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实践教学探索论文(专业22篇)

统计学实践教学探索论文(专业22篇)

ID:9331458

时间:2024-01-26 02:33:04

上传者:灵魂曲

统计是科学管理和决策的重要工具,可以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最后是一些统计学习资源和学习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系统地学习和应用统计知识。

统计学专业实践教学开展方式方法探索论文

从世界发达国家的情况来看,都比较重视统计学和统计学教育。6月,中国人民大学举办了“2006统计学国际论坛”,笔者参加了这一论坛,并专门就统计学普及教育问题向美国依利诺依大学何旭明教授了解了美国统计学教育的有关情况。何教授讲:“美国的高等院校几乎都开设《统计方法》选修课,而且学生中选《统计方法》课程的人数要多于选修《微积分》课程的人数,因为他们觉得统计更有用。”另外,从最近的英国、美国、日本以及港、台地区的中学教材来看,统计学与概率都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多数教材每个年级都有统计内容。

在国内,统计学也越来越受到重视。1993年12月,贺铿、袁卫两位教授提出的“大统计”的理念,在统计学界从认识上正趋于统一。9月,教育部在将504个本科专业调整为249个的情况下,统计学从原来的二级学科反而被调整为理学类一级学科。这些都为统计学的发展和统计教育的大规模普及奠定了重要基础。

尽管如此,我国统计学教育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我国所有的普通高等学校中,具有统计学专业或开设统计学课程的只有100多所,这与美国有成百上千所学校在提供统计教育的状况相比比例是较低的。从我国中学教材来看,统计的内容约占4%。相对上述国家的教科书来说比例也是较低的。

一个国家应用统计学知识的多少,反映一个国家的发达程度。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随着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目标的实施,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进程,统计学提高教育和大规模的普及教育无疑都会得到长足发展。统计学教育也会在普及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在提高指导下进一步普及。因此笔者认为,较大规模的统计学普及教育已经势在必行。

二、高等院校是统计学普及教育的突破口。

实际上,近年来我国的统计学教育已经开始突破统计学专业教育的界限,在一些理工农医以及社会学等大部分学科和专业中,开设了统计课程;统计知识还列入了中小学教学内容。这是可喜的,但笔者认为统计学普及教育还仅仅是初露端倪,大规模的统计学普及教育还未开始,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目前,我国在一些财经类院校开设的基本是社会统计学,在理工类院校开设的基本是数理统计学,都还与“大统计”的理念和作为理学类一级学科的统计学存在着很大距离。中小学虽然在数学教材中加入了一些统计学的基本内容,但一方面比例较少,另一方面,据笔者了解,由于受应试教育和基层学校师资条件的制约,教育质量也还存在不少的问题。很多理科教师在大学仅学过数理统计课程,对抽样和描述统计的内容较生疏,因而感觉新教材内容体系较乱,内容不如老教材讲起来“顺溜”。于是知识可以传授给学生,也可以指导学生完成很多的练习题,但蕴涵在知识背后的统计思想能否也讲出来可能就要打很大的折扣了。

另外,国民的统计意识还不强,对统计学的认识也还不够,据笔者了解,一谈到统计,很多人就联想到统计局,联想到大量的统计数据和统计报表等。这些都说明,统计学的普及教育还任重道远。

笔者认为,要进行全社会的统计学普及教育,首先应该在各类高等院校中普及统计学教育,即把高等院校作为统计学普及教育的突破口,而后推向全社会。各类高校现有专业教师可以承担统计学普及教育的教学工作,在学校教务部门的统一安排下,着力通过开设跨专业选修课的`形式开展统计学普及教育。各类高等院校接受过统计学基础教育的成千上万名大学生会走向社会的众多工作岗位,他们会带着统计学的基本思想方法在各个岗位开花结果,同时也为他们进一步提高和继续进行全社会的统计学普及教育打下了基础。因此,把高等院校作为统计学普及教育的突破口是解决人力、物力、财力资源问题的最好方略和最佳途径。

当然,由中国统计教育学会、重点大学和一流专家牵头,以讲座班的形式开展对一般高等院校的师资培训工作,以研讨会的形式定期沟通和交流各高校统计学普及教育的情况和经验也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

高等院校作为统计学普及教育的这个突破口一旦打开,全社会普及统计学教育的蓬勃局面也就很快到来了。笔者甚至认为,高等院校统计学普及教育的局面可能会很壮观,会受到学生的欢迎。

三、在高等院校进行统计学普及教育的一些思考。

在各类高等院校中进行统计学普及教育实际上是相对现有教育体制来说的一项教育教学改革,是高等院校教学内容创新的一种尝试,需要领导的重视,教务部门的协调等基本条件作为保证。在这里,就有关教学指导思想和实施方法粗略地谈一下基本想法,以求抛砖引玉。

1、基本思想:将抽样技术、描述统计、概率初步、推断统计、非参数统计、excel在统计分析中的应用结合在一起,并溶入案例教学,向学生较系统地介绍入门阶段最基本的统计思想和方法。

2、基本途径:通过在普通高等院校各专业开设《应用统计方法》选修课,解决统计意识的培养和统计方法普及教育问题,选修课一般为54~72学时为宜。

3、基本目标:各专业的学生通过《应用统计方法》的学习,初步树立统计意识,能够用基本的统计方法,借助于最普及的excel统计分析软件解决工作中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4、教材选用:可以选用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贾俊平等编著的《统计学》作为教材,也可以根据教学时间和其它具体情况,自编教材。

5、师资问题:各高等院校讲授统计学或者概率统计的教师承担统计学普及教育的教学工作,教务部门承担相关的教学管理工作都是没有太大问题的。当然教师很可能需要进行一些再学习,更新知识结构。例如,讲授概率统计的教师很可能需要学习实际的抽样技术和excel统计分析软件的应用方法等。

6、学习评价: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将“学统计”转化为“做统计”,改革传统考试方法,通过撰写统计报告进行考核,从而使学生掌握从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写出统计报告的全过程,提高教学效果。

在8月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院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中,实践教学被视为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单独列为一项二级指标,强化了实践教学的地位。各类高等院校率先进行统计学教育的普及工作,不但增强了实践教学的环节,而且也为统计学的社会普及教育打开了突破口,是义不容辞的时代使命。同时,通过大规模地进行统计学普及教育,也会提高统计学在国民心目中的地位,提高统计工作者的社会地位,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与世界发达国家接轨的国民基本科学素质。

统计学专业实践教学开展方式方法探索论文

实践教学体系是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构成部分,且对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从应用型本科院校视角出发,分析应用统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的发展与困境、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及如何保障实践教学体系得以顺利实施。

一、学科的发展。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无论是宏观的经济分析还是某一行业或企业对自身的发展做出预测与决策,其涉及的数据信息量越来越大,而预测和决策都离不开统计分析。社会、企业、民众从没有像现在这样关注统计,且统计数据、统计指标、统计分析方法逐渐渗透到各个行业和日常生活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年,统计学学科新增为国家一级学科。同时,确定了统计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分别是数理统计学(理学),社会经济统计学(经济学),生物卫生统计学(理学),金融统计、风险管理与精算学(经济学),应用统计学(经济学、理学)。袁卫(2011)指出应用统计学专业是一个开放的二级学科,凡是在前四个没有涉及的应用领域,都可以在应用统计学中进行设置,因此,应用统计学专业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且其学科性质要求大力推广实践教学[1]。对应用型本科院校而言,如何加强应用统计学专业实践教学,如何提高学生的统计分析、统计计算、数据挖掘等实际操作能力,显得尤为必要。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发展,已有“黑板粉笔型”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人才培养和教学要求。在已有教学模式中,学生虽然掌握了许多理论知识,但是缺乏独立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很难说其真正掌握了统计分析、预测和决策的方法。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而言,应用统计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更应注重方法的应用性和实践性,更应注重培养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姜钰(2011)认为统计的实践教学体系涵盖了课堂上的案例教学、课程的实验教学、实际问题的模拟实验、社会调查、毕业论文、校外实习等在内的'整个过程[2]。李玉萍认为统计的实践教学体系应由四个部分构成,分别是课堂上实践教学、课程的综合实践教学、校外的社会实践和毕业实习[3]。

有些应用型院校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有意识地构建适合本校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但实施效果并不显著,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

(1)实践教学体系缺乏完整性。实践教学体系在设置过程中应该考虑其设置项目的完整性、设置项目之间时间安排的合理性与连贯性、实践教学师资的配套性等。如果实践教学体系缺乏完整性,在实施过程中就会产生各种问题。如实践教学项目较少、项目之间存在重复或时间设置顺序错乱、师资不足导致有些实践课程不能正常开设。

(2)实践教学方式缺乏多元化。在实施实践教学过程中,有些课程负责人可能主要在课堂上进行案例讲解或者在实验室带领学生进行实验的验证分析。实践教学缺乏针对周边或社会热点问题的分析、缺乏以项目推动实践教学等方式,导致学生学习热情不高、动手操作能力差,缺乏从专业角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实践教学财力、物力保障不足。实践教学在实施过程中可能会涉及专业化实验室,有些院系虽然有实践教学相应课程,但相应的配套实验室并没有建设完成或正常投入使用,这将导致实践教学效果不理想。同时,实践教学如果需要分析周边实际经济问题或社会问题、对外交流学习等,就需要一定的资金保障,而如果相应的资金保障不足将影响实践教学的实施效果。

(4)专业教师对实践教学认识不全面。有些教师在实施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对实践教学认识片面,认为实践教学即为验证性教学。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将课本上的案例或练习让学生利用统计软件进行简单分析即为实践教学,而忽视对实际经济问题的分析、以项目推动实践教学、以校企合作推动实践教学,这将影响实践教学效果。

三、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一)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原则。

在设计实践教学体系的过程中要求遵循一定的原则。本文从应用型大学角度出发,分析应用统计学专业设置实践教学体系应该遵循如下原则:

1.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需符合社会需求。在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过程中,其体系设计应该考虑社会实际经济问题的解决,而不能仅停留于理论分析、理论验证等。

2.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制定差异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各个院校的应用统计学专业应该根据自身院校特点、所处位置、师资队伍等因素制定带有自身特色而非同质化的实践教学体系。

3.实践教学活动的各环节应互相关联。在制定实践教学体系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开设实践教学的项目,而且要考虑各环节之间的关系,而不能将各环节看成彼此相互独立。

(二)实践教学体系的构成因素。

1.课程实验教学。

课程实验教学是实践教学体系的基础。基于应用型本科院校视角,在专业课程核心课程中,可设置实践课程的包括统计学原理、应用回归分析、企业经营统计学、试验设计与方差分析、统计质量控制、多元统计分析、时间序列分析、计量经济学、预测与决策、数据挖掘、数据分析与r软件等。在开设时间的设置上,统计学原理课程的实验教学环节要先于其他课程开设;应用回归分析课程的实验教学环节要先于计量经济学开设;试验设计与方差分析课程的实验教学环节要先于统计质量控制开设;数据挖掘、数据分析与r软件两门课程的实践环节可能会涉及其他课程知识,其实践环节开设在最后。在课程知识体系的关联上,应用回归分析与计量经济学实践教学环节可适当进行整合,将应用回归分析实践教学环节作为计量经济学实践教学环节的铺垫。试验设计与方差分析与统计质量控制实践教学环节可适当进行整合,将试验设计与方差分析实践教学环节作为统计质量控制实践教学环节的铺垫。在借助统计案例教学的过程中,要有目的性地培养学生运用统计思维的能力,增强分析问题能力。同时,实验教学老师需重视课程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分析技能,为了避免验证性实验教学,在开设实验课的过程中,可以考虑理论课与实践课分离。

2.综合实训教学。

首先,学生对所学知识需有一定的认识,并能对所学知识进行融合。其次,在此基础之上,学生已掌握几种常用统计软件并能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与处理。最后,学生能根据分析结果撰写统计分析报告。因此,综合实训教学应开设在大三,并以项目课题、实际经济问题的解决为导向推动综合实训教学。在设置过程中,综合实训教学需进行模块化,同时,避免不同模块内容同质化,需要指导老师对综合实训教学项目的内容进行精心准备。综合实训教学包括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针对某一实际经济问题利用所学知识撰写调查分析报告,并在结束后以小组为单位对其成果进行汇报;指导老师组织学生参加统计建模大赛,在建模大赛的过程中,学生需将实际经济问题在一定条件下进行量化、设定分析指标、构建模型、搜集数据、统计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及经济问题背景提出可行的政策建议。在上述两个基本模块基础之上,指导老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对其进行衍生,并对综合实训效果进行总结并在后期加以改进。

3.社会实践。

除了统计模拟实验室以外,学生还需要到真实的环境中,分析周边热点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社会实践项目是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开展社会调查实践。其实现方式可以多样化,如指导老师带领学生去企业调研、去其他院校交流或统计培训、参与校内外市场调查项目的调查与分析等。社会实践能够让学生对所学专业有一定认识,这种认识不是停留在理论上,而是在社会生活中。同时,社会实践能够增强学生对专业知识学习的热情,并根据实践活动有意识地增强专业技能。

4.毕业实习。

在大四时,组织学生去金融机构(含银行、证券、保险、投资机构等)、政府部门、大型企业的有关统计岗位实习,实习工作职责如下:

通过毕业实习,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密切学生与社会的密切联系,为学生即将开始的工作做好准备。

四、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的保障。

实践教学体系对应用统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有着重要作用,但其在执行过程中可能会面临许多挑战。因此,为了保障实践教学体系得以顺利执行,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提高专业教师的专业技能。

积极研究实践教学问题,主动开发和设计实践教学项目,切实保证实践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切实做到工学结合,适当安排专业教师去统计局、调查公司等与专业相关单位去实践以保证课堂实践教学和社会实用结合,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二)完善统计实验室的使用功能。

统计实验室的功能将对实践教学体系产生重要影响,功能齐全的统计实验室不仅能保障本科生开设统计学验证性和综合性实验教学,还能为专业教师的成长创造良好的教学和科研环境,是承接校外课题及申报科研项目的基础。

(三)教学实习基地多元化。

除了与统计局、金融企业建立实习基地外,还要与跟专业需求较大的市场调查咨询公司、大型企业加强合作实习基地的意向,作为应用统计学专业的教学实习基地。教学实习基地多元化可以充分保证学生能深入统计部门、市场调查与分析的实践工作中。

统计学专业实践教学开展方式方法探索论文

高职教育是近年来蓬勃发展的一种高等教育形式,和传统高等教育和中职教育相比,有其独特性。传统专业课程体系一般将课程划分为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是一种纵向为主的框架式课程体系,学科特点明显但理论与实践联系不紧密,实践教学环节相对薄弱。而高职教育则要求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打破学科界限,通过对职业岗位群的分析、观察,确定专业知识和能力结构,并以此来设计、开发课程,强调职业能力系统的完整性和复合性。它也要求学生具备相当的专业和技术基础理论,但这种理论体系不是学科性的,而是技术应用性的,必需、够用即可。其专业教学是一种横向为主的模块式课程体系,其核心是以扎实的职业技能和较强的技术再现能力为培养目标。在高职教育中,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应该是并重的,理论教学主要是为培养综合和专项的职业技能服务的,实践教学有相对独立的体系。因此,作为高职院校文秘专业的一名教师,积极进行高职文秘专业实践教学途径的探索,就成为我们的一个重要任务。

将实践环节纳入到整个专业教学计划中,以课程为载体开发专项实训项目。

为提高高职文秘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和技能,文秘专业应该将专业技能培养目标分解至各门课程之中,结合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开设秘书写作与训练模块、办公室事务模块、会务工作模块、公共关系技巧模块、接待与礼仪模块、商务谈判模块、信息管理模块、办公自动化模块和人力资源管理模块等多个模块的专项实训项目,所有实训、实践课都结合相应理论教学,在适当的时机穿插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并在课程中体现“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再认识理论、发展理论”的基本思路,从而使学生从入学之初到毕业前夕都有非常明确的实训目标。

