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文化产业工作汇报(优秀5篇)

2023年文化产业工作汇报(优秀5篇)

ID:3603892

时间:2023-09-25 19:07:15

上传者:笔砚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文化产业工作汇报篇一

2020年自然资源局乡村振兴工作总结汇报根据区委确定的“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分局立足自身职能,根据区委《x年x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计划》的安排部署,立即行动,落实责任和研究制定措施,大力开展了乡村振兴工作。

一、乡村振兴工作开展情况。一是规划引领,超前安排。按照调整完善后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十三五”土地整治规划,重点围绕土地整治和特色农业,加强了对农村建设用地规模、布局和时序的管控。

二是科学安排年度土地利用计划指标。市自然资源局下达x年土地利用计划后,根据乡村振兴战略,我们在安排时积极向农村倾斜,主要用于农村社区和农村产业园区,根据x实际科学安排确定了拟征收的相关地块,其中用于x社区亩、x社区亩、x安置用地亩、x项目亩。

三是实施“土地整治+”惠农工程。发挥土地整治的平台性、综合性作用,规划实施土地整治项目,改善项目区道路、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打造田园综合体,让农民在土地整治中受益。

(x)x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施工完成,新打机井x眼、输水管道x米、出水口x个、排气阀门井x个、泄水井x个、排水沟x米、过路管涵x座、桥涵x座、闸房x座、变配电室x座、低压电缆x米、塔杆组立架线x米、变压器x台、过路顶管x米、修建硬化路x米、标志牌x座。该项目已完成区级初验,正准备市级评审。

(x)去年已完成的x个土地整治项目共新增耕地亩,其中x个项目新增占补平衡指标亩,已完成省厅内业报备入库,正在进行外业核查。x个项目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亩,正进行报备入库。(主要用于北斗科技园、老龄产业园、中基食品产业园、军民融合产业园、帅天科技等园区用地)

x个项目已完成规划设计与预算;

x个项目已论证通过。

文化产业工作汇报篇二

乡村振兴服务队工作汇报

2019年7月20日,根据“万名干部下基层”工作安排,乡村振兴服务队全体人员参加了全市队员后,在马德芹队长的带领下到镇报道。

到镇报道后镇政府派出专人和服务队对接,为服务队提供了办公场所、住宿场所和物质保障,妥善安置了服务队成员的工作和生活,让服务队成员没有了后顾之忧,可以全身性的投入到乡村振兴的工作中去。放下行囊后,服务队顾不得休息,马上和镇党委书记和班子成员展开了座谈,了解乡镇的基本情况和对下一步工作的建议。镇位于新泰市西部,是和圣柳下惠的故里。交通便利,自然条件优越,农业发达。辖区内以玻璃纤维、旅游、设施农业、食品酿造加工、林果、蔬菜等为主,是山东省科技示范乡镇、山东省和融文化创意乡镇,发展潜力巨大。

水事宜,了解掌握该村在脱贫攻坚中取得的经验、存在的不足以及面临的主要困难。在汶城村,服务队着重就该村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等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并与该村“两委”成员就今后社区规划发展和文化建设进行深入交流,取得了广泛共识。在镇里村,服务队重点对村支两委班子建设、产业规划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进行了调研指导,与该村班子成员进行了深入交谈,为他们出谋划策。在宫西村,服务队重点对组织建设、特色产业、脱贫攻坚等方面进行了了解,对村集体“三资”清理情况进行了了解,对下一步乡村振兴的规划进行指导。在王家庄村,服务队和村两委班子进行了深入交流,了解这几年村里的发展变化和问题困难,了解到村两委大力发展村里经济,利用扶贫资金建设果蔬大棚,成立了绿客蔬菜农业合作社,建起一万多平的有机蔬菜水果大棚,主要种植有机西红柿和草莓。以党建为引领,充分利用好上级各项政策,发展集体经济。

