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八上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实用7篇)

2023年八上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实用7篇)

ID:4057532

时间:2023-10-02 10:42:44

上传者:碧墨 2023年八上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实用7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八上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篇一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5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的5个只识不写。认识1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诗歌内容,教育学生要奉献爱心,主动关心、帮助残疾人。

1、词句的训练,指导朗读和背诵。

2、第三小节的理解。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齐读。

2、释题:蝈蝈是一种身体绿色,能发出清脆声音的昆虫,盲婆婆指失明的老年妇女。

二、初读课文。

1、朗读课文,找出生字。

2、教学生字。

生字 读音 部首 笔画 组词 笔顺

盲 喜 邻 野 童 难 忘

3、理解词语。

词语 解词

喜滋滋 欢喜的样子

邻居 住家接近的人或人家

田野 有农田的野外地区

欢乐 欢喜和快乐

童年 儿童时代

清波 碧清的水

4、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三、指导书写。

野:“里”的最后一笔改为提。

喜:下面的口要比上面的口大些。

替:左上的第四笔是点,第八笔是捺,日稍扁些。

难:“又”的最后一笔改为点。

四、当堂巩固。

完成《习字册》上的描红练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

书空下列字的笔顺,并组词。

盲 喜 邻 替 野 童 难 忘

二、分析理解。

1、

1、齐读。

2、“我”提回蝈蝈时的心情是怎样的?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

3、“我”送蝈蝈给盲婆婆时的心情又是怎样的?从哪个词可以看出。

2、

1、指名读。

2、这是一只怎样的蝈蝈?(美丽,会唱歌)

蝈蝈真的会唱歌吗?“我”为什么会这样说?(因为蝈蝈的叫声很动听)

从第二句你知道平时“我”是怎样为盲婆婆解闷的吗?哪一个字能体现“我”对盲婆婆的尊敬?(您)

3、

1、指定小组齐读。

2、“歌声”指谁的?“歌声会领你走进田野”是什么意思?(蝈蝈长在田野里,它的叫声会让你联想到田野的景色。)

盲婆婆能看到小溪流淌的清波吗?(不会,但她可以想像,从而看出她心里很高兴。)

3、出示投影片。

(1)图上描写的是什么景象?(盲婆婆随着蝈蝈的叫声,仿佛来到了田野,看到了小溪的清波,回到了欢乐的童年。)

(2)从盲婆婆的神情,可以看出什么?(蝈蝈为盲婆婆带来了不少欢乐)

(3)盲婆婆还会看到什么,想些什么?

(四)

1、比较2、4小节,(第一句相同,意思不相同,第四节中表示的意思更深。)

2、夸蝈蝈唱得好听有什么用意?(蝈蝈会为婆婆带来更多的欢乐。)

3、巩固认识 “……” 省略句。

三、总结全文。

这首诗通过描写“我”送蝈蝈给盲婆婆,为盲婆婆送去了许多欢乐的故事,表现了少先队员对残疾人的关心,帮助,这种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四:当堂巩固。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 )地提回了一只( )的蝈蝈,( )滋滋地送给了( )家的( )婆婆。

(2)、歌声会领您走进( ),( )小溪流淌的( )。歌声会把您带回( ),相起往日( )的( )。

(3)、婆婆,婆婆,这是一只会( )的蝈蝈,在我( )的时候,就让它( )我给您( )。

2、练习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5、送给盲婆婆的蝈蝈

送蝈蝈

领 看到 清波

替 我给您唱歌 盲婆婆

带想起 欢乐

6、一株紫丁香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1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0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对课文的吟读领悟,体会老师工作的辛苦,激发崇敬老师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识字、写字。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今天我们来学一首诗歌,板书课题:6.一株紫丁香

2.读准“株”:翘舌音。“紫”:平舌音。

3.“株”是什么意思?(枝)怎么记住“香”?

4.齐读课题。

5.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

1.(出示教学挂图)图上画了谁?在什么时候干什么?

2.指名说,其他补充。

3.那么书上是怎么写的?教师配乐朗读课文。

4.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5.再读课文,读完课文画小节号和生字词。

6.检查自学效果。

(出示一类生字词)浓绿 小院 老师 枝叶 伸进 做伴 消除

(1)自己读读生字词。

(2)你在字音上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正音:

“浓”:读鼻音,不读边音。

“老”:读边音,不读鼻音。

“院”、“伴”、“伸”:都是前鼻音,不读后鼻音。

‘枝”、‘师”、‘伸”、“除”:都读翘舌音,不能读成平舌音。

(3)带读,开火车读,齐读。

(4)去掉拼音齐读生字词。

(出示二类生字词)

(1)自己读读生字词,齐读.

(2)去掉拼音后,会读的站起来齐读词语。

7.把生字词带人课文读一读,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8.(出示)“感谢你时时把我挂牵”。

(1)自己读读,想想在哪儿停顿?

(2)指读,齐读。

(3)文中还有些长句子,请你用这种方法读读。自己读读试试。

9.指名分节朗读诗歌,师生共同纠正、评议。

三、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指名分节朗读并配乐。

2.读完这篇诗歌后,你知道了什么?

3.齐读诗歌。

四、教学生字

1.(出示生字词片)齐读词语,巩固生字的读音。

2.你在字形上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3.你会用哪个生字组词或说一句话?

4.自学课后生字表,并按笔顺描红。

5.怎样才能把字写正确、美观?学生各抒己见。

教师在学生说的基础上作重点指导。

“老”:第五笔是短撤,不要写成横。 -“伴、消”:右边上面不是两点,是点和横撇。

“师”:第一笔是短竖,不要写成点。

本课左右结构的字都要写得左窄右宽。

6.教师范写生字,学生描红、仿影、临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抽读生字词卡。

2.听写词语。

3.反馈、检查。

4.指名分节朗读诗歌。

二、新授

1.教学第1节。

(1)图上画了什么?文中是怎么写的?

(2)指名读第1节。

(3)读了第1节后,你知道了什么?

指名读,评议,再读,齐读。

2.教学第2节。

(2)从哪儿还可以感受到孩子们对老师的关心和爱护?同座位互相讨论、交流。

(3)指导有感情朗读。

3.教学第3、4节。

(1)老师读第3、4节。

四人一组讨论、交流。

(3)指名说,评议。

(4)读了两节后,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相互交流,指名说。

(6)指导有感情朗读。

4.教学第5节。

(1)不知不觉,天色已晚了,指名读第5节。

(2)看图,在夜里,老师还在怎样的工作?

想想该用怎样的语气劝老师休息?又以怎样的语气祝愿老师睡得又香又甜?

自由说,互相评析。

(3)指导学生读出亲切请求、真诚祝愿的语气。

5.指导有感情朗读全诗。

(1)自读。

(2)指名读,配乐读。

(3)全班齐读。

三、指导背诵

1.分段自己背诵。

2.看着插图,自己背诵课文。

3.同座位互背,纠正。

4.指名背,会背的学生站起来一起背。

四、小结

想一想,课文为什么以“一株紫丁香”为题呢?

五、拓展

你还知道哪些赞美老师的诗句?