建立校内秘书实务实训中心,开设综合实训课程。

我们知道仿真教学和情景教学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也是快速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高职院校文秘专业必须建设和专业发展相适应的校内秘书实务实训中心。校内秘书实务实训中心应主要包括:办公自动化实训室、会议接待实训室、商务洽谈实训室、形体礼仪训练室,档案管理实训室等。实训室提供的仿真教学、情景教学,为进行文秘专业综合实训课程创造了必要的条件。所谓综合实训课程是指学生在完成主要专业课程的理论学习和各主要技能专项实训后,综合运用本专业(岗位)的主要知识和技能集中进行的综合性、系统化训练。目的是要学生基本掌握本专业的主要职业能力和关键能力,并最大限度地增强其对就业岗位的适应度。通过综合实训项目的锻炼,既可以使学生的前期学习成果得到一次综合检验和提升,也可以使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与创新能力得到较好的锻炼和提高,让学生在到校外实习之前就对真实的工作环境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和认识,从而为学生到校外进行专业实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充分利用学院的教学资源加强实践教学。

文秘专业的实习实训环境要求相对其他专业来说并不是很高,文秘专业的实践教学除了在实习实训室进行外,学院的部分办公室和档案室其实也是文秘专业开展专业技能训练的好场所。在办公室和档案室,可以由专业教师和办公室文书人员、档案管理人员共同指导学生进行文书处理的训练,发文处理从拟稿开始到最后归档,收文处理从签收到归档都必须严格遵照程序进行规范操作。通过这种在真实的办公环境中的实际操作练习,可以强化学生对专业的感性认识,发现问题找到差距,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有些知识未学习之前,也可以先让学生掌握操作规程,再学习理论知识就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此外,学院举办的各种会议、竞赛活动和社团活动也是文秘专业开展实践教学、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载体和手段。

广泛建立运行良好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为适应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需要,文秘专业必须与各类机构、组织及其秘书人员积极取得联系,在相关企事业单位广泛建立相应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是进行教学实习和毕业顶岗实习的主要场所,要能够为学生提供公文写作、模拟会务组织、商务谈判、模拟接待、礼仪演示、文档整理、模拟办公、团队训练等各类专业实训项目,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通过在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进行的专业认识实习、专业实习和毕业顶岗实习,使学生深入到文秘办公现场,实现理论在实践中的升华。同时可以利用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开展社会服务,扩大专业的社会影响力。

积极组织学生申请职业技能鉴定,取得相应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推行双证书制度。

各类职业资格证书是对学生各种职业岗位能力的有效认定,用人单位十分看重。因此,为加强高职院校文秘专业学生的职业竞争能力,高职院校可以根据文秘职业岗位特点,积极组织学生申请职业技能鉴定,推行双证书制度,以国家对该专业的能力要求和就业所必需具备的职业技能为依据,来确定课程的体系结构和开设次序,注重专业课程与职业资格认证课程的互相融合,要求学生在毕业时必须获得普通高职高专英语能力等级考试证书、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应用水平一级证书,国家秘书职业四级(中级)证书、普通话二级以上证书等,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总之,高职文秘专业应该以适应文秘岗位对学生核心能力的需求为出发点,按照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提升的层次规律构建课内课外相结合、校内校外相结合、专项课程实训和综合技能实训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多途径、多渠道地开展实践教学,使学生在渐进的实践教学过程中提升自己的职业技能。

统计学专业实践教学开展方式方法探索论文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广告设计专业仍旧沿袭系统化的学科教育,重视理论基础知识,忽视实践活动,导致了大部分学生重理论、轻技能的现象。国家倡导教育教学改革,要求高职院校培养技能型人才,各大院校也纷纷响应国家的号召,开展了多种多样的教学实践活动,如建立校企合作基地、组建订单班等,促进产教结合,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为高职教育提供更强大的生命力。

一、co-op模式的概念。

co-op模式通常指带薪实习,学生在校学习的过程中由学校安排到相关企业工作,学生不仅能够获得实际的工作经验和相应的课程学分,还能够得到一定的工资。co-op模式一般通过课程的形式呈现。我国部分高职院校在借鉴国外优秀的co-op模式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因其特殊性,co-op模式在毕业前一年开设,此时学生已经学习完所有的理论知识,有一定的技能,但是对实际工作还没有概念,co-op课程可以让学生快速进入职场角色,尽早适应工作,为以后的职业发展提供方向,一定的收入也可以作为实习期间的生活费,不至于生活拮据,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投入到实习当中。

二、广告设计专业co-op模式的作用。

广告设计专业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具备基础的广告设计相关理论知识,获得相应的能力和素质,符合社会的需求。因此,广告设计专业的课程设计应当以满足广告行业的需求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目标,构建相应的课程体系。co-op模式需要学校与企业建立一定的合作关系,对接学校教育和社会需求,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co-op模式是校外实习基地的延伸,是根据企业的需求进行的订单式培养,企业将需求的人才呈报给学校,参与学校制定人员培养方案,设置相应的实习课程,在师资力量、教学资源等方面合作,培养出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并帮助学生成功就业。co-op模式是校企合作的形式之一,有效弥补了高职院校重理论、轻技能的不足,引导教学内容紧跟企业需求,提高人才培养的适用型和有效性,进一步推进广告设计专业的教学改革,加强学生的技能培养,突破理论教学的弊端,提升综合能力以胜任企业需求,促进产教学合作的发展。co-op模式是从人才需求出发,将市场需求和学校培养相结合,不断调整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内容,适应时代需求,形成良性循环,促进我国高职教育发展。

(一)改革课程设置。

传统的.广告设计专业课程设计学科之间独立性强,缺乏有效的衔接,学生在各科学习中仅能够掌握本学科的内容,无法与其他学科融会贯通,导致学生知识零散,没有形成知识体系。co-op模式以学生就业为出发点,以学生就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为教学目标,通过实际的工作需求,培养学生的综合知识运用,提升动手能力,促进合作意识的形成等,从知识、能力、情感和态度等多方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满足社会对广告设计人才的需求。

(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co-op模式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重点,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和综合能力。学生在实习中接受的基础技能训练是未来工作的基础。co-op模式为学生呈现了真实的企业运转环境,令学生可以学习到生产实践问题的解决能力,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co-op模式能够让学生在校阶段提前接触到实际工作,让学生尽早地进行职业规划,学习相应的工作技能,提前了解社会工作,为步入社会做好准备。

(三)培养双师型教师。

双师型教师是高职院校教师建设的重要力量。高校教师通常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知识,缺少实际的生产和管理经验,co-op模式可以让教师参与到一线生产当中,提高实践能力,以更好地教育学生。co-op模式能够让高职院校的教师掌握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并不断整合理论与实践,促进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四)加深校企合作。

随着高职教育改革的推进,学校与企业之间形成了紧密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了深入了解企业运作的机会。co-op模式由学校将学生送至企业,参与企业的实际生产,深入到企业各部门当中。学生可以尽早地接触实际项目,学校能够紧跟企业的需求,随时调整基础课程设置,同时带动学校实训基地、实践教学平台的建设,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加强企业与学校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就业。

三、基于co-op模式的广告设计专业教学实践探索。

co-op课程是学生认识企业和了解社会的第一步,是学生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的重要机会,学生通过co-op课程能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快速适应企业要求,从一个学生转变为一个职场人。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广告设计专业的co-op模式在探索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解决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发挥课程的作用,促进学生的就业。

(一)分组管理,一对一指导。

co-op课程通常安排在最后一学年第五学期,经过两年四个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完成基础专业课程的学习,掌握了一定的专业基础,进入企业后能够快速上手。在企业实习中,可以采取分组教学法,由专业指导老师对学生进行统一管理和指导,向学生介绍企业的基本情况后,将学生分配到企业不同的部门,由企业各部门负责人管理,并由企业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一对一教学指导。一对一教学指导能够及时发现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可以提高实习效率,同时也能够增进学生与企业指导教师的感情,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学生实习实行定期轮换,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在不同的部门实习,学生可以全面了解企业的运作流程,有针对性地学习,充分使用教学资源。企业指导教师在指导学生时,可以将实际案例作为教学案例,让学生接触到实际的广告设计项目,了解真实的客户需求和企业各部分分工情况,更加直观地感受企业的生产运营。

(二)学生撰写实习日记与报告。

co-op课程要求学生撰写实习日记与报告。实习日记是将每日工作情况和心得体会记录下来,是对当天实习工作的回顾与总结,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改进,有助于学生的提高。实习日记可以作为实习报告的积累,学生可以将在实习过程中运用到的知识理论、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写在实习报告中,对实习全过程进行总结与分析,撰写心得体会。教师可以将实习日记与实习报告当作实习结束后的考评,从多方面考核学生的知识运用和能力培养的过程和结果。

(三)校企指导教师共同考核学生学生完成。

co-op课程后,将由学校指导老师和企业指导教师共同考核考生,批阅实习报告和总结,考核实习表现与实习成果,从实习过程和结果多方面综合评价学生,并提出意见和建议,让学生能够在今后的工作中学以致用,快速成长,适应社会生活。co-op课程的评价标准,不同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应当结合教学需要和市场需求,从学生参与实习的过程和结果共同进行评价,而不是以结果作为唯一的评价依据。在实习过程中,企业指导教师可以从行业标准、设计和实施标准等方面对学生实习成果进行专业性的评价,并对学生实习过程中的态度、积极性、团队协作进行评价,学校指导教师从学生知识运用、动手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考核,让学生了解到自己的不足与劣势,结束课程后,能够有针对性地提高。

(四)校企共同制定相关教材。

对于co-op课程教材,应当由学校与企业共同编写教材,适应实习课程需求,有效指导课程开展。在教材设置过程中,由学校专业课教师、行业专家、企业指导教师共同组成教材编写小组,结合企业实际案例,融入最新的知识和理论,并建立案例库,收集视频、作品集等丰富教材内容,并且设置启发性问题,让学生能够带着问题参与到实习当中,并在实习结束后,真正有所收获。学校也应当开展教学资源库建设,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将co-op课程中的各种讲义、实习指导、实际案例、学生作品等制作成相应的教学资源库,丰富低年级学生的教学内容,开拓眼界,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四、结语。

当前高职教育为适应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积极开展教育改革。co-op模式能够有效将企业与学校的资源融合,促进产教融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团队精神和创新意识,为学生的职场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当前我国高职教育还存在许多问题,特别是课堂教学与社会需求脱轨,不少学生“毕业即失业”,这是当前高职教育应当反思的地方。co-op模式作为产教结合的教学方式之一,加强企业的参与性,让企业参与到学校的教学当中,以合适的方式,加强学校与企业的联系,让学生能够从校企合作中获益,达到高职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赵梅.高职院校广告设计专业课程改革探析[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12):260.

2.王乐.广告设计专业工作室模式初探[j].华章,(34).

3.王晓红、周晓黎.广告设计专业美术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6):33.

6.李重锦.对高职院校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发展思考[j].商,(51):249.

统计学专业实践教学开展方式方法探索论文

摘要:由于高职院校学生的理论知识较薄弱和教师知识结构不足的原因,使得该课程的教学形式较单一,严重制约着教学效果。如何构建统计学教学内容及方式,满足金融专业高职高专教育的培养目标和要求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高职院校;统计学教学;金融专业。

一、高职院校统计学教学现状。

1.高职教学观念较为落后。

高职院校的一些教师对统计学专业设置的目标不清晰而且教学观念较为落后[1],统计学实践教学体系也相对陈旧,在内容上主要还是以统计学理论的教学为主,没有对统计实践教学引起足够的重视,导致了很大部分学生对统计学课程感到枯燥,同时学生的统计实践能力和统计应用能力也无法提高,从而背离了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的目的。

2.教材的选用缺乏科学性。

高职统计学教材在选用上缺乏科学性,从而使学生的统计学课程中的知识与现实中市场的需求出现脱节,影响了统计学教学的质量。例如:一些高职院校选择的统计教材和本科院校一致,这样超出了高职院校学生的接受能力,致使教学中出现难教难学的情况;一些其他需要学习统计学知识的专业按照统计专业的教材来选择,从而出现了在教材使用对象上的不科学性。除此之外,还有一些院校的教材内容比较陈旧,不能介绍当下最新的统计分析实用软件等,这些情况都导致了教学内容严重落后于统计学发展。

3.教学方法和手段太过传统。

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的基础和素质都存在较大差异,而高职院校的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却依然采取传统、标准化的教学方法,不能给学生留下独立思考的空间,缺乏师生之间的互动。同时,在结课考核的方式上,依旧采取传统的闭卷考试形式,忽略了统计实践技能和应用能力考核的重要。

统计学课程是高职金融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要求学生能掌握设计调查方案、搜集统计资料、对数据加工整理、对指标进行分析及撰写统计分析报告等基本能力,并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统计原理解决问题。但在高职院校统计学的课堂上,大部分教师将重点放在了统计学的理论和方法上,而且统计学的思想比较落后,甚至仍然采取手工运算的方法,使学生无法学习到excel、spss、sas等实用的统计软件的操作方法,不能提高学生的统计工作能力。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往往将理论知识的传授作为主要的教学方式,因此很多教师对实践教学并没有进行研究,因此也无法实现实践教学的实际目的。高职教师很多都专注于发展自身的专业素养,因此在很多时候会忽视对教学的研究,因此使得统计实践教学没有实现原来的教学目标。

目前统计学的实践教学研究已经趋于成熟,很多专业的教学书籍也相继出版,不过在很多院校的时间教学中,老师还是青睐传统教学方式,主要以理论知识作为教学重点,一些相关的实际操作并没有让学生进行实践。统计学与其他学科不同,它的知识需要实践教学才能够将其融会贯通。

3.学生对统计实践教学不重视。

高职院校的统计学实践教学一般是以小组为单位的形式开展,这样小组内的成员可以进行讨论,共同完成实践项目。实践教学过程中,监督力度不强,导致学生在统计软件操作应用时重视程度不够,使统计实践教学变成形式化活动,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1.高职教育对于人才的培养是要求其掌握实际应用知识,而这就使得高职教育应当大量引进实践教学。通过实践教学的加入使学生能够将知识应用于实际操作中。这就需要进行实践教学,传统的实践教学已经不能为学生的提高提供帮助,因此对实践教学进行创新是非常必要的。

2.金融专业课程的应用性和操作性较强,这样一来就对高职金融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金融学需要将理论、操作合为一体,因此其实践教学就必须作为学生学习的重点科目进行重视。例如,证券投资分析课程里,很多相关理论知识都是一些纯理论的知识,这些概念非常的抽象和难以理解。只有通过实践课程的结合才能够确保学生对此做到真正的有所认知。

3.目前很多的企业对员工实操能力愈发重视[2],这也是高职院校引入相关专业实践课的主要原因。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有所不同,它就是着力培养具备实际操作能力的人才。从一些调查数据来看,目前有七成以上的企业最重视的就是员工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文凭和知识累积则列在其后。这些数据证明目前社会对员工的要求就是其应当具备一定的操作能力。因而在对金融专业学生进行培养时,学校应当将企业的需求作为培养的导向,把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结合起来,保证学生在学校里学习到足够的实践能力。

1.金融专业统计学教学目标重新定位。

高职院校[3]的`宗旨就是“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其培养原则就是将学生培养成为实用性人才。因此金融专业在进行统计学教学时应当将理论培养为主的方式变革为宜实践操作为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能让学生更好的在工作岗位有所表现,现下很多高职学生的发展前途要远远超过本科学生,就是因为实践能力很强,能够很快地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学生通过实践课程的操作掌握相关的技术,不仅能够更深的理解知识,也能够为以后的工作打下一份基础。

2.结合高职院校的特点,进一步完善金融专业统计学教材改革。

(1)统计学教材中增加金融专业相关实例分析目前已经有很多专家出版了一些统计学实践的书籍,不过与高职的教育并没有搭配起来,因此应当对统计学教材进行修正,加入一些金融学中发生的实际案例,加深学生的了解,同时也应该将统计学中的软件使用加入到实践教学中供学生学习。(2)在金融专业中加强通用统计软件的应用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数据量已经达到大爆炸的状态,现有的统计学相关技术和计算机的结合越来越紧密。因此金融专业的高职学生应当能够熟练使用统计学软件,如spss以及excel等。

(1)教学实践内容的创新随着经济的蓬勃发展,金融学专业也随之快速进步[4],统计学作为金融学中重要的学科也应当有所革新。目前使用的统计学教科书虽然已经有了一些改动,其中加进了一些统计学最尖端的研究内容,不过由于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与其他类型学校不同,因此金融专业的统计学实践教学还是需要做重新的调整,以保证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之外还能够掌握时机操作能力。

(2)教学方法的改革以往的教学方式往往植根于以理论带动学生,这种教学方式过于陈旧,并且很多学科单纯的这种教育使学生并没有掌握实际的东西,统计学就是最好的明证。因此应当将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动,大力发展统计调研实践行为。统计调研首先需要进行选题,继而要形成方案,之后需要搜集相应资料,最后经过统计过程得到详实数据,撰写调查报告。在这种类型的活动中,应当以竞赛的方式进行,保证学生能够完全投入到实践活动中,确保能够帮助学生学习提高。

(3)加大统计实践场地建设由于各种因素的原因,高职院校无法让所有的学生得到实际的锻炼,而这种不足就需要学校在校园里设置一些仿真的模拟实验,提供仿真软件供学生学习使用。通过多种模拟实验以及仿真实验的锻炼,保证让学生理解金融统计学,最终达到提高学生能力的目的。

五、结束语。

如今我们面临大数据时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奠定了统计学的发展基础。金融行业数据量达到空前之大,因此金融专业统计学的实际操作能力就显得更加重要。而要想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就要对实践教学模式进行革新。高职院校主要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因此应当从这个目标出发设定一些合理的实践教学课程。本文在写作中提出了一些小的建议,当然这些建议仅仅是皮毛,还有很多问题还有待深入研究。未来高职金融专业独有的统计实践教学必定会培育出一代优秀的应用技术型金融人才。

参考文献:

[2]李晓健.高职金融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3]贺银娟.高职非统计专业统计教学改革的设想[j].商业经济,2009(1).

