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连除应用题(专业20篇)

最新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连除应用题(专业20篇)

ID:9327262

时间:2024-01-25 09:04:04

上传者:BW笔侠

教案不仅是教学的指南,还是教师对自己教学实践的总结和反思。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学习。

小学三年级数学《口算乘法》教案小学三年级数学应用题

教学目标(一)通过复习一位数乘整百整十数不进位的口算,学生理解并掌握一位数乘两位数进位乘法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

(二)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摆一摆,学生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掌握口算的方法,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口算.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一位数乘的口算过程.

难点:理解并掌握满十向前一位进“1”的算理.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投影出示口算题:

(用纸板覆盖,一题一题出示)。

10×5。

14×2。

100×7。

130×2。

20×3。

34×2。

200×4。

210×3。

教师提问:14×2请你说一说口算过程.(学生回答10×2=20,4×2=8,20+8=28)。

教师追问:那么你能不能说一说140×2又是怎样口算的呢?(同座位的'两个小朋友互相说一说)然后请同学回答(把140看成14个十,先用10个十乘以2是20个十也就是200,4个十乘以2是8个十也就是80,200加上80等于280)。

教师揭示课题:(板书:一位数乘两位数、乘整百整十数)。

(二)学习新课。

出示例1:板书:口算14×3.

想一想14×3的意义是什么?(3个14是多少)。

根据14×3的意义,用小棒摆出来.

想口算的顺序,先拿出表示10×3=30,3个十的小棒是30,再拿出表示4×3=12,3个4的小棒是12,合起来是42,30+12=42.

板书:14×3=42.

比较14×3与14×2两道口算的异同:

(同桌或四人小组的同学互相启发进行讨论)然后请同学回答:两道题口算过程是一样的都是先乘以被乘数的十位上的数,再乘以个位上的数,只是14乘以3,个位上的数相乘,满了十,最后一步是整十加上两位数.

做一做。

投影出示:

16×2=。

26×3=。

25×2=。

要求同学在练习本上直接写出结果.再把这几道题分别写在小黑板上,请几个同学直接写在小黑板上.待同学写完后集体订正.

分别请同学说出口算过程.

16×2:10乘以2等于20,6乘以2等于12,20加上12等于32.

26×3,25×2分别请同学互相说,集体说,个人说.反复叙述口算过程.

出示例2:板书:口算:140×3=。

集中起来说出不同的想法:

因为14×3=42,那么140×3只需在42后面添上一个0得420.

把140看成14个十,14个十乘3得42个十,即420.

3乘14得42,然后再在得数后面添上一个0.

以上这几种算法,要给肯定,尤其第三种方法,给予表扬和鼓励.

做一做。

投影出示:

130×5=。

380×2=。

150×6=。

每人在自己本上直接写出结果.四人小组进行讨论,能用几种方法说出口算过程.

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一位数乘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要注意个位上、十位上满十向前一位进“1”.

(三)巩固反馈。

1.基本练习:投影出示。

首先看完题后,想一想这里是什么意思,然后填在书上,填完后同桌两个同学互相说一说.最后集体订正.

2.填空练习:投影出示。

明确题目要求后,在课本上填括号.

订正时请同学说出口算过程,左面三道题,被乘数添一个0,再请同学说出结果,并说明口算过程.

3.找朋友游戏.

15×3。

18×2。

12×5。

14×4。

35×2。

220×4。

240×3。

25×4。

310×3。

32×3。

26×2。

160×6。

12×4。

16×5。

14×3。

36×2。

120×4。

160×5。

240×2。

260×2。

题目卡片贴在黑板上,(或在投影上一题一题出示)答案卡片发到同学手中,当题目出示后,答案就是它的朋友.

45。

36。

60。

56。

70。

880。

720。

100。

910。

96。

52。

960。

48。

90。

72。

42。

480。

900。

480。

520。

4.文字叙述题.

投影片出示,同学们在作业本上做.四个同学写在小黑板上,订正时用.

(1)乘数是7,被乘数是12,积是多少?

12×7=84。

(2)250的3倍是多少?

250×3=750。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连除应用题教案

教学目标:

2、通过举实际例子亲身体验并感受连除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在亲身体验中通过合作、交流得出连除应用题的两种计算方法。

3、能用两种方法正确解答应用题。

4、通过加强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到生活来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

教学重点:掌握数量关系,并能用两种方法正确列式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数量关系并能说出想法。

教学关键:通过举实际例子体验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谈话:。

(1)(拿起粉笔)工厂里生产出一支一支的粉笔,卖给我们的学校是不是一支一支拿过来呢?(得出先装成盒再装成箱)。

(2)生举例子:生活中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你们还能举吗?(举出不同情况的例子)。

小结:刚才进行了几次平均分?

3、提供材料:假设一个工厂生产了4800支粉笔、每60支装。

一盒、每20盒装一箱、装了4箱。

(1)观察从这些材料中你知道了什么?