板书设计:

6 一株紫丁香

枝叶 伸进 夜夜 作伴

栽 绿叶 唱歌 消除 疲劳

紫丁香 小花 笑脸 感谢 牵挂

花香 飘进 梦里 香甜

7 有趣的发现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

2、学习本课生字,其中两条绿线中的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懂得生物只有适应自然环境才能生存下来的道理。学习达尔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

2、学习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难点:

1、学习复述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尤其是第三自然段,在读中贯穿词句训练。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7 有趣的发现。

2、解题:“有趣”是什么意思?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轻声练读课文。

要求:(1)标好小节号。(2)读准生字字音。(3)读通课文中的长句子。教师巡视指导。

2、检查自学情况。

(1)抽读生字词。(出示下列词语)

有趣 达尔文 小岛 昆虫 翅膀

观察 比较 因为 生存 研究 重要

指名带读,正音后,再指名带读,开火车读。

(2)去拼音后,指名带读这些词语,开火车读。

(3)问: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出示第3自然段,重点指导读第二至第四句。

(4)指名分自然段试读课文。评议。

3、范读课文。

三、细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2、问:你听明白了什么?

3、引导:达尔文是什么时候的人?达尔文是哪个国家的什么人?

4、给“著名”这个词找个近义词。

5、齐读这个小节。

四、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卡)读一读,巩固生字的字音。

2、你是怎么样记住每个生字的?指导分析生字的结构和偏旁。

上下结构——容、易、究。

左右结构——较、研。

半包围结构——达、存。

3、指导书写:你在字形上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4、你能给这些生字组词或用它来说一句话吗?

5、集体书空这些生字。

6、学生描红。

五、布置作业

1、课堂上完成《习字册》。

2、课后熟读课文。

板书设计

7 有趣的发现

有趣 达尔文 小岛 昆虫 翅膀

观察 比较 因为 生存 研究 重要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

1、读生字卡片。

2、扩词:达 岛 因 存

二、分析理解。

1、细读第二自然段。

(1)齐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2)第一句中的达尔文干了什么?

(3)第二句告诉我们达尔文发现了什么?

(4)换词练习:“要么……要么……”还可以换成哪些词?

(5)出示挂图,看图说话练习。

2、读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

(2)理解第1句。

“许多”说明了什么?“反复”说明了什么?“终于”说明了什么?

(3)理解第2、3句。

这里讲了几种昆虫?这些昆虫怎么样?

3、细读第四自然段。

(1)齐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

(2)本文中“有趣的发现‘指的是什么?

三、总结全文。

1、指导复述课文:教师指导复述课文的要求。主要内容只要说出来就可以了,不必背诵课文。

2、通过对本文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只有适应环境的生物才能得以生存,我们要学习达尔文仔细观察的精神。

板书设计

7 有趣的发现

岛上经常刮大风 要么—要么—

没有翅膀的昆虫 因为—所以—

翅膀特别大的昆虫 因为—所以—

翅膀小的昆虫 因为—所以—

练习三

教学目标:

1、学习用音序查字典。

2、照样学写铅笔字。

3、熟记四条成语和一句古文。

4、任选三个动词,各写一句话。

5、学会问路。

教学重、难点:

1、学习用音序查字典。

2、学会问路。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

(2)教师进一步明确题目要求。

2、指导。

(1)自读对话

(2)分角色读对话

(3)教师讲解音序查字典法

3、练习。

(1)查小猴不会写的字

(2)开展用音序查字典的比赛

4、反馈。

二、教学第二题。

1、审题。

2、指导。

(1)出示卡片学生认读“龙 亮 兔”3个字。

(2)引导归纳三个字的结构。

(3)指导书写

(4)学生练习描红。

3、练习。

教师个别辅导,注意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

4、反馈。

教师展示学生写得好的字,表扬书写姿势正确的学生,指出存在地问题,并进行纠正训练。

第二课时

一、 教学第三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

(2)教师谈话帮助弄清学习要求。

2、指导。

学生自读4条成语。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读。

(3)理解成语的意思。

风吹草动:风一吹草就晃动。

水到渠成:水流到的地方自然形成一条水渠。

瓜熟蒂落:瓜熟了,瓜蒂自然脱落。

3、练习。

(1)学生自由练读。

(2)同座位练习背诵。

4、反馈。

二、教学第四题。

1、审题。

2、指导。

(1)让学生借助拼音自读。

(2)指名试读。

(3)教师范读。

(4)教师借助插图讲解这个古文的意思。

第一行意思是:合抱的大树,是从细小的萌芽生长起来的。

第二行意思是:高达许多层的平台,是从堆积泥土开始逐步建造起来的。

第三行意思是:千里路途,是从脚下一步一步走完的。

(5)教师再次范读。

(6)教师指导:比喻事情总是从头开始,逐步发展,最后取得成功的。

3、练习。

(1)学生自由练读。

(2)指名读。

(3)朗读理解:同学们要取得成功,必需从小努力,从现在开始做起。

(4)练习背诵,指名试背。

第三课时

一、 审题。

1、揭示言语交际的题目:他们在做什么。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图下的两个要求。

二、指导。

1、指导观察。

(1)出示挂图,要求认真观察图中每个小朋友的动作,并把每个人的动作用一个确切的词语表达出来。

(2)指名回答上述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表示动作的词。

吹 写 投 跑

游 跳 看 唱

2、指导说话。

(1)从以上的词中选一个练习说一句话。

(2)范说例句:陈超同学在教室里扫地。

(3)指导学生练说: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三、练习。

学生任选几个词各说一句话,自由练说,同桌互说。

四、反馈。

1、指名说(好中差生都要考虑到)争取让每个学生都说到。

2、评议。

3、任选3个词写三句话。

当堂达标练习:

背诵成语和古文。

八上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篇二

一、单元教学目标 :

1、能读会写课文中的生字,养成使用字典、词典独立阅读的良好习惯。

2、能运用自己喜欢的阅读方法,感受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体会父母兄弟的至爱亲情,引起对自己家庭生活的回忆和共鸣;学会搜集自己需要的资料和信息,拓宽自己的阅读面,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能学会摄取闪光瞬间的选材构思法,懂得合理安排文章的结构。

4、能学会观察不同的对象、场合,掌握对方的心理活动并采用恰当的谈话方式与自己采访的对象进行文明得体的交谈,培养自己的口语能力和提高自己的应对能力。

5、能就单元中感兴趣的问题开展活动或确定主题进行探究,学会质疑和审美评价。

二、单元课时安排:共13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           1课时

《背影》               2课时

《甜甜的泥土》         1课时

《父母的心》           1课时

《我的母亲》           2课时

《人琴俱亡》           1课时

写作                   3课时

口语交际               1课时

专题交流或语文活动     1课时

三、教学设计:

本单元的阅读教学

第三单元的内容安排上主题是“至爱亲情”。至爱亲情,血浓于水。本单元的课文中,一个背影,融注了深深的父爱;甜甜的泥土,蕴含着不言自喻的母爱;人琴俱亡,展现了兄弟的手足之情;优越的条件,割不断父母对子女的情愫……单元主题与学生比较贴近,但由于本单元五篇课文的时代背景与学生生活的现代相隔较远,学生不太容易了解:没有离开家庭的经历就不能深刻地感悟简简单单背影中的深深父爱,处于健康家庭的孩子无法品尝出泥土中的“甜”味,家庭富裕的孩子无法深刻体会贫穷的父母宁可饿死也不为优越的条件而送走自己的孩子;现代的独生子女很难感受到兄弟的手足之情;……所以,怎样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和情感很是关键。教师应根据教学实际创设符合学生认知水平、能够使教学拓展和能力迁移得到有效落实的情境,帮助学生深刻感悟这种“至爱亲情”。这样就可以引导学生从多个人物身上、多个角度和侧面,去领略那种血浓于水的至爱亲情,从而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起到一定的升华作用,爱我亲人,爱我生活,爱我社会。

