现问题,寻找答案。能够充分体现保教结合原则,在活动中细心地关注每一个幼儿的情况。活动后注意给小朋友喝水。

为了给家长一个视觉效果,我们对教室环境进一步完善,活动区的开设与主题内容想结合,活动区材料主要是利用家长朋友收集的材料,让家长体验孩子在玩中也能学到本领。

通过亲子活动,我们把家长从一个旁观者拉入到幼儿的活动中,成为参与者。家长和孩子都全身心投入到活动中,孩子们和家长的兴趣非常高,我们将这种情景用相机记录下来,作为永久的.回忆。

家园开放活动的圆满成功,与家园相互信任密切配合是分不开的,这就对我们老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对孩子的关心,对工作的责任感,对家长的尊重和理解,我们会更加努力。虽然存在着许多经验上不足,理论上的欠缺,但我想只要我们积极就一定可以做的更好。

幼儿园区域活动总结

区域活动是幼儿阶段的孩子最喜欢的活动,他们可以在活动中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活动,可以自由的发挥与探索。现在我将小班区域活动的开展做如下总结:

创设良好的区域环境既要考虑到幼儿之间能相互交流、共同合作,又要注意彼此之间互不干扰,从而使幼儿能专注投入某一活动,充满自信地探索问题。

我们的区域活动采用固定与灵活设置相结合方式,创设丰富多彩的、多功能的、具有选择自由度的区角,让每个幼儿有机会自由选择,用自身的方式进行学习。例如小班具体设置了以下区域:“生活区”:、喂宝宝、扣纽扣、、编辫子等;“数学区”:数字象棋、图形投放盒等;“表演区”:头饰、手偶、手摇铃、双响筒、扇子、各式各样的服装、快板,腰鼓等进行打击乐;“操作区”:白板画画、穿编花篮、包糖果、棉花、穿糖葫芦、干树叶、毛线、穿珠子、涂颜色、喂小鸟等半成品;“科学区”里提供望远镜、小汽车、九连环、动物模型、磁性玩具等等。阅读区:各种类型的图书和大小不一的字卡;搭建区:废旧纸箱、废旧易拉罐、幼儿园提供的大、小积木玩具,因为我班可利用空间比较有限,经过商量我班将较为安静的区域操作区、科学区、阅读区、数学区建立在活动室内;将表演区、搭建区建立在活动室内的床上,区域活动时将床铺叠好,以供幼儿进行区域活动。生活区安排在室外栏杆上,将操作物品安装在栏杆上,即方便又有立体感,大大提供了利用空间。操作区的白板安装在墙上,以供幼儿方便操作并根据活动情况灵活调整。

同时,我们也根据我们的主题活动将区域环境作为主题环境的一部分,在幼儿进行区域活动时也能进行学习活动,提高活动的利用率。比如操作区,会投放一些平时做宝宝秀时剩余的一些材料放在区域中,让孩子有时间时或是进行区域活动时去操作。秋天落叶,我们会带孩子到院子里捡一些形象的叶子,摆放在区域中,孩子在区域中会粘贴、会用手去撕、会插在头上当头饰等。

我们班玉函小朋友在操作叶子方面比较有天赋。在数学区中我们会放入俄罗斯套娃、大小不一的物品,让幼儿自己去看、去比较,培养幼儿积极动脑的好习惯。在美工区中会投入剪刀、油画棒、橡皮泥、空白纸、水彩笔等,在平时的艺术操作中剩余的一些成品、半成品,供幼儿去参考、去仿照。有些幼儿购买的橡皮泥中会有一些模具和步骤图,我们也会将这些现成的材料投入到区域中,方便幼儿自由选择。在表演区,会投入一些自己用毛线编的假头套、表演用的衣服、扇子、腰鼓、响板、玩具剑等,提供丰富的材料。通常建构区是根据主题而定。区域活动应根据活动区的层次性特点提供难易程度不同的材料。有时即便是同一班级中同一类型的活动也通过提供不同层次的材料来体现层次性。适合幼儿不同发展水平、不同学习节奏的多层次的活动材料,可以满足不同幼儿进行自主选择的需要。

每个幼儿有每个幼儿的性格特点,这也就决定了每个幼儿的能力水平不同,所以材料的投放要兼顾到每个幼儿因,不能都简单,也不能都复杂,要为不同水平的幼儿提供活动的机会和成功的条件。比如小班美工区“穿珠子”游戏、教师提供三种层次的材料,由最简单的按同种颜色穿到两种颜色间隔穿再到三种颜色规律性穿。益智区投放的拼图,按块数的不同拼(4、6、8、10)都应该体现层次性。

对于小班孩子来说,教师的现场指导显得十分重要,不做指导幼儿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做,所以说教师在这个区域活动中显得非常重要。作为教师,要始终要清楚自己应处的位置,不应该是知识的输出教育者,而是应提供舞台给幼儿自由发挥,可以做示范,但不能过多的干涉幼儿的操作,扮演好观察者与指导者的角色。

观察、再指导。把握时机,适时介入指导

观察可以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比如:我们班的熙森小朋友在操作区中包糖果,糖果有大有小,糖纸也有大有小。熙森刚开始操作,他根本不知道大的糖纸包大的糖果、小的糖纸包小的糖果,经过很长时间后,熙森还是没有掌握其规律,乱包一气,当然,包出来的形状肯定不好看,有的还都没有包好,糖果都露在外面。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伸出援助之手,充分发挥自己引导者的角色,给熙森指条明路。这个时候,熙森豁然开朗,一下子就掌握了包糖果的技巧,相信熙森对于包糖果印象很深。作为教师,我们就要了解幼儿发展的特点与需要,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从客观实际出发,提高教育指导的效果,最大限度地发挥幼儿的游戏。可避免教师因不了解游戏情景而产生的不合适的干扰幼儿游戏的指导行为。

由此可见,教师的适时介入也非常的重要。再举两个例子:默默很想进表演区穿区内的漂亮衣服。可是表演区内的小朋友已经很多了,小朋友们在玩过家家的游戏,也没有区牌可以用了。但是默默还不想去别的区域里玩。教师就可引导他教师可引导他:“你想一想怎样才能进去?”当他想出“当一名客人”的时候,孩子终于以一名“舅舅”的身份进入到表演区去玩了。如在一次搭建游戏中,强强在不小心碰坏了小朋友搭的动物园的时候,孩子们一时,很激动,有的埋怨强强,有的以暴力攻击强强,有的不知所措,教师马上说:动物园是不是“地震”了,我们赶快抢救动物,把动物园修好吧!于是孩子们又重新投入到了新游戏当中,巧妙地化解了一次即将发生的纠纷。如果教师发现了幼儿游戏的问题,需要介入游戏,须找好最佳的时机。