(2)选择其中的一些材料,提出问题编出应用题。

4、呈现学生编的应用题;。

(1)一步计算的、两步计算的、

(2)解决一步计算的与两步计算的连乘的应用题。

(个别学生说说自己的理由)。

如:一个工厂生产了4800支粉笔,平均装了4箱,每20盒装一箱,平均每盒装多少支?(可能也有不同的:如问题是装了几箱。)。

二、展开。

1、独立思考:指着两步计算连除的应用题这样的又该怎么解答呢?看谁的方法多。

2、小组交流:把你的想法说给你们小组的小朋友听;认真别人的不同的法想;小组长作好记录准备汇报。

3、全班交流:刚才每小组的小朋友都非常积极地说自己的想法,且也非常认真地听别的小朋友的不同的想法,每小组肯定都有很好的、很精彩的解法,把你们的想法展示出来吧。

(1)平均每箱装了多少支?

4800÷4=1200(支)。

(2)平均每盒装了多少支?

1200÷20=60(支)。

综合算式:4800÷4÷20=60(支)。

这里学生说这种想法时出示线段图加深理解。

或:(1)一共装了多少盒?

20×4=80(盒)。

(2)平均每盒放多少支?

4800÷80=60(支)。

综合算式:4800÷(20×4)=60(支)。

生选择一种说说想法、同桌互说想法。

小结:刚才做的题目有什么特点:进行了两次平均分。

4、试一试:

(1)独立做(用两种方法解答)。

(2)交流说说解题思路(个别说、同桌互说)。

5、比较、概括:刚才做的这道题目与开始时做的那道连乘应用题有什么相同与不同之处?

三、练习。

1、针对练:用两种方法解答。

(2)三年级有2个班,每班有42人,一共栽树336棵。平均每人栽树多少棵?

独立做、个别说想法。

2、比较练:

(1)商场运来3箱衬衣,每箱有24件,每件95元。一共卖了多少元?

(2)商场运来3箱衬衣,每箱有24件,一共卖了6840元。每件衬衣多少元?

独立做、个别说想法、比较两题有什么相同与不同之处?

3、提高练:先补充条件,再列式计算。

食堂运来2车大米,每车有15袋,平均每袋大米重多少千克?

独立做、汇报。

四、小结:你有什么新收获?

五、作业:课堂作业第45页。

一个工厂生产了4800支粉笔,平均装了4箱,每20盒装一箱,平均每盒装多少支?

平均每箱装了多少支?

4800÷4=1200(支)。

每盒装了多少支?

1200÷20=60(支)。

综合算式:4800÷4÷20=60(支)。

一共装了多少盒?

20×4=80(盒)。

平均每盒放多少支?

4800÷80=60(支)。

综合算式:4800÷(20×4)=60(支)。

答:每盒60支。

小学三年级数学《两步应用题》教案

在教学中,我是根据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利用多媒体和直观教具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以游戏的形式创设请境,采用启发式提问,揭示矛盾,激发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为新课的学习做好了铺垫,接着,又在尝试操作的基础上出示尝试练习,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引导学生观察、对比,运用类比推理,自己尝试解题,主动获取知识,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再接着学生通过尝试练习与课本例题解法对照,又改变例题中的某一条件,进行变式练习,既要求学生列式计算,又要求学生说明算理,促进了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发现解题规律,达到举一反三,逐步形成技能,实现了教学目标,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在整个教学中,根据三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及认知规律,精心组织,运用直观演示,启发诱导学生积极思维,展示思维活动过程。让学生弄清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发现解题规律,自己总结出已知两个条件的两步应用题的.解题步骤和方法,同时引导学生阅读课本,与自己的解法对照,及时强化验证。学生不仅获得了巩固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同时也培养和发展了逻辑思维能力。课堂上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课堂练习形式多样,有讲、有练,讲中有练,练中有议,有研讨,有游戏,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充分让学生大胆尝试,培养了学生勤于动脑,乐于动手,善于表述的好学风。通过课堂和课后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两个条件的两步应用题的结构和解题方法。

本节课带给我的不仅仅是这些收获,还有关于教学不足的思考,比如:教学中我的普通话还不够标准,在以后的教学中还要更加的练习普通话,另外,优带差的互帮互助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练习的设计上考虑的还是有些不到位,在今后教学中,把问题考虑仔细一些。

小学三年级数学《口算乘法》教案小学三年级数学应用题

教学目标:

1.使同学经历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乘法的过程,能比较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

2.学会运用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同学的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算后指名任选一道题说说口算方法。

20530647010053200。

3xxxx00310006232123。

2、抢答:

3、小结导入:以上的练习同学们回答的.都很好,今天,我们用这些知识做铺垫,来学习新知识。板书:口算乘法。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出示情景图,引导同学观察邮递员叔叔每天工作的情况。

(1)同学们从图中发现什么信息?

(2)你能根据图中所提供的信息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吗?

2、分小组讨论交流。

3、学习例1。

(1)指名说说你从图中获得什么信息?提出什么问题?根据同学回答,教师整理板书如下:

问题a:邮递员叔叔工作1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要送多少封信?