[4]白日荣,苏永明.非统计专业统计教学的改革与创新[j].教学研究,(12).

《统计学》实践教学探索论文

一、用通俗简洁的语言进行教学。

统计学是一门对客观实际进行调查、分析和研究,找出事物的发展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做出预测或决策的学科。它作为经济管理类专业核心课程之一,一直被学生认为是枯燥而难学的课程。

传统的统计学教学过于注重统计指标的计算统计理论的演绎,使学生深陷繁复的计算中,对于如何运用统计方法和统计工具解决实际问题则很少讲到。教师在具体授课过程中一般都津津乐道于统计学基本概念的阐述和统计公式的推导,使用的语言都非常专业化、学术化。对一部分学生来讲,他们认为教师的语言是晦涩难懂的。由于高职高专院校招生分数相对较低,高职高专院校的生源质量与一般本科院校相比总体水平偏低,参差不齐异常突出。

针对这一现实状况,对高职高专学生的教学要用简洁、通俗的语言。这是高职高专教学最基本的要求。语言一定要简洁、通俗,只有这样才符合高职高专学生的实际情况,而且这种语言形式要贯穿讲课的始终,不管是讲授统计思想、统计概念还是讲授统计公式。可以把公式具体化,删繁就简,挑选重点有代表性地着重讲解,而没有必要对每一个公式都推导其来龙去脉。还可以通过不断地举例来解释说明统计概念的实际意义,使学生活学活用。另外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应该多用些提问句、疑问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提问问题的能力。

教师还要和学生互动,一起探讨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统计学的灵魂在于与经济管理类各实质学科相结合,用统计方法去分析、解决问题。所以教师在讲课时可以与学生熟知或学过的课程联系,这样更加便于他们理解、掌握所学的统计学知识,并且能把所学过的知识融会贯通其中。

二、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就是教师通过分析案例,激发学生参与讨论、分析,让学生从自己的亲身体验中理解理论知识。这个方法在高职高专的授课过程中运用得非常广泛,普遍反映效果良好,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

在高职高专统计学教学过程中,使用案例教学法。

首先,要做好准备工作,就是精心选择适当的案例。所谓的适当是指:一要和所讲述的理论知识联系密切;二要难度适中,但要有综合性,不能只针对某个具体定义而编写,因为案例太容易就没有挑战性,不深入讨论就学不到东西,太难就会让一部分学生知难而退,不参与讨论;三是尽量选择学生感兴趣的题材,所选的案例必须是真实发生过的事件,而不能是一个虚构的故事。

其次,要组织好案例教学的课堂教学。教师的角色需要发生变化,要从教师的角色转化为一个普通学生,让自己参与其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放手让学生自由讨论。当学生提出问题时,不要直接作答,而是引导学生互答问题和辩论,让学生通过讨论、分析,自觉地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自觉地归纳总结。

第三,还要注意在案例课结束以后,要让同学们写总结,把课上所运用的理论知识,在讨论中领悟到的东西,以及自己归纳总结的东西书面化,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三、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以其不可替代的优越性正在逐步取代传统的利用黑板、粉笔的教学模式。利用多媒体教学就可以把授课重点转向过去传统教学顾及不到但实际上更加重要的方面,即从过去主要针对统计学概念和方法的理解转向使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各种统计方法的实际应用。

多媒体教学的关键是教学课件的制作。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作为教师应该自觉地学习并掌握教学课件的制作:

首先,要学会运用powerpoint,并且充分运用powerpoint的动画功能,这些动画功能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其次,由于运用多媒体演示课件或幻灯片信息的流量大、速度快,接受起来有些难度,学生可以不再记笔记,而是将不明白的作标记,课件可以让学生课下拷贝,以便于复习。

在教学实践中,还可以选择一些分析软件,例如excel办公软件。excel是《计算机文化基础知识》中的一部分,高职高专的课程普遍把《计算机文化基础知识》这门课程安排在大一上学期,而《统计学》这门专业基础课则安排在大一下学期或大二开设。所以在学习《统计学》时,学生都已对excel的使用比较熟悉,在具体授课时教师只需把其中的统计分析功能介绍给学生,再演示一些实例,学生一般很快就能掌握,另外,还可以通过让学生操作来检查教学效果。

四、注重实践操作。

高职高专教育是培养行业基层技术型应用人才的一种教育形式,因此,高职高专教学中实际操作技能培训的学时所占的.比例相对高于普通的学历教育,即其教学目的应在于强化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技能。但是现实情况是很多高职高专院校的培养目标和普通本科院校的培养目标重叠,重理论轻实践,实际操作能力很差。

高职高专的学制一般为3年,而学生的基础较差,理论上也很难实现预期的培养目标。这使得很多高职毕业生难就业,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已经注意到这个问题。山东英才职业技术学院每个专业都建有相对应的实验实训室。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实验室,让学生通过上机操作来巩固所学知识。

此外,教师还要充分利用学校给学生联系的实训基地,让学生真正地接触现实,了解所学的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还可以就具体问题,模拟问卷调查,从得到的调查数据里运用统计知识、统计方法进行分析,得出结论。例如:工商管理专业在教学过程中就曾组织过学生就生活费的花费问题做过调查,在具体调查过程中考查学生都是用了哪些统计方法,效果很好。

参考文献:

[1]姚波。建构以市场为导向的高职专业模式[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

[2]董芸。注重理论教育强调动手能力———浅谈高等职业教育非统计专业统计学的教学方法[j].苏州职业大学学报,,(1).

[3]习勤。关于统计教育创新的思考[j].中国统计,2002,(1).

[4]贺铿。关于统计学的性质与发展问题[j].中国统计,,(9).

统计学专业实践教学开展方式方法探索论文

随着国内旅游业近些年的迅速发展,对于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和高校自身综合性的发展需要,一些旅游欠发达地区的高校逐步开设旅游管理专业。然而,受早期开办旅游管理专业的培养方案影响,几乎全国一盘棋式的以培养能够适应高星级酒店就业的人才为目标,理论课程与实践环节都是按照星级酒店的需求开展。结果,受到地方经济发展因素及学生自身素质的限制,使旅游欠发达地区的人才外流,或者使学生在就业职场竞争中占据劣势。如何通过教学方式和培养模式的改进实现服务于地方的人才培养,是职业教育者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对本地城市酒店对人才的需求与当前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模式,对如何通过改进教学模式以满足地方酒店业对于人才的需求,针对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实践做以下探索。

一、课程设计突出经济型酒店服务的特点。

针对经济型酒店以客房为主要产品的特点,加大对客房管理的教学课程。需要将通常的《客房服务理》课程细化、专业化,分解为《客房设计与布置》《客房保养与维护》《客房用品洗涤与保养》等相关课程,以此来全面了解和掌握客房服务知识。经济型酒店提供有限服务,并不过多追求服务方面的精细化,更加关注的是财务管理、设备管理、信息系统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营销管理等整体的管理系统,因此,课程设计要以管理为主,服务为辅。在经济型酒店中对服务能力的要求不像星级酒店那样追求专业化,重要的是掌握服务流程各服务环节要求、服务标准等内容。目前,经济型酒店扩张非常快,如何筹备和管理新店是经济型酒店的职业经理人需要掌握的知识和能力之一,因此,高校必须把新店的筹建以及资本运营纳入经济型酒店人才培养的专业课程中来。

二、专业基础知识、技能的多维度展开。

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对于从业人员在未来转向管理层或者行业内其余经营体的时候有着稳定作用。专业基础技能是旅游管理专业所必需掌握的技能,它是一个动态系统,对于每位学生所学习到的内容和对内容的重要程度是不一样的,每位学生根据自身职业规划和就业发展方向和个人偏好、特长来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基础技能,并有的放矢的对核心知识、技能进行深化培养。

三、通过实践教学、案例教学等方式加强学生对酒店管理的认知。

目前,各大高校很少选择经济型酒店做为教学实践基地,所以,从实习到就业学生几乎都选择了高星级酒店。而在经济型酒店的进行调研、实践活动,会增强学生对经济型酒店的理解,形成其经营管理能力,奠定日后发展基础。美国的经济型酒店发展得比较成熟,诸多著名国际酒店集团的经济型品牌已经积累了很多成功的经验。通过这些典型安全的研究与分析,可以使学生在独立思考或集体协作的状态下提高其识别、分析和解决经济型酒店中具体问题的能力。另外还需加强对学生的文化的教育,使学生更注重文化性和民俗性,扩大学生的知识面,结合本地的酒店经营特点,实例讲解,注重知识体系的更新。

四、建立战略视野的校企合作,加强教学的前沿性。

高校的主要任务是为社会培养人才,只有了解社会的需要,市场的需求才能把握时代的脉博。加强旅游管理专业建设需要加强与旅游企业的合作,也是学校教育战略发展的需要,企业拥有的设备资源、人力资源、管理资源、市场资源都能帮助学校专业建设实现发展目标,因此,学校与企业之间是战略合作伙伴。可以聘请本地酒店经营管理者参加学校的专业指导,结合本地酒店工作实际和未来行业发展就院校的专业建设参与者讨论,提出建议和意见,指导学校教学改革,帮助院校提高专业建设水平,使其更具有针对性,更具有前沿性;邀请酒店管理的资深人士做学校的兼职导师,他们有着丰富的从业经验,有着丰富的人生体验,他们的经历往往对学生形成职业价值观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学院可以安排他们定期与师生交流以,开设专业讲座,指导教师改进教学,启发学生建立正确的.职业信念,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培养优秀的职业精神,同时传授行业信息,传播先进理念和管理方式;老师可以利用校企合作方式进入经济型酒店管理集团了解经营管理情况,同时也邀请经济型酒店集团搞管理的人员加入到教师培训中,将成熟的经济型酒店的培训成果引入教师培训体系中。教师可以结合经济型酒店的实际工作,进行自我研究性学习,比如撰写文章,承担课题,合作完成企业研究项目等等;定期参加经济型酒店的学术研讨活动,了解经济型酒店的研究热点,教师参与相关的学术研讨会可以帮助教师拓宽视野,提高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

五、转变教育理念,培养创新创业意识。

随着加快做大做强本地特色经济区的方针政策指导,本地正在实现富民强市,一些新的招商项目正在引进,经济的发展必然促进酒店业的繁荣,本地酒店业的发展空间很大,特别是对于商务性连锁酒店发展迅速。教师应该转变培养酒店从业人员的理念,而应该加强对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抓住地區经济发展的契机,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

地方经济要支持高校建设,高校教育也应为地方经济的发展贡献力量,需要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在办学环节上更应该考虑地方酒店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前景,针对地方酒店业的需求培养要才,满足地方酒店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对人才的需求。

统计学专业实践教学开展方式方法探索论文

统计学是研究统计原理和方法的科学。具体地说,它是研究如何收集、整理、分析反映事物总体信息的数据资料,并以此为依据,对总体特征进行描述和推断的原理和方法。其显著特点是可以与整个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相结合,可以与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相结合,处理各个领域的数据分析与统计推断问题,是一门方法论学科。统计学专业主要包括理学类统计和经济统计两类专业方向,培养具有良好的数学或数学与经济学素养,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熟练地运用计算机分析数据,能在企业、事业单位和经济、管理部门从事统计调查、统计信息管理、数量分析、市场研究、质量控制以及高新技术产品等开发、应用和管理工作,或在科研、教育部门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特别地,在大数据时代,把统计学人才培养成数据科学家是在新时代统计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根据统计学的专业特点及人才培养目标,在统计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专业类基础课程包括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等数学类课程,这对刚步入大一的新生来说,无疑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挑战:一方面,这几门数学类课程比高中数学的难度增加了几个等级;另一方面,对数学基础不好或厌倦学数学的同学来讲,原以为经过高考后,不选择数学专业就可以不再学习深奥的数学,可事与愿违,选择统计学专业仍然离不开为数不少的数学类基础课程。因此,结合统计学专业教育的实际情况,可能会出现这样一些现状:有些统计专业的大一新生以为学统计就是学数学,觉得太难,枯燥无味,就给统计贴上了数学的标签,未经深思熟虑就想转专业,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由于大一时没有打好数学基础,有些大二以上的学生对待专业学习时态度消极,经常感觉很茫然,学无所获、虚度光阴,专业课的学习入门难;由于缺乏对统计学专业的认识,有些毕业班的学生面临就业时不想找与统计专业对口的工作,盲目择业,既弱化了专业竞争力,又耽误了未来的发展。这些现象可以认为是对统计专业认知不良的表现,反映了部分统计专业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认识不深、动机不强、缺少认同。因此,在统计专业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采取多种有效的措施增强统计专业学生专业素养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下面结合重庆理工大学统计学系(理学类统计)多年来在培养统计学专业学生时,讨论了从专业教育、理论教学、统计软件教学、实践教学、专家讲座等方面专注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的探索与实践。

导学课的课时以16课时或一个学分为宜,内容上除了介绍统计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实践教学,还要系统地进行统计学专业的发展历史和现状、发展趋势、前沿的专业技术、就业前景等内容的讲解。特别地,由于在大数据时代,把统计学人才培养成数据科学家是在新时代统计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可以结合大数据时代对统计学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明确大学四年的学习任务的艰巨,让他们做到心中有数。通过入学教育,尽早地让学生接触专业,了解专业,做到先入为主,让学生树立远大的目标。

二、对于理论教学,要把握好一些关键的专业课程。

统计学或描述性统计学课程,作为统计学专业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应由教学经验丰富、专业知识渊博、上课幽默风趣、深受学生喜爱的资深教师担任。把这门课程上好了,能使学生了解统计学与数学的区别,从而消除学统计就是学数学的误解;使学生了解统计学的历史、现状及发展前景,从而了解统计学专业学生具有极宽的`就业面;结合对实例的讲解,使学生感觉“统计是无所不能的”,从而对统计学产生较浓的兴趣,爱上统计学。在教师讲授核心课程,如《多元统计分析》《时间序列分析》《统计质量管理》《抽样调查》《应用回归分析》等课程时,要多搜集实际案例,采用案例驱动法教学,消除理论课程的枯燥、乏味,便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投入到课程教学中来。教师要组织学生开动脑筋,运用课程知识解决与实际应用有关的一些统计问题。由于统计学的问题总是来自于学科外部,故要强调实践,要求学生会利用统计软件和相应的统计知识对实际数据做分析,并对结果给予合理的解释以及说明应用价值。在教学中对这些课程把握好是培养学生专业素养的重要一环。

“大数据”环境下,对统计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加强统计软件的教学。在进行统计软件课程的讲授时,学生已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但知识体系偏理论,由于缺乏应用和分析工具,导致知识理解不深刻,专业知识零散,整体感弱。统计软件是统计学专业学生学习和研究必不可少的工具。要求学生掌握一至两门统计软件,具备数据分析的操作能力。教师在讲授该课程时,注意与其他课程理论讲解的不同:模拟直观,展示理论含义;逐步计算,展示理论过程。