当幼儿发生创造性的行为时,教师要及时给予发现与鼓励,教师有时做调解员,有时做旁观者,在区域活动中,教师要放下自己的身份,以伙伴的身份进入到游戏中。对于小班孩子来说,孩子在进行区域活动时发生的较多是矛盾,所以教师应以调解员的介入游戏中,用适宜的方法帮助孩子解决。

为了调动幼儿积极性,教师的指导尽量用鼓励和肯定的方法,幼儿之间存在着差异,只要幼儿是主动参与,积极思考的,那不管结果如何,都要给予表扬与鼓励。否则能力弱的孩子总是失败,会使其产生畏惧情绪和自卑感,最后导致对整个游戏失去兴趣。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区域活动可以更好的锻炼幼儿的积极性,对幼儿的动作、言语、思维、想象、情感等方面都有良好的发展。幼儿在区域中活动完全是自由的,他们自主的选择游戏材料,选择活动内容和合作伙伴,按照自己的想法意愿进行游戏。教师在整个区域活动中也不会干涉幼儿的自由。例如: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进入不同的活动区域,在同一活动区中还可以选择不同的活动形式和活动内容。教师不占主导地位,幼儿是自由的,发散思维很强的。在我们小班,在区域里玩得最开心的当属强强、高高、玉函、笛妃、桑晨、小彤、心月、镇昊。幼儿自己形成规则。

对于我们幼儿园来说,特色就是棋类游戏,我们小班的棋类游戏有身体动动棋、动物的食物棋、数学棋、相反朋友棋及各类原始棋、整合棋。孩子在游戏中能孩子自由探索、大胆操作、勇于创新。可能小班的幼儿没有接触过棋类游戏,学习起来比较的吃力,相信在过年后会有所减弱。

1、对各游戏的特点和组织策略还不是很了解,本学期,我将针对不同的主题游戏做深入了解。

2、在平时的游戏组织中,仔细观察、探索各游戏的特点及组织策略。

3、利用进区卡,指导幼儿有序进行游戏。区域里进入幼儿数量有限,以保证幼儿在区域内的安全与质量。

4、投放丰富的区域材料,保证材料的丰富性与多样性。

5、不过多的干涉幼儿的区域活动,尊重幼儿想象力。

6、区域活动一切以安全为主,投放安全、利于幼儿操作的材料。

我参加幼教工作快一年了,对于区域活动不算是很了解,也不太懂,我刚刚接触区域活动,在这方面还很不成熟,有说的不准确的地方请见谅。但是我相信,只要去做,付出努力了,就算成果不好,我也会很欣慰。

幼儿园区域活动总结

这周我们到第二幼儿园对区域活动进行参观学习,一个一个班级的参观是我获益良多。

在区域活动环境的布置上,体现了让环境说话的中心思想,各种标志指示牌和活动介绍,不但对幼儿起到了指导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幼儿思维的训练。

在活动开展上,很多班级的区域活动活动内容都很广泛,而不是单独的某一领域的设计,如某小班的一个围绕医院的主体,不仅基本的角色扮演,医院一些基本的设施,如体检设备,都用孩子的方式使幼儿了解了很多生活的常识,制药车间的手工方面的锻炼,听着扮演主治医生的小女孩头头是道的介绍,在这里真的看到了孩子的投入和成长。

我班的比较有体色的是美工区,所以这次去参观我特意留意了一些与美工有关的区域活动是如何布置和开展的,果然不虚此行,这次参观使我收获很多,感觉自己从前是只局限的一个小小的圈子里,没有真正的把美工区的主体展开,发现了本班区域活动的许多不足,也从终收到了不少启发。

此次参观让我对区域活动有了新的认识,对教师如何尽心设计和指导有了更深刻的感悟。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应尊重幼儿的意愿,激发幼儿探索的愿望,培养幼儿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应是一个观察者、引导者和鼓励者,给幼儿留出充分探索、质疑的时间和空间,为幼儿创设一个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

另一方面也让我看到了区域活动不可忽视的教育意义,在今后的班级工作中,我会根据此次参观所得对本班的区域活动进行改进,让孩子在活动中有所得。

幼儿园区域活动总结

我们班幼儿通过两个月的区域活动,他们的动手能力得到了提高,思维相对性地得到了提升。本月我们开展的区域有:美工区、图书角、表演区、建构区、小超市等。在各个区域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结合主题活动开展自主游戏,为幼儿提供丰富有效的材料,引导幼儿在自由、宽松的气氛中主动探索、学习。

在材料的准备上,家园合作协调一致,共同准备活动材料。在这个学期的区域活动中,我们有部分的材料是来自对各自幼儿家庭的废物搜集,比如小超市里的饮料瓶、各种各样的盒子、都是幼儿和家长共同收集的;为了丰富班级的植物角,我们发动家长和孩子,利用各种废旧瓶子在里面种植各种种子、花卉等,家长和孩子们积极参与、发挥想象、把废旧瓶子装扮地很有创意。幼儿对自己自己带来的东西都很感兴趣,投放以后,都纷纷参与到其中。这样,在幼儿参与活动积极性提高的前提下,家园之间的联系也进一步紧密。

新《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区域活动中,我们能够留意观察每个孩子的兴趣操作情况和恰当的时机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中去,与孩子们一起探索、操作、发现、讨论、解决问题,真正体现孩子们的主导地位,而不是在发现问题时,把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强加与孩子。同时我们给幼儿发展的空间,让他们自由表达和表现。我们常常在一旁无声地观看孩子们的表演,不去打扰到他们,充分满足了幼儿表达和表现的需求,对幼儿的全方位发展起着很大的作用。

1.但是在区域活动开展的同时,也有许多不足的地方,需要改进。

2.在材料的提供上还不够周到,材料单一,幼儿活动时兴趣不高,积极进去工作的幼儿不多。2.和同伴合作性不是很强,活动中幼儿对于美工区、建构区的参与性强,较多的幼儿都选择了这几个活动区。活动中幼儿都是各自操作,但体现不出合作行为。