(2)你会解决这些问题吗?怎么解决?小组讨论。

(3)生汇报交流:说说算式表示的意义,口算方法。

2、用你喜欢的方法解决第2个问题。

问题b:邮递员叔叔工作3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要送多少封信?

(1)同学独立解答。

(2)小组讨论后汇报口算方法:两个因数末尾都有0的乘法,口算时只要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两个因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三、实践应用。

1、生完成第58页“做一做”。

(1)看谁算的对又快。

(2)指名汇报口算结果。并任选一题说说你的口算过程。

2、独立完成第60第3题,然后同桌交流。

3、开火车口算竞赛:第60页第1、2两题。

四、全课总结。

1、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不明白的或需要提醒大家的吗?

2、全课总结。

小学三年级数学《两步应用题》教案

9、阿姨买了8盒巧克力,每盒20粒,一共有多少粒?吃了28粒,还剩多少粒?

10、有一条长38米的绳子,剪成每段长4米的绳子,可以剪成这样的几段?还剩几米?

11、一个正方形花圃,边长是15米。它的周长是多少米?

15、一副手套7元,一双运动鞋77元,一双运动鞋的价钱是一副手套的几倍?

16、一个节火车车厢可以装60吨货物,要运480吨货物,需要几节车厢。

19、美术组有24人,体育组的人数是美术组的4倍,两个组共有多少人?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连除应用题教案

教材简析:这部分主要是巩固前面两段学习的内容,帮助学生逐步形成相关的计算技能。

教学目的:

1、通过一些对比练习,进一步理清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算理;继续加强估算教学,提高计算能力。

2、在解决一些具体的实际问题中,注意渗透一些简单的数学思想(如p.4第4题)。

3、通过计算,渗透连除和除乘之间的关系,为后面的相关学习做准备。

教学过程:

1、先估计商是几百多还是几十多,再计算。

228÷3712÷6231÷5。

944÷8543÷2197÷4。

具体操作:先指名一道一道地说说自己的估算方法和估算结果。再指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自己做题,时间到后,在检查是否正确的前提下,比比谁做得更多。

在讲评板演题的时候,注意发现并纠正学生的一些错误。

指出: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有2种可能,或是三位数或是二位数。

2、练习:800÷2÷2900÷3÷3600÷3÷2。

800÷4900÷9600÷6。

先请学生观察这组题目,你觉得上下两题有什么特点?你猜它们的结果会有什么特点?

猜得是否正确呢?请大家算一算。

学生计算。

交流:猜对了吗?谁能用自己的话来描述一下这上下两题的规律?

(这个语言要求不必太高,主要还是在于要摸清学生的知识水平,老师适当引导,使他们初步感知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除以这两个除数的积。)。

3、(p.4第4题)下面三个图形的周长都是396毫米,每个图形中各条边的长度都相等。说出各图形的名称,并分别求出它们的边长。

读题后问:每个图形中各条边的长度都相等。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学生分别列式计算出每条边的长度。

问:看来你算出的结果,你有什么发现?

(让学生初步感知:同样长的周长,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份就越短。或者说:同样的'数,除的除数大,商就小;除的除数小,商就大。)。

要求学生对照图理解文字内容,并正确解答。

5、布置作业:p.5第1题,p.4第5、6题。

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

教材简析: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有两种情况:一是求出商的最高位以后,除到被除数的某一位不够商1的要商0,用0来占位;二是0除以一个不是零的数商是0,这就要涉及到被除数是0的除法。所以这部分内容分两段安排:第一段先以采蘑菇和采桃为素材,引导学生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然后仍结合养鸡场的情景,教学装运用刚学到的知识计算商中间有0的除法。第二段教学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另一种情况。

小学三年级数学《口算乘法》教案小学三年级数学应用题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每位乘积不满十),并且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主要内容有:口算乘法、笔算乘法。

本单元的口算乘法主要包括两项内容,第一项内容是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它是在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第二项内容是估算,即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它是在学生学过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和掌握了乘法的基本口算方法的基础上教学的。口算是笔算的基础,也是估算的基础。教材先安排口算,在扩大学生的口算范围的同时,为学生学习新的估算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做好必要的准备。并且,在估算和笔算教学活动中,又可以进一步巩固口算。这样,有利于培养、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本单元的笔算乘法的内容是两位数乘两位数,是在学习了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的笔算乘法分两个层次编排。先出现不进位的,突出乘的顺序及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接着,编排进位的,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需要进位的笔算过程,帮助学生掌握笔算乘法的方法。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因为,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不仅可以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还为学习多位数四则混合运算打下基础。而且,为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因数是更多位数的乘法问题,奠定了基础。

本单元加强了“解决问题”的教学。首先,把计算内容都置于实际生活的背景之下,如送报纸(送信)、估座位、购书等。让学生在现实问题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探讨计算方法。然后,为学生提供生动有趣、有意义的、联系生活的情境材料,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有利于学生体会计算的作用,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并且,对于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数感是十分有利的。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会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2、使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3、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4、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重点难点: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

第八课时。

整理和复习。

教学内容:

教材第68~69页例及练习十二第1~4题。

教学目标:

通过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估算、笔算方法进行回顾和整理,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计算的熟练程度,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教学教科书第68页。

提问:这篇文章大约有多少字?你想用什么办法解决?(以四人为一小组讨论)汇报。

(1)一个字一个字地数,就能数出这篇文章一共有多少个字,但如果文章长的话,就不太适用。

(2)先数每行有多少个字,一共有几行,就可以。

学生动手操作。

(1)每行最多有22个字,但有许多行的字数都比22少,估算每行大约20个字左右,本篇文章共有13行,所以列式为20×13=260,这篇文章大约用260个字。

提问:20×13你是怎样口算的?