学生初学时,可能觉得使用统计软件获得一些分析结果非常容易,殊不知,要获得正确的答案并不容易,教师应强调学生对相应的统计方法要有透彻的理解;统计软件的输出总有一系列的结果,要从中找到对问题分析有用的结果,并能结合实际对结果进行合理的解释。从而通过系统学习统计软件,使学生又一次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加强知识体系的整体感。由于统计软件的学习没有理论知识那么枯燥,学生更容易去上机实现,但又得避免学生一味地重视操作过程,而忽视正确的统计方法的选择。甚至有学生大学四年下来就记住了怎么用软件输出结果,至于哪些结果有用,哪些没用,分得并不清楚,只是将输出结果全列出,看不懂输出结果,更谈不上是否选择了正确的统计方法了,出现这样的现象就在于学生将统计软件等同于统计方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特别强调:统计软件只是帮助进行统计计算的工具,能否恰当用好这个工具,在于你对统计方法掌握的程度。

四、对于综合实践教学,强调统计数据、计算机编程以及统计分析软件的结合。

在综合实践教学中,首先突出典型案例教学,由易到难,通过典型案例教学逐步让学生掌握不同结构和数量的数据处理的基本技术,提高学生进行实际数据分析与处理的能力;当进入大四时,几乎所有的专业核心课程都已经学习完毕,就可以逐步过渡到以数据驱动为主的教学模式,训练学生在处理实际问题时选择正确的统计方法的能力。尤其是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目标是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统计分析人才(或称为数据科学家),而合格的能进行统计分析的人才的培养必须经过一定量的统计实践训练。诸如统计数据平台,金融数据库,大数据展示平台及大数据问卷调研系统等,教师可以根据需要用到课堂教学中。

校外专业实习是实践教学中的重要一环。专业实习能起到从学校向社会过渡的桥梁作用。通过校外专业实习,可以让同学们对自己、对工作有更具体的认识和客观的评价;可以让同学们明白许多书本上没有的或原来理解不深刻的知识,感觉到实际工作与课本中学到的知识的差距,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可以带动学生了解和掌握整个数据分析实践的流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塑造更好的自我。

另外,可以积极鼓励高年级学生参加统计建模竞赛。通过竞赛,激励广大学生学习统计、应用统计的积极性,提高运用统计方法、建立统计模型、利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提升统计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邀请国际国内统计学家来校讲学,让学生了解统计前沿及当今热点问题,可为有志于进一步深造的优秀学生指明方向。由于统计学的应用渗透到各个领域,可邀请相关行业专家来校讲座或聘请其为兼职导师,让学生真正了解统计学在各行业的应用,进一步激化他们的学习兴趣。

以上只是笔者结合重庆理工大学统计学系多年来在培养统计学专业学生专业素养的一些有益探索及实践来进行总结,还有未尽之处,需要在实际中进一步地总结及摸索。尤其是在大数据背景下,对统计学教育提出了更高更实际的要求,人才的培养和供应方面如何与时俱进是当前面临的典型问题,需要不断地探索与实践。

高职会计专业统计学实践教学探讨论文

数学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学科,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是许多学科的基础课程,由于数学本身就有较强的逻辑性与批判反思精神,因此学习数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反思精神与批判精神,反思对于高职数学来说,可以增进学生的思维活动。然而,传统的高职数学教学过于重视对于知识的讲授与练习,忽视了培养学生在反思与解决问题方面的能力,缺少反思的教学环节,因此以反思为载体的高职数学教学模式,应该通过问题创设探究、巩固、小结、复习思考等环节来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反思与质疑能力,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因此,高职数学教学中进行反思性教学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根据反思性教学的特点以及高职数学教学的目标与学生的特征,高职数学反思性教学的过程与步骤主要有以下几个环节:首先,高职数学反思性教学需要确定反思性教学的目标。任何教学首先涉及环节是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对整个教学具有指引与指导反馈的作用,同时教学目标还对学生的课堂学习具有调节与控制的作用,对于学生最终的学习目标以及发展方向有着重要的`影响。高职数学反思性教学设计的目标主要是根据数学培养目标以及高等数学的特点、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综合来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与积极性,从而提高数学教学的效果。

三是反思性教学目标的确定,应该具有因材施教以及针对性的原则,每个高职学生的学习基础与学习能力不同,因此教学目标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不同层次水平的教学目标,对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要求,千篇一律的教学目标,不能适应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因此,高职数学反思性教学目标应该具有针对性。其次,高职数学反思性教学需要确定和选择科学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

三是教学方法的选择必须多样化,数学教师首先应该考虑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目标来选择特定的方法,并且根据不同的专业选择不同的方法,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培养的针对性。同时,要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和高职学生数学基础较弱的现实,数学教师应该尽量选择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结合学生实际专业需要的教学方法。最后,高职数学反思性教学最后环节是进行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对教学整体的反馈与判断是否达成了预期的目标,新课改下教学评价应该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比如教师可以进行自我评价,学生可以进行自我评价,学生之间可以互评等,通过多元化以及多主体的评价方式,教师与学生都能够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以及学习行为作出客观的评价,衡量是否达到目标。除此之外,教学评价还可以对下一轮的教学提出具有意义的反馈信息,通过总结教学经验,可以认识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且提出改进的措施,为下一轮的教学奠定好基础。

二、高职数学反思性教学的实践措施。

第一,高职反思性教学的实施首先要明确学习的目标与学习的任务。数学教师应该在每节课将教学目标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对整节课的学习目标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因此学生会在上课过程中将注意力集中在目标上,尽量排除外界的干扰。

第二,高职数学教师应该创设反思性教学的情境。与传统的教学情境不同,反思性教学情境的设置需要数学教师将一种不协调与矛盾设置在情景之中,然后引起学生在认知观念上的不平衡状态,通过学习来解决这种观念上的不平衡状态,学生已有的经验与知识不足以解决这种新问题的时候,学生就会认真努力的听讲,从而让自己的认知活动达到更高的水平,从而去解决这种不平衡的矛盾。

第三,高职数学教师应该将反思性教学的思维过程展现给学生。对于一些难懂比较深奥的题,数学教师应该深入浅出的讲解,并且将讲解的整个过程以及思维的步骤都详细地展现出来,根据学生的反应与思维做出及时的调整。比如,数学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在讲解中展现思维的过程,让学生比较与老师思维的不同,并且改进自己的思维方式。还可以采用小组学习的方式,小组学习可以取长补短,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第四,要注重对高职数学最后一个环节,即总结与反思。通过反思,不仅可以总结教学中的得失,还可以概括知识、升华与深化知识,并且对新一轮的教学产生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张书玲.高职数学反思性教学研究与实践初探[d].山东师范大学,2007.。

统计学专业实践教学开展方式方法探索论文

摘要:目前,会计电算化是现代信息技术与财务会计结合的产物,更是现代财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研究计算机理论,与现代财务会计核算并重,将促进高职会计专业的发展。随着课程实践的深入发展,它对于财务管理的要求将更高。就课程设计而言,会计统计课程对应的是信息数据的处理,对于课程的发展将起到促进作用。不仅如此,开展财会核算课程,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才能适应未来的经营管理。然而,如何强化会计电算化在课程的应用,实现财会统计的电算化,将有着重要的现实价值。本文主要研究将是基于课程实践,探究会计电算化在医院财务管理的运用,分析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关键词:高职会计;统计学;会计电算化。

1.引言。

会计电算化,应用计算机,强化内部系统应用,以erp系统为先。运用erp系统,实现数据的统计。它多以数据为主,其载体将有所变化。因数据的变化,强化信息技术的应用。因业务能力的增强,对于预测财务管理,实现公司的决策,将有着重要的现实价值。应用现代财务管理模式,是增强现代化财务管理与控制水平的关键所在。就会计电算化而言,在构建会计信息系统时,首先应对各类用户以及各用户所需的多样化、多元化信息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研究。其次须随着经济环境变化对系统进行适时调整,最后在提供财会信息的同时,协助用户加以理解并运用信息。它主要包括信息收集系统、信息分析系统、信息报告系统、会计知识决策系统和信息反馈与纠错系统。运用网络技术与多媒体技术,分散收集资料、集中管理,收集的会计信息应包括已完成的可靠信息和或有的、预测性的信息,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企业主体信息和行业与市场信息。为研高职会计课程实践情况,将结合会计统计的情况加以分析。它体现的是在“量”的统计,研究问题在“质”上的探讨,用于弥补数据分析的缺陷。在此基础上借鉴研究的范式,从被研究者的角度看待实践教学的状况。

2.基于会计电算化的高职统计课程教学。

2.1会计电算化技术的应用。

在高职实践教学,引入会计决策系统,运用人工智能技术,选择特定的财务数据,计算财务比例,构建相关的模型,分析其财务状况,实现对公司财会管理的预测,降低内部成本,增强运营能力,按照预测情况,制定备选方案,选择其中之一。基于信息应用,向系统反馈信息状况,对预测结果加以纠正,确定其差异性,增强系统的自我修复功能,制定标准的流程,强化管理指标,优化求解过程,通过分析案例,健全知识库,备以借鉴,实现信息管理的再发展。强化财务管理和建立完善的成本核算功能,使统计成本和辅助生产成本均有效控制,科学的会计核算,减少物耗和不同费用,增强经济效益。因会计电算化内控程序化较高,对数据分析要求较高。例如,基于会计核算,因数据受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不可避免的存在预测误差。为了检验预测与历史数据的吻合情况,为了判断预测模型能否继续使用,同时为了比较多个模型孰优孰劣,可实现预测监控。跟踪信号就是一类预测监控的方式。

2.2基于会计电算化的课程内容设计。

从学生心理需求出发,结合统计课程的特征,改革教学模式,更新教学内容。基于现有课程实践,意在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通过现有的教学,可针对实践教学问题,主动干预,并加以引导。随着高校规模的增大,学生数量的增长,学生的素质不一,实践教学无疑是未来学生走入社会参加工作的关键所在。如何从有限的知识,改变传统教学,锁定关键知识,增强学生对教学的了解,对于未来课堂教学将有着重要的意义。除课堂的教学之外,到企业内部体验,让学生了解统计学应用,从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将是至关重要的。本课程以医院为实践基地,引导学生应用会计电算软件,分析数据,研究问题,从而解决相关的问题。首先,让学生熟悉医院的运作模式。与此同时,让他们熟悉会计电算化的模式,它主要是以输入、分析、输出的方式,通过数据库加以储存。就现阶段而言,医院的财会信息管理,多以erp或sap为主,以数据为基础,通过一系列的公式,加上统计软件自动完成,减轻劳动者的强度,增强财务会计的质量。然后,创设电算化的环境,让学生多运用软件,解决数据分析的问题。例如,基于实践教学,确保财务信息安全,将是学生的基础课程。在调取或分析数据,运用现代数据加密将能够实现信息的保密。会计电算化软件的数据过程可设防,在软件功能上增加必要的提示功能、检验功能和限制功能,防止操作失误造成数据破坏,进入系统要设置口令和密码,以防无关人员非法进入。系统各模块内须设置相应的口令,并对系统操作人员进行授权,防止无权人员的操作。为了防止非法用户和的浸入,通过设置防火墙、运用身份识别系统等技术,与此同时,坚持使用正版软件,不可使用盗版或来路不明的软件,对外软盘要病毒扫描,方可在计算机内甲乙使用。最后,在实践教学,教师应耐心引导,将教育实践与学生自身情况加以结合,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例如,因学生学习能力不一,尝试对其差异化培训,让每一位学生能施展所长,增强其自信心,迎接未来的新挑战。部分学生也许对预算目标设定较为熟悉,在设定目标,可引导他们自主编制预算成本表,对财务指标的控制划分为可控成本和不可控成本,从而编制成本核算计划。除此之外,运用财务软件,制订实施财会控制的'方案。在此过程,结合已有的数据,统计财会管理指标,与控制标准加以比较,对成本控制的指标计量并评价。对核算的控制可按数据加以分析,纠正内部财会管理的偏差,以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更好地发展他们的特长。又如,部分学生在统计应用较为偏向软件设计。可推荐专业人员,介绍软件的应用功能、数据格式与应用模式、数据架构等,增强他们的理解能力。

2.3基于会计电算化的课程实践教学评价。

2.3.1基于会计电算化的课程实践教学调研。

为增加对实践教学的了解,对高校教师与学生开展深入的访谈。首先,以记者的身份,与高校教师和学生沟通交流,了解所在高职院校、统计学院的情况。然后,对高校教师、学生代表访谈,了解到实践教学的情况,对其加以评价,从中确定统计实践教学的可行性。

2.3.2基于会计电算化的课程实践访谈结果。

随着高校教育体制的改变,统计教学应加以变化,应融入更多实践的元素。在访谈的过程,课程衔接性是关键所在,它对于实践教学将起到促进的作用。尽管体制在变化,认识实践教学,结合教育理论知识,将增强统计教学的质量。在a高职院校内,部分课程内容只是停留在基础实验的水平,并不能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影响教学的质量。为此,实践内容应结合现有的教学状况,从而增强教学质量。开展对医院的实践教学,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增强将起到较大的促进作用。基于未来的课程教学,融入更多的实践元素,让学生更好地熟悉课程知识,将有着重要的价值。

3结论。

实现实践教学,让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将是至关重要的。本研究的研讨集中在课程实践教学,但对强化会计电算化的应用仍存在欠缺,希望同人结合课程教学的实践内容加以完善和补充,以便丰富教学管理的内涵。

参考文献:。

[1]付英华,赵义泉.体验合作式教学资源的开发[j].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5).

[2]满述梅.利用角色扮演法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刊,(10):32.

[3]傅丽.基于现代教学技术的高校教学方法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2,(4).

[4]陈立妙.高校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j].才智,2012,(10).

统计学专业实践教学开展方式方法探索论文

本文以广东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专业英语(统计学)》课程教学实践为例,采用问卷调查法,探讨适应统计学专业研究生需求统计学专业英语教学模式。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基于英语教师和专业教师合作教学的视角,为提升《专业英语(统计学)》课程教学效果提出建议。

研究生统计学专业英语属于大学英语应用提高阶段的内容,其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和提高研究生统计学专业领域的英语读、听、说、写、译等能力。统计学专业英语对于支持统计学专业研究生做好科学研究、了解最新国内外统计学研究动态、与国际同行开展交流合作,发挥着重要的语言桥梁作用。但是,国内诸多院校对统计学专业英语教学认识和重视不足、专业英语师资匮乏、教学方法不合理、考核测评体系不健全,学习过程结束后学生仅掌握了一些专业英语词汇和语法,专业英语写作能力、翻译能力和口语水平并没有得到提高,未能实现适应国际交流需求的统计学高级人才培养目标。研究和创新统计学专业英语教学模式,对于提高统计学专业英语教学效果,满足研究生的学习需求,培养社会需要的创新型统计学专门高级人才,具有重要作用。

一、广东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专业英语(统计学)》课程教学设置。

1。课程设置基本情况。本课程的授课对象为三年制统计学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开课时间为第三学期,课时数为36学时,学生人数为8~10人。

2。教学目标。在研究生已具有一定统计学和英语基础之上,开设硕士研究生《专业英语(统计学)》。该课程目标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学术论文写作为核心教学环节,培养学生专业英语文献阅读、分析和写作的能力;第二,基于国际学术交流需要,设置针对研究生需求的真实交流环境,培养学生学术会议英语能力;第三,为学生在阅读和翻译经济、特别是统计著作、文献时扫除障碍,为利用英语写作。

学术论文。

相关信息。

学术语言文言化的复古倾向——一个值得关注的语言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浅析“教学学术”视角下大学教师教学责任意识剖析传播学术中的“欧洲中心主义”——亚洲中从ontology的译名之争看哲学术语的翻译原则试论新闻学学术规范研究的依据与路径论析大学教师教学与科研的学术责任中学的学术:一个亟待关注的话题试论学术嬗变中的教育创新环境法学的学术特色与贡献、参加国际学术交流打下基础。

英文论文。

相关信息。

中的研究设计、最新统计学数据分析方法、用英语报告学术论文等。要求学生掌握英文学术论文写作的基本格式,了解前沿统计分析方法,撰写并展示英文学术论文。

在学术论文写作范式部分,首先介绍。

英语学术论文。

相关信息。

的`基本结构,包括标题、摘要、关键、引言、研究方法、研究结果、讨论等内容。以授课教师在国际期刊上公开发表的论文为例,详细阐述每一部分的写作规则和要点。其次,介绍统计学在学术论文中的重要作用,比较国内外论文写作体例,总结优秀英语学术论文具备的特点。

在学术论文研究设计和数据分析方法部分,以在国际权威期刊发表的经典的或最新的文献为例,介绍几类适应统计专业硕士生学习阶段的统计数据分析方法。比如调查与实验设计、混合和面板数据分析方法、多水平模型构建等。

在学术论文报告演练部分,首先教授学术会问汇报的基本要点,选取一些本学科国外学者在学术会议上的ppt展示给学生并进行点评,同时授课教师将自己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做presentation的过程和体会与学生交流。其次,要求学生选择自己的一篇中文论文,根据拟选期刊或国际会议的格式要求,运用前面所学的英语学术论文的结构,逐段、逐句翻译论文,力求准确、简练。然后,要求学生准备ppt,熟悉报告内容,反复演练,要求基本能脱稿,并控制好时间。最后,在教学计划中设置专门的时间给学生展示,可以邀请同专业学生或任课老师参与观摩和点评。

4。教学方法。基于国际学术交流的需要,专业英语学习必须突出学以致用的特点,针对研究生已经具备较好的自主学习能力的特点,在《专业英语(统计学)》课程教学中实践研究性学习模式和体验式教学。(1)研究性学习模式。针对研究生已具备一定研究性学习能力,在课程教学中采用研究性教学策略。比如在教学内容的第二部分,要求研究生将每种数据统计分析方法的学习当作一次研究性任务,将研究方法中涉及的单词、短语、句型等内容串联起来,在英语文本学习中提高逻辑思维能力。(2)体验式教学。在课程中引入模拟国际学术会议,通过将“学以致用”的观点灌输到课堂中,让研究生将英语学习与统计学专业学习结合起来,获得良好的教学体验,为真实环境的学术交流积累经验。

5。考核方式。《专业英语(统计学)》课程考核包括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平时成绩占40%,根据学生作业完成质量、英文口头报告、课堂讨论表现给予评分。期末考试成绩占60%,采取全英试卷和笔试的形式。根据教学内容,对统计学专业词汇、统计分析方法、论文写作等进行测试。

二、广东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专业英语(统计学)》课程学习情况调查。

1。调查设计。在课程结束后,对全部9名研究生进行匿名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包括以下几个开放式问题:

(1)你认为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应该具备什么样的专业英语能力?