3.区域材料更换不是很及时,因此幼儿在区域工作的持续情况不好,部分幼儿不能把整个过程都完成。

4.区域活动的正确指引有时不到位,也就是幼儿在区域工作时的目标不够明确,这也说明了老师的引导欠缺。

所以教师在区域活动中,要真正成为孩子的合作者、引导者。首先,在活动中,我们要相信孩子,将角色转向幼儿的合作者及引导者。其次,在幼儿的活动中,我们要关注他们的活动,了解他们当前已有的经验,观察他们对什么感兴趣,是否应在哪方面给予帮助。不能急于用自己心目中的游戏水平做标准来要求孩子。注重幼儿能力差异,安排适当内容。在区域活动的实践和观察中,我们要不断的积累经验,只有做到从孩子的兴趣和需要出发,尊重孩子的想法,开展区域活动的才有它的真正意义。

幼儿园区域活动总结

随着时间的迁移,我班的区域活动也开展起来了,没有一点玩区域活动经验的孩子们,显得他们无从下手。为了更好地引导他们,我们2位老师做出了努力,现将这一学期区域活动总结如下:

我们主要开设了小医院、小超市、娃娃家、图书角、生活区、表演区、美工区等等,每个区角我们都投放了各种适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的材料,使孩子在丰富的活动环境中,具有充分活动的自主权,并且让孩子按自己的方式在活动中学习发展。

活动中我们把权利充分地交给孩子,再分配角色时,我们老师从不故意安排角色,都是让孩子们自己选择。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他们不可能从游戏一开始到结束都是同一个角色,所以我们始终不要求让幼儿坚守岗位,如果他们不喜欢一种角色了,可以重新选择另外一种角色进行游戏,这样孩子在互换角色中体会到游戏带来的快乐。

活动中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主张教师亲自参与,让自己与孩子之间没有距离感,教师也应充分扮演好区角中的各种角色,引导孩子学会最基本的交往能力,遇到问题可以与同伴商量解决。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应该根据幼儿需要提供适当的帮助,当好幼儿的助手,教师在指导区域活动时,应该扮演好观察者和指导者的角色,要始终明确自己所处的位置。这些我也始终做的不够好,总是给予孩子太多的要求,过于限制他们的行动。

区域活动是提供了幼儿较多自我表现的机会,创造了较为宽松、没有压力的学习环境,能使幼儿通过自身积极主动的活动,激发他们探索的兴趣,作为教师我们要充分调动幼儿活动的积极性,鼓励幼儿与同伴的交往,促进幼儿自主性的发展。

总结了好的方面,也发现了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希望日后能在工作中不断提高、改善我班区域活动的情况。

幼儿园区域活动总结

区域活动多数是属于自选活动,能为幼儿提供更多地按照自己兴趣和能力进行活动的机会,使幼儿更多的体验成功感和愉快感,这将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区域活动的内容是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能力和教育目标的要求设置的。如为扩大幼儿的视野,丰富幼儿的知识,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可组织幼儿郊游、参观农贸市场、游动物园等活动,然后在建构区增设各种小动物,角色区增加“小市场”等。活动中幼儿通过联想,“动物园”、“小市场”等活动就出现了。

(三)、区域活动是幼儿分组学习和个别学习的主要场所,能促使幼儿进行多种形式的学习。

幼儿园课程形式可以分为集体活动、小组活动、个别活动,各有其应用价值和意义。儿童在区域活动中可以进行多种形式的学习:教师指导下的学习、自由游戏中学习、个人学习、与同伴一起学习等。

幼儿园区域活动总结

著名的意大利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提出教育的任务是提供给儿童一个适宜的环境,使其在此环境中发展自身的能力。要以儿童的主动学习为中心,有效地促进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本着这样的教育价值观,我们从小班就开始设置了丰富有趣的区域活动。升入中班后,幼儿在各个方面的能力都有明显地提高。例如:幼儿的动作更灵活有条理、理解能力增强,好奇心、求知欲加强,开始学习探索与发现物间的关系,开始学习合作等等。下面我就本阶段的区域活动情况作一简单地总结。

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我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开学初,我们在保留了小班的娃娃家、搭搭玩玩、语言角、自然角的基础上,新增添了益智区、和美工区。但是经过一段时间我们发现这些东西已经不能满足幼儿幼儿游戏需要。于是我们对活动室、午睡室、以及室外的走廊和盥洗室进行了统一的规划和部署,丰富了区域角。我们首先取得家长的支持,大胆的使用叠床,将午睡室的空间利用起来。在午睡室里我们布置了娃娃家、小手动一动、以及益智区。我们很快发现小班时的娃娃家也已经满足不了幼儿的需要,因此我们在娃娃家里增添了小厨房(在小厨房的位置上我们尽量要它靠近水源),要幼儿在小厨房里自制点心,感受自制食物的快乐,我们把它叫“爱心”食物。在“卧室”我们请幼儿根据季节变化为娃娃选择合适的衣服。这样娃娃家就能很好的满足幼儿需要,也要他们体验到了自己劳动的快乐和成功感。

在娃娃家边上我们用不同柜子将空间隔开,设置了益智区和小手动一动,使每个区呈半封闭状态。这样既保证了界限清晰,又保证了幼儿在游戏中相对独立、不受干扰。在小手动一动中,老师利用诸暨特产珍珠蚌来做各种有趣的动物植物,让这个活动显得较有特色。我们还利用各种没有用的东西来做各种各样的玩具,使废变宝,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会环保。

在活动室里,我们设置了自然科学角、小画家,以及语言俱乐部。在一开始我们在语言俱乐部里只是单纯的放了各种书籍,幼儿往往看了一会就没有兴趣了。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制作了各种各样的手偶和指偶,并搬来木偶台让幼儿来表演老师在课上讲的故事,或者是表演幼儿自己从书上看来并熟悉的故事,这样一来我发现幼儿的兴趣提高了很多,也能先把书认真地看完,再来表演故事。在小画家中,我们将和幼儿一起出去秋游时,带回来的苍耳在麻袋上粘贴图画。这一活动让幼儿觉地自然界的植物也能画画。因此幼儿非常感兴趣。

我班的盥洗室较大,我们利用这一特点,大胆的在盥洗室里设置了了沙水区,让幼儿在教室里也能感受水与沙的乐趣。在活动室的门口的走廊里我们根据空间的特点设置了“家家乐”购物中心。在整个空间布局的安排上,我们尽量遵循动静分开,由静到动的顺序,同时,在进区口时,让每个幼儿用自己的小娃娃做进去卡,区前用一一对应的方式来限制进区人数。

在活动区的材料投放中,我们在各个区域投放不同的材料。首先我们要保证材料的安全和卫生。我们在保证一些必备材料的基础上,根据主题的要求和阶段的目标,及时添加更新、补充新的材料。

其次,我们要有层次的投放材料。区域活动的材料,是操作的工具、探索的学具,是幼儿学习的物质基础。例如:在沙水区,第一层次:引水小实验。第二层次:水力发电机。第三层次:测量雨量。因为层次的目标不一样,材料的投放也要随之不同,难度不一。可以充分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要,使学习活动真正体现“下能保底,上不封顶的需求。”