二、教师点评。

完成教科书第69页练习十七的第1题。学生口算后教师讲评。

提问:整十整百数乘数十数应该怎样算呢?

三、课堂总结。

完成教科书第69页练习十七的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讲评。

提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笔算时还应注意哪些问题。

四、解决问题。

完成教科书练习十七的第3、4题。

五、课堂小结。

小学三年级数学《连乘连除解决问题》教案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观察,掌握利用连乘、连除列出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

2、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列式方法的多样化,培养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3、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掌握分步列式或是利用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并能正确熟练地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并说出算列算式的含义。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教学活动。

学生学习活动。

调整补充意图。

课前口算。

一、情境导入。

课件出示教材中的情境图。

师:同学们,我们来到了美丽的生态园,在这里,到处是五颜六色的花,仔细观察,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板书学生梳理出的数学信息)。

教师适时评价。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

1、三种颜色的花一共摆了多少盆?

2、每个花架摆了多少盆花?

3、平均每个花架每层摆了多少盆花?

&&。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二、你说我讲。

1、教学三种颜色的花一共摆了多少盆?

(1)师:要解决三种颜色的花一共摆了多少盆?需要用到哪些数学信息啊?怎样列式?

学生回答,教师提升:通过分步列式,先求出1组花有多少盆,再求出3组花一共有多少盆。

教师利用课件演示分布计算的过程,并引导学生两个算式所表达的含义。

师:你能不能列出一个综合算式?

教师巡视,掌握学生操作的信息。

组内交流,讨论综合算式的列法,并讲解出该综合算式的含义。

12&&&教师引导学生分小组展示合作交流的成果,并及时给予恰当的评价,然后教师利用课件演示综合算式的含义,加深学生的理解。

2、教学平均每个花架每层摆了多少盆花?

教师出示问题,引导学生再看情境图,重新梳理信息,先引导学生列出分布算式。

在学生自主学习、列式的基础上,师:谁愿意到黑板上来展示一下自己所列的分布算式?

学生:96÷2=48(盆),表示每个花架有多少盆花。48÷4=12(盆)表示一个花架有四层,每层有12盆。

学生回答,教师提升:对,先算每个花架有多少盆花,再算每层花架有多少盆花。然后教师利用课件进行演示讲解。

师:谁能列出一个综合算式?小组内可以进行合作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板演展示。

学生板演:96÷2÷4。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质疑:96除以2表示什么?为什么要除以4?

学生回答,教师适时提升:对,96除以2表示96盆花放在2个花架上,每个花架上有多少盆花;再除以4,表示一个花架上的花分放在4层,每层有多少盆花。教师利用课件演示,讲解。

三、巩固练习。

自主练习第1、2题,引导学生先仔细观察画面,找到已知信息和问题,明确数量间的关系,并独立解决。

教师提示:做一张这样的画需要多少个贝壳?

引导学生先仔细观察画面,找到已知信息和问题,明确数量间的关系,并独立解决。

教师提示:每箱8个什么?每盒6个什么?

四、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回想一下,你有什么收获?(课件出示教材丰收园图)。

学生可能回答:我会积极学习了。教师适时追问:你哪个环节最积极?学生可能说:摆一摆,操作方面。

学生也可能回答:我学会提问了。教师适时追问:你都问什么问题了?(课件会问绿苹果图片飞出果篮,同时出示问题:你都问什么问题了?)。

&&。

师:让我们满载着收获,下课休息一下吧。

学生回答。

学生小组合作回答。

学生选择学具,利用摆一摆,想一想,再列式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学生独立操作,利用小纸板摆一摆,学生组内讨论交流,小组内列出综合算式。

小组交流,解决问题12&&&。

小学三年级数学“连乘应用题”教案

苏教版第六册两步计算应用题:连乘应用题。

使学生在情境中初步了解连乘应用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会用两种解法解答连乘应用题,并能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活动中碰到的问题。

3、三年级都去,有几个班呢?老师了解到,平均每班有40人要参加今天的活动,根据这些,可以知道什么呀?有多少呢?你是怎么算的?(你把算式也说出来了,回答地很完整。)

4、哦,一共有240人要参加今天的活动呢!同学们,我们整好队伍出发吧!

1、来到停车场,我们看到了什么?

2、根据收集到的这些信息,可以求什么呢?