种植基本上集中在草莓、蔬菜等方面,产业分散,没有形成从种植、采摘观光、文化娱乐和民宿旅游等一条龙式的产业。

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乡村振兴服务队全体成员召开多次座谈会,并邀请镇政府相关同志参加,对发现的问题积极探讨,认真研究对策,争取早日摸清工作思路,打开工作局面,为乡村振兴走出一条路子。

文化产业工作汇报篇三

镇位于西北部,所辖31个村居,万人,总面积平方公里,镇区规划面积5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平方公里,镇区总人口万人。我镇以\"旅游引领、文化支撑、商贸促动、搬迁带动\"的工作思路,紧紧围绕汉文化、水生态和特色产业三大资源优势,齐心协力、开拓创新,全力打造\"刘邦故里、古镇\",争创一流生态卫星中心镇。上半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亿元,同比增长;工业总产值亿元,同比增长;实现财政收入亿元,同比增长,其中一般预算收入亿元,同比增长;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同比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同比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7080元,同比增长;金融机构存款亿元,同比增长;村集体经济收入万元,同比增长。

我镇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鲜明特色

古迹有汉高祖刘邦时的\"高祖饮马亭\"、\"泰山行宫碑\",明武帝南巡时的庙道口\"宴饮楼\"等,汉文化资源得天独厚。刘邦、三诸侯民间故事源远流长,泗水文化、运河文化历史悠久。沿泗水故道寺庙众多,寺庙文化浓厚,地域文化特色鲜明,有独特的人文魅力。我镇依托丰厚的汉文化底蕴,超前谋划,高标规划,将汉文化融入到中心镇建设中,从外观形态、建设内容、文化层次等多个层面,建设具有汉风水韵特色的新型中心镇。

我们依托采煤塌陷地自然资源禀赋,规划建设十平方公里的湿地项目,着力打造汉风水寨、生态家园的湿地景观,从水质净化(尾水导流)、湿地景观、生态修复、环境保护、大汉文化五个层面打造生态湿地。镇境内黄河故道长11公里,沿线形成了绿色长廊、瓜菜长廊、农业生态长廊、历史文化长廊,特色鲜明。

农业上的特色瓜菜产业,核心区位于大沙河西岸的刘寨、王三庄、朱王庄、程圩子、后王庄等十三个行政村,面积达5万余亩。推广了电热育苗、上架栽培新技术,京欣系列、中科2号、庆发特早红等瓜菜新品种,探索出\"瓜-菜-菜、一年三收\"的新模式,亩均效益提高到万元以上。园区内有占地100余亩的大沙河瓜菜批发市场,市场拥有集农民培训、新品种展示、电子交易、农资服务为一体的3000㎡的综合大楼和2000㎡的交易大棚区,不仅解决当地的瓜菜销售,还成为苏鲁豫皖边际的西瓜集散地,极大促进了我镇瓜菜产业的发展。工业上的纺织、塑编、铸造是我镇的传统特色支柱产业,境内有大小企业80余家,数量多,基础好,我们依托市场需求,顺应当前行业发展的新动向,加紧技术更新,增强企业竞争力,促使企业做大做强。实施了\"两升级两突破\"战略,推动纺织塑编行业及铸造业的提档升级、转型升级,并积极推动新能源建设,落户了两个光伏发电项目,项目将采取与食用菌种植立体发展(在光伏发电项目空闲的土地上种植食用菌)的模式,既能解决土地资源的浪费,又能取得双重经济效益。

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做法

我镇专门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的文化旅游工作领导小组,下设文化旅游办公室,抽调人员集中办公,并落实场所经费,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充分依据独特的汉文化、地域文化和人文生态资源,突出\"汉刘邦\"、\"三诸侯\"品牌,把镇建设成为拥有5平方公里、5万人口的以\"三古两园\"为重要内容,具有汉风水韵特质的特色小城镇,彰显文化旅游、生态宜居、产业特色。在汉文化资源挖掘、湿地修复、空间布局、城镇发展几个方面做好文章,重点打造五大基地:汉文化寻根问祖基地、汉代旅游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现代生态观光农业基地、新型光伏产业基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基地。