在幼儿活动中,开始我们采取了完全自主的方式,但是游戏中发现有些幼儿游戏的目的性不明确,不清楚自己想玩什么,往往是哪里热闹就往哪里窜。常常会出现有的区“人满为患”,有的区则“门庭冷落”情况。

在活动中,我渐渐的发现幼儿之间的交流增多了,有了合作的倾向,但有的时候帮别人玩成任务往往会替代帮忙。

大多数幼儿在活动中体现出“喜新厌旧”的情况,大多数幼儿喜欢新鲜的材料与内容。对第一次玩的东西非常感兴趣,但一但完成任务,一般就不愿再次操作。因此幼儿在活动中的持久性显的较差,往往不能坚持。

幼儿幼儿未能完全摆脱自我中心以及对活动的需求日益增强,幼儿之间会出现争吵。如,抢同一中材料,抢同一样玩具。

孩子门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游戏后也有明显的进步:

1、规则意识、交往能力加强了。如在家家乐购物中心,幼儿能井井有条的进行挑选物品。而且在选好东西以后能到营业员那里付相应的“钱”。

2、.幼儿知道了废旧物品可以利用,以及垃圾的分类,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就能主动的将垃圾放到活动室里相对应的垃圾箱里。

3、木偶表演区丰富了孩子们的语言,交流能力和表演能力。

我们认识到教师在区域活动中,自己观察者、指导者、鼓励者、支持者。教师在指导中要把握好一个“度”,这既是一个观念问题,有是一个教学技巧和教育艺术问题。因此我们在活动要“有目的引导,适当引导”。

在每月我们坚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教学计划、主题内容以及上周活动情况,制定合理明确的区域活动目标。

针对幼儿没有目的性的盲目选择,我们在尊重幼儿意愿的前提下,教师会给一些幼儿进区的建议,保证每个区都有孩子玩,每个孩子都有区可玩。在活动的指导中,教师始终把幼儿的需求放在首位,尊重孩子的发现,及时为他们增添新的材料,以平等的身份提出合理的游戏建议。

我们在活动中以间接指导为主。一是靠学具、材料为媒介。二是靠问题为媒介。当幼儿在活动中,出现学习兴趣减弱时,我们就作之没问题,引导幼儿去继续探索、去发现。如“也许还会有秘密呢,再试试看。”“为什么天平会倾斜,反过来试试”等等,激发幼儿继续探索和学习的欲望。

我们认真记录每次的活动情况,填写每周两次的观察记录。着重记录一个区包括幼儿的姓名、提供的材料、孩子们活动情况。教师的指导及反思。进一步深化活动内容,提升活动经验。

区域游戏是在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指导下,使儿童的认识水平、个性品质、社会化能力得到积极主动发展的重要物质条件。结合主题活动开展自主游戏,为幼儿提供丰富有效的材料,引导幼儿在自由、宽松的气氛中主动探索、学习。区域游戏是体现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寓教育于游戏中的最好形式好之。

本学期,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我班开设了益智区、科学区、手工区、建筑区、阅读区、表演区、生活区,并给相同的活动区起不同的名字,如;“淘宝屋”、“想一想”、“试一试”等,我班坚持每天开展游戏活动,导幼儿动手、动脑,积极地与材料相互作用,幼儿活动的兴趣很高。

1、“活动区”为幼儿的发展提供了可能。由于是幼儿自选活动,所以儿童的意愿、兴趣可以获得最大的满足,他们可以轻松地投入到自己所喜欢的活动中去。

2、“活动区”内容的设计必须符合每个班儿童的年龄特征,与教育目标相适应。中班注意加强智力训练,不同的活动内容都有相对稳定的活动区,投入相应的材料。每个活动区根据孩子活动的效果不断补充或更新内容。

3、在活动区的创设中,我们考虑到软硬材料的搭配。如软材料,建筑区,都铺上了泡沫垫,平均每班投放五十块泡沫地板块。当幼儿进入建筑区时,真有一种舒服的感觉。硬材料的投放要科学,美观、合理,富有教育意义,如我班的超市物品。

4、在活动区的创设中,我们注意了要符合教育性,每个月的活动重点都在活动区中体现。如要锻炼幼儿肌肉,就在“活动区”投放一些面粉、橡皮泥等,让幼儿练习小手的肌肉。

丰富多彩的“活动区”活动在培养幼儿语言交流能力、观察力、想象力、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创造力等方面发挥了其它教育形式不可替代的作用。如“建筑区”孩子们在小小的区域内,每天可随心所欲地搭出自己最满意的建筑,如“高层饭店”、“奇特的动物园”别具一格的“大轮船”。

教师在“活动区”活动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注意调动幼儿的积极性,除帮助一些幼儿选择活动区外,还注意观察每个幼儿的活动。在照顾全体幼儿的基础上,进行重要、个别指导。我们提出给每个幼儿以表现自己的机会,尤注意在对“活动区”活动进行总结评价时,努力使每个幼儿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虽然孩子的游戏水平所提高,但在很多方面还是存在着问题,如在手工区活动时,有的孩子会相互模仿,动脑不够;在超市中,孩子交往性的语言还欠缺;在表演区域中,我们准备的道具还不能满足每个孩子的需要,因此,在下学期的游戏开展过程中,我要对这些问题制订出针对性的计划和方案,让每个孩子在愉快的游戏活动中提高自我,使得我班孩子的游戏水平上升一个新的台阶。

幼儿园区域活动总结

在上学期的基础上,幼儿在这个学期中,明显进步了不少。就拿区域活动玩的情况来说吧。以前和现在的区别有以下几点:

第一,玩区域活动时的主动性。现在孩子一到教室就知道要开始玩区域活动了,基本上不需要老师的提醒了,都能自己主动去选择区角玩了,至于有几个新来的就另当别论了。以前,孩子还处于稳定情绪的情况下,个别还要老师的安慰等,部分幼儿还有点害怕,一进来就坐到椅子上,有的自己坐一会儿就去玩了,而有的则要老师叫了他以后才去玩。

第二,玩区域活动时的意向比较明确。以前,孩子玩区域活动时,基本都是想到哪里就到哪里,特别是喜欢到人多的地方,还有就是比较依赖老师,看见老师在哪里就去哪里,玩的时候随意性也比较大,很容易摸不着头脑。现在,孩子在玩区域活动时,最大的区别就是男孩子喜欢搭积木、串珠等建构材料,女孩子则喜欢扮家家。在玩的时候,他们选择了自己喜欢去的地方,并能简单的摆弄一些玩具,为自己提供一定的帮助,有时候还会和自己的小伙伴进行简单的交流商量。建构时也有了方向,要给谁搭建一所房子,朝着这个方向搭建成功,并有了喜悦的心情。