3、(走到屏幕前)这个问题(指题目)可以怎么解答呢,请大家在四人小组里说说自己的想法吧!

4、汇报。

(1) 在刚才的活动中,我有几组同学(指一指)讨论得非常热烈,我们选这一组,先来听听他们讨论的结果吧!他说的解法你们听清楚了吗?奖他们一颗合作星。

谁来说说他们是先根据哪两个条件,求什么呀?(板书)怎么列式?(板书)

再根据什么,求什么呢?(板书)这里指的是几排车的座位数啊?再怎么列式?(板书)

谁能把这种解法说完整?说的真好,奖你一颗星。

(2)其他小组有没有不同的解法想说说?你来试试。真会动脑筋,奖你一颗智慧星。

这种解法又是先根据哪两个条件,求什么呀?怎么列式?(板书)再求什么呢?(板书)这里求的是几辆车一共有多少个座位啊?再怎么列式?(板书)

谁来把这种解法完整地说一说?说的真好,也奖你一颗表达星。

5、还有别的'想法吗?同学们真了不起,会用两种不同的解法来解答这道应用题。下面,就和你的同桌说说这两种解法,并试着口头给它们列综合算式吧!

6、(指第一种解法)谁会说这一个综合算式?(板书。)第一步求的是什么?(指算式)等于?(板书。)第二步又是求什么?(指算式)两排车一共有多少个座位?(板书。)

7、(指第二种解法)这一个综合算式谁也来说说?(板书。)第一步求的是什么?(指算式)第二步呢?(指算式)

8、这道应用题的两种解法都是几步计算,在今天的活动中,我们会碰到很多这样的两步计算应用题呢?这样的应用题往往有不同(指两种解法)的解法,我们就可以(指中间)用其中的一种解答,再用另一种来检验,结果一样(指两个结果),就能写答了:一共有240个座位。(板书。)

9、我们能全部上车吗?为什么?(座位正好。)

10、乘上了汽车,我们就向第一个活动地点进发吧!

(一)茶场

1、汽车把我们带到了哪里啊?(青山茶场)我们和农民伯伯一起来采茶叶好吗?

2、采茶结束时,每个小队都采到了许多茶叶。谁来读一读。

3、一共采了多少呢?(想)用刚才学到的本领在练习纸上算一算吧。

4、一种解法算好的同学,可以用另一种解法来检验。两种解法都做好的可以跟同桌说说两种分别是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5、实物投影仪展示两种解法。

(指解法一)请你说说这种解法是先求什么,再求的什么?

(指解法二)这种解法谁来说说?

6、两种解法都做出来的同学,举手。真棒。好,我们赶快去第二个活动地点吧!

(二)乘船

1、 哟,有条河拦住了我们的去路。没有桥,怎么过河呢?

2、 瞧,船开来了。有几条?每条有几层?(分别指两层)

3、 根据这两个信息,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4、 还需要知道什么?

5、 老师了解到每层可以乘25人。

6、 现在可以算了吧?和你的同桌说说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怎么列综合算式。

7、 谁来说给大家听?这里第一步求的是什么?

8、 另一种解法呢?这里第一步又是求的什么?

9、 240人,能全部过河吗?为什么?(可以乘的人数大于我们去的人数)

(三)植树

1、 乘上船,我们就可以到对岸去植树了!

3、 这些算式,哪些对,哪些错,一起来判断,好吗?

(4046)这个算式对吗?你说,你说,都认为对的啊,那第一步求的是什么呢?

(4064)这个算式对不对,你说,你说,也是对的啊,那第一步又是求的什么?

(4026)这一个呢?错在哪儿?(求的是李树。)

(406(4+2))最后一个呢?它又错在哪?(求的是所有树。)

4、 看来,解决问题时必须看清要求,选择合适的条件。

2、 我们先乘车去茶园采了茶,接着又乘船过河去植树,

3、 根据活动中收集到的信息,这儿有三个问题需要大家来解决。行吗?下面,每个小组就在组长的带领下先选一个问题,再根据问题选择合适的条件填在横线上,最后列式解答吧!都听清楚了吗?开始活动吧。

4、汇报:

(1)解决第一个问题的小组举手。一起来看看这个小组的解答。

是啊,只有仔细审题,才能够正确解决问题。

(3)剩下的小组肯定解决的是第三个问题。哪个小组来说说?

根据问题,你们选了哪些条件?

还有哪个小组有其他的解法啊。也上来说说。

根据问题,你们选了哪些条件?为什么可以这样选呢?大家听清楚了吗?