因此,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外拓展去认识人物的形象,体会文章中表现出的父母兄弟的至爱亲情。作为教师,一定要清醒地意识到,学习本单元,决不只是简单的学习文中写到的几个人物,目的是引导学生在感受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的同时,体会父母兄弟之间血浓于水的亲情,引起共鸣,从而能够在平时的生活中感受到父母对自己深刻的爱、别人对自己无形的关爱……体会到人间处处有真情,做到课内外打通,不局限于课本,也不脱离开课本,在课本的基础上拓展、迁移,升华,将自己的体会形成文字,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根据本单元的内容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及你的理解确定一个专题作为本单元的探究问题。如围绕以《背影》为出发点,引导学生阅读朱自清的散文,进行朱自清作品的风格探究;学习了《甜甜的泥土》后,指导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如家庭环境对孩子教育的影响;围绕《父母的心》可以进行中西文化的特色比较等等。当然还可以像“我来推荐我心目中的爸爸妈妈;我最喜欢的作家”等。

四、教学过程 

第一学时  确定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制定活动计划

第一块:了解单元内容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2 教师巡视、指导 同桌讨论交流 

教学反思 

第二块:制订活动方案,组建兴趣小组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2 教师巡视指导,给予一定的提示、帮助。 制定活动计划、方案 

教学反思 

第二学时 《背影》 (一)

学习目标:能通过对课文的反复诵读,结合文章的时代背景,去体会浓浓的父子深情。

课前学习:熟读课文,查工具书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词;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文章的了解。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2 组织学生同桌交流自己的成果,老师巡视进行指导 同桌交流、再补充 

3 组织学生交流、互评,教师点评 学生大班交流,小组互评 

教学反思 

第二块:体会文中表现的父子深情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2 组织交流、评价 交流 

3 组织学生进行归纳总结 根据同学发言归纳 

教学反思 

第三块:语文活动:拓展想象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教学反思 

课后学习:

思考:“我”被父亲深挚的爱而感动,“我”对父亲感情一直是这么感激吗?请从文中找出具体内容加以说明。

第三学时:《背影》 (二)

学习目标:通过反复诵读,理解作者朴实的的饱含深的语言。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1 组织学生交流课前学习的心得体会 小组交流谈体会,小组发言 

教学反思 

第二块:语文活动:诵读比赛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1 组织学生在理解文章内容基础上,有感情地诵读 有感情地诵读 

2 组织小组竞赛,推荐同学在全班朗读 小组竞赛,推荐 

3 组织学生交流、评价 朗读并评价 

教学反思 

课后学习:以《背影》为题,写一写自己最敬重的师长。

第四学时:《甜甜的泥土》

学习目标:体会母子深情,探究文章新奇的立意,惊奇的结尾。

课前学习:熟读课文,查工具书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词,能正确拼读,并了解词的大意。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教学反思   

第二块:咂摸泥土的“甜”味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3 组织学生交流、探讨 再读课文,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全班交流。 

教学反思 

第三块:小组探究结尾的艺术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2 组织学生交流、探讨 再读课文,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全班交流。 

教学反思 

课后学习:

小说中有这样一句:“同学们在嘻嘻哈哈的笑声中和他一起分享着欢乐,只有老师悄悄背过了身……”老师为什么要“悄悄背过了身”?你能想象出老师此时此刻的神情和心理活动吗?请把这种神情和心理活动描述出来,不少于200字。

第五学时:《父母的心》

学习目标:由一波三折的故事中去体会父母对儿女浓浓的爱心,去体会隐藏在字里行间的淡淡的哀怨。

课前学习:欣赏影片《妈妈,再爱我一次》,思考——妈妈送走了儿子,是不是代表她不爱儿子了,请谈谈你的看法。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3 教师引导小组互评代表的发言,并作适当的点评 评价,修改小组的发言稿 

教学反思 

第二块:对比阅读:感受父母对子女浓浓的爱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2 组织学生辩论:送走是爱还是不送是爱? 分组准备材料准备辩论 

3 组织学生进行评价:爱是什么? 认真参考辩论总结评价 

教学反思 

课后学习:

1.“可怜天下父母心”不管是父亲还是母亲,绝大多数 对自己的子女充满着爱,而且这种爱是无私的、真挚的、深沉的,完全是发自内心的一种无与伦比的爱。在学习了这篇文章之后,请你发掘生活中的小故事,让大家一起来感受这种浓浓的爱。

2.课外收集反映父母关爱子女的故事、谚语、格言、民谣、诗歌等,以“父母心”为话题组织一次交流会。

第六学时:《我的母亲》  (一)

学习目标:查工具书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词,通过对文章的学习,感受真挚、深沉的母爱。

课前学习:划出文章中最喜欢的语句,进行摘抄和朗读。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1 导入  :请你为文章中的几个小故事拟小标题 阅读文章,思考 

2 组织学生交流、讨论 交流、讨论 

教学反思 

第二块:深入分析细节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2 组织讨论、交流 讨论、交流 

教学反思 

第三块:生活交流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教学反思 

课后学习:将自己讲的故事整理成文。

第七学时:《我的母亲》 (二)

学习目标:抓住文中语言信息进行分析、评价,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

课前学习:重点研读回忆母亲的四个片断,质疑。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1 讨论:我的母亲是一个      的人 全面阅读文章,小组讨论 

教学反思 

第二块:精读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教学反思 

课后学习:请你调查一下,现代的家庭教育环境是怎样的?与当时又有哪些差别呢?

第八学时:《人琴俱亡》

学习目标:熟读课文并能复述主要内容;了解人物的形象说出自己的情感体验。

课前学习:查工具书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词,能正确拼读,并了解词的大意。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1 导入  ,组织学生默读 默读课文 

2 让学生质疑、合作释疑 交流疑难、释疑 

3 组织学生多种方式朗读 按要求读课文 

教学反思 

第二块:深入分析兄弟之情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1 让学生看注释翻译课文 看注释疏通文意 

2 检查情况:翻译复述 一人读一人译合作用自己的话复述内容 

3 评价王子猷:王子猷是一个怎样的人?你喜欢这个人物吗? 思考、讨论 

4 组织交流 小组推荐交流,小组互评 

教学反思 

第九——十一学时:写作

学习目标:指导学生在写作前编列作文提纲,学会合理安排文章的结构。

第九学时: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组织学生自学 学生自学《合理安排文章的结构》

3. 写作指导,随机点评学生口头设想 口头设想练习一、评价他人口头设想

第十学时: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明确本次自由作文的要求 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文