第三,玩区域活动时的耐心也渐渐养成。以前,孩子是很容易被别人给打扰的,一有什么新奇的马上放下自己玩的玩具,去玩别人的玩具了。所以也造成了玩具到处乱放。现在,孩子虽然也会有所走动,但不会像以前那样把玩具拿来拿去,如果实在是没什么好玩的才去别的地方玩。像搭积木那里,几个孩子要玩很长时间,先是个别幼儿自己的搭建,后来变成大家一起搭建,但是也难免会出现乱玩的现象。这个要以后慢慢培养的。

相对而言,在上学期的基础上,孩子都在进步,老师也为他们高兴。区域活动也是在一天一天的摸索中,让孩子成长的,毕竟有太多的东西要让孩子学会。

幼儿园区域活动总结

区域活动是幼儿在一定的游戏环境中,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以快乐和满足为目的,自由选择、自主展开、自由交流的积极主动的活动过程,充满灵性、活力的区域将会给幼儿一片更加自主,快乐的发展天空,主题性区域活动经验总结。

在区域活动中,幼儿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及能力自己选活动,没有心理压力,可获得充分的活动体会。让幼儿有直接体验的机会,并体验成功的愉快,增进交往,发展社会性以及健康的人格。所以,区域活动有利于幼儿个体充分自由的发展。我们中一班这次的区域活动主要体现了以下几个方面:

幼儿园的活动材料和环境等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根据这些特点,在区域环境的创设中我们既要考虑到幼儿之间能相互交流共同合作,又要注意彼此之间互不干扰,从而让幼儿专注的投入某一活动充满自信的探索问题。在区域划分时,我们把相对安静的区域活动安排在室内(如:看阅读区、美工区、益智区、生活区等)相对会发出比较大声音的活动安排在室外走廊里(如:小舞台表演区)。

11月份我们中班组开展的主题为《收获的季节》,当中穿插了《香香的蔬菜》、《甜甜的水果》、《有用的植物》三条线索。因为主题比较贴近生活,所以我们在区域活动中也更多的投放了一些与主题相关的材料。在美工区中我们投放了橡皮泥制作胡萝卜,巩固用蜡笔画黄瓜、番茄、青菜等蔬菜,用皱纸制作白萝卜,用撕贴的方法拼贴蔬菜以及蔬菜印章等;生活区中我们投放了拣芹菜、切蔬菜等与主题相关的材料以及叠被子、系围巾等生活活动;益智区中我们自己制作了许多蔬菜的卡片让幼儿辨认分类,还投放了不同的种子让幼儿去辨认分类;小舞台我们也将平日活动中学过的故事图片放在走廊中,让幼儿自己讲述,幼教之友《主题性区域活动经验总结》。在认识蔬菜和美术制作活动中,幼儿知道蔬菜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知道了它的营养价值,明白了每种蔬菜对人身体的不同好处,同时还体验到蔬菜也是生活中的装饰品,可以美化我们的生活,进而激起了幼儿的食欲,解决了幼儿挑食厌食的严重现象。在捡芹菜活动中,幼儿不仅感知了芹菜的颜色形态知道芹菜吃的是植物的茎,还体验了劳动的快乐。

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完全是自由的,他们自主的选择游戏材料,选择活动内容和合作伙伴,按照自己的想法意愿进行游戏,老师在活动中也完全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幼儿创造性的主动的活动,推动和激励幼儿在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如:幼儿可根据自己的意愿进入不同的活动区域,在同一活动区中还可选择不同的活动形式和活动内容。有时明明提供的是一个人的活动材料,但看到几个幼儿能很投入的进行活动时我们也就不打扰了,反而让他们自主地去进行活动。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应该根据幼儿需要提供适当的帮助,当好幼儿的参谋和助手,教师在指导区域活动时,始终要清楚自己应处的位置,扮演好观察者和指导者的角色。可这点我始终做的不够好,总是很追求结果,总是急于给孩子成功的体验,而不是给予他们充分探索、尝试的机会。

还有就是我们班幼儿的投入性还有待加强,有些幼儿总是这边转转那边玩玩,一次区域活动总是调换多次材料,而对于老师所投放的材料又没有好好地去尝试。这些情况还有待于我们教师的指导以便于改善。

区域活动提供了幼儿较多的自我表现的机会,创造了较为宽松,没有压力的学习环境,而且又能满足幼儿好奇好动的特点,能使幼儿通过自身积极主动的活动,激发他们探索的动机,产生自豪感,自信心,作为教师我们要充分调动幼儿活动的积极性,鼓励幼儿与环境的交往,通过自主的探索来获取知识,促进幼儿自主性的发展。

总结了好的方面,也发现了工作中的不足之处,日后希望能在工作中不断提高、改善我班区域活动的情况。

幼儿园区域活动总结

1、目标性原则:

教师要依据幼儿园的教育任务和培养目标,确立区域活动的教育目标,

2、自主性原则:

老师的任务是帮助幼儿实现自已的设想,并鼓励幼儿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发现问题、介决问题,使其在原有基础上有新的提高。

3、兴趣性原则:

区域活动的内容、设备、材料都应使幼儿对它们感兴趣,并能积极主动地参加活动。

4、探索性原则:

玩具,材料要多种多样,引发幼儿独立思考和想象勇于探索和创造;教师的指导要避免直接指导,应让幼儿与材料相互作用,自已操作,探索,思考解决面监的各种问题,积累经验。

5、多样性原则:

包括区域内容、材料提供、教师指导、援助方法等方面的多样性,以满足不同孩子的需要,真正达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6、适应性原则:

7、互动性原则: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和幼儿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还要当好幼儿的参谋和助手,根据需要提供适度的帮助。教师在指导区域活动时,始终要清楚自己应处的位置,扮演好观察者和指导者的角色。