产业的发展,最后都要落实到项目上,没有项目,就没有产业的发展,我们先后开工建设了湿地、三诸侯广场、刘邦故居、汉韵风情园、汉街等文化旅游重点工程,为我镇文化局旅游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是湿地项目,湿地塌陷区占地11000余亩,其中水域面积达8000亩以上,是保存较为完好的湿地生态系统。区内水质优良,动植物种类繁多,自然野趣的生态湿地和纯真质朴的田园风光,极具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我们依托大沙河、采煤塌陷区自然资源,突出\"刘邦故里、古镇\"文化底蕴主题,融合云、水、谣设计理念,从水循环治理与利用、水生态景观、生态环境修复与保护等层面打造生态湿地公园,目前已获得省级湿地公园批复,规划建设成为集湿地生态保护、生态休闲观光、生态科普教育、湿地研究等于一体的生态型湿地公园,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总投资5亿元。目前一期土方工程已经完工,道路和绿化工程正在实施,年底前一期工程将全部完成。二是三诸侯文化广场项目,三诸侯广场位于泗水故道之滨,投资近8000万元,占地100亩,主要挖掘汉文化资源,充分展现汉源史迹,弘扬两汉文化,全面展现两汉经济、文化、科技、外交等的历史。三诸侯文化广场主要建设五大功能区:一是汉盛宝鼎区,展现刘邦一生的辉煌成就;二是汉风古卷文化区,建成书卷式标志建筑,展示一帝三侯大事记以及两汉文化;三是大汉诸侯景观区,建成汉高祖祠堂和三诸侯祠堂,雕琢陵母教子和周父授武等历史典故壁画;四是汉韵清波滨水区,建成镇国世纪宝鼎(泗水捞鼎处)、太史公(司马迁)寻访处、汉代双阙、金水桥等特色景点;五是汉字广场。该项目分两期实施,目前一期工程基本结束,已完成宝鼎、汉风古卷、疆域图、壁画连廊等标志性构造物建设。正在设计包括太史公寻访处、泗水捞鼎处、汉代双阙、金水桥等。汉代民俗馆及诸侯祠正在施工,年底工程全面竣工。三是刘邦故居项目,刘邦店村历史文化底蕴丰厚,我镇谋划建设刘邦故居项目,依托现有资源,把刘邦故居分为四大功能区,分别是:汉文化景区(汉代建筑群包括泰山行宫、刘邦大殿、刘邦故居、庙会长街等)、亲水别墅区、汉代民居群落、休闲广场。力争把刘邦故居打造成集汉文化、庙会文化、生态文化、乡村文化、餐饮文化于一体的3a级历史文化旅游区。目前由镇财政投入200多万元对刘邦村进行了基础设施配套和环境综合整治,房屋评估工作已经结束,正在作总体规划。四是汉韵风情园项目,汉韵风情园是一处集农事体验、汉代建筑、休闲垂钓等项目于一体的农业观光旅游景点,坐落在大沙河东岸,投资8000万元,在原有1000亩的苗圃花卉基地的基础上,新建5000平方米智能温室,新建现代休闲农庄区,增加文化旅游内涵,打造高档花卉博览园。五是汉街项目,集旅游购物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汉街,是一处以汉代建筑为主体的商业步行街,位于复兴东路两侧,目前已全面开工建设,总投资达1600余万,预计年底前主体完工。

以重点项目建设为主线,进一步创新社会管理,创新项目推进。全部实行班子成员包挂责任制,坚持一个项目一套工作程序,一个项目一套工作班子,全程负责包抓落实。镇党委对各项工程进展情况实行一月一观摩,一季一评比,月月发通报,评比结果当场点评,当场况现奖惩,坚决不打和牌。以严格的督查、严厉的考核、严明的纪律推进各项工程进度,促进各项工作开展,确保我镇文化旅游产业建设再上一个新台阶!