2 组织学生自改 自己修改

课后学习:自改作文,也可请他人帮忙修改

第十一学时: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出示评改标准和要求 组内交流,互改

2 学生推荐作文师生互动评改作文 

3 教师听取各组意见指导学生评分 

第十二学时:口语交际——一姿一容总关情

学习目标:学习在口语交际中利用表情、身姿、手势、目光等非语言因素传递信息,学会观察他人的身体语言,掌握他人心理,从而更好地与人交流、沟通。

课前学习:搜集运用身体语言成功说服别人的例子。

课堂学习: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布置学生自学短文《一姿一容总关情》 自主学习,圈划重点

2 请学生交流成功劝说的事例 学生讲述事例、听取他人发言

3 布置结合短文进行思考:怎样成功运用身体语言进行劝说 思考、发言、交流

4 创设情境(练习a、b) 小组合作角色扮演,劝说他人,推荐优秀者在全班交流

5 总结成功劝说的经验 全班交流

第十三学时:单元专题交流

学习目标:介绍各组的活动过程 、交流各组的活动成果、谈谈活动的体验与收获,在专题交流中进一步体会本单元的学习目标,师生互动评价。

课堂学习:

总结方面 获得收益 存在问题

(1)课堂发言的情况。   

(2)完成作业 的情况。   

(3)参与活动的情况。   

(4)学习兴趣的增强。   

(5)学习能力的提高。   

(6)情感态度的升华。   

(7)对老师建议、评价   

课后学习:自我评价单元收获,完成表格

八上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篇三

一、单元教学目标 :

1、能读会写课文中的生字,养成使用字典、词典独立阅读的良好习惯。

2、能运用自己喜欢的阅读方法,感受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体会父母兄弟的至爱亲情,引起对自己家庭生活的回忆和共鸣;学会搜集自己需要的资料和信息,拓宽自己的阅读面,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能学会摄取闪光瞬间的选材构思法,懂得合理安排文章的结构。

4、能学会观察不同的对象、场合,掌握对方的心理活动并采用恰当的谈话方式与自己采访的对象进行文明得体的交谈,培养自己的口语能力和提高自己的应对能力。

5、能就单元中感兴趣的问题开展活动或确定主题进行探究,学会质疑和审美评价。

二、单元课时安排:共13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 1课时

《背影》 2课时

《甜甜的泥土》 1课时

《父母的心》 1课时

《我的母亲》 2课时

《人琴俱亡》 1课时

写作 3课时

口语交际 1课时

专题交流或语文活动 1课时

三、教学设计:

本单元的阅读教学

第三单元的内容安排上主题是“至爱亲情”。至爱亲情,血浓于水。本单元的课文中,一个背影,融注了深深的父爱;甜甜的泥土,蕴含着不言自喻的母爱;人琴俱亡,展现了兄弟的手足之情;优越的条件,割不断父母对子女的情愫……单元主题与学生比较贴近,但由于本单元五篇课文的时代背景与学生生活的现代相隔较远,学生不太容易了解:没有离开家庭的经历就不能深刻地感悟简简单单背影中的深深父爱,处于健康家庭的孩子无法品尝出泥土中的“甜”味,家庭富裕的孩子无法深刻体会贫穷的父母宁可饿死也不为优越的条件而送走自己的孩子;现代的独生子女很难感受到兄弟的手足之情;……所以,怎样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和情感很是关键。教师应根据教学实际创设符合学生认知水平、能够使教学拓展和能力迁移得到有效落实的情境,帮助学生深刻感悟这种“至爱亲情”。这样就可以引导学生从多个人物身上、多个角度和侧面,去领略那种血浓于水的至爱亲情,从而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起到一定的升华作用,爱我亲人,爱我生活,爱我社会。

因此,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外拓展去认识人物的形象,体会文章中表现出的父母兄弟的至爱亲情。作为教师,一定要清醒地意识到,学习本单元,决不只是简单的学习文中写到的几个人物,目的是引导学生在感受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的同时,体会父母兄弟之间血浓于水的亲情,引起共鸣,从而能够在平时的生活中感受到父母对自己深刻的爱、别人对自己无形的关爱……体会到人间处处有真情,做到课内外打通,不局限于课本,也不脱离开课本,在课本的基础上拓展、迁移,升华,将自己的体会形成文字,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根据本单元的内容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及你的理解确定一个专题作为本单元的探究问题。如围绕以《背影》为出发点,引导学生阅读朱自清的散文,进行朱自清作品的风格探究;学习了《甜甜的泥土》后,指导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如家庭环境对孩子教育的影响;围绕《父母的心》可以进行中西文化的特色比较等等。当然还可以像“我来推荐我心目中的爸爸妈妈;我最喜欢的作家”等。

四、教学过程 

第一学时 确定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制定活动计划

第一块:了解单元内容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2教师巡视、指导同桌讨论交流

教学反思

第二块:制订活动方案,组建兴趣小组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针对这些你感兴趣的内容,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单元活动方案。同和你有相同志趣的同学组成自己的专题研究小组。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自由交流,确定自己的专题。自由组合专题研究小组,推选组长,确定专题任务。

2教师巡视指导,给予一定的提示、帮助。制定活动计划、方案

教学反思

第二学时 《背影》 (一)

学习目标:能通过对课文的反复诵读,结合文章的时代背景,去体会浓浓的父子深情。

课前学习:熟读课文,查工具书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词;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文章的了解。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2组织学生同桌交流自己的成果,老师巡视进行指导同桌交流、再补充

3组织学生交流、互评,教师点评学生大班交流,小组互评

教学反思

第二块:体会文中表现的父子深情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2组织交流、评价交流

3组织学生进行归纳总结根据同学发言归纳

教学反思

第三块:语文活动:拓展想象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教学反思

课后学习:

思考:“我”被父亲深挚的爱而感动,“我”对父亲感情一直是这么感激吗?请从文中找出具体内容加以说明。

第三学时:《背影》 (二)

学习目标:通过反复诵读,理解作者朴实的的饱含深的语言。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组织学生交流课前学习的心得体会小组交流谈体会,小组发言

教学反思

第二块:语文活动:诵读比赛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组织学生在理解文章内容基础上,有感情地诵读有感情地诵读

2组织小组竞赛,推荐同学在全班朗读小组竞赛,推荐

3组织学生交流、评价朗读并评价

教学反思

课后学习:以《背影》为题,写一写自己最敬重的师长。

第四学时:《甜甜的泥土》

学习目标:体会母子深情,探究文章新奇的立意,惊奇的结尾。

课前学习:熟读课文,查工具书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词,能正确拼读,并了解词的大意。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教学反思

第二块:咂摸泥土的“甜”味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创设问题情境:王小亮知道这包糖是谁给他吃的吗?说说你的理由。读课文,思考、交流自己的看法。

2齐读最后两小节,思考:糖是体现妈妈对王小亮的爱的,但他没有吃到糖,泥土甜在哪里?齐读课文,小组讨论,与小组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

3组织学生交流、探讨再读课文,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全班交流。

教学反思

第三块:小组探究结尾的艺术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2组织学生交流、探讨再读课文,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全班交流。

教学反思

课后学习:

小说中有这样一句:“同学们在嘻嘻哈哈的笑声中和他一起分享着欢乐,只有老师悄悄背过了身……”老师为什么要“悄悄背过了身”?你能想象出老师此时此刻的神情和心理活动吗?请把这种神情和心理活动描述出来,不少于200字。