1、观察者。

2、指导者。

一是个别指导。教师对不同的幼儿要给予具体的指导,在面向全体幼儿的同时,重点应落在一两个幼儿身上,使不同的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玩给福娃充气的游戏时,亮亮小朋友刚开始怎么吹也吹不起来,向周围环视了一圈,发现没人看见自己的无能,放下玩具就走。这时正好被一位教师看见,她刚准备上前帮忙,忽然意识到我们最近正在搞什么(子课题:何时介入幼儿的活动效果最佳),于是走到亮亮身边,轻声问道:你怎么不吹了?我不想吹没关系,你再试一次,把嘴对准使劲吹,绝对能行的。在老师的鼓励下,亮亮终于把福娃气球吹起来了,他拿着气球高兴地对客人老师说:这是我自己吹起来的。脸上洋溢着说不出的喜悦和自豪。同时对认知水平有限、动手能力差、有难度的幼儿要降低要求,提出建议。在服装设计区,晓旭因胆小,始终不敢动手,每次区域活动,他总是拿着剪刀剪纸。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老师发现他不是不愿动手,而是怕做坏了老师会斥责他,小朋友嘲笑他。了解了他的心里压力,我们先是创造机会鼓励他大胆操作,接着给他一些固定的模式练习剪,时间长了,他用剪刀的技巧越来越好,动手能力越来越强,现在它不但能够自己独立完成简单的长方形剪法,而且对一些轮廓明显的图案也能够剪贴。对不认识操作材料、操作中出现错误的幼儿,应引导他们重新认识材料,探索最佳的操作方法。操作区的纸盒大比拼,这是男小朋友最感兴趣的,把形状相同的纸盒拼起来,摆成一个个形状怪异的机器人、大卡车。每到这时,嘉翔小朋友最容易把菱形的纸盒做卡车的轮子,其他小朋友总是和他争得面红耳赤,大家都认为,车子的轮胎变成菱形不但费油,而且行驶起来很不安全,但他总说这是下一个世纪的新型卡车。针对卡车的轮子是菱形的与卡车的运动关系,我们查阅了大量的资料,然后给他一个准确的答复。对那些认知水平较高、能熟练操作但不感兴趣的幼儿及时提高要求,增加难度。

二是共同参与。在活动中,幼儿得到反馈越多,就越能积极探索,增强好奇心和主动性,获得新的经验。假如教师只提供一些材料,没有和幼儿交往,对幼儿不作出反应,就会影响幼儿的探索积极性。为了带动幼儿进行有目的的活动,我们随时对幼儿的行为进行适时、适当的评价,因为教师的赞许和强化、对幼儿活动的具体参与、指导和帮助,可促使幼儿活动水平的不断提高,受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幼儿园区域活动总结

本学期,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我班开设了美工区、科学区、数学区、建构区、图书区、表演区等,并给相同的活动区起不同的名字,如:“我型我秀”、“天空之城概念书屋”等,并坚持每天开展游戏活动,引导幼儿动手、动脑,积极地与材料相互作用,幼儿活动的兴趣很高。下面对我们班本学期的游戏活动,作一总结。

1、区域游戏为幼儿的发展提供了可能。由于是幼儿自选活动,所以儿童的意愿、兴趣可以获得的满足,他们可以轻松地投入到自己所喜欢的活动中去。

2、区域游戏内容的设计必须符合每个班儿童的年龄特征,与教育目标相适应。大班注意加强智力训练,不同的活动内容都有相对稳定的活动区,投入相应的材料。每个区角根据孩子活动的效果不断补充或更新内容。

3、在区域的创设中,我们考虑到软硬材料的搭配。如软材料,图书区,都铺上了垫子,当幼儿进入图书区时,真有一种舒服的感觉。硬材料的投放要科学,美观、合理,富有教育意义,如我班的建构材料。

丰富多彩的区角活动在培养幼儿语言交流能力、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力等方面发挥了其它教育形式不可替代的作用。如“建构区”,孩子们在小小的区域内,每天可随心所欲地搭出自己最满意的建筑,如“高层饭店”、“城堡”等。在每一次的搭建后,孩子们对自己的作品很在意,几天后我发现,很少有人去建构区了。我在想,是什么原因让垒高区遭受到孩子们的冷落?我反思后觉得,孩子们之间的比较产生不了长久的兴趣,孩子希望得到别人的赞扬,于是,我用数码相机拍出幼儿每一次活动的作品,作为孩子的搭建记录,且在游戏后进行点评,这样,建构区又出现了孩子们兴致勃勃的身影、开心爽朗的笑声,每天,也有孩子在向新的搭建形式进行挑战。

幼儿园区域活动总结

当鲜花在阳光之下娇艳的绽放,是绿叶最快乐的时刻;当孩子在游戏中探索,是孩子在自由的成长。在扎实践行《指南》大力倡导区域活动今天,我园的区域活动开展从模仿尝试蹒跚起步,在行动中研究学习不断改进,再在活动评比与展示中强化认识、快速提升,到如今的回归常态稳步前行。走出了我们独有的成长之路。

1、了解自主游戏中区域活动实施背景,转变教师观念。

集体教学活动的主导地位在幼儿园老教师及转岗教师的思想中根深蒂固,要让区域活动真正走进幼儿园,首先要转变教师观念,让老师对区域活动形成正确的认识,从心里认可接纳区域活动。了解区域活动开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所谓区域活动。是指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水平,有目的、有计划地投放各种材料,创设活动环境,让幼儿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中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和活动伙伴,主动地进行操作、探索和交往的活动。

皮亚杰认知理论提出:儿童是主动学习的,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儿童的认知结构就是通过同化与顺应过程逐步建构起来,并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循环中得到不断的丰富、提高和发展,教育应顺乎天性,注意因材而异。维果斯基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出,人的思维与智力是在活动中发展起来的,是各种活动、社会性相互作用不断内化的结果。强调认知过程中学习者所处社会文化历史背景的作用,并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理论。这些为区域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有效的理论支撑。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一日生活。教师直接指导的活动和间接指导的活动相结合,保证幼儿每天有适当的自主选择和自由活动时间。”《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提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幼儿一日生活,最大限度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

《指南》需要遵循的原则中将珍视幼儿生活和游戏的独特价值放在首位。游戏有其独特的价值,同时也有着强有力的律法支撑。《纲要》中也规定了“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准则,这些文件充分显示了游戏在儿童成长中的重要地位。为区域活动在幼儿园的`扎实开展提供了方向引领和政策保障。

区角活动凸显了幼儿的操作性学习,自主性学习,发现性学习。能促进幼儿自主参与活动、自发地学习;增进幼儿、师生交流,培养幼儿交往能力;锻炼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幼儿好奇好问的能力;增强幼儿表现力,促进幼儿社会性良好发展;拓展课程的组织形式;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有效的规避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

通过理论学习,老师了解区域活动的相关知识,对区角活动有初步的认识,知道他的意义和对幼儿的重要作用,懂得它是幼儿园课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促进孩子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进行科学的区角环境创设和有效的区角游戏指导是幼儿教师的基本从教技能,解决老师对集体教学与区角活动之间存在矛盾的质疑,教师变被动为主动学习,少了畏难情绪,各自想方设法,给孩子提供最佳的区角游戏空间。