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紧紧围绕打造\"刘邦故里、古镇\"文化旅游目标定位,不断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夯实产业发展支撑,创新管理体制机制,以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推动我镇经济繁荣、社会进步、功能完备、生态文明、宜居宜业的特色小城镇建设!

以古泗水为中轴线,深入挖掘汉文化资源,根据沿线古村(刘邦店)、古镇(集)、古寺(灌婴寺、寺、地藏庙、二郎庙、庙道口等寺庙)的整体布局,尽快出台总体规划方案,通过招商引资、市场化动作方式,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入,把我镇打造成为集汉文化、庙会文化、生态文化、乡村文化、餐饮文化于一体的历史文化旅游名镇。同时兼顾湿地与大沙河开发,加快推进占地9000亩的湿地公园一期土方、水利、水质净化、园林绿化等工程建设进度,加大服务力度,推动项目按照节点顺利推进,确保年底前一期工程竣工。按照打造精品、建设亮点的要求,推进沙河沿岸汉韵风情园现代休闲农庄建设,通过融入休闲、娱乐、餐饮等现代服务业内容,增加文化旅游内涵,确保年底建成市级农家乐。

文化产业工作汇报篇四

按照安排,现将1-9月文化旅游广播影视重点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2012年,全县文化旅游工作牢固树立“大渭河、大文化、大旅游”的发展理念,全力打造“华夏文明渭河源”的旅游战略品牌,全面加强重点景区基础设施和产业支撑体系建设,旅游产业发展后劲不断增强。1—9月份全县共接待游客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亿元,未出现游客投诉和重大安全隐患事故,已完成了预计年内接待游客58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亿元。

首阳山景区一期工程于6月8日开工建设,一期建设项目投资总额为880多万元,主要修建项目为:新建生态停车场、林下休闲区(仿木栈道、青石板路、休憩廊亭、景观便桥)、采薇亭、莲心广场、凌空亭、问道亭、望仙亭、首阳采薇苑、佛缘自在林、景区游步道、标示系统、环卫设施、休闲桌凳等;改造景区山门、临渭亭、大山僧房、八卦楼、洞窟群等。完成林下休闲区栈道、亭廊的基础工作,对景区大门进行拓宽改造,完成凌空亭、问道亭、采薇亭的主体工程和望仙亭的框架工作,完成问道游线步道的地基平整工作和大山睡佛洞至大雄宝殿道路、放生态栏杆混凝土的浇灌工作,完成采薇苑基础开挖工作,完成垃圾桶、生态桌凳模型的预制,完成大雄宝殿僧房的改造等。太白山景区一期计划建设景区山门、游客服务中心、生态停车场、车行道路、游步道、观景亭、山顶建筑群、标识和环卫系统等;目前,由交通局负责实施的景区内车行道路已基本完成建设任务,其他项目已完成修建性详规,待县上确定建设内容后动工兴建。二是完成了文化综合场馆建设项目的土地划拨、面积确认和效果图设计,正在修改设计方案,力争10月份开工建设。三是完成了全县16个乡镇14265套“十二五”20户以下已通电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设备发放安装工作。正在实施万户“户户通”设备的发放安装工作。

2 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群众参与”的发展模式,积极培植招商主体,千方百计拓宽投资渠道,认真做好文化旅游产业重点项目的筛选、论证、储备和包装等工作。通过多次对外招商推介和景区实地考察,目前,已有京跃华商贸公司、四川虹辉集团、浙江商会、渭水长农业科技公司等多家投资商与县上初步达成各重点景区开发和大型生态园、度假村合作意向,已签定框架协议的项目达到8项。

文化旅游方面

贯彻落实中央《决定》精神,出台了《关于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加快建设渭河特色文化大县的实施意见》和《渭源县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实施意见》。

委托上海奇创旅游规划咨询机构完成了《甘肃渭源旅游品牌发展战略策划及渭河源、首阳山、太白山三大品牌景区启动区旅游修建性详细规划》终稿编制。完成了《渭源县首阳山旅游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渭源县渭河源省级风景名胜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完成了《渭源县苏维埃政府纪念馆红色旅游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并已上报市发改委。