第五学时:《父母的心》

学习目标:由一波三折的故事中去体会父母对儿女浓浓的爱心,去体会隐藏在字里行间的淡淡的哀怨。

课前学习:欣赏影片《妈妈,再爱我一次》,思考——妈妈送走了儿子,是不是代表她不爱儿子了,请谈谈你的看法。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3教师引导小组互评代表的发言,并作适当的点评评价,修改小组的发言稿

教学反思

第二块:对比阅读:感受父母对子女浓浓的爱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2组织学生辩论:送走是爱还是不送是爱?分组准备材料准备辩论

3组织学生进行评价:爱是什么?认真参考辩论总结评价

教学反思

课后学习:

1.“可怜天下父母心”不管是父亲还是母亲,绝大多数 对自己的子女充满着爱,而且这种爱是无私的、真挚的、深沉的,完全是发自内心的一种无与伦比的爱。在学习了这篇文章之后,请你发掘生活中的小故事,让大家一起来感受这种浓浓的爱。

2.课外收集反映父母关爱子女的故事、谚语、格言、民谣、诗歌等,以“父母心”为话题组织一次交流会。

第六学时:《我的母亲》 (一)

学习目标:查工具书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词,通过对文章的学习,感受真挚、深沉的母爱。

课前学习:划出文章中最喜欢的语句,进行摘抄和朗读。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导入  :请你为文章中的几个小故事拟小标题阅读文章,思考

2组织学生交流、讨论交流、讨论

教学反思

第二块:深入分析细节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2组织讨论、交流讨论、交流

教学反思

第三块:生活交流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教学反思

课后学习:将自己讲的故事整理成文。

第七学时:《我的母亲》 (二)

学习目标:抓住文中语言信息进行分析、评价,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

课前学习:重点研读回忆母亲的四个片断,质疑。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讨论:我的母亲是一个 的人全面阅读文章,小组讨论

2精读第三个片断,思考:母亲是不是不疼爱我?她这种心态矛盾吗?阅读并思考

教学反思

第二块:精读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教学反思

课后学习:请你调查一下,现代的家庭教育环境是怎样的?与当时又有哪些差别呢?

第八学时:《人琴俱亡》

学习目标:熟读课文并能复述主要内容;了解人物的形象说出自己的情感体验。

课前学习:查工具书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词,能正确拼读,并了解词的大意。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1导入  ,组织学生默读默读课文

2让学生质疑、合作释疑交流疑难、释疑

3组织学生多种方式朗读按要求读课文

教学反思

第二块:深入分析兄弟之情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1让学生看注释翻译课文看注释疏通文意

2检查情况:翻译复述一人读一人译合作用自己的话复述内容

3评价王子猷:王子猷是一个怎样的人?你喜欢这个人物吗?思考、讨论

4组织交流小组推荐交流,小组互评

教学反思

第九——十一学时:写作

学习目标:指导学生在写作前编列作文提纲,学会合理安排文章的结构。

第九学时: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组织学生自学学生自学《合理安排文章的结构》

3.写作指导,随机点评学生口头设想口头设想练习一、评价他人口头设想

第十学时:

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明确本次自由作文的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文

2组织学生自改自己修改

课后学习:自改作文,也可请他人帮忙修改

第十一学时: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出示评改标准和要求组内交流,互改

2学生推荐作文师生互动评改作文

3教师听取各组意见指导学生评分

第十二学时:口语交际——一姿一容总关情

学习目标:学习在口语交际中利用表情、身姿、手势、目光等非语言因素传递信息,学会观察他人的身体语言,掌握他人心理,从而更好地与人交流、沟通。

课前学习:搜集运用身体语言成功说服别人的例子。

课堂学习: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布置学生自学短文《一姿一容总关情》自主学习,圈划重点

2请学生交流成功劝说的事例学生讲述事例、听取他人发言

3布置结合短文进行思考:怎样成功运用身体语言进行劝说思考、发言、交流

4创设情境(练习a、b)小组合作角色扮演,劝说他人,推荐优秀者在全班交流

5总结成功劝说的经验全班交流

第十三学时:单元专题交流

学习目标:介绍各组的活动过程 、交流各组的活动成果、谈谈活动的体验与收获,在专题交流中进一步体会本单元的学习目标,师生互动评价。

课堂学习:

总结方面获得收益存在问题

(1)课堂发言的情况。

(2)完成作业 的情况。

(3)参与活动的情况。

(4)学习兴趣的增强。

(5)学习能力的提高。

(6)情感态度的升华。

(7)对老师建议、评价

课后学习:自我评价单元收获,完成表格

八上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篇四

1、 学会z、c两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 学会z、c与韵母组成的音节,能准确拼读音节。

3、 学会整体认读音节zi、ci,会读它们的四声。

(一)、复习导入  

1、 导入  :小朋友们,我们已经和拼音王国的很多字母宝宝交上了朋友,不知你们是否已经能快速的叫出它们的名字了?出示卡片让学生读。

2、 真厉害啊,看来你们真的是好朋友了。拼音王国的国王知道我们104班的小朋友很热情好客,跟拼音宝宝交上了好朋友,他也很高兴,昨晚他跟我说他很想教我们小朋友一种本领,你们想知道是什么本领吗?(变魔术)你们想学吗?不过他提出了一个要求:每个小朋友必须先认识几个拼音王国的几个新的拼音宝宝,才能开始玩变魔术的游戏。

(二)、学习z、c、zi、ci

1、 学习声母z

(1)我们一起来看看我们来到什么地方了啊,谁能来说说?引出声母z。

小姑娘在干什么呢?谁能来把“写字”这个词语说好。

她在写什么字呢?

对了,我们要认识第一个拼音宝宝就是它,你们看看它象什么啊?

谁能来跟它打个招呼啊?讲解发音的方法。

组织学生同桌练一练。

(2)拼读音节:声母都很喜欢交朋友,谁知道它都喜欢跟哪些韵母交朋友呢?

学生说,师板书。

谁能用我们以前的方法拼读这些音节呢?待会看谁读得最好就让他来当小老师。组织学生练习拼读。

谁能来当小老师教大家读一读。

那谁能给它们加上声调读一读呢?

课中操:拍手游戏。

(3)整体认读音节教学

z的双胞胎来了,它们长的象极了,而且名字也很象,你们听听老师怎么跟它们打招呼,你们认真听,看看有什么不同。

组织学生自己练练。

2、 学习c

出示图片,让学生自己学学。方法同上。

三、变魔术

我们已经认识了拼音宝宝了,现在就可以来玩变魔术的本领了。

你们可要看清楚了,老师用这根绳子变出了什么?你们学会了吗?那么你们同桌玩一玩变魔术的游戏。

现在我们全班小朋友一起来玩啊。师说z、c、zi、ci让学生变魔术。

四、书写z、zi、c、ci

1、 拼音宝宝跟我们玩了那么久了,现在它要休息了,你能帮忙找找它们休息的地方吗?学生说老师范写。

2、 组织学生练习写。

五、巩固

1、 我们要和拼音宝宝说再见了,谁能再来和它们打声招呼呢?指名认读。

2、 鼓励学生回家跟自己的爸爸妈妈玩变魔术的游戏。

八上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篇五

一、单元教学目标 :