2、掌握自主游戏中区域活动组织方法,让行动有章可循。

首先教研组长及骨干教师走出幼儿园,参加县级骨干教师培训,回到园所进行二次推广培训,同时,在集中备课及教研活动时间组织集体学习,研读《指南》,明晰各大领域的核心价值,讨论实现核心价值过程中集体教学的弊端,引导教师看到区域活动的价值和重要性。并观摩优秀的区角活动及环境创设,向教师推荐区角活动相关书籍和文章,教师自主学习,从理论上武装自己,形成的整体认识。

自主游戏中的区域活动是幼儿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分为角色、表演、美劳、建构、益智、运动六大类。区域活动的总体设计,要从三点上考虑:首先是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比如小班孩子喜欢娃娃家,中班孩子对建构比较感兴趣,而大班孩子探究更感兴趣;其次要观察孩子,找到孩子的兴趣点;再次就是要与日常教学相结合,不能与课程割裂。自主游戏中的区域活动的内容确定,要充分考虑生活性,操作性、教育性、时代性。比如“超市”,“小医院”、”点心坊“、”烧烤摊“等,就和孩子的生活密切相关。

活动室区角的创设一般以5—8个适应,涵盖五大领域的教育内容,能同时容纳班级所有孩子进行活动。区域活动空间设计要遵循动静分开,比如建构区和图书区就不能相邻,会影响孩子阅读。娃娃家玩耍时声音较大,把它放到活动室门边的角落,既减少了对其它区域的影响,又使孩子来园自然入区,一天的开始就有一个快乐的心情;开放与闭合相结合,全是闭合的很占空间,与我们活动室面积相对狭小不符,缩小了孩子的活动范围,不利于活动操作;相关临近,比如科学区和数学区就可以紧邻设置,可以兼顾学科联系;巧妙留“死角”,如图书区就可以在一个相对独立安静的地方,光线要好,最好是自然光。植物种植观赏区可以放在阳台上、生活区,方便种植活动的开展,又有充足的阳光,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区域的分割可以用桌子,玩具柜,吊饰,积木,屏风等隔开;区域的标志要富有童趣,依据不同年龄特点用图片展示,大班可以有简单文字;区域材料的投放要将安全性放在首位,其次是多样性,探究性,层次性,发展性相结合。教师将所要教的知识物化到材料中,孩子通过操作材料,自己获取或发现其中的知识信息,同时获取相关的经验技能。区域材料的投放是区域活动的关键。材料的摆放要直观呈现,便于孩子取放,可以借助蒙氏的方法,让孩子根据标志自主对应放物。区域要有明确的规则,师生共同讨论后制定,规则展示要在醒目的位置,用图示直观展示,便于理解,大班可以图文并用。

在掌握区域环境常规创建方法的基础上,组织骨干教师外出到优秀幼儿园实地参观学习,并收集整理影像资料,返园进行二次培训。借助网络资源,收集区域活动相关图片和视频。大量的直观图片,供老师借鉴学习,老师心中的区角活动已经形成。

1、创设适宜的区角环境,投放丰富的材料。

环境,教师,幼儿是区域活动的三要素。而环境是主要的物质因素。有了充分的了解和前期准备,教师从模仿开始,理论结合实际,在充分思考的基础上创建自己心中的区角活动环境。分析现有的空间条件,找出不能任意变动的位置,如门窗,壁柜等,再分析各种活动所需的活动空间、光线、材料存放、活动强度等,在综合考虑的基础上,统筹安排,画一张活动室的平面图,标上固定部门,如门窗厨壁等。然后在活动室的图纸上进行模拟摆设,以确定最佳方案。教师根据孩子的年龄不同及主题活动的相关内容,选择区域内容,投放区域材料。在教师实践操作的基础上,组织区角环境创设评比活动,提高教师的积极性,促进教师深入思考,不断完善。在评比的过程中,保教室设计科学的评价细则给老师以引领,督促教师丰富材料,让孩子有事可做。

2、合理安排一日作息,保障幼儿活动时间。

为了避免区域活动材料成为一种摆设,保障孩子的活动权利,在一日幼儿生活作息表中,安排专门的区域活动时间,并加强督察,让孩子真正走进区角,进行自主游戏。通过孩子的操作让材料活起来,材料的适宜性彰显,有助于老师发现材料及区角设置的存在问题,在孩子的不断活动中改进,依据孩子的需要找到我们的不足。也为老师深入了解孩子,关注孩子的学习方法打开一扇窗。

3、设置样板班,树立区角活动“样板间”

在区角活动全面铺开的同时,在小中大班个设立样板班一个,选择教师综合能力较强的班级担任,教研组长全程跟进,大到设置几个区,区域怎么摆放,材料的投放,小到材料的调整,区域分界线的巧妙设置,幼儿特殊情况的处理,幼儿的观察指导评价等全部以身说法,在亲身示范的基础上,和老师共同探讨更好的方法。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调整,反思,观摩,实验班的老师对区角活动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对于区角环境的创设也能根据孩子的与材料互动的反应进行有的放矢的调整,迈出了区角活动开展的第一步。无论是空间分割,材料投放,幼儿活动常规,区角氛围营造,教师指导策略都给其他班级提供了最直接的帮助。

4、开展常态教研,点对点解决问题。

在集中力量抓好实验班的同时,区角活动全园推进。将区角活动的开展纳入每周的日常教研中,教师们带着活动实践中的问题来,在会上陈述自己的问题,在大家讨论帮助下形成解决问题的行动方案,带着方案走;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研究后,老师们又带着行动的结果来,再次汇报交流自己的研究,请大家对自己的行动结果进行评议,集思广益后再带着更新的方案去实践教学,如此反复几次,原来的问题得以解决,新的研究问题又会生成,研究在实践中不断推向深入。

园长与教研组长针对活动研讨表格设计交换意见,开诚布公地表述自己的观点,并能依据我园教师的现状对表格内容做针对性的调整,目的只有一个,开创我园教师区域活动研究的新模式,细化研讨内容,丰富研讨主题,将教研与区域活动充分融合,让研究引领发展,在研讨中提升,在互动中共进。通过区域活动的常态教研,进一步改变教师的教育行为,真正践行幼儿为本的教育观,将老师的目光从注重老师的教,吸引到幼儿的学,在活动过程中,注重教师支持幼儿学习策略的选择及运用,从幼儿活动的表现与反应中,去评析教师支持策略的科学性与适宜性,并提出积极的建议,和老师一起讨论最佳策略,在互动研讨中共同提高,达成共识,形成最适宜的幼儿学习支持策略,并推广至全园。通过5月份的家长开放日观摩活动,让所有参加活动的老师、家长,对区角的设置,材料的投放,如何观察幼儿,怎样给予幼儿最有效的指导等问题分别从主观组织,客观观察的角度进行观察与思考评析,提高教师指导区角活动的能力。