(3)你在阅读英文文献时都遇到了哪些困难?

(4)你是否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说明原因。

2。调查结果与分析。对于问题1,学生普遍认为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应该阅读本专业英文文献的能力(87。62%),用英文撰写学术论文的能力(54。46%),用英语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55。94%)。这说明研究生对专业英语学习效果的期待集中在提升阅读、写作和学术交流能力,反映出研究生对专业英语课程教学产出的全面需求,即全面提升研究生专业领域的读、写、听、说能力。对于问题2,80%的学生觉得收获最大的部分来自学术论文研究设计和数据分析方法部分。这说明统计专业的研究生更专注统计学前沿方法的学习,对研究设计的关心度不高。这与他们在其他课程中的表现相符。另外,由于硕士研究生的毕业要求并不包含英文论文写作,大部分学生并不打算撰写英文学术论文或在国际会议上用英文作报告,显然这些教学内容的实用性比统计方法部分要差一些。对于问题3,超过七成的学生认为自己在阅读专业英文文献时经常因为专业词汇缺乏而遭遇阅读停滞现象,超过六成的学生存在阅读速度慢,喜欢逐字逐句翻译的坏习惯,接近半数的学生认为自己在理解专业英文文献时遇到困难。这说明学生们的专业英语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都亟待加强。对于问题4,70%的学生觉得达到预期学习目标,认为通过专业英语课程的学习掌握了统计学专业英语的基本内容,可以在以后的实践中积累经验再熟练运用。另外三成自评没有达到预期目标的学生认为,主要原因在于英语基础差、阅读速度慢、跟不上课程进度、对专业英语学习不重视等。

三、《专业英语(统计学)》课程教学思考。

学习专业英语对于培养和提高研究生统计学专业领域的英语读、听、说、写、译等能力具有重要作用,达到好的学习效果需要教师和学生的用心配合。首先,对于学生而言,给予课程足够的重视,完成指定的学习任务非常重要。《专业英语(统计学)》的课时为36个学时,完成设定的教学内容需要教师和学生在课前课后精心准备,同时保证较高的课堂教学效率。根据本课程的学习目标,要求学生掌握统计学专业的基本词汇,提高阅读和写作水平。因此,教师在每个授课单元均配有1~3篇阅读材料,提出阅读提示,要求学生在课前阅读并做好笔记。教师在开展教学时会以这些文献为例,将授课要点穿插其中。如果学生不能按要求完成阅读任务,在课堂上势必难以跟上教师的进度,或者教师为了照顾学生,不得不减少教学内容。不管哪种取舍,都会影响课程教学过程和结果。

学生对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主观上来看,如果学生不准备继续从事科研活动,则学习专业英语的动力不足。大部分学生的目标是就业能找个好工作,并不打算继续从事科研活动。从实用主义的角度来看,现阶段的硕士研究生教育并未对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提出具体的考核要求,在学术能力培养过程中,学生以阅读中文文献为主,较少被要求阅读英文专业文献,更不被要求撰写英文学术论文。通过调查发现,学生不能完成课前阅读任务的原因除了对课程的重视不够外,还由于学生觉得完成任务很困难进而产生畏难情绪。有的学生英语基础水平有限,专业词汇量少,缺乏阅读技巧,在遇到生词时喜欢逐字翻译,结果是不仅读得慢,对阅读内容的理解也是囫囵吞枣,最后渐渐丧失信心从而放弃阅读。

其次,对于教师而言,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提升教学效果至关重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践行“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通过融合任务教学法、问题教学法、模拟教学法、角色扮演法、课外延伸教学法等教学方法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有更多的师生互动和口语练习机会,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主动学习意识和合作意识。

最后,学校要重视专业英语教学,激励英语教师和专业教师协同合作。专业英语课程本身由专业知识与英语语言知识密切结合形成,授课教师同时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英语语言能力是专业英语课程教学质量保证的核心因素。专业教师和英语教师各有所长,通过开展合作教学,既可以促进有专业特长的英语语言教师转型,又可以实现专业教师的英语水平快速提升,对于培养专业英语师资大有益处。

高职会计专业统计学实践教学探讨论文

摘要: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是会计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加强会计实践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以及实现教学目标是非常重要的。在财会教学中必须突出培养学生的务实能力,操作能力以便培养出工作能力强的实用人才。

会计学是一门技术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是以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会计专门人才为目标的,培养具有丰富会计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动手能力、能胜任各级各类企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的应用性专门人才。会计实践教学是会计专业教育过程中十分重要的教学环节,是沟通理论与实践的桥梁,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最有效的途径。

在会计教学中,加强实践教学,可以增强学生对企业活动的感性认识,理解会计核算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核算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1)会计实践教学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突破。所有教学方式和方法的目的都是让学生学到知识和获得能力。传统课堂教学方式通常是通过演绎推理来传授知识,然后用例子来论证,教师讲课时再辅之以练习等方法传递会计准则、会计实务的处理。而且在讲课中,教师举例和练习常常采用简化形式,例如,会计凭证的编制及登记“t”型账等,严重脱离实际,导致学生对会计只有一些很抽象的理性认识,缺乏完整、准确的感性认识。会计实践教学使学生通过对具体业务的实际操作来促进学习,促进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其特色是在学习过程中成为更为积极主动的角色。这种教学方式是从归纳和操作的角度,而不是演绎的角度开展对某一业务的学习。通过对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进行综合、系统、全面的操作训练,可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使学生对整个会计循环工作有一个总括的认识,使高度抽象化的会计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2)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了学习兴趣。会计学科内容复杂,高职学生来校之前几乎没有任何会计知识,所以学习的任务非常艰巨。在课堂教学中,由于客观条件的种种限制,教师讲得多,演示得少,使学生听得多,看得少,动得少。因此,学生只凭空记忆,感到枯燥无味,容易失去兴趣。比如:在讲“账户结构”时,教师是在黑板上采用简单的“t”型账,说明资产类账户的借方记增加,贷方记减少;负债类账户的借方记减少,贷方记增加等,但究竟为什么?如何登记?业务又如何分类?通过这种方法很难说清,学生也难理解。会计实践教学就使理论变得很容易理解了。学生如同当上了企业的会计人员一样,感觉新鲜、好奇,因此,也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3)增强了职业意识,强化了技能训练长期以来,会计教学偏重于理论知识,对学生的职业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重视不够,这有悖于素质教育的整体培养目标。所以,一些学生参加工作以后,虽然有较强的理论知识,但实际操作能力很差,不会制票、登账、结账和编表,甚至看不懂原始凭证。会计实践教学的任务就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能够亲手操作。比如:让他们分别充当出纳、会计、会计主管、稽核员等练习点钞、原始凭证的审核、记账凭证的填制、账簿的`登记、报表的编制以及审批签字等。这就大大缩短了从理论到实际的距离。由于他们完全融于会计职业的氛围中,按照规范的业务流程和操作规则进行“实战”演习,因而可以学到书本上和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写、算、对、报等,大大提高了职业意识,强化了实际操作的能力。

(1)会计实践教学形式缺乏多样性,实训业务缺少真实感。当前,多数高职院校会计的实践性教学形式单一,主要采用会计实践教学的方式,由于会计实践教学采用的资料大部分是由教师编写的,即使有些资料来源于实际,也必定经过了筛选,所以,会计实践教学这种方式尽管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解决了会计理论知识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但与真实的业务还有一定的差距,缺少真实业务往来的立体感。会计实践教学教材给出的资料都是一个模式绘制出的,缺少不同企事业单位会计内容的差异性分析,不能做到触类旁通,往往使学生在会计实践教学中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2)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是以就业为导向,培养的是技能型和应用型的人才,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设置课程、安排课时以及教学内容的时候以实践为主。然而,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在开展教学活动时依旧重理论轻实践,教学理念转变不及时。受理论教学占主导地位的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部分院校所设置的实践课程在总课中所占有的比例仍然较低,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是注重会计理论知识的传输,通常是把自己的观点和做法灌输给学生,对于一些问题的解决办法已经形成了一种固定的解决思路,学生只要把数据套入固定的公式就可以得到答案,与复杂万变的现实情况严重脱节,不利于学生熟练掌握财务会计各岗位的业务内容,更不利于高职院校教学目标的实现。

(3)会计实践教学普遍内容简单、教学要求低。在会计实践教学中,常常是给学生一套企业某年某月的经济资料及原始凭证,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这些经济业务进行会计处理,完成“凭证―账簿―报表”的循环,整个过程缺少“审核、监督”这一重要环节,涉及的内容也往往只是一个企业某一月份的经济业务,包括供、产、销的核算,以及成本的计算。基本局限在会计核算上,只是培养了学员的账务处理能力;没有培养学员决策应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财务分析能力。学生缺少利用会计信息进行预测、决策、财务分析等能力,造成应用能力的欠缺。

(4)会计实践教学实验教材不够完善,实验项目缺乏整体性。由于高职会计实践教学往往更注重单一目标的通才教育,会计实践教学大多采用产品制造型企业的实验项目,对其它类型的会计主体,如商业、金融业、等实验项目很少涉及。多数会计实验教学的课程只有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而涉及财务管理、审计、税收、等课程的实习项目非常少。实践教学缺乏整体性,课程之间、各种实践教学形式之间联系过少,使得单个会计基本技能掌握较好,但对会计综合运用技能较差。

(5)在会计实践教学中,教师的业务水平和其所掌握的实践知识以及经验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实践学习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但是当前,高职院校的大部分会计教师直接来自于高校毕业生,基本上没有参加过会计工作的实践。这些教师参加工作以后,受繁重的教学任务的影响,也难以抽出时间去企业进行锻炼。同时,很多院校也没有把教师参加社会实践纳入教学管理计划或形成制度,从而造成了其实践知识和实践经验的缺乏,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教师脱离实践的现象。由于会计实践教师缺乏操作真实经济活动的经历,使得教师在实践教学上缺少灵活应用、列举实例的能力,对于学生提出的疑问不能进行较为合理的解答,严重影响了实践教学的效果。

(6)一些高职院校在进行会计实践教学时,没有按照会计岗位进行实践,仍然采取的是实践教师拿着一本实训教程,口授完成会计实践的模式来进行会计实践教学,这种会计实践教学环境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为开展实践教学,很多院校都建有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校内一般配有会计模拟、电算化等实训室,但实验室的配置情况远远没有达到仿真要求,缺乏完整的会计模拟数据系统,无法保证实验实训需求。多数高职院校也会采用组织学生到校外企业进行实地实习这种会计实践教学方式,但由于企业的财务信息具有一定的保密性,经常以各种借口不不接收学生实习,就算接受学生到企业实习,也只会让学生简单记记账,并不会让学生接触其实际的财务工作流程,达不到实习的预期效果。

3.1提高教师的实践技能。

教师的实践技能水平对学生掌握实践知识的多少有着重要的影响,高职院校必须加强对会计实践指导教师业务素质的培养,提高其实践技能。学校可以向企事业单位聘请注册会计师或者其他财务专业人才为教师进行技能讲座,弥补教师实践经验不足的缺陷。学校还可以在不影响授课的前提下有计划的安排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使其到工作第一线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增加会计实践教师的实战经验。同时,教师也应积极参加各种培训活动,主动学习新的会计制度和相关法律法规,并充分利用假期时间到会计师事务所等企事业单位进行实习或者兼职,熟练各个阶段的实务操作,积累实践经验,以提高自身的实践技能,更好的进行会计实践教学。

3.2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推行案例教学和模拟教学。

会计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和专业,必须注重应用能力、运作能力和职业素质的提高,注重模拟、实训、实践等环节的教学,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在实践性教学环节采用启发式、发现式、案例分析式、情景式教学及计算机辅助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在实践环节采用案例教学,让学生来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把所学的会计理论知识与会计实践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实践中掌握理论,并用理论指导实践,而且在实践中来掌握理论,这种方式学生掌握的会更加牢固一些,也可以开动学生的思维并激发其创造性,提高其处理会计实践问题的综合操作能力,更有利于把知识转化为技能。

学校应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建立高仿真会计模拟实验室,全方位模拟企业的工作流程、工作环境和职能岗位,使学生熟练掌握各个岗位的业务内容。学校还应与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企业可以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实践环境,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和教师科研能力的提高。同时学校可以为企业输送优秀人才,帮助企业解决经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提高其经济效益,使学校和企业互惠互利,有利于企业与学校长期稳定的友好联系的建立,也进一步完善、丰富了会计实践教学环境,促进了学生实践技能以及适应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陈玉荣.加强会计实践性教学.培养应用型人才[j].会计之友,,(3).