1、能读会写课文中的生字,养成使用字典、词典独立阅读的良好习惯。

2、能运用自己喜欢的阅读方法,感受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体会父母兄弟的至爱亲情,引起对自己家庭生活的回忆和共鸣;学会搜集自己需要的资料和信息,拓宽自己的阅读面,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能学会摄取闪光瞬间的选材构思法,懂得合理安排文章的结构。

4、能学会观察不同的对象、场合,掌握对方的心理活动并采用恰当的谈话方式与自己采访的对象进行文明得体的交谈,培养自己的口语能力和提高自己的应对能力。

5、能就单元中感兴趣的问题开展活动或确定主题进行探究,学会质疑和审美评价。

二、单元课时安排:共13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           1课时

《背影》               2课时

《甜甜的泥土》         1课时

《父母的心》           1课时

《我的母亲》           2课时

《人琴俱亡》           1课时

写作                   3课时

口语交际               1课时

专题交流或语文活动     1课时

三、教学设计:

本单元的阅读教学

第三单元的内容安排上主题是“至爱亲情”。至爱亲情,血浓于水。本单元的课文中,一个背影,融注了深深的父爱;甜甜的泥土,蕴含着不言自喻的母爱;人琴俱亡,展现了兄弟的手足之情;优越的条件,割不断父母对子女的情愫……单元主题与学生比较贴近,但由于本单元五篇课文的时代背景与学生生活的现代相隔较远,学生不太容易了解:没有离开家庭的经历就不能深刻地感悟简简单单背影中的深深父爱,处于健康家庭的孩子无法品尝出泥土中的“甜”味,家庭富裕的孩子无法深刻体会贫穷的父母宁可饿死也不为优越的条件而送走自己的孩子;现代的独生子女很难感受到兄弟的手足之情;……所以,怎样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和情感很是关键。教师应根据教学实际创设符合学生认知水平、能够使教学拓展和能力迁移得到有效落实的情境,帮助学生深刻感悟这种“至爱亲情”。这样就可以引导学生从多个人物身上、多个角度和侧面,去领略那种血浓于水的至爱亲情,从而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起到一定的升华作用,爱我亲人,爱我生活,爱我社会。

因此,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外拓展去认识人物的形象,体会文章中表现出的父母兄弟的至爱亲情。作为教师,一定要清醒地意识到,学习本单元,决不只是简单的学习文中写到的几个人物,目的是引导学生在感受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的同时,体会父母兄弟之间血浓于水的亲情,引起共鸣,从而能够在平时的生活中感受到父母对自己深刻的爱、别人对自己无形的关爱……体会到人间处处有真情,做到课内外打通,不局限于课本,也不脱离开课本,在课本的基础上拓展、迁移,升华,将自己的体会形成文字,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根据本单元的内容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及你的理解确定一个专题作为本单元的探究问题。如围绕以《背影》为出发点,引导学生阅读朱自清的散文,进行朱自清作品的风格探究;学习了《甜甜的泥土》后,指导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如家庭环境对孩子教育的影响;围绕《父母的心》可以进行中西文化的特色比较等等。当然还可以像“我来推荐我心目中的爸爸妈妈;我最喜欢的作家”等。

四、教学过程 

第一学时  确定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制定活动计划

第一块:了解单元内容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2 教师巡视、指导 同桌讨论交流 

教学反思 

第二块:制订活动方案,组建兴趣小组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2 教师巡视指导,给予一定的提示、帮助。 制定活动计划、方案 

教学反思 

第二学时 《背影》 (一)

学习目标:能通过对课文的反复诵读,结合文章的时代背景,去体会浓浓的父子深情。

课前学习:熟读课文,查工具书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词;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文章的了解。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2 组织学生同桌交流自己的成果,老师巡视进行指导 同桌交流、再补充 

3 组织学生交流、互评,教师点评 学生大班交流,小组互评 

教学反思 

第二块:体会文中表现的父子深情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2 组织交流、评价 交流 

3 组织学生进行归纳总结 根据同学发言归纳 

教学反思 

第三块:语文活动:拓展想象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教学反思 

课后学习:

思考:“我”被父亲深挚的爱而感动,“我”对父亲感情一直是这么感激吗?请从文中找出具体内容加以说明。

第三学时:《背影》 (二)

学习目标:通过反复诵读,理解作者朴实的的饱含深的语言。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1 组织学生交流课前学习的心得体会 小组交流谈体会,小组发言 

教学反思 

第二块:语文活动:诵读比赛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1 组织学生在理解文章内容基础上,有感情地诵读 有感情地诵读 

2 组织小组竞赛,推荐同学在全班朗读 小组竞赛,推荐 

3 组织学生交流、评价 朗读并评价 

教学反思 

课后学习:以《背影》为题,写一写自己最敬重的师长。

第四学时:《甜甜的泥土》

学习目标:体会母子深情,探究文章新奇的立意,惊奇的结尾。

课前学习:熟读课文,查工具书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词,能正确拼读,并了解词的大意。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教学反思   

第二块:咂摸泥土的“甜”味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3 组织学生交流、探讨 再读课文,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全班交流。 

教学反思 

第三块:小组探究结尾的艺术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2 组织学生交流、探讨 再读课文,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全班交流。 

教学反思 

课后学习:

小说中有这样一句:“同学们在嘻嘻哈哈的笑声中和他一起分享着欢乐,只有老师悄悄背过了身……”老师为什么要“悄悄背过了身”?你能想象出老师此时此刻的神情和心理活动吗?请把这种神情和心理活动描述出来,不少于200字。

第五学时:《父母的心》

学习目标:由一波三折的故事中去体会父母对儿女浓浓的爱心,去体会隐藏在字里行间的淡淡的哀怨。

课前学习:欣赏影片《妈妈,再爱我一次》,思考——妈妈送走了儿子,是不是代表她不爱儿子了,请谈谈你的看法。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3 教师引导小组互评代表的发言,并作适当的点评 评价,修改小组的发言稿 

教学反思 

第二块:对比阅读:感受父母对子女浓浓的爱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2 组织学生辩论:送走是爱还是不送是爱? 分组准备材料准备辩论 

3 组织学生进行评价:爱是什么? 认真参考辩论总结评价 

教学反思 

课后学习:

1.“可怜天下父母心”不管是父亲还是母亲,绝大多数 对自己的子女充满着爱,而且这种爱是无私的、真挚的、深沉的,完全是发自内心的一种无与伦比的爱。在学习了这篇文章之后,请你发掘生活中的小故事,让大家一起来感受这种浓浓的爱。

2.课外收集反映父母关爱子女的故事、谚语、格言、民谣、诗歌等,以“父母心”为话题组织一次交流会。

第六学时:《我的母亲》  (一)

学习目标:查工具书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词,通过对文章的学习,感受真挚、深沉的母爱。

课前学习:划出文章中最喜欢的语句,进行摘抄和朗读。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1 导入  :请你为文章中的几个小故事拟小标题 阅读文章,思考 

2 组织学生交流、讨论 交流、讨论 

教学反思 

第二块:深入分析细节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2 组织讨论、交流 讨论、交流 

教学反思 

第三块:生活交流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教学反思 

课后学习:将自己讲的故事整理成文。

第七学时:《我的母亲》 (二)

学习目标:抓住文中语言信息进行分析、评价,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

课前学习:重点研读回忆母亲的四个片断,质疑。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1 讨论:我的母亲是一个      的人 全面阅读文章,小组讨论 

教学反思 

第二块:精读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教学反思 

课后学习:请你调查一下,现代的家庭教育环境是怎样的?与当时又有哪些差别呢?