针对区角活动的材料投放问题,有的认为区角就是充分的自主活动,孩子是主人,教师给孩子提供相关领域的材料,且都是开放性的材料,一物多玩,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充分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教师只能在充分观察的基础上,根据孩子的表现,在最恰当的时机给予孩子帮助,而且介入的时机与方法一定要科学有效。与有教师认为在孩子活动以前就预设活动内容的做法有分歧,大家在相互的探讨与交流中,心中的疑惑解开了,同时对区角活动也有了更明晰的认识。同时也促进了区域活动与集体教学活动的无缝对接。材料投放就是教师在用隐形的手掌控孩子的活动,集体活动的前期经验获得我们可以在区角中完成。教师可以通过孩子的区角活动了解孩子的已有经验水平,以便于更有针对性的开展集体教学。集体教学的延伸活动也有一大部分在区角中完成。针对集体教学时间局限性问题,在孩子们意犹未尽时,可将教学活动的学具材料,投放至区角,满足孩子们的需求,如语言活动《小花籽找朋友》,教师在上课结束后,将头饰,图片,图画书等材料投放至语言区,孩子们兴趣极浓,在充分表演故事的基础上,还进行故事创编和续编,图画书也让孩子们爱不释手,提高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促进了早期阅读习惯的养成。还有的科学活动不适宜采用集体教学,如大班科学活动《测量》,更适宜在区角完成。让孩子们在充分操作与探究中发现现象,启迪思维。所以说,区角活动的内容教师是可以预先设置的,只要我们的材料投放足够科学,能抓住孩子的兴趣点,再加上我们老师的科学引导与巧妙介入,孩子们会在完全自主的情境中收获成长。

材料投放的有效性与适宜性,取决于老师对孩子们需要的正确解读,而要了解孩子,细致科学的观察孩子是前提,只有我们老师心中有《指南》,对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典型特征及教育目标都了然于心,那么我们就能在各种活动中有的放矢的实施我们的教育,不错失任意一个教育契机,找准每个孩子的最近发展区,给孩子提供他们需要的支架,帮助每一个孩子实现从应然水平到实然水平的一次次飞跃,促进其全面发展。

教师现场观摩区角活动的开展,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审视孩子的活动,教师的角色定位,发现孩子的精彩,看到材料的不足,并以活动中的老师为镜,照出自己的不足,修正自己的行为,找到区角活动中自己的位置。观摩活动后的专题对话,教师们各抒己见,有质疑,有震撼,有反思,对教师的促进作用很大。老师们在观摩,学习,摸索和实践中,对区角活动的质疑在逐渐减少,班级的区角创设初具模型,区角活动的开展老师心里有了谱。区域规则由原来的教师说了算,变成了现在的孩子说了算,教师在孩子游戏的过程中,和孩子一起发现问题,启发引导孩子制定规则,保障活动的有序进行,如区域的人数限制,图书区的安静读书,轻轻翻书,不在书上乱涂乱画等。孩子们自己制定的规则,在用自己的小手将规则用图画表达,张贴,大大提高对规则的遵守程度。因为他们不但知道了要这么做,还懂得为什么要这么做。

5、进行阶段性经验交流,同伴互助。

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们对老师的区角活动指导水平有了更清晰地了解,对老师的薄弱环节也了然于心,在期末请区域活动开展比较好的实验班级班长做经验介绍,通过身边榜样的分享,让老师们少了一份障碍,更好的借鉴,完善自己的工作。如中班老师分享的教师活动介入策略“如何面对孩子活动中的纠纷”:当幼儿因材料发生矛盾时,教师不应以裁判的身份介入,以自己所看到的瞬间景象或孩子的报告匆忙替孩子做出决定,而应该引导幼儿双方充分表达,将自己的游戏想法告诉同伴,引导发生矛盾的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求,同时理解对方的想法,需求,并自主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赞赏出现亲社会行为的幼儿。(师幼间的精彩对话摘录:明明:我想要这个这个盒子。师:可以给琪琪吗?琪琪:不可以,我也要盒子。师:那怎么办呢?都想要盒子,可是只有一个盒子。明明:轮流玩!师:好主意,可是谁先玩呢?琪琪:我先玩,然后明明玩。师:可以吗?明明:不行,我先玩,然后她玩,(琪琪立刻答应,松了手。明明拿了就走,叫住)。师:琪琪对你真好,她让你先玩,你应该对她说什么?明明:谢谢!师:这个琪琪让你先玩,下次你让琪琪先玩,好吗,(点点头),师大加赞赏琪琪:你让了明明,真好,轮流玩,两个人都能玩到!)通过老师细腻的过程的呈现,教师们一目了然,被老师的教育智慧所折服,老师给了孩子尊重与理解,并给他们提供了最好的机会,学习交往,解决问题。

教研组长对活动的开展情况做以总结,并根据活动的存在问题,做有针对性的专题培训,解决大家践行中的共性问题,答疑解惑,点对点解决问题,把区角活动开展有力向前推进,我们的区角活动翻开新的篇章。

6、邀请专家来园,答疑解惑。

在不断摸索向前的过程中,不时回头看,找问题,查漏洞,将区域活动开展引向深入。在区角活动的开展中,教师的有效指导成为我们的一大瓶颈,自主性的区角游戏活动开展不够。区域活动的评价过于笼统,浮于形式,形式单一,老师成为绝对的主角,少了孩子的自评与互评等问题依旧存在。

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们以课题研究为依托,引领老师就一个点不断走向深入。我园申报的市级课题《幼儿园区域活动指导策略》也让我们的教师角色定位,教师观察能力有进一步的提升,进一步解决区域活动开展的实际问题。

随着自主游戏的区域活动不断深入,老师眼中有了孩子,对孩子有了敬畏之心,只有读懂孩子,才能谈得上教育孩子。教师唯有不断学习,才能踏进孩子们那神奇而美好的世界。区域活动是孩子需要的,有助于孩子快乐成长,更有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也是幼儿园可持续发展的令牌。唯有在区域活动这片沃土上不断耕耘,才会让它硕果累累,那就让我们聆听花开的声音,等待孩子们意外的美好。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