今天,我们不但活动地很愉快,还掌握了这样的两步计算应用题呢,高兴吗?看到同学们能选出合适的条件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老师真为你们自豪啊!好,谢谢同学,下课!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连除应用题教案

练习二十三的`第5-16题。

教学目的。

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连除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应用题的解题能力。

一、计算练习。

做练习二十三的第5、6、11题。

1、第6题,让学生独立口算,共同核对得数。

2、第6题,让学生独立笔算,填出得数,集体订正。

3、第6题,第一行指名板演,并要求学生说说怎样估算,第二行全班学生在练习本上估算,指名口答得数,共同订正。

二、应用题解题练习。

练习二十三的第7-10题及第12、14、15题。

1、第七题,全班学生独立在练习本上解答,教师巡视,分别指名将两种不同的解法的综合算式抄在黑板上:

7200÷12÷67200÷(12÷6)。

=600÷6=7200÷72。

=100(箱)。

小学三年级数学《口算乘法》教案小学三年级数学应用题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每位乘积不满十),并且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主要内容有:口算乘法、笔算乘法。

本单元的口算乘法主要包括两项内容,第一项内容是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它是在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第二项内容是估算,即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它是在学生学过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和掌握了乘法的基本口算方法的基础上教学的。口算是笔算的基础,也是估算的基础。教材先安排口算,在扩大学生的口算范围的同时,为学生学习新的估算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做好必要的准备。并且,在估算和笔算教学活动中,又可以进一步巩固口算。这样,有利于培养、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本单元的笔算乘法的内容是两位数乘两位数,是在学习了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的笔算乘法分两个层次编排。先出现不进位的,突出乘的顺序及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接着,编排进位的,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需要进位的笔算过程,帮助学生掌握笔算乘法的方法。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因为,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不仅可以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还为学习多位数四则混合运算打下基础。而且,为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因数是更多位数的乘法问题,奠定了基础。

本单元加强了“解决问题”的教学。首先,把计算内容都置于实际生活的背景之下,如送报纸(送信)、估座位、购书等。让学生在现实问题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探讨计算方法。然后,为学生提供生动有趣、有意义的、联系生活的情境材料,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有利于学生体会计算的作用,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并且,对于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数感是十分有利的。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会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2、使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3、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4、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重点难点: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58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十四第1~5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学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正确计算的习惯,能正确、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

3、培养学生口算的能力和认真口算的习惯。

重点难点:

学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教具准备:

课件、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1、口算下面各题。

30×4。

50×5。

30×4。

300×7。

200×8。

12×4。

43×2。

33×3。

23×3。

11×7。

2、说一说30×4、300×7、12×4的口算方法。

二、快乐体验,探索新知。

1、教科书第58页例题1的。

(1)运用挂图呈现邮递员送报纸、送信的情景。

(2)用自己的话描述画面的内容,想一想可以提什么问题。

2、研究口算的方法。

(1)请学生独立思考并列出算式:300×10300×30。

(2)小组讨论:怎样想出得数?

(3)各组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的各种口算方法。

小结:整百数乘整十数,口算是采用把整百整十数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这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个0,再在所得的积后面添上几个0,这一种方法最为简便。

学生独立列式并口算出正确的结果,教师讲评时要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小结:整十数乘整十数,口算是采用把整十数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这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个0,再在所得的积后面添上几个0。

4、练一练:完成教科书第58页的做一做。

先由学生独立口算,然后集体订正。

三、巩固运用。

1、教材第69页的练习十四第1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提问:你是怎样算的,说一说口算的过程。

2、游戏。(完成教科书第60页的练习十四第2题)贴出香蕉摘下来。最后,比一比哪一组摘的香蕉多。

3、教材第60页的练习十四第3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在学生完成后,请几位说一说这一道题解题过程和结果。

4、教材第60页的练习十四第4题。

(1)让学生独立完成前一个问题。然后教师讲评。

(2)第2个问题要我们求什么?要求这个问题我们必须知道邮递员一天的工作时间。邮递员每分钟行100米,那2小时大约行多少千米?如何解答这一道题,请同学们以4人为一个小组讨论一下。

四、课堂总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五、课堂作业。

练习十四第5题。

小学三年级数学《除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教案

人教版数学第六册73~74页的例1,做一做及练习十六的1~2题。

教学目标。

2.使学生在推导“单价、数量、总价”这三种数量关系之间的关系的过程中,学习一种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策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通过讨论、交流、观察、比较等学习活动,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有条理的、清晰的表达、阐述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使学生通过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体验,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爱好。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出示投影,学生填空。

单价×数量=。

单产量数量=总产量。

×时间=路程。

工效×=工作总量。

2.教师小结。

二、新课。

1)出示题目。

学校鼓乐队买了8个鼓,每个98元,一共用了多少元?

2)读题,列式解答,并说出数量关系。

98×8=784(元)。

单价×数量=总价。

3)师板书算式和数量关系并提问,你是怎样想的?

1)改编应用题:将这道乘法应用题改编乘两道除法应用题。

(学生改编后,同桌交流)。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1.在回顾和整理本单元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熟练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正确的进行乘法口算、笔算、估算。

2.运用所学知识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灵活解决生活的`简单问题。

3.在复习过程中,渗透学习方法,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

正确的进行乘法口算、笔算、估算。

渗透学习方法。

练习小篇子。

(一)情境导入。

1.今天我们要一起复习《多位数乘一位数》(板书课题)。

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内容。这个单元包括哪些内容呢?

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呢?