3 传品11000多份、宣传光盘1800多张、优惠卡、优惠券1200多张,有效的宣传推介了我县旅游资源及旅游线路。四是完成了路园、会川、上湾、大安四座国策宣传门的拆除重建工作。五是在g22高速安定段、316国道河口段安装了3块旅游宣传大型户外广告牌。六是7月20日邀请省、市领导和涉旅部门、开发商、新闻媒体,在兰州宁卧庄宾馆成功举办了“2012年甘肃〃渭源生态文化旅游资源推介会”。七是8月10—12日举办了“华夏文明渭河源”甘肃〃渭源生态文化旅游节会活动,通过书画、摄影、文物、民俗展演,举行演唱会,景区游览等活动,向省内外来宾全方位展示了我县丰富的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和良好的产业发展前景。

一是4月14日,组织渭水人家、乡野香旅游山庄、龙泉山庄等家农家经营业主30多人,在县政府副县长郭海莲带队下,赴临洮县农家乐进行了为期一天的观摩考察与学习交流。二是完成了县财政列支100万元专项资金扶持有投资发展意向33家农家乐的走访和调查摸底,制定了《渭源县扶持农家乐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实施办法》。

开展了对“灞陵桥”、“渭河源”、“首阳山”、“秦长城”等4项知名品牌作为重点商标进行注册保护。完成商标图案设计和类别筛选(33大类)。

4 社区五进活动。三是举办了渭源县首届少儿舞蹈大赛和少儿器乐大赛、首阳山第三届文化旅游艺术节、新寨镇农民运动会、会川等乡镇“庆六一”等文艺演出活动。

今年以来对基础设施进行了提升改造,新增设了文物陈列馆、非遗陈列馆、书画交流展览馆、舞蹈培训排练厅等开放项目,三馆免费开放有序开展。

一是对渭源县秦剧团进行了改制,于5月24日挂牌成立了渭源县渭河源演艺有限责任公司。二是完成了文化旅游市场综合行政执法大队组建工作,已于5月24日挂牌。

今年以来,重新挖掘整理了县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59项,代表性传承人39人。

一是全面完成了渭源县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新发现29处。筛选出了具有较高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1处古遗址、4处水磨房、1处水库,公布为第三批渭源县文物保护单位。二是积极开展文物数据库建设和《文物保护法》、《长城保护条例》宣传工作。三是加强对野外文物保护和馆藏文物的保护。四是积极筹措资金对全国重点文物灞陵桥进行了养护,对灞陵桥公园仿古水榭大殿进行了维修。

图书馆完成了门窗等的改建;健全免费开放服务功能,接待读者3万多人次。

文化产业工作汇报篇五

1.实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拓展工程。

高标准打造文明实践平台,制定了《xx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名单》《xx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联席会议制度》《xx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职责》,进一步压实工作责任,提升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水平。目前全区8个镇办均已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75个村居均已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已实现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全覆盖。通过扩大阵地建设,实现了群众活动有去处,把新时代文明实践的阵地延伸到为群众服务的每一个角落。上半年打造了青年路街道凤鸣社区、丝绸路街道车站社区作为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现场会观摩点,并在观摩会后现场打分中取得考核二组第一名的成绩。

2.实施乡风文明培育工程。

3.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继续鼓励基层文化阵地提升,今年来,建设提升北谢村、宁家村、航xxx区等9处“5+n”综合性文化中心示范点,建设完成吾悦广场城市书房,完成了红星美凯龙等5处“书香淄博”阅读吧,完成凤鸣社区等5处农家书屋提质增效示范点建设。部分村居对文化大舞台、文体广场等文化设施进行局部提升改造,15分钟文化圈不断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的提升改造为群众参与文化生活提供了重要保障。