高职会计专业统计学实践教学探讨论文

根据高职院校的学生能力素质的要求和高职院校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本文建议高职院校采用模块化教学来解决上述问题。

3.1.1符合高职教育的认知特点。

由于每一个模块是由一名教师承担教学,教学进度、授课深浅、学生掌握度、实训效果等非常清楚,教学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符合高职学生的特点和学生接受知识的规律。

3.1.2理论与实践更紧密结合。

学生在学习会计知识时,由于一些会计名词、术语比较抽象,因此学习上比较吃力。通过模块化教学,可以将那些学习中较难掌握的知识划分为若干个小模块,再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实训,那些抽象难懂的概念、定义就容易理解多了。

3.1.3模块教学更有利于提高毕业生的技能水平。

职业教育的特点是突出技能训练,模块化教学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强调实践操作,弥补了过去讲练分离的不足。所以模块化教学能有效地提高会计人才的动手操作能力,掌握会计基本技能。

3.1.4符合高职院校弹性学制的要求。

为了给学生就业提供便利的条件,当前高职院校的学制比较复杂,要求一定的弹性。模块教学方法可根据学生实际,灵活安排实训课程,使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可交叉进行。

3.1.5职责明确,便于评价任课教师的教学质量。

由于每一模块由一名专任教师来独立完成,分工明确。这就避免了理论教师和实训教师之间互相推卸责任、缺少沟通、各自为政等现象的发生,有利于提高教师职业技能水平的积极性。

模块化教学是以专项能力课程内容为单元模块,整个教学过程围绕若干模块展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教师在进行模块教学的过程中起协调、组织、示范和引导的作用。高职会计模块化教学开发的主要内容如下:。

3.2.1根据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重新确定课程设置。

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应以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为主线,设计科学、合理的课程结构和教学计划。在重新设计课程体系时,应处理好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三者的关系:基础理论知识以“必须、够用”为尺度;专业理论应强调适用性而不是系统性;实训教学应加大课时的比重,至少应大于总课时的60%以上,以体现高职教学中以就业为本位的职业教育理念。

3.2.2适应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改革会计专业的教学模式。

通过对德国、美国等职业教育发达国家的职业教学模式进行研究,我国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行模块化教学是大势所趋,也是培养社会所需会计专业人才的重要手段之一。其改革的具体方案为:。

首先,应根据会计专业的岗位能力需求确定课程内容,然后将课程内容分解成若干模块。这样,每个模块都是独立的教学单元,每个模块又相对完整,都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内容,是完整的教育、学习和评价单位。这些教学模块既可按照教材章、节设计,又可按照课程内容归类设计。

下面以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基础会计》为例进行分析。《基础会计》课程是会计专业的基石。针对高职院校学生基础差、素质低、好动等特点,其实践课程和理论课程的比例应设置为6∶4,即实训课占60%左右,理论课占40%左右,以突出会计操作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认为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加以消化。按教学内容可以设置六个模块,见表1。

通过模块教学的实施,就把比较抽象难懂的会计基础知识,通过分解转化为单项技能训练,再把每一项专业技能模块科学地排列起来,形成各自的教学流程图,易于学员掌握基础会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特别是能显著提高学员的实践动手能力和技能水平。

3.3实施模块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3.3.1设计科学合理的模块。

会计专业教学模块目前没有统编教材,模块化教学的随意性很大,应加以注意和引导。采用会计专业模块化教学,必须根据会计专业教学大纲开发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块。否则教师和学生无从下手,不可避免地出现教学过程的“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

3.3.2建立模块化教学的成绩评定体系。

对应知应会模块考核可采用统考试题,并采用考教分离的形式进行,这样考核比较客观公正。对会计专业技能模块,可根据实训技能训练效果来作为测评的成绩并有若干次考核。应知应会模块和技能模块的成绩比例可设计为7∶3,以突出技能模块的重要性。

3.3.3模块教学需要的是理论、实训一体化的技能型教师因此,采用会计专业模块化教学的高职院校,应该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能够胜任这种模式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否则再好的模式也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3.3.4加大实训室的建设力度。

为使模块教学真正落到实处,突出技能训练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学校必须有足够的实训基地或场所。如财会模拟实训室、校外实训基地等,否则理论与实训必然脱节,模块化教学也就失去它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2张兴武、郑毅.关于高职高专会计教育模式的探讨.国家林业局管理干部学院学报,.4。

4吕鑫祥.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模式的变革趋势.中国大学教育,2006.3。

高职会计专业统计学实践教学探讨论文

摘要:高职会计实践教学是会计教学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从如何加强实践教学入手,就培养能够胜任会计专业工作的高级应用型、复合型专门管理人才,提升他们的执业能力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会计学是典型的应用型经济管理学科,其教学指导思想和教学目标是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随着我国经济环境的不断发展变化,特别是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逐步接轨,各经济组织对会计人才的需求模式也发生了变化,社会对会计人员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和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不是仅仅满足于最基本的记账、算账即传统的“记账型”人才。要适应这一变化,会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必须先行。高职院校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应用型人才。教学实验在理论教学与实际工作之间的桥梁作用越来越重要。

1.实践教学对育人,对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有独特的价值和优势。周济部长曾经指出:“知识来源于实践,能力来源于实践,素质更需要在实践中养成,各种实践教学环节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尤为重要;实践对于大学生成长至关关键。”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实践教学、注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是会计教学的特色,通过会计分析、预测、决策、纳税筹划等实验,不但可以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此基础上,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2.教育部要求高等学校强化实践育人的意识,大力加强实践教学,并把实践教学作为教学工作评估的关键指标之一。我们要站在时代的高度认识实践教学、搞好实践教学,完成好教育肩负的培养人才的历史使命,办出人民满意的教育。

3.实验的自观性和技术操作方法的非唯一性,对于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具有一定的独特作用。实践是重要的学习方式,一边学一边做,在群体、团队内互相学习,养成良好、彼此合作的创造性方式,对学习的效果十分关键。在大众化高等教育条件下,高职院校的生源质量参差不齐,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态度差异较大,“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失去学习兴趣。而实践教学中教师直接面对一个个学生,易于进行互动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和启发式教学,为学生提供优质和个性化服务,有利于学生发挥所长,弥补所缺,学有所得,学有所成,获得个性化的最优发展。

4.在互补与竞争同在的毕业生就业市场,高职院校的毕业生要想取得优势,就必须注重模拟实训和顶岗实习。学校要培养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把教学内容与职业资格和就业岗位需求联系起来,在岗位需求上寻求突破,这样才能使学生在竞争激烈的人才市场上处于不败之地。

二、准确定位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的中高级应用型会计专门人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和国际经济的一体化趋势,社会对会计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培养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的会计人才日益成为会计职业教育面临的重大课题。由于会计专业本身的特殊性,如何通过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实施使学生操作技能提高成为如今高职会计教育中的一个难题。要解决这个“难题”,笔者认为主要应抓住会计专业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环节。理论教学可以为未来会计人才具备扎实的会计理论知识和提高后续发展能力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而只有实践教学才能够将知识转化成能力,从而提高未来会计人才的技能和综合素质。由于传统的会计教学重理论轻实践,造成会计专业的毕业生眼高手低,只会纸上谈兵,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针对目前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应加大实践教学改革的力度,以培养更多的适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的会计专业人才。

(一)会计实验内容涉及而窄,模拟实验教材建设落后。

从会计实验教学现有的教材来看,内容不仅陈旧、实用性不强,而且不完整。具体表现在,实习教材涉及的内容只是某一制造企业的经济业务,对市场营销、物流、金融、税务、海关、保险、证券、房地产等业务过程的'模拟活动涉及较少;关于培养会计职业道德方面的教材内容简单,而且长时间保持不变,超前性不够,跟不上相关法规、制度和准则的变化,没有及时把新内容充实进来,更缺乏会计网络模拟的素材。实验项目中缺少学生运用职业判断能力,创造性地提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内容,使实验变成理论知识的翻版,冲淡了会计实验的应用性和写实性。

(二)实验教师缺乏会计实践锻炼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师资是保证教育质量的关键。高校教师不仅应具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有过硬的专业实践能力。而目前高职院校大部分实验教师是从本科院校毕业后直接从事教学工作的,虽然有较深的会计理论功底,但缺乏会计实践锻炼和实践经验,对企事业单位实际工作中存在的财务问题认识不足,很难把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有机地结合起来。一部分老教师对网络在会计领域的运用知之不多,这样就会导致实验教学不生动、不贴近实际情况,缺乏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训练。

(三)学生实习过程中应遵循的行为规范不健全,实践教学质量的监控力度不够。

会计模拟实践教学的质量控制目标是要建立和完善质量控制体系,使制度和措施健全可行、控制到位,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而现实中很多学生抱有“模拟实习是作业”的观念,学生怕出错,使用铅笔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学生实习成绩考核没有科学的指标体系,仅凭结束时递交的实习报告给出学生实习成绩;学校对模拟实习的监督管理机制还不完善,教务部门对实训教师自行制订的实习方案缺乏专业指导和有力监督,对方案的合理与否过问不够;实践项目没有分层次的规定出实践教学内容、形式、操作程序、要求及考核办法等,与会计模拟实习实践教学目标相差较远。

针对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对会计人才的需求,结合长期的会计教学实践,笔者认为,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主要应从以下方面进行。

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学生的素质和技能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教师的素质和业务水平决定的。而当前的实际情况是,大多数高职会计专业教师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任教的,很少参加社会实践,严重缺乏实践经验,有的会计专业教师连基本的会计凭证也不会填制,这样的教师很难培养出高素质和高技能的学生。因此,必须首先提高会计专业教师的整体实践水平,包括实践指导教师和专业理论教师,因为会计理论和实践是紧密联系、互相渗透、不可分割的。会计专业理论教师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必须联系会计工作的实际,而会计实践指导教师在指导学生实践时也必须根据会计理论的相关规定。

(二)加强会计模拟教学,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会计专业学生毕业前到企业实习,这对增加学生实践知识、改变理论脱离实际的现状、提高学生专业技能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开展会计模拟实习教学,以逼真的实验资料进行教学模拟,如同置身于某一企业的真实业务环境中,从而达到实习目的,以有效地弥补以上不足,对缩短学生适应工作岗位的时间,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开展校外实习,增强感性认识。

虽然会计专业的学生到企业实习效果不理想,但是不能因噎废食,建立校外实习基地还是非常必要的。如果学生不深入企业实习,只在会计模拟室模拟实验,由于模拟毕竟和实际有一定差距,学生就会对会计工作和真实的凭证、账薄等会计资料缺乏感性认识,甚至因感觉神秘而充满恐惧,造成学生就业后不能很快适应会计工作岗位。所以,组织学生定期到企业的财务会计及其他业务部门实习,请企业会计人员讲解企业里实际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能使学生身临其境,将企业的实际业务和模拟室里的模拟情景更好地联系起来,理解和掌握所学理论知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校外实习可以由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也可以由学校组织进行统一的校外实习。通过校外实习基地,学校可以为企业输送优秀的人才,与企业合作开发和研究各个经济领域的课题,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有关理论问题,提高效益,还可以作为企业财会人员的后续教育基地,提高企业财会人才素质;企业可以为学校提供一个真实的实践环境,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可见,通过建立实习基地,可以使企业和学校得到双赢。

(四)组织学生参与会计师事务所等机构的审计活动和其他社会活动。

由于会计职业的特殊性,会计专业学生的顶岗实习很难落到实处,这一事实是我们无法改变的,那就只有另辟蹊径。在长期的教学中,我们尝试着将学生送到会计师事务所、会计咨询公司等机构进行实习。这些单位经常有大量的代理记账、查账、资产评估等和会计相关的业务,而这些单位往往人手比较紧张,因而可以将实习学生安排在相应的岗位上处理基本的会计业务。单位在接受实习学生时往往要求学生学习成绩优异并且具有较高的素质,并根据学生理论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安排难易程度不同的实习任务。这样,不仅解决了会计专业学生顶岗实习有名无实的问题,大大提高了顶岗实习效果,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学生学习专业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参考文献:

[2]吴强.试论远程开放教育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深化[j].江苏广电视大学学报,2oo2,(9).

[3]胡振,刘华.会计专业校内实习基地建设的总体构想[j].事业财会,2007,(1).

高职会计专业统计学实践教学探讨论文

摘要:教学模式的设置在人才培养工作中起着重要作用。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是采用一本教材一讲到底,然后集中安排模拟实训。这种教学模式存在很多弊病,当前突出的表现是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仍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训,重模拟实训、轻顶岗实训的现象。在当前高职院校迅猛发展的新形势下,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模块化教学模式研究这个论题,无疑具有很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当前形势下对高职会计人才的质量和技能要求内容。

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蔓延和经济结构的调整,我国高职会计专业的就业形势也越来越严重。当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主要为各类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培养合格的人才。这对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更加强调会计职业道德素质和会计职业技能素质。职业素质主要体现在学员要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较扎实的专业知识、较完备的相关税法知识等素质。会计基本技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概括:。

1.1会计电算化操作技能。

高职会计专业的学员应通晓一定的计算机应用知识,比如word、excel等基础知识,在此基础上能够较熟练操作常用的财务软件,比如用友软件、金蝶软件等。

1.2基本财务核算技能。

由于大多数高职毕业生从事的基础的财务核算岗位,面对的多数也是民营企业、中小型企业。所以底层基础的核算知识和工作经验是高职会计人才必备的条件。

1.3税额计算和纳税申报能力。

纳税申报工作是任何企业都必须面对的工作,与税务机关的沟通和协调能为企业争取到一个良好的纳税环境。因此,通晓纳税申报知识的毕业生很受企业的欢迎。

当然,会计人才还需要很多其他职业能力。例如财务管理能力、投融资能力、审计能力等,但对高职会计人才来说基本技能更重要。

当前高职会计教育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2.1缺乏校外实训基地和系统、实用的模拟实训教材。

由于会计信息的重要性和保密性等原因,再加上高职会计毕业生人数较多,高职院校不像市场营销等专业那样容易安排校外顶岗实训。为了完成会计实训课程,许多学校通过校内会计模拟实训解决这个问题。但是,由于会计专业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会计准则也经常修订,会计实训教材的.时效性和仿真性也大打折扣。

2.2师资结构不合理。

高职会计教育培养会计技能人才的关键在于其拥有一支实践能力强的师资队伍。但高职院校的教师大都是从学校到学校,从课本到课本,缺乏实践经验。尽管大部分教师通过职称考试取得了会计师资格,具备了“双师”资格,但距离真正意义的“双师型”教师还远远不够。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论文

摘要:本文主要对目前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采取何种办法可以改变教学现状等方面做了一个简单的分析,希望可以对实践教学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一、引言。

在我国,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有了较快的发展,而实践教学则成为了人力资源专业授课中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内容,但是目前实践教学环节比较薄弱,课堂讲述的知识理论性强,而实践性差,如何才能有效的提升实践教学的效果,是每一个高校所面临的难题。

1.教学理念落后。目前,大多数的高校都设置了人力资源专这门专业,招收大量的学生,在经历了22年的发展历程,人力资源专业逐渐被高校所重视,但是还有很多的缺陷,教学中普遍使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方式,实践教学理念被有被广泛的运用到课程学习中。高校在选择讲师的时候,只重视他们的学历和学术水平,却忽视了根本的考察因素,那就是应聘者在企业的工作经历。有的老师可能是硕士或者博士毕业之后,就直接来大学应聘,毫无实习经验,在授课过程中,指导学生会显得功底不足。在对老师的业绩进行评价时,主要也是对学术水平、授课水平进行衡量,而不去考虑实践教学的因素,因为产生了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评价体系。

2.课程开设缺乏重点。目前人力资源管理的专业课程涵盖了大部分的内容,体系相当的全面。但是这些课程全部是按照管理的流程和学科体系所设置的,没有根据企业的人才培养计划去设置课程,简单的说,就是没有从企业的需求去开课,课程全面但是缺乏重点,理论知识丰富,但是实际操作很少。尤其是关于教材的内容,在高校内也产生了争议,大多数的老师对教材的内容不太满意,理论性知识过多,而企业的真实案例讲解部分却很少,导致教学缺乏特色,脱离实际,原创性比较差。

3.实践教学方法欠佳。目前,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方法比较单一,大多数的老师青睐案例教学法,分析企业成功和失败的案例,从而得出相关的'管理经验,这种实践教学方法被老师广泛的应用。其他的教学方法,比如学生参与课程的设计、项目的研究、实习等方式运用的却很少。案例分析法有一定的好处,但是它不够全面,教材中的案例大多都是从图书、论文里面筛选出来的,案例更新的速度比较慢,有的时候一个案例有可能重复出现在几本教材中,案例比较陈旧,根据市场调研、项目研究出来的案例却很少出现在教材中,缺乏原创性,有的老师在讲解案例时,缺乏真实的体验,理论性知识多,对案例的分析不到位。所以说,老师在授课时,应该尝试更多的实践教学方法,将更多的方法运用起来,才可以产生最佳的教学效果。

4.基础设施的配置有待提升。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教学基础设施主要包括:erp沙盘模拟实验室,校外的实习基地等等。但是目前很多的高校实验室的配置相对的落后,只有电脑、少量的模拟软件等等。有些校领导缺乏对人力资源实验室的重视,把经历都投入到了计算机等相关的专业,觉得人力资源专业不需要太多的实验室,有一个就够了,建设的必要性不大。从而导致了基础设施落后,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实验室的在教学中的作用发挥不大。

1.积极强化师资队伍的建设。首先要不断的完善教师的实践操作技能,要不断的与企业进行合作,把企业看做成培养实践性教师的工厂。比如每隔1年,就可以派一些教师利用暑假的时间去企业学习,工作。比如河南工业大学每年都会派十多名老师去企业实习,去锻炼,实习回来后的老师在教学方面明显提升了许多。除了企业实习这个方法,还有项目研究的方法,老师可以与企业之间开展横向课题,带领学生去做项目,让学生在做项目的过程中积累到更多的经验。教师还可以去多参加一些由企业管理者、实战专家领导的培训班,多去听取一些企业管理的实践经验。其次校方要挖掘一些校外的师资力量,比如聘用企业具有人力资源相关工作经验的管理者来校内当教师,或者以兼职的形式出任教师,又或者邀请实践专家、企业管理者来校内开展专家讲座,从而丰富和强化人力资源专业的师资队伍。