口算:用乘法口决计算再添0,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几个0。

估算:注意四舍五入。

笔算:从个位算起,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二)探究新知。

1.多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口算方法。

4×60=(说算法)80×5=(注意0的个数)103×4=(十位要加进位数)。

2.多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1)学生独立完成。

(2)同桌订正。

(3)全班交流。

3.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下面的问题。

(1)第1个问题你选择什么方法?

(2)第2个问题你怎么选择笔算呢?

(3)第3个问题可以估算吧吗?

(4)小结:我们要根据问题和数据的特点合理选择算法,考虑清楚什么时候可以用近似值,什么时候必须用准确值。

(三)拓展延伸。

1.快速抢答争第一。

(1)出示题目:

(2)学生抢答。

2.认真观察填表格。

(1)出示题目:

(2)观察: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看看从第一行的数怎样就能得到第二行的数。

(3)根据规律填数:同学们真的很了不起,通过观察、计算,大家发现了第一行的数乘4就能得到第二行的数,请同学们运用我们发现的规律,把表格填写完全。

3.趣味数学找规律。

(1)观察:认真观察下面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小学三年级数学应用题

4、学校买来25套大号运动服和45套小号运动服。大号每套57元,小号每套52元。

(1)两种运动服各应付多少钱?

(2)一共应付多少钱?

8、一个工厂用3辆汽车运煤,一共运煤9750千克,平均每辆汽车运多少千克?

10、商店卖出蓝布的米数是花布的4倍。卖出花布93米,卖出蓝布大约多少米?

小学数学三年级教案

1、使学生了解一些用电的安全常识。

2、使学生学会正确、安全的用电。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教授新课

1、基本的安全用电常识(1)、认识电源的总开关,学会在紧急情况下切断电源(2)、不要受或导电物去接触、探视电源插座内部(3)、不要用湿手触摸电器,不用湿布擦拭电器(4)、电器使用完毕后应拔掉电源插头,插拔电源插头时不要用力去拉电,以防止电线绝缘层受损;(5)、发现有人触电要设法及时关掉电源,或者用干燥的.木棍将触电者与带电器分开。

2、安全使用电器

3、安全用电标志:

(1)你们了解安全用电标志吗?

(2)安全用电标志分为颜色标志和图形标志。颜色标志常用来区分各种不同性质、不同用途的导线,或用来表示某处安全程度。图形标志一般用来告诫人们不要去接近有危险的场所。

(3)红色、黄色、蓝色、绿色、黑色,你们知道都是用来标志什么的吗?

(4)老师结合图片向学生讲解不同颜色标志代表的不同含义。

4、预防触电

(1)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几乎都存在电。你们知道怎样预防触电吗?(2)师生共同总结用电尝试:家电停止使用时,要拔掉电源插头;手、脚和身体湿的时候不要触摸电器;不要把手伸进运转的电风扇、搅拌机和水果榨汁机里等等。

5、触电后怎么办

(1)触电后应立即拉下电源开关或拔掉电源插头。

三、总结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情境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知道地图上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2.在东、南、西、北中,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

3、借助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发展空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难点:

会在实景中辨认东、南、西、北,并能运用这些词语来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知道地图上的方向。

教学过程。

同学们,你们会背有关东、南、西、北方向的儿歌吗?

读了这首儿歌,你们能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认识东、南、西、北方向)。

1、以4人小组为单位,根据儿歌让学生在学校操场上辨认东、南、西、北方向。

2、生观察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都有什么建筑物?

4、学生讨论各种不同方法后,教师讲解地图上通常的`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引导学生按地图的记录方式,重新整理自己的记录,完成校园示意图。再结合示意图用“东、南、西、北”说一说各种景物所在的位置。

操场。

教学楼。

1、说一说教室里东、南、西、北各有什么?

2、用东、南、西、北这些词语说一说你座位周围同学所在的方向。

3、你说我做。

4、合作完成教科书练习一的第2题。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情境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知道地图上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2.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四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3、借助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发展空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难点:

会在图上辨认东、南、西、北,并能运用这些词语来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能简单的用四个方向描述行走路线。

文档为doc格式。

小学数学三年级教案

3、帮助学生积累生活经验,关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多媒体演示:商店里的食品和价钱。

师:现在如果你到了一家超市,要买你自己最喜欢吃的食品,要花多少钱?

生1:我想买3袋饼干,1袋3元,共花了9元。

生2:我想买1瓶饮料和1个汉堡包,共花8元。

生3:我想买4包花生和1袋糖果。

师:他买的东西挺多的,同学们先猜猜他用了多少钱?