4.深入开展文化惠民活动。

全年完成“一村一场戏”文化惠民演出206场,联合淄博五音剧院为全区10个文明实践站送去10场文艺演出,让高水平的演出走近基层群众,受到群众欢迎。完成农村公益电影放映活动1800余场。“xx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文化志愿者服务团”定期安排文化志愿者进基层送文化,全年开展舞蹈、书画、声乐等公益培训30场。举办文化馆公益培训班30余场,培养文艺骨干1000余人。

5.实施“乡村文化振兴·四季陪伴”项目。

重点突出“xx学习教育、阵地资源整合、志愿服务队伍、活动品牌打造、文明城市共建”五个重点,持续开展“文明实践·四季陪伴”活动。不断加强活动引领,常态化开展好大走访大排查大提升活动,在实践站开展好政策解读、文艺演出、美学教育、培训课堂等项目,2万余名志愿者开展了3200余次多种形式的“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下发《关于在全区举办新时代文明实践“入学升学礼”的通知》(周文明办〔2021〕13号)。全区共有32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充分发挥阵地作用,13个中小学校积极参与,为即将入学的一年级新生和大学新生举办了丰富多彩、别具一格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入学升学礼”活动。

6.开展乡村美学教育。

以美学教育和“美家超市”积分制管理为重点,推动乡村美学教育和“美在家庭”创建工作持续深入。截至11月底,年内累计创建标兵示范户1309户,完成年度工作任务,建成“美家超市”99家,建设“美学小巷”5条,最美楼宇示范点4处。实施乡村美学培育工程,命名区级美学教育基地6处,联村共建“益她学堂”30处,聘任美学教育辅导员77名,发布《xx区“美学教育”公益培训课程目录》,涵盖10大内容98项授课课题。采取“点单式”服务,今年以来累计开课165期,涵盖礼仪妆容、家庭教育、居家整理等内容,惠及妇女儿童6000余人。

二、存在问题

一是在文明实践提升服务能力水平方面,“中心派单、百姓点单、志愿接单、群众评单”的服务机制不健全。

二是基层文化阵地提升工程需要资金较多,目前大多数资金由村居自行承担,多数村居由于缺乏资金和场地,无法进行改造提升,导致群众满意度不高。建议加强基层文化阵地建设保障,加大资金投入。

三是“美在家庭”创建成果需进一步巩固,标兵户家庭卫生易出现反弹现象。

三、下一步打算

以党的***x中x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区乡村文化振兴工作方针和部署,全面提升乡村文化服务水平,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

一是持续优化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整合资源,加强文明实践阵地建设,打造一批特点突出、影响力强的示范站点,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由农村向社区延伸,推进各项工作全面落实;彰显特色,加强文明实践品牌打造,推广丝绸路街道“板凳课堂”、青年路街道“鸣心暖万家”等文明实践品牌;精心设计,加强文明实践活动开展,以“文明实践·四季陪伴”为主线,加强活动引领;健全机制,加强志愿服务工作机制,健全“点单、派单、接单、评单”的志愿服务活动工作模式,群众需要什么,志愿服务就开展什么。

二是持续加强文化阵地建设。抓好文化站、文化中心的利用率,管好用好文化管理员,提升建设5+n示范点、城市书房、农家书屋提质增效点、书香淄博阅读吧,举办xx特色文化活动,开展各类文艺创作。继续开展“一村一场戏”文化惠民下乡和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工程,15分钟文化圈更加健全,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在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成功的基础上,着手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申报工作,完善全域旅游设施,深化全域旅游理念。

三是持续推进“美在家庭”创建育。计划2022年新创建“美在家庭”标兵示范户900户,全区40%的农村常住庭院户达到标兵示范户创建标准。巩固“美家超市”工作品牌,确保99家超市长效运营,成为坚强阵地。开展好乡村美学教育,发挥好美学教育基地和“益她学堂”作用,开展“美学大讲堂”150期,逐步扩大美学教育覆盖面,让美的教育和理念影响和带动妇女及其家庭,助力良好文明素养的形成。

关闭