2.尝试并推广新的教学方法。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教学不能仅仅依赖案例教学法,应该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有效的将几种实践教学的方法结合,利用各种方法的长处,丰富教学的形式,进一步完善已经惯用的教学方法。比如案例教学就必须要做到及时的更新,加强案例的原创性和实效性,老师学会将课题研究的最新结果和市场调研的真实数据运用到案例的讲解中,避免使用重复的案例和年代比较久的案例。另外还可以增加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实验室实践教学等等,合理的利用资源,将实践教学的效果达到最优化。

3.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实验室。首先要做好软件测评的工作,丰富软件的内容。因为在员工职业规划、员工招聘、员工培训、员工薪酬管理、员工绩效管理等方面都会运用到软件模块的设计。所以实验室要做好软件模块的建设工作,学生要学会利用测评工具对员工的绩效、素质等方面进行测评,学会分析测评的结果。其次还要加强实验室的管理,在管理方面主要出现的问题就是指导老师安排,是由专业的实验室老师安排各个年级的学生进行学习,还是由授课老师就所教的模块带领班级学生来学习,这是实验室管理普遍存在的问题,所以笔者认为此项工作应该由任课老师来做,老师应该既能传授知识,又能带领学生进行实践操作,这样可以培养老师的技能,还能节省大量的时间,迅速了解到学生在学习中的问题。

四、结语。

综上所述,要想加强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就必须加大对基础设施的建设、打造一支师资力量强队的队伍,尝试并推广新的教学方法,这样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他们的专业和特长,为以后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连锁经营管理实践教学体系设计探索论文

常熟理工学院作为一所地方院校,安全工程专业从开始招生,在专业创办之初就确定以学校已有的化学、材料类专业为依托,发挥自身优势打造具有化工行业背景的安全工程特色专业,但与老牌工科高校依托传统采矿、冶金等专业发展起来的安全工程专业相比有一定的差距,尤其在实践教学环节还比较薄弱。实践教学有多个环节,包括实验、实习、实训、设计、大学生课外创新活动等内容。本文在借鉴其他高校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具有化工行业特色的四元复合实践教学体系,四元复合实践教学体系由基础性实践、专业性实践、综合性实践和创新性实践四个层次的教学内容构成。

1.2基础性实践。

基础性实践包括工学基础实验、实训和专业基础实验,工学基础实践内容是指培养学生工程素养的工学通识类实践课程,例如大学物理实验、热工学实验、电工实训、金工实训等。专业基础实践内容是指立足化工行业的基本要求的化工专业基础实验课程和立足安全工程学科基本要求的基础实验课程,包括基础化学实验、化工原理实验、燃烧与爆炸基础实验、安全人机实验等。基础性实践课程的作用是加深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为进一步学习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奠定基础。

1.3专业性实践。

专业性实践是培养基本专业技能、拓宽专业视野、带领学生初步进入专业角色的实践性课程,包括专业基本技能实验、实训、实习。例如消防安全实验、安全监测与监测技术实验、应急救援实训、化工过程见习、专业认识实习、安全管理实习、生产实习等。

1.4综合性实践。

综合性实践是培养学生综合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实践课程,包括课程设计、综合实训和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例如防火防爆课程设计课程是通过具体工程案例的.分析和设计,使学生更好地熟悉和理解防火防爆安全技术的基本理论;化工安全课程设计是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完成以化工安全设计为主的一次工程设计实践,使学生掌握化工安全设计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并在分析和解决安全问题、查阅技术资料、选用评价方案、用简洁文字和图表表达设计结果等能力方面得到一次全面训练;安全工程仿真模拟是应用挪威船级社开发的safeti风险评价软件或其他安全评价软件对石油、化工等涉及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的区域进行火灾、爆炸、泄漏等多种灾难事故的叠加风险分析与定量计算,是以虚拟仿真案例综合培养学生风险分析及风险管理能力,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毕业设计是本科教学的最后环节,也是最为重要的实践环节,由于安全工程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所以毕业设计提倡真题真做,要求学生能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解决较为复杂的工程实际问题,所以选题应以实际安全设计或安全评价项目为主,需要学生对所掌握知识进行一定程度的扩展、加深并具有一定的创新。

1.5创新性实践。

创新性实践主要是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做教师的科研助手,或者学生自己组建科技兴趣小组,积极参与各级各类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创业大赛,通过这些创新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拓宽视野,了解专业的发展前沿问题,增强学习兴趣。

2.1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要引进和培养两手准备,由于近几年安全工程专业的快速发展,许多高校新建了安全工程专业,都迫切需要引进新教师补充师资队伍,而国内安全工程博士学位点较少,所以本专业科班毕业的博士生非常稀缺,新教师引进难度都比较大,因此一方面要积极争取引进具有安全工程专业背景的科班教师,另一方面也要鼓励相近专业的教师转型到本专业任教。对转型教师可以多举措提高其工程素养,一方面鼓励青年教师参与学校“双百工程”和江苏省“教授博士柔性进企业”活动,积极到相关企业甚至安监局等职能部门挂职锻炼,另一方面教师要积极参加安全生产审核、安全风险评价等相关培训,获取“注册安全工程师”“注册安全评价师”等资质并努力为企业服务来丰富工程经验。

2.2实验室建设。

根据实践教学课程的需要,对专业实验室进行了科学规划,在学校的重点扶持下先后建设了安全人机实验室、防火防爆实验室、消防安全实验室、安全监测与检测实验室、工业安全实验室、应急救援实训准备室和安全仿真模拟实验室等七个实验室,在满足教学的同时也具备了较好的社会服务条件。

2.3实习基地建设。

首先在校内依托已有的应用化学工程训练中心、材料工程训练中心进一步建设完善了安全工程相关实训项目;同时在校外建立了常熟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苏州市相城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常熟市永安安全技术咨询公司、常熟三爱富中昊新材料化工有限公司、江苏理文化工有限公司等十多家稳定的实习基地;满足了学生各类各层次的见习实习需要。

2.4实践课程建设。

由于安全工程专业在国内还处于发展阶段,各个院校开设的安全工程专业由于行业属性不同,课程设置差异较大,所以缺少成熟的实验实训讲义,所以要鼓励专业任课教师要一边教学一边探索,及时修编整理实践课程讲义,形成一套能较好满足本校人才培养定位的特色讲义教材;另外在依托教师科研项目和社会服务项目的基础上,设计一系列能够提升学生研究、发现、解决问题能力的实验、实践项目,并制定出新的实验指导书与实践讲义。

3结语。

安全学科是应用性较强的学科,所以实践教学是培养复合型安全人才的关键环节,实践教学过程中除了培养学生最基本的实践技能外,还要根据学生毕业后的岗位特点培养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观察、综合分析、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及在团队中发挥作用的能力,所以,安全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一定要能满足以上多层次的训练需求。

高职会计专业统计学实践教学探讨论文

当前,随着高职院校改革全面深化,面对持续攀升学生群体,出现很多新的问题。如生源素质差异较大,无法适应正常的教学安排;师资力量匮乏,无法满足基本的教学需求;教学创新不够,导致教学质量提升较慢。为解决上述问题,部分学院开始采取“分层教育”模式,以便于为学生提升良好的教育资源。

一、“能力分层”模式解析。

从高职院校“分层教育”来看,主要是指根据学生的钢琴基础、专业素养及专业技能的差异,在征得老师及学生认可的前提下,将其分为不同的层级进行教育,教育突出本级学生的基本需求[1]。通常情况下,能力分层可以分为“走班制”与“隐性制”,其中,“走班制”是指以同年级组为单位,按照层级进行教育,但在管理体制上不改变原来的模式,即参加完课程教学即可回归本班;“隐性制”是指依托原来班级制,不进行任何的改变,但需要教师与学生进逐一沟通,在教学前后均要进行沟通,以确保教师能够有重点的教学,而学生有区别的吸收,从而逐渐提升自己的能力水平,最终站在相同的起跑线上。

二、“能力分层”基本要求。

(一)沟通协调。进行能力分析必须要有严格的科学依据,不能够存在任何的主观情绪。学校要组织检验组对学生的钢琴基础进行逐一检验,结合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形成综合评估,评估结果要与学生沟通见面;定期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他们对学习的困惑,避免因“能力等级”区分降低他们对学习的兴趣;要将沟通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使他们能够参与到自己的教学计划制订当中。(二)心理辅导。按照上述分类方法,两种模式有着各自的优势。“走班制”从形式上看,能够直接将学生素质进行划分,虽然能够较好地实施教学,但容易对学生心理产生影响。因而,要进行适度的心理辅导,防止他们出现“破罐子破摔”问题;由于人对自己本身认定都存在“拔高”特征,很多同学对自己的分级未必能够满意,要引导他们正视自身的不足,逐渐形成对自己公正的.评价,从而更好地参与到教学当中[2]。

三、高职院校钢琴教学中实施“能力分层”模式的基本策略。

(一)统一教学思想。在高职院校钢琴教中实施“能力分层”,必须要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需要教师与学生都要统一思想,上下一心,才能够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要打破旧有的观念,根据自身能力参与学习才是有效的学习方式,而不是与技能相对突出的人一起学习就证明自己的技术提升了;进行能力甄别时,必须要进行提前动员,使教师和学生都要明确采取“分层教学”方式的意义所在,从而使他们能够紧盯自己的起跑线,最终达到共同提升的目的。(二)加强师资建设。由于采取“能力分层”模式进行教学,对于教师的数量及质量也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除具备基本的教学素质外,还要具备“一对一”提升能力,能够根据不同的基础给予学生不同的教育,实现普遍提升的效果;钢琴教学要加强自身素质培养,使自己不断掌握新的教学方法,以便于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加强考核评估,不仅学生要进行分级,钢琴教师也要进行能力鉴定,将符合能力的教师分配到相应的岗位,使他们可以同时提升。(三)优化课程体系。由于采取“能力分层”模式,不同的教师要根据自己的授课需求,对课程体系进行优化。首先,要了解教学对象基本素质。只有对教学对象的专业素养、技巧等有足够的了解,才能有针对性地研究制定教学计划,确保教学效果有效提升;其次,要明确整体部署[3]。虽然采取“能力分层”教学模式,但不代表整个年级组的教学计划进行割裂,所有的教学计划都必须要服务或服从学校的整体教学计划。按照能力差异,可以将学生区分为基础、主修、选修三个内容,在选择时,要帮助学生做好选择工作,防止出现“教”、“学”脱节问题。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职院校钢琴教学中应用“能力分层”方法,能够有效解决教育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基本素质,还能够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为国家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人才。但要注意在该方法应用过程中,必须要进行沟通协调,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采取动态竞争模式,使他们能够在学习中进行自我调控,从而获得更好的学习环境与氛围。

参考文献:

连锁经营管理实践教学体系设计探索论文

[摘要]pbl教学是一种以问题为中心、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本文在介绍pbl教学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在生物工程专业实验课程体系中运用pbl教学模式。本文介绍了pbl教学模式在生物工程实验课程体系中的组织实施方法,阐述了pbl教学模式对生物工程专业实验课程教学的意义,指出了生物工程实验pbl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法。

[关键词]pbl;教学模式;生物工程;实验课程。

生物工程是以微生物学、遗传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技术为基础,结合化工、机械和信息等工程技术对遗传物质进行操纵,改变生物的性状,使生物产生对人类有益的代谢产物的一门技术,主要包括基因工程、酶工程、蛋白质工程、发酵工程以及细胞工程,是一门应用性强的学科。本校生物工程专业要求学生通过大学四年培养后,具有扎实的生物学与工程学方面的理论基础、具备从事生物工程产品生产、工艺设计、生产管理、新技术研究和新产品开发等方面工作,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依据生物工程学科的特点及其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是各高等院校的核心竞争力和立足之本。实验教学作为本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培养学生实践技能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一直以来,生物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主要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一般由教师事先准备好实验所需的试剂和材料,然后学生依据相应的实验指导书进行实验操作,且实验内容设置大都属于验证性、演示性或综合性实验,这阻碍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对生物工程的专业实验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等进行改革势在必行。本文针对目前生物工程专业实验课程教学的现状,将pbl(problem―basedlearning)教学模式引入到生物工程实验课程体系的教学实践当中,以江苏科技大学生物技术学院为例,探索了pbl教学模式在生物工程专业部分实验课程(包括普通生物学、生物化学、生物反应工程和生物分离工程)教学实践中的组织方式、效果评价和教学意义,并指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pbl教学模式简介。

二生物工程专业实验课程体系中pbl教学的组织实施。

(一)立足本课程内容,设立综合性问题情景。

针对教学内容设立综合性问题情景是pbl教学的关键环节,直接决定着教学效果。因此,在设立问题情景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问题的层次性问题设计一定要有层次,难易结合,要有一定的梯度性,使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既能感受到成就感,也能感受到挑战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探索欲。2问题的真实性问题设计应遵循实事求是原则,不能虚拟,应与生活实际相关,培养学生利用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问题答案的多样性问题的解决方法应具有多种形式,无固定的解决方法和过程,这既能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又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同时,问题答案的多样性也决定了学生在解决问题时会涉及到诸多知识内容,促使学生牢固掌握相关专业知识。例如,在“分离纯化一种蛋白酶”的设计性实验中,教师对几种常用蛋白酶进行简单介绍,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种蛋白酶为目标物质并以此进行相应分组,然后教师针对每组分别进行实验设计引导。以木瓜蛋白酶为例,提出系列问题:“木瓜蛋白酶有何用途?”,“木瓜蛋白酶有何特征?”,“蛋白酶粗提的方法有那些?”,“为什么要在分离过程中实时测定比活力?”,“蛋白酶纯化有哪些方法?”。学生通过解决上述系列问题,可以顺利制定出适宜木瓜蛋白酶的分离与纯化方法,最后组织学生通过实验对方案进行验证和调整。这些问题中,内容涉及生物化学、生物分离工程、酶工程和生物统计学。学生需要掌握蛋白酶的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能分辨出各分离纯化技术存在的优缺点,同时掌握相关实验设计及数据处理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下,制定出适宜的木瓜蛋白酶的分离纯化方法。通过此问题式教学,提高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学生分组及收集资料。

学生自愿分组,每组5至6人,然后依据教师给出的问题查阅相关资料,学生通过理解和掌握教材上的相关章节内容,并利用网络信息资源查阅有关的文献资料,寻找涉及到问题的相关信息,并将其提取出来,用于解决问题。通过这一阶段训练,提高了学生运用信息工具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以及表达信息的能力。

(三)问题的推理与讨论。

问题的推理与讨论是pbl教学法的`重要环节,由教师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将所收集的各种资料进行交流和讨论,在交流讨论中产生的新问题经进一步查找资料、交流与讨论,归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为下一步实验验证和调整作准备。以上述“木瓜蛋白酶的分离与纯化实验”为例,通过讨论问题“木瓜蛋白酶有何用途?”,可以使学生了解木瓜蛋白酶在食品、医药、饲料、日化、皮革及纺织等行业中具有重要作用的知识背景,可激发学生对木瓜蛋白酶的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问题“木瓜蛋白酶有何特征?”的信息量非常大,如:木瓜蛋白酶的适宜ph决定了缓冲液的种类,木瓜蛋白酶的适宜温度决定了提取过程中环境温度,木瓜蛋白酶的分子量决定了纯化时采用的分子筛类型;问题“蛋白酶粗提的方法有那些?”可以给出木瓜蛋白酶提取的基本流程;问题“为什么要在分离过程中实时测定比活力?”可以给出评价木瓜蛋白酶分离纯化时所用方法的优劣;问题“蛋白酶纯化有哪些方法?”可以给出适宜木瓜蛋白酶分离纯化的方法。总之,通过上述问题的推理与讨论,基本上可以制定出木瓜蛋白酶的分离与纯化的实验方案。

(四)实验环节。

根据各学习小组在教师引导下设计的实验方案,利用实验验证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在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各小组间可以相互帮助,共同解决问题。对不能解决的问题由教师引导解决。实验结束后,小组成员将自己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讨论结果汇总整理,并填写实验报告。教师应在实验结束后对教学实施情况进行总结,若实验结果存在偏差时,应引导学生分析其原因。并对采用不同分离纯化手段分离同一种酶的不同组间进行分析、比较,加深学生对相关理论课程和实验内容的理解。