生:我估计用了30元左右。

(一)师生共同探讨计算食品的总价

师:那他到底用了多少钱?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请同学们先自己做做,再在小组内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让学生在小组内说出想法后汇报计算过程和想法,其他同学进行补充。

生1:我觉得应该先算出4包花生用了多少钱,所以我要先列出算式74=28(元),再和1袋糖果的钱合起来,列出算式5+28=33(元)。

生2:我是这样想的:前面我学过有加有减的运算,它可以很方便地把两个算式合在一起,然后再一步一步计算。那现在也可以把刚刚那两个算式合在一起,变成5+74,这样计算起来会方便一些。

生1:我要先算乘法,因为我要先知道4包花生用了多少钱,才能求出最后的价钱。

生2:是呀!如果先算加法5+7,就不知道算出来的数是什么意思。

1、刚才你们学会了计算食品的总价,那现在如果你有20元,买4包饼干应找回多少钱呢?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请同学们自己先想一想,再在小组内说说你的想法。

2、让学生在小组内说出想法后汇报计算过程和想法,其他同学进行补充。

(三)自学书本例3和例4

(四)质疑问难

(五)小结算法

在数学课程标准第一学段数与代数中,关于数的运算的具体目标明确提出: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能对结果进行合理的判断。正是在这种目标的指引下,现在的数学计算,不再是单纯的数与数之间的运算,而是变为了每一步计算都有其具体的生活情境,每一个数字,甚至每一个运算符号都有其独特的生命意义。如在学习计算应找回多少钱的过程中,学生意识到必须先算出食品的价钱,才能进一步算出找回的钱数。就在这种熟悉的生活情境下,学生慢慢地体会到先乘除,后加减运算顺序的合理性,这些算式也变得有了生命的价值;数学和自己的生活密切联系,体会到数学的价值,感觉到数学充满趣味。当问题自己提,规律自己发现,结论自己总结时,学生的思维就会得到充分的发展。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1.结合欣赏与绘制图案的.过程,体会平移、旋转和对称在图案中的应用,并学会设计较复杂的对称图案。

2.参与收集、设计图案的活动,感受图案的美,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一)创设情境,建立模型。

1.欣赏美丽的图案,感受图案的美和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运用平移、旋转、对称的现象观察、探究美丽的复杂图案。

(1)每一幅图的图案是由哪个图形平移或旋转得到的?

(2)哪幅图案是对称的?(先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汇报。)。

3.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图案是由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对称得到的?

(二)解释应用。

1.你想不想也来设计一幅美丽的复杂图案呢?

(1)画出下面图形的对称图形(教材第24页)。

学生在书上独立画图,教师巡视。展示学生的作品,请画得又快又好的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画的,在画图的过程中遇到哪些问题,对称图形有哪些特点。

(2)继续画下去(教材第24页)。

我们一起来欣赏,观察图案,它是由哪个简单图形运用什么现象,经过怎样的变化过程得到的。

(学生汇报。)。

2.小结: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三年级数学含有三个已知条件的两步应用题一教案

(1)同学们做了黄花25朵,紫花18朵,做的红花比黄花和紫花的总数少3朵.做了多少朵红花?(即例1)

(2)同学们做了黄花25朵,紫花18朵,做的红花比黄花和紫花的总数少3朵.三种花一共做了多少朵?(此题以后再研究)

1.学习例1.

(1) 学生读题,读后回答已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

(2) 独立试算,遇到问题小组内讨论解决.

(3)学生汇报交流,集体研讨辩论,学生可能会用彩色纸条(或画线段图)的方法来分析这道题,也可能用语言叙述.具体的思维过程可能是:

使学生明确:做的红花比黄花和紫花的总数少3朵,就是说红花的朵数比黄花的25朵和紫花的18朵的总数少3朵,也就是红花的朵数比黄花的25朵和紫花的18朵的和少3朵.要想求红花多少朵,先求出黄花和紫花一共多少朵用25+18=43(朵),再用433=40(朵).这就是我们今天学的含有三个已知条件的两步应用题.(教师板书课题)

(5)小组互相说一说分析思路.

1.改编例题,合作解答.

(1)把例1第三个已知条件改成做的红花比黄花和紫花的总数多3朵,该怎么解答?

(2)把例1 第三个已知条件改成做的红花是黄花和紫花总数的3倍,该怎么解答?

(小组讨论分析思路,自己独立解答.)

2.比较归纳,揭示规律.

(1)师问:观察、思考、分析、比较例1与想一想中两题的异同,看能发现些什么?(学生充分讨论后悟出这三道应用题的结构及分析解答方法上的异同.)

(它们都是两步计算的应用题,且第一步都是先求黄花与紫花的总数,因为第三个已知条件所给出的数量关系都是与黄花和紫花的总数有关系,所以必须先求.也就是说根据题里的第三个已知条件确定解答这道题先求什么,要先求出来.再进行下一步解答.)

1.基本题(教科书第76页做一做).

2.游戏:智力闯关【详见探究活动】.

让学生谈谈这节课的收获及注意的问题.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1、在拼搭立体图形的过程中,体验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2、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重点: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难点: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学具:小棒,卡片。

指名发口令,学生按口令摆立体图形。

1、p16第1、2题。

(1)独立做。

(2)订正。

2、p17第3题。

(1)独立做。

(2)独立搭。

3、p17第4题。

(1)独立画。

(2)订正。

1、同步练习p16。

2、自主天地p10。

你有什么收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