第八学时:《人琴俱亡》 

学习目标:熟读课文并能复述主要内容;了解人物的形象说出自己的情感体验。

课前学习:查工具书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词,能正确拼读,并了解词的大意。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1 导入  ,组织学生默读 默读课文 

2 让学生质疑、合作释疑 交流疑难、释疑 

3 组织学生多种方式朗读 按要求读课文 

教学反思 

第二块:深入分析兄弟之情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1 让学生看注释翻译课文 看注释疏通文意 

2 检查情况:翻译复述 一人读一人译合作用自己的话复述内容 

3 评价王子猷:王子猷是一个怎样的人?你喜欢这个人物吗? 思考、讨论 

4 组织交流 小组推荐交流,小组互评 

教学反思 

第九——十一学时:写作

学习目标:指导学生在写作前编列作文提纲,学会合理安排文章的结构。

第九学时: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组织学生自学 学生自学《合理安排文章的结构》

3. 写作指导,随机点评学生口头设想 口头设想练习一、评价他人口头设想

第十学时: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明确本次自由作文的要求 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文

2 组织学生自改 自己修改

课后学习:自改作文,也可请他人帮忙修改

第十一学时: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出示评改标准和要求 组内交流,互改

2 学生推荐作文师生互动评改作文 

3 教师听取各组意见指导学生评分 

第十二学时:口语交际——一姿一容总关情

学习目标:学习在口语交际中利用表情、身姿、手势、目光等非语言因素传递信息,学会观察他人的身体语言,掌握他人心理,从而更好地与人交流、沟通。

课前学习:搜集运用身体语言成功说服别人的例子。

课堂学习: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布置学生自学短文《一姿一容总关情》 自主学习,圈划重点

2 请学生交流成功劝说的事例 学生讲述事例、听取他人发言

3 布置结合短文进行思考:怎样成功运用身体语言进行劝说 思考、发言、交流

4 创设情境(练习a、b) 小组合作角色扮演,劝说他人,推荐优秀者在全班交流

5 总结成功劝说的经验 全班交流

第十三学时:单元专题交流

学习目标:介绍各组的活动过程 、交流各组的活动成果、谈谈活动的体验与收获,在专题交流中进一步体会本单元的学习目标,师生互动评价。

课堂学习:

总结方面 获得收益 存在问题

(1)课堂发言的情况。    

(2)完成作业 的情况。    

(3)参与活动的情况。    

(4)学习兴趣的增强。    

(5)学习能力的提高。    

(6)情感态度的升华。    

(7)对老师建议、评价    

课后学习:自我评价单元收获,完成表格

八上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篇六

一、教学目标 

1、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2、在说话过程中注意表情、语气、身姿、手势等非语言因素,使说话更有感染力和说服力。

3、在反复吟诵中感悟蕴含在文中的人文内涵,体会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浓浓亲情。

4、能在学习中提出感兴趣的问题,选出研究主题,并指定计划,合作解决问题。

一、单元课时安排:共12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 1课时

《背影》 2课时

《甜甜的泥土》 1课时

《人琴俱亡》 2课时

《父母的心》 1课时

《我的母亲》 1课时

写作 3课时

口语交际 1课时

二、教学设想:

本单元的中心内容是“至爱亲情”,这其中包含了融注在《背影》中的深深的父爱,蕴含着母爱的《甜甜的泥土》,同生共死的兄弟之情 ,再优越条件也割不断的父母对子女的情愫。

家庭是生命的起点,人生的慰藉,社会的细胞,本单元教学要求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使其引起对自己家庭生活的回忆及共鸣,在此基础上体会父母兄弟的至爱亲情。

在单元教学上,四篇文章可各有侧重,如《背影》可重在反复朗读中理解作者朴实的饱含深情的语言,《甜甜的泥土》通过一包奶糖化为“甜甜的泥土”的故事,告诉了人们人间的至亲至爱应该犹如宽广厚实的大地,无所不在,无处不有。《人琴俱亡》则通过十分简洁的语言,刻画了子猷的独特形象,表现了兄弟之间的深厚的兄弟之情。《我的母亲》截取了人物表现中最典型的经历来表现人物,通过四个片段,集中表现了母亲普通而伟大的形象,感人泪下。《父母的心》则通过平凡的故事,描写了动人肺腑的亲子之爱。

三、教学过程 

第一学时 整体把握单元内容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让学生浏览目录、课文,归纳课文间的异同点。学生明确任务,浏览目录、课文。

2组织交流,教师指导。小小组交流,并汇报。

3全班交流,得出结论。全班交流,说说自己的看法。

4请学生自由阅读文章,选出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自由阅读

3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单元学习方案。制定计划和活动方案。

课后学习:收集与朱自清相关的材料。

第二学时 《背影》(一)

学习目标:

1、学会运用本文抓住人物形象特征,选择最佳角度命题立意、组织材料的写作方法。

2、能根据文章的内在联系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扩写、续写。

3、学习本文记叙事实,不加任何渲染的朴实自然的语言。

4、明白本文透过“背影”所传达出来的父子见的浓浓的亲情。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激发感情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以《游子吟》导入  ,创设情景。齐读《游子吟》,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感情。

2指导学生速读课文并思考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并做圈点勾画及批注。

3组织学生交流。学生交流。

4再读文章,创设问题情境:文章几次写到背影,各是在什么时候?学生再读课文,同桌交流。

5组织学生全班交流,点评。学生交流、点评。

第二块:再读文章,感受亲情。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创设问题情境:人们常说,画龙点睛,画人写人也是如此,可文中却选择人们不太注意的背影来描写,这是什么原因呢?学生再读课文,仔细品味。

2组织交流,评价。交流,评价。

3你能否从正面给“父亲”作一段关于外貌、动作的描写。学生写作

4组织交流、教师点评。交流。

教学反思

课后学习:

儿子看到父亲的背影时,心理感受会怎样?试给文中的“我”加上一段心理描写。

第三学时 《背影》(二)

第一块:整体感知,加深理解。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组织学生交流课前学习成果:给文中的“我”加上一端心理描写。小组交流、推荐,全班交流。

2用几个词语概括我看到父亲时的感受和心情。总结、归纳。

3父亲真挚的爱使我流下 一次又一次的泪,请同学们找出文中反映作者流泪的句子,并结合文章分析作者每一次流泪的原因。再读文本,思考,讨论。

教学反思

第二块:课外延伸。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组织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诵读精彩片段。有感情的诵读。

2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在你的生活中一定也有着许多关于亲情的感人片段,选择其中一个片段,并结合你亲人的某个特征写一段作文。学生写作。

教学反思

第四学时《甜甜的泥土》

学习目标:

1、明白母亲对儿子的至爱亲情。

2、在诵读课文的基础上,推敲并说出文章结尾的意义和作用。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 理解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播放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心目中的妈妈。听歌曲,交流。