(五)教学评价。

三生物工程实验课程pbl教学的意义。

生物工程是一门强调应用性的学科,要求培养的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同时具有很强的实验动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因此,实施pbl教学对生物工程人才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实验成绩评价统计结果表明,生物工程实验课程中采用pbl教学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可以自主选题并设计实验方案,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而且通过围绕问题收集资料,可以提高学生检索文献和归纳资料的能力,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大大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实验设计的能力。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和讨论,共同完成整个实验。学生依据自己的分工,在收集资料的基础上提出自己对解决问题的看法,然后小组成员间相互讨论、质询和辩证,最终小组内部在教师的引导下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通过上述教学互动过程,潜移默化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pbl教学将学习内容置于一个问题场景中,通过解决这些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横向思维能力,加强了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培养了学生利用各类知识资源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四生物工程实验课程pbl教学面临的问题第一,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pbl教学需要教师和学生付出更多的时间。pbl教学通过提出问题、收集资料、讨论与归纳、论证等学习过程来解决问题,整个教学时间的预设应具有弹性,而传统的学时制授课过于僵化,无法满足pbl教学需要。因此,需要实施灵活的学时教学,为生物工程实验pbl教学顺利进行提供时间保障。第二,pbl教学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高,不仅要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同时也要有良好的指导技能。当前大部分高校中,一门生物工程专业实验课程通常仅由1至2位教师指导,若实施pbl教学时,往往增加了教师的教学压力,同时也降低了pbl教学效果。因此,建立实验课程教学团队很有必要,实验内容由教学团队成员依据教学大纲共同制定,共同授课,课程内容的分工可由教师依据自身优势选定,通过教学团队的协作能够发挥各教师自身的优势,互相补充、取长补短,以提高pbl教学效果。将pbl教学模式应用于生物工程实验教学,具有传统教学模式不可比拟的优势。学生经历了情景问题的引入、资料的收集、讨论与归纳、论证等学习过程,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团队协作精神,而且增强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总之,pbl教学能够有效提高生物工程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生物学科的应用型和创新性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参考文献。

[1]姜加良。中国生物工程技术新进展[j]。黑龙江科学,(7)。

[2]张丽靖,靳挺,雷引林,等。生物工程专业综合性实验的实践探索[j]。实验科学与技术,(4)。

[3]杨桂兰,陈双慧,刘瑞,等。pbl教学模式在生物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实验技术与管理,(4)。

[4]刘春城。pbl教学模式在工程训练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4)。

[5]周忠信,陈庆,林艺雄,等。pbl教学模式的研究进展和现实意义[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8)。

[6]粟立丹,杨芳,戢得蓉,等。pbl教学法在食品专业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广州化工,2016(11)。

[7]刘银萍,彭端,蒋力立。pbl教学模式在综合性实验中的应用[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1(3)。

生物工程人才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探索的论文

本文针对目前高校计算机软件人才培养缺少对学生工程能力和职业素质训练的'现状,提出了工程化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并详细阐述了培养应用型软件人才的工程化实践教学体系以及实现该实践教学体系的保障措施.

作者:游明英彭军杨治明作者单位:重庆科技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重庆市,401331刊名:计算机教育英文刊名:computereducation年,卷(期):“”(22)分类号:g642关键词:软件人才工程化实践实践教学体系

简析高职分析化学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论文

这几年我校加大了校企合作的力度,其中订单式培养和冠名班的成立说明了用人单位对适合企业自身发展人才的渴求,但同时也让我们意识到学校教学内容的相对陈旧和局限。职业技能鉴定是按照国家规定的职业技能标准和任职资格条件进行的认证,是现代社会规范专业人才、劳动者职业行为的标准。要培养符合医药行业需求的具有综合素质的学生,就必须将教学内容与岗位要求和职业标准相结合,改革传统的教学内容。我们根据药物检验岗位工作人员必须明确国家标准检测方法中文字内涵,熟练准确进行分析检验操作,能够进行常规检测数据处理及出具正确的检验报告的要求把分析化学理论教学分为分析检验的基本流程、分析数据处理与结果计算基础、化学分析法基础知识和仪器分析法基础知识四大模块。强化数据处理能力的培养,弱化对分析理论的推导论证,突出岗位需求。实践教学分为称量操作技能、滴定分析操作技能和基础仪器分析操作技能三种技能,分基本操作,单项实训、综合实训三个层次组织教学内容,实行进阶式教学,从基本技能掌握和知识综合应用能力培养两个方面进行。具体的教学内容以药物检验岗位需求改革传统分析化学教学内容,参照药品行业、国家标准组织教学内容。例如:查阅药典,完成edta标准溶液的标定后,直接测定葡萄糖酸钙含量;在学习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中引入维生素c注射液的颜色检查。将国家、行业标准和分析化学传统知识进行有机结合,涵盖药检工技能鉴定有关分析化学部分的相应知识点,以药物分析检验为中心,优化教学内容。加强实践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实践教学内容往往来自药检工作一线,但在顺序编排上又注意考虑基本操作技能训练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包含了实际工作中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二、教学方法的优化。

在课程的整体教学设计中,可以根据每堂课的具体教学目标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分析化学课程中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在教学中应多采用将两者有机结合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演示教学法就是其中应用较广泛的一种。例如,药物检验工技能鉴定对规范性操作要求很严。以滴定操作为例(见表1)。学将规范操作动作采用录像、照片等直观的形式加以演示。在播放过程中随时按下暂停键,有针对性地进行重点讲解和现场示范,启发学生思考不规范操作可能导致的误差。而在实际操作练习中,要求两人一组,一人操作,一人观看,互相纠错,并鼓励同学们把在实训中出现的典型问题拍成录像,给予再现和纠正;也可以任命几个掌握得又快又好的同学为“小老师”,辅导其他同学的操作,这些措施增强了趣味性,满足了学生渴望参与的心理,从而有效地调动起学生训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学习成绩,进而形成一种良好的操作习惯和职业素养。收集与专业、课程相关的案例,关注社会热点事件,采用案例教学法组织教学。例如:每种分析方法都可以结合《中国药典》中的常用药物进行说明;在讲解配位滴定法时,引入《水的总硬度测定》这一案例,根据我国《生活用水卫生标准》结合当地水质和学生家乡水质进行教学;也可以在讲完化学分析法后,通过三聚氰胺事件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提前布置任务,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查阅搜集相关资料,让学生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通过调研、讨论、提出问题(为什么三聚氰胺可以在蛋白质含量测定中以假乱真);进而分析凯式定氮法优缺点(从而引申出化学分析法的特点、总结四大滴定的异同点);最后引导学生讨论解决方案(借此引申出仪器分析法的优点)。这种通过案例引导进行的探究式、发现式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两大类分析方法的同时,培养了学生对信息的识别、归类、解读、综合和表达的能力,小组学习形式又强调了学习过程的合作与交流,非常有利于其今后的职业发展。

三、技能水平的强化。

目前,我省职业院校在校生申请参加相关专业中级职业技能鉴定时,如果理论课成绩合格可视为鉴定理论考试合格,只需进行操作技能考核。可见,技能操作部分是当前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重点。我们在强化技能训练上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调整原有教学计划,增加实训课的学时数,将理论与实训学时比例调整为1∶1。技能训练反复进行,以达到职业教学要求的熟练程度。其次,增加技能考核的次数,由原来仅有的期末考试改革为阶段性考核,考核内容包括电子天平的操作技能、滴定分析基本操作技能和药品含量测定技术。其中,滴定分析基本操作技能考核包括滴定管的使用、移液管的使用、容量瓶的使用、滴定操作、定量转移操作、准确稀释溶液操作等,药品含量测定部分选取药用硼砂的含量测定和维生素c注射液的颜色检查作为项目考核内容。第三,开放天平室和分析化学实验室。学生有时间、实验室没课时。学生可在遵守实验室规则和仪器使用规则的前提下,到天平室和分析实验室进行基本操作练习。管理相关实[文秘站-您的专属秘书,中国最强免费!]验室的实验技术人员每天例行检查仪器和实验设备,以保证实验教学正常运行。也鼓励学生将实验室的滴定分析器皿借出,利用课外时间用自来水练习基本操作。另外,在分析化学课程即将结束前组织相关学生参加分析化学技能竞赛,由分析化学课程组教师组题并出任考评员,取前六名(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两名,三等奖三名)进行物质奖励,同时结合分析化学技能考核成绩给予加分奖励,一等奖加7分,二等奖加5分,三等奖加3分。以此强调掌握分析化学基本操作技能的重要性,引导学生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

四、考核标准的统一。

为了使培养的学生即能满足药物分析检验岗位的不同能力需求,又具有一定的动手操作技能,应建立科学的评分标准和完整的考核方法,将教学考核与职业技能鉴定统一起来。鉴于药检工技能鉴定分为理论知识考试和操作技能考核(包括技能笔试和技能操作)两部分,我们也将分析化学考核分为理论考核和技能考核。理论考核中平时成绩(包括课堂提问、作业和考勤)占20%,考试成绩占80%,考题结合药检工考核大纲拟定。技能考核包括平时成绩、实训笔试和操作考核三部分。平时成绩占25%,包括考勤、预习情况、实训报告。在实训报告的评定上更多地强调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对于实训中的异常现象及出现的问题、甚至对于失败的结果只要能够做出合理的解释,也应判为一份合格的实训报告;实训笔试占15%,主要考查实验室基本知识、实验原理以及基本技能操作的关键环节与注意事项,这是在与职业技能鉴定结合以前的课程教学中常常被忽视的`项目;操作考核占60%,采取分阶段考核的方法,选择典型实训项目做考核内容,从仪器药品选择、仪器洗涤、操作、整理、科学作风、操作时间、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等方面制定评分标准,以工种考核的形式进行。通过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考核学生的职业道德。对于实训过程中修改伪造数据、违反实训室规章制度等行为实行倒扣分。事先公布考题和评分标准细则,使学生的操作有章可循,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训练。每一次的成绩都登记在册,取各阶段成绩总和作为操作考核成绩。以上是我们在分析化学常规教学与药检工技能鉴定的衔接方面进行的一些研究与探索,与真正的“双证课程”尚有距离。影响课程建设的因素有很多。理论上有技术进步、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和政策法规方面的影响,但在实施过程中如师资、场地、教学设施、学生条件等学校环境的影响也不容忽视。此外,学校的行政工作、支持系统的状态无疑也会影响课程建设的活力。但我们在向“双证课程”迈进的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综合素质确确实实得到了较大提高,教学改革所带来的成果是前所未有的。我们应该将课程建设深入地开展下去,更好地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连锁经营管理实践教学体系设计探索论文

【内容摘要】随着连锁经营模式在我国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高职院校开设了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但并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来提升学生专业实践应用能力。本文根据学院同相关企业开展合作实践教学经验,运用六西格玛管理理念设计建立一套以学生、社会和企业为中心的连锁经营管理实践教学体系。

六西格玛(6sigma)是以关注顾客需求为中心,对产品从开发、设计、生产、销售和服务进行全面质量控制的现代管理理论,被广泛运用于制造、服务业。该理论现已成为企业进行质量控制的基本管理方法。该理论的核心是关注客户的需求,并运用现代质量管理手段,以提高企业产品的质量并能降低企业成本。

(一)实践教学目标针对性不强。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强的专业课,但目前大多数高校的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实践教学目标针对性不强。一是教学目标的设定与企业的工作标准不相符合,达不到企业用人标准;二是实践教学的组织形式单一,以学生被动学习为主;三是实践教学的活动和内容并不符合企业实际工作要求,或是教学活动和内容已陈旧;四是教师对企业工作岗位要求不明确,对学生实践能力水平要求不统一。

(二)实践教学内容脱离实际。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是一门各学科交叉的综合性专业,专业涉及课程有营销、财务、管理、计算机设计等学科。因为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在我国正式设立时间较短,缺乏从事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内容设计的专业人士,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教师大多是从其他专业转化而来,并且现代企业岗位工作的内容和方法的发展日新月异,故造成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不够健全,实践教学教程匮乏,实践教学过程敷衍。

(三)实践教学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实践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是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教学质量优劣由以下几方面因素决定:师资水平、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学生水平和实训条件。当前多数院校并没有对上述五方面进行统一质量控制,并没有形成一套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

(四)实践教学保障体系缺乏。实践教学保障体系是实践教学体系能否按计划完成的前提,实践教学保障体系的建立需要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当前高职学院管理层的实践教学意识不够强烈,而且实践企业对开展实训教学工作配合意识不强烈,开展实践教学活动的场所和地点也没有保障。

(五)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单一。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水平的`高低,并不能够通过单一的考核来判断。而当前我国的大部分高职院校对学生实践教学效果评价还停留在传统的书面考试和主观判断,考核往往由学校指导老师进行。这种考核方式不能准确检测出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一)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理念。连锁企业需求能够在企业实际工作中熟练使用专业技能和专业理论,并具备高等素质的专业人才,故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就是围绕着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专业技能、工作态度和发展学生个性特征这四个目标,以达到企业、学生和社会的期望目标。学院将现代实践教学理论和六西格玛管理理念相互融合,从实践教学目标、内容、质量等方面设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体系设计以满足学生、社会和企业的需求为中心,实施六西格玛管理的dmiac流程,实现学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能成为一个融合理论、能力和素质的一体化培养机制,以达到满足连锁经营管理行业和企业的人才需求。实训、综合实训、企业顶岗实习等教学方式实践教学体系“做中学”、“做中教”、“教后用”的教学理念以实际岗位技能模块为教学内容基于工作问题、需求为中心的主动学习方式建立六西格玛理论实践教学目标体系。

(二)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实践教学最终目标是提升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学生实际工作能力提升才能提升企业满意度、学生满意度和社会满意度。实践教学目标设定应该以满足客户需求为标准,即以企业岗位要求为标准、学生期望为标准和社会需求为标准。因此只有学院、企业共同合作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制定出实践教学标准、人才培养方案,才能保证实践教学目标的达成。因此学院通过同相关连锁企业定期召开会议,运用因果分析法对实践教学质量目标达成体系进行分析,并结合对学生进行胜任力分析和学生的愿景制定出实训教学目标体系。实践教学目标以提升学生岗位胜任力为中心,以学生个性特征、专业素质与能力、社会实践与沟通能力和工作态度四方面为实践教学的着力点,对教学过程实行全面质量控制。

(三)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实践教学内容以满足工作岗位和学生职业发展需要为中心,按三个层次实行模块教学。

(四)实践教学实施方案设计。以提升学生岗位胜任能力为中心,建立三级实践教学体系围绕提升学生职业岗位三层级来安排实践教学方案。第一层员工岗位技能主要通过课程实训和综合实训教学提升,采用模拟教学与实际操作结合的方式,以考核与评价方式控制教学效果。第二层基层管理能力主要是通过综合实训和顶岗实习的教学方式实现,采用企业管理人员现场教学和学生实践结合的方式,考核方式以工作成果与评价方式来评估教学效果。第三层中层管理能力是学生期望达到的需求,主要是通过顶岗实习来提升学生的管理能力、沟通技巧、领导力和决策力,考核方式以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评价方式来控制教学效果。

(五)实践教学质量提升机制。实践教学质量是实践教学体系中的关键。因实践教学方式内容多样,造成实践教学质量评价考核方法标准建设较为困难,实践教学质量管理体系不能对教学过程和效果做到有效控制。学院在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管理过程中导入六西格玛管理五步骤(dmiac)全面介入实践教学过程,以提升教学质量。

1.界定阶段。作为六西格玛管理的第一个步骤,就是要准确了解客户的声音(voc)。专业建设者必须了解到企业、学生和社会对专业的要求。企业需要专业人才具备哪些技能和素质?学生对未来的期望是什么?学生将来可以做什么?社会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什么?未来的就业市场竞争状况如何?这些问题都是开展实践教学的第一步。

2.测量阶段。作为开展六西格玛改进的第二步骤。测量阶段任务有两个:一是确定需要测量的项目,弄清需量测的数据;二是收集数据,记录收集相关问题数据。

3.分析阶段。对测量阶段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使用品质管理新旧七大工具对连锁经营管理实训教学体系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找到问题的根源。这一阶段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阶段,是发现问题的重要阶段。

4.改进阶段。对于在分析阶段发现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或改善教学体系的具体措施。改进措施的提出有可能是一步到位或是循序渐进,作为实践教学体系的改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5.控制阶段。保持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改进成果。作为dmaic过程的最后一个阶段,控制是十分关键的,所以必须建立一套有效的控制监督和预警体系。

【参考文献】。

[1]张军容.高职高专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黑河教育,,1。

[2]许国平.基于六西格玛的高校教学质量改进研究[j].技术与创新管理,,7。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