2带着问题读课文:为什么文章以“甜甜的泥土”为题,文章给我们讲的是怎样一件事?读文章,讨论与交流。

3创设问题情境:文中的“她是谁”?从那些地方可以看出她对小亮的“至亲至爱”。读课文,小组讨论。

4组织学生交流学生交流

5创设问题情境:王小亮看见糖惊喜极了,他知道这糖是谁送给他的吗?说说你的理由。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教学反思

第二块:语文活动。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创设问题情境:我们中国有句古话叫做“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小亮现在的父母对他是怎样的?为什么这句话在小亮身上没有验证呢?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看法。可以联系小亮的老师、同学、生母来分析。

2组织学生讨论交流班级讨论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

3创设问题情境:在文章的结尾小亮先是“忍不住滚下泪来”,可一会儿又“笑了”,这是什么原因呢?试把王小亮当时的心理变化描述出来?学生讨论,写作。

教学反思

第五、六学时:人琴俱亡

学习目标:

1、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通读课文,感受到子猷子敬之间深厚的兄弟情谊。

课堂学习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以“七步诗”的故事导入  ,请学生谈谈对兄弟情的看法。 听故事,讨论,交流。

3“上阵不离亲兄弟,打仗还须父子兵。”分析另一种兄弟情。导入  课文,看看文中的兄弟情。交流。

4让学生圈点勾画,对重点语句做标记。学生读文章,给重点语句做标记。

5自由阅读全文,找出文中最能表达子猷与子敬深厚兄弟之情的句子。思考,圈点勾画。

6组织学生交流。学生交流。

7创设问题情景:既然兄弟情深,为何子敬死了,子猷却“了不悲,都不哭”?再读文章,思考讨论。

8组织学生交流。学生交流。

教学反思

第七学时 :《父母的心》

学习目标:

1、欣赏文学作品,能够有自己的情感体验。

2、能理解作品的内涵,并结合自己的经历,体会到蕴涵在故事中的浓浓的爱心。

课堂学习

第一块 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创设情境:你认为父母的心应该是怎样的,结合你的理解给文章加上副标题。讨论交流。

2设疑:可是文中的父母却想把自己的孩子送走,这是什么原因呢?快速浏览全文 ,整体感知课文。

3组织学生交流。学生讨论,交流。

教学反思

第二块 再读课文,感受“割不断的父母对子女的情愫”。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本来父母打算把孩子送出去,这可以使孩子过上更好的生活,为何最后又不送了,原因是什么?学生再读课文,小组讨论交流。

2组织学生全班交流、点评。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点评。

3故事结尾似乎并未结束,这一家人的生活始终成问题,请同学们给未完成的故事续写结尾。学生写作,交流。

4组织学生交流。学生交流评价。

教学反思

课后学习:课后收集反映父母对子女的爱心的故事、谚语、格言、民谣等。

第八学时 《我的母亲》

学习目标:

1、通过对文章的学习,感受到真挚、深沉的母爱。

2、学会截取人物表现中的最典型的经历写人物的方法。

课堂学习

第一块 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复习导入  :复习《父母的心》,父母的心是________。思考,交流。

2请同学交流收集到的关于母爱的谚语。全班交流,教师指导。

3组织学生快速浏览全文,并给文中的四件事加上小标题。学生快速浏览文章,同桌讨论,加小标题。

教学反思

第二块 再读课文 深入分析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指导学生运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分析关于母亲的四个片段: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母亲对孩子的爱,并说说为什么。选择自己最喜爱的一个片段,展开研究。

2组织学生交流。学生交流。

3创设情境:文中的父亲爱不爱孩子,为什么?他的教育方式正确吗?学生思考,讨论。

4课外拓展:模仿本文“四个片段”的想法,写自己的母亲。学生写作。

教学反思

第九、十、十一学时:作文教学

学习目标:

1、养成在写作之前编列作文提纲的习惯。

2、能合理安排文章的结构,精心安排各部分内容,组成严密的整体。

第九学时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复习导入  :复习本单元的几篇课文,并给每篇课文列出结构图。学生复习课文,列结构图。

2组织引导学生学习“关于写作”,明确文章结构的作用。学生自学。

3请学生谈谈关于文章结构的认识。学生交流。

4出示作文题,请学生列出提纲。列提纲,并相互交流。

教学反思

第十学时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明确本次作文要求。学生修改提纲。

2组织学生作文。学生完成作文。

教学反思

第十一学时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明确本次作文评改要求。学生自己修改作文。

2组织学生评改同桌作文。学生评改同桌作文。

3小组互评,推荐优秀作文,全班交流。学生互评,推荐优秀作文,全班交流。

教学反思

第十二学时:口语交际——一姿一容总关情

学习目标:

1、口语交际中力争发挥态势语(身体语言)的作用,使有声语言更具魅力和感染力。

2、口语交际中学会观察对方的身体语言,更好的与人交流。

课堂学习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通过用身体语言成功劝说别人的例子导入  课文。倾听,交流自己收集到的例子。

2组织交流:你认为身体语言在交流中有什么作用?学生结合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进行交流。

3组织学生自学短文并作圈点勾画。学生自学短文。

4结合自学成果,完成练习学生以小小组为单位,完成练习。

5反馈,交流,总结经验。学生汇报经验。

八上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篇七

第三单元重点课文:《穷人》《唯一的听众》

《穷人》

1、作家作品:这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个(短篇)小说,主要作品有《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复活》等。

2、重点问题:

段落: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问题:这一段采用了什么写法?解释词语忐忑不安的意思,并分析桑娜当时的心理?

答:(1)本段写法:(心理描写),省略号的`连续运用,表明桑娜当时的心理活动时断时续,逼真地写出了桑娜的(不安)。(2)“忐忑不安”形容心神不安定。桑娜抱回孤儿后,面对自己的五个孩子,她紧张、担忧,她不知道丈夫会说什么,a觉得自己这样做给丈夫增加了负担,觉得对不起他;她担心丈夫突然回来,b不知道怎么告诉丈夫自己把孤儿抱回家的事。c但是她宁可让丈夫揍一顿,也要收养孤儿。

3、中心思想:赞扬了桑娜和渔夫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4、人物评价:桑娜是一个(勤劳能干,爱护家人,善良,富有同情心)的妇女。渔夫是一个(朴实善良,毅力顽强,热爱生活,爱妻子)的丈夫。

5、文章情节:课文记叙了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桑娜与渔夫主动收养已故邻居西蒙的两个孩子的故事。

《唯一的听众》

1、作者:落雪

2、重点问题:

“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老人真的耳聋了吗?她为什么说自己耳聋?)

答:a老人并没有耳聋。b作为一位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老人听出“我”拉得并不好,更从“我”被人发现后“准备溜走”的举动中,发现“我”缺乏自信。她为维护我的自尊,帮我树立自信,让“我”有了面对老人拉琴的勇气,老人谎称自己耳聋。

3、中心思想:本文记叙了“我”在一位音乐教授真诚无私的帮助下,由没有信心学会拉小提琴,到能够在各种文艺晚会上为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的事,赞扬了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表达了“我”对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的敬佩、感激之情。

4、写作方法:本文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我”的心理、行动的变化,一条是老妇人的语言变化。

5、文章情节:本文记叙了“我”在一位音乐教授真诚无私的帮助下,由没有信心学会拉小提琴,到能够在各种文艺晚会上为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的事。

文档为